西子亭缘之七十二:片云亭
自词:“(点绛唇)杏袖翩跹,梦若翠海飞樱羽。婉音流曲,遥唱由谁与?云碎几片,情切愈无语。思如缕,愁似柳絮,听任水流去。”
乾隆皇帝曾四次到达龙井,可见其对此次山水茶歌的爱慕与留恋。除去坊间流传大量半真半假的故事外,其御题咏“龙井八景”却是实实在在地保留了下来。我们游览龙井八景时发现,其中有七景只要观其名称便可以大概猜测其位置和景观,因这些均以有确切指向的岭、石、阁、庵等为名。但唯有一景与其余名称不同,似乎为一纯意象名称,便是“一片云”。似乎乾隆皇帝十分喜欢“一片云”这三个字,在承德避暑山庄“乾隆三十六景”中亦有“一片云”,同样也是一个少有的纯意象名称。
事实上,“一片云”是一比拟的称谓,意指在风篁岭上一块如云巨石,在御书楼与浣花池之间。石旁建有一四柱攒尖小亭,即“片云亭”。亭额书“一片云”,挂有一幅楹联为“兴来临水敲残月,谈罢吟风倚片云”。关于此处,明末张岱亦有一联曰“龙井柱铭”传世,云:“夜壑泉归,渥洼能致千岩雨;晓堂龙出,崖石皆为一片云”,可能是“一片云”景名由来渊源。复观明末之前题此处诗句,常有“云”字意象却与张岱所云“片云”相异,乃指实际意义上的“云彩”。如苏轼诗云“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林逋诗云“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虞集诗云“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等。事实上,五云山向北与琅当岭、狮峰连而一脉,即为著名的“十里琅当”,其云气基本上东西两惠至梅坞、龙井二谷,而龙井村位于狮峰东北麓,已在十里琅当之北端;至于龙井八景则更在北首,已接近鸡笼山一带。故若云气是以蒸蔚山谷茶田为最重要的目的与作用,那么当其蔓延至龙井村以北时,大约以“片”字状之十分妥贴。由龙井八景再往东北行,则山势渐缓、地面开阔,并可直通茅家埠矣。而反之,从茅家埠往西南眺望,层叠之远山即为风篁岭、狮峰、五云山,而此处便有一牌坊书“云升远壑”,想象一下便深有身临其境之感。那么在相对更近的龙井村,能先升起“一片云”亦是合乎情理。而如身在外鸡笼山、龙泓涧、上香古道一带,望夕阳西落群山而远处云霞缭绕,岂难不忆起王维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所谓大概如是。
因此,虽然片云亭之为名有其典故与偶然,但毕竟是带有“云”字意象,与众不同;最初张岱或者某某言状之时,亦不可能不考虑到五云佳处的影响与关联。五云之腹小亭曰“密云”,而五云之末小亭曰“片云”;虽云势渐微,但都是以形态修饰祥云本身,盖依其自然之势而成,似有顺应天时地利的隐退之意。而至山边面朝西湖时,便再难见以形态修饰祥云之建筑名称,多以直呼意象并以“云”与其他景观并列,如“三台云水”、“九里云松”、“云水光中”等;再有,便是在西湖之南以“舒”、“摛”等以动作助一臂之力使云可瑞及西湖水面,或是在西湖之北以“留”、“归”等亦以动作表达不舍珍爱之意。由此,片云亭虽最初以不经意而充以“龙井八景”之一,却在大格局上使龙井与整片湖山由南至北联系呼应,龙井位于西湖与之江两水之中点,以一泉之微串起江湖,亦合“一片”之妙矣。
乾隆皇帝曾四次到达龙井,可见其对此次山水茶歌的爱慕与留恋。除去坊间流传大量半真半假的故事外,其御题咏“龙井八景”却是实实在在地保留了下来。我们游览龙井八景时发现,其中有七景只要观其名称便可以大概猜测其位置和景观,因这些均以有确切指向的岭、石、阁、庵等为名。但唯有一景与其余名称不同,似乎为一纯意象名称,便是“一片云”。似乎乾隆皇帝十分喜欢“一片云”这三个字,在承德避暑山庄“乾隆三十六景”中亦有“一片云”,同样也是一个少有的纯意象名称。
事实上,“一片云”是一比拟的称谓,意指在风篁岭上一块如云巨石,在御书楼与浣花池之间。石旁建有一四柱攒尖小亭,即“片云亭”。亭额书“一片云”,挂有一幅楹联为“兴来临水敲残月,谈罢吟风倚片云”。关于此处,明末张岱亦有一联曰“龙井柱铭”传世,云:“夜壑泉归,渥洼能致千岩雨;晓堂龙出,崖石皆为一片云”,可能是“一片云”景名由来渊源。复观明末之前题此处诗句,常有“云”字意象却与张岱所云“片云”相异,乃指实际意义上的“云彩”。如苏轼诗云“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林逋诗云“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虞集诗云“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等。事实上,五云山向北与琅当岭、狮峰连而一脉,即为著名的“十里琅当”,其云气基本上东西两惠至梅坞、龙井二谷,而龙井村位于狮峰东北麓,已在十里琅当之北端;至于龙井八景则更在北首,已接近鸡笼山一带。故若云气是以蒸蔚山谷茶田为最重要的目的与作用,那么当其蔓延至龙井村以北时,大约以“片”字状之十分妥贴。由龙井八景再往东北行,则山势渐缓、地面开阔,并可直通茅家埠矣。而反之,从茅家埠往西南眺望,层叠之远山即为风篁岭、狮峰、五云山,而此处便有一牌坊书“云升远壑”,想象一下便深有身临其境之感。那么在相对更近的龙井村,能先升起“一片云”亦是合乎情理。而如身在外鸡笼山、龙泓涧、上香古道一带,望夕阳西落群山而远处云霞缭绕,岂难不忆起王维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所谓大概如是。
因此,虽然片云亭之为名有其典故与偶然,但毕竟是带有“云”字意象,与众不同;最初张岱或者某某言状之时,亦不可能不考虑到五云佳处的影响与关联。五云之腹小亭曰“密云”,而五云之末小亭曰“片云”;虽云势渐微,但都是以形态修饰祥云本身,盖依其自然之势而成,似有顺应天时地利的隐退之意。而至山边面朝西湖时,便再难见以形态修饰祥云之建筑名称,多以直呼意象并以“云”与其他景观并列,如“三台云水”、“九里云松”、“云水光中”等;再有,便是在西湖之南以“舒”、“摛”等以动作助一臂之力使云可瑞及西湖水面,或是在西湖之北以“留”、“归”等亦以动作表达不舍珍爱之意。由此,片云亭虽最初以不经意而充以“龙井八景”之一,却在大格局上使龙井与整片湖山由南至北联系呼应,龙井位于西湖与之江两水之中点,以一泉之微串起江湖,亦合“一片”之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