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影评:《一步之遥》 ——To be or not to be
让子弹飞像字正腔圆的贯口评书,紧密传奇。
一步之遥像高大齐上的诗歌万花筒,梦幻浪漫。
女人一定会喜欢,从叙事到画面都像在求婚。
男人也一定会喜欢,从故事到人物都如强力推背感的大奔汽车。
男人女人坐在一起看,恨的越恨,爱的越爱,陌路再见。
该片的开篇第一句To be or not to be.引用莎士比亚。纠结于生存还是毁灭、报仇还是罢休、勇敢还是苟且。
片中也对Yes I do.进行了一段纠结。
做还是不做?片子,都拍完了。
要自己还是要观众?好,都已经叫了。
让子弹飞中谈及的“跪着还是站着”?在预售阶段就预示着肯定会挣钱的。
虽然不想像语文课那样分析作家初衷,但剧中马走日“剪辫子”一段精彩台词,还是非常明显的看出,对于“剪”还是“不剪”,姜文导演早有预料,也有对站着和跪着的自尊心。“别人逼着减掉的和自己主动减掉不是一回事儿”。
7日风波后,电影的结果是:
大腿与豪车齐飞,暖壶共子弹一色
在玉米地和总统套房,无高低之分
气球与钻戒,无雅俗之分。
关键是“分级”和“分人”。
虽然原定的首映礼延后,但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依旧在,几度大腿红。
当最后一场,马走日从欧式大风车上冲破云间坠落之后,现场观众的讨论激烈。
还有人说“这个剪辑师太多了”、“这个编剧太多了”、“这个镜头太多了”。
要我说,是想太多了。电影故事没那么复杂,看到的是什么就是什么。
唯一担心的是,近几年看多了电视剧一样的电影,突然真演一电影,能不能习惯这种纯粹。
一步之遥,选题取自,民国十案中,被人戏称的北洋三部曲,其中“盗官记”就是《让子弹飞》、“阎瑞生案”就是《一步之遥》,片中马走日的原型,可以理解为就是阎瑞生。还剩一个,“施剑翘替父报仇刺杀孙传芳案”也许就是首映礼上嘉宾白岩松似调侃说的:“下一部电影,叫《一步到位》。”本以为是笑话,当影迷再次提问姜文时,姜文很肯定的说:“刚才不是说了吗?一步到位!”
《一步之遥》的表现方式和叙事方法,从剧本台词上来说,是很清晰的。观影后,有一部分人说:“没太看懂”,想必是镜头语言的不适应。电影当然是导演的情怀,画面肯定表达了导演的思想。但是如果是商业娱乐片,听词懂了,看画面爽了,就够了。
但是不能不回避,《一步之遥》的确有点跳出“类型外”,不在常理中,案无悬疑,只在生死之争;爱极浪漫,不在想象之中。大部分是用浪漫说案件,用离奇说爱情。也许只因为他是姜文,只有姜文才敢这么做,换做他人,定会当做四不像吐槽。此外,再加上充满想象力的华丽画面,是一个能让人进入影院便与世隔绝的电影。是一个可以让人忘记现实苦闷,享受幻想的电影。
其中还有一点,姜文导演电影中多有一些短台词的组合在勾引观众的注意,在《一步之遥》中频繁用到。
例如:(为免剧透,人物用AB代替,台词为剧中台词。)
A问:谁?
B答:我!
A问:怎么?
B答:喜欢!
A问:喜欢谁?
B答:你!
A问:连起来说!
B答:我喜欢你。
我在观影中的感觉是,有些为角色着急,所以会集中注意力。在演员戏份略少,又要积累感情的时候,这种方式,是否可以完成目的呢?留做讨论思考。
该怎么形容这个电影呢?
人物事件,简单鲜明。画面华丽,台词精炼紧密。
有看点,无尿点,有笑点,无闹点。
都是高雅点,没有低俗点。
片子长了点,3D效果是亮点。
王志文再收点,文章再放点。
那英再浪点,周韵再醋点。
舒淇再多点,葛优再坏点。
可能就更过瘾点,但也可能就砸了。
让子弹飞解释了“惊喜”。一步之遥解释了“奇迹”。
小插曲:
同事问我:“如果让姜文拍太平轮,让吴宇森拍匆匆那年,让诺兰……”
(撰稿:张元戈 华影文轩影视公司策划部主管)
-------------------------------------
编剧之家qq群:210587117
官方邮箱:jzcwhcb@vip.163.com
新浪微博:搜索“编剧之家-剧之巢”
http://weibo.com/u/3306394627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剧之巢-编剧之家”公共微信:
一步之遥像高大齐上的诗歌万花筒,梦幻浪漫。
女人一定会喜欢,从叙事到画面都像在求婚。
男人也一定会喜欢,从故事到人物都如强力推背感的大奔汽车。
男人女人坐在一起看,恨的越恨,爱的越爱,陌路再见。
该片的开篇第一句To be or not to be.引用莎士比亚。纠结于生存还是毁灭、报仇还是罢休、勇敢还是苟且。
片中也对Yes I do.进行了一段纠结。
做还是不做?片子,都拍完了。
要自己还是要观众?好,都已经叫了。
让子弹飞中谈及的“跪着还是站着”?在预售阶段就预示着肯定会挣钱的。
虽然不想像语文课那样分析作家初衷,但剧中马走日“剪辫子”一段精彩台词,还是非常明显的看出,对于“剪”还是“不剪”,姜文导演早有预料,也有对站着和跪着的自尊心。“别人逼着减掉的和自己主动减掉不是一回事儿”。
7日风波后,电影的结果是:
大腿与豪车齐飞,暖壶共子弹一色
在玉米地和总统套房,无高低之分
气球与钻戒,无雅俗之分。
关键是“分级”和“分人”。
虽然原定的首映礼延后,但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依旧在,几度大腿红。
当最后一场,马走日从欧式大风车上冲破云间坠落之后,现场观众的讨论激烈。
还有人说“这个剪辑师太多了”、“这个编剧太多了”、“这个镜头太多了”。
要我说,是想太多了。电影故事没那么复杂,看到的是什么就是什么。
唯一担心的是,近几年看多了电视剧一样的电影,突然真演一电影,能不能习惯这种纯粹。
一步之遥,选题取自,民国十案中,被人戏称的北洋三部曲,其中“盗官记”就是《让子弹飞》、“阎瑞生案”就是《一步之遥》,片中马走日的原型,可以理解为就是阎瑞生。还剩一个,“施剑翘替父报仇刺杀孙传芳案”也许就是首映礼上嘉宾白岩松似调侃说的:“下一部电影,叫《一步到位》。”本以为是笑话,当影迷再次提问姜文时,姜文很肯定的说:“刚才不是说了吗?一步到位!”
《一步之遥》的表现方式和叙事方法,从剧本台词上来说,是很清晰的。观影后,有一部分人说:“没太看懂”,想必是镜头语言的不适应。电影当然是导演的情怀,画面肯定表达了导演的思想。但是如果是商业娱乐片,听词懂了,看画面爽了,就够了。
但是不能不回避,《一步之遥》的确有点跳出“类型外”,不在常理中,案无悬疑,只在生死之争;爱极浪漫,不在想象之中。大部分是用浪漫说案件,用离奇说爱情。也许只因为他是姜文,只有姜文才敢这么做,换做他人,定会当做四不像吐槽。此外,再加上充满想象力的华丽画面,是一个能让人进入影院便与世隔绝的电影。是一个可以让人忘记现实苦闷,享受幻想的电影。
其中还有一点,姜文导演电影中多有一些短台词的组合在勾引观众的注意,在《一步之遥》中频繁用到。
例如:(为免剧透,人物用AB代替,台词为剧中台词。)
A问:谁?
B答:我!
A问:怎么?
B答:喜欢!
A问:喜欢谁?
B答:你!
A问:连起来说!
B答:我喜欢你。
我在观影中的感觉是,有些为角色着急,所以会集中注意力。在演员戏份略少,又要积累感情的时候,这种方式,是否可以完成目的呢?留做讨论思考。
该怎么形容这个电影呢?
人物事件,简单鲜明。画面华丽,台词精炼紧密。
有看点,无尿点,有笑点,无闹点。
都是高雅点,没有低俗点。
片子长了点,3D效果是亮点。
王志文再收点,文章再放点。
那英再浪点,周韵再醋点。
舒淇再多点,葛优再坏点。
可能就更过瘾点,但也可能就砸了。
让子弹飞解释了“惊喜”。一步之遥解释了“奇迹”。
小插曲:
同事问我:“如果让姜文拍太平轮,让吴宇森拍匆匆那年,让诺兰……”
(撰稿:张元戈 华影文轩影视公司策划部主管)
-------------------------------------
编剧之家qq群:210587117
官方邮箱:jzcwhcb@vip.163.com
新浪微博:搜索“编剧之家-剧之巢”
http://weibo.com/u/3306394627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剧之巢-编剧之家”公共微信: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