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是反科学吗
我认为,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厘清两个概念的含义:敬畏自然意味着什么,和什么是反科学。
先看敬畏自然,它本身应当没有太多歧义,即尊敬和畏惧自然。这是一种情感。
要说反科学,首先要知道科学是什么,然后才可以反。科学,应当是可以以观察的形式来检验说明世界的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这个理论,很自然的,有一部分是从观察的事实当中得来的,这些事实可能归纳出一些理论从而推导出更深的理论,也可能是事实伴随着问题而出现,人们为了解决问题而提出的。可以看出,科学方法的骨架大概是两点:以观察为依据,并且遵从逻辑方法。即使是历史主义学派的人们,也不得否认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是需要遵循逻辑方法的。那么反科学,大概就是反对以观察为依据和遵从逻辑的方法。
从笛卡尔试图给知识寻找一个根基开始,到休谟对因果和归纳方法根基的质疑,迄今为止,人们认为自己是无法获取到世界的本质的,甚至于是否在获取本质的路上也存疑。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依托于所存在的世界,因为离开了所谓的世界也就没有了我们。
那么现状似乎是这样的:我们存在于一个我们不能完全知道的世界之中。从反应的合理性来说,处于一种未知而又依赖的状态中,尊敬和畏惧似乎是人类完全正常的反应,并没有什么好指摘的,且恰恰是依照我们所能得到的理论而作出的反应,如果说人类的理性果真是天性的一部分,像休谟与康德认为的那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大概是符合逻辑的。
那么以观察为依据呢?敬畏自然可能导致的行为是什么?这不确定。既可能是畏首畏尾,也可能是小心谨慎。这两个词的区别,应该是一个不敢作为,一个有所作为。似乎和是否以观察为依据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无论是哪者,都可以以观察为依据,也可以不。那么,如果以上述的含义来说,敬畏自然应当是非科学的,而不是反科学。科学与反科学并不是世界的全部。
但是,有可能反科学还有另外一种解读,即反科学精神,而不是反科学方法。那科学精神大概包括这几样:1,求真精神;2,务实精神; (感觉在做党宣似的…)3,怀疑精神。
作为前身叫做自然哲学的学科,科学自然继承了古希腊以来哲学所具有的最主要的精神,求真,即对真正的知识/世界的本质的渴望和探求。正是这样的精神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投身其中。而务实,主要是崇尚实证方法,这个精神是有些学派不大具备的,比如非理性主义,当然他们也不屑。然后是怀疑精神,怀疑精神大概是个比较普通的精神了…
反对这几种精神好像和敬畏自然还是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关键问题还是,敬畏自然似乎就是敬畏自然本身,它并不涉及到方法或者是价值判断。那么,再来假设,如果不敬畏自然会怎样?
似乎不敬不畏在汉语里总不是什么好的形容…即使是平等相处,也是相互尊敬比如相敬如宾一类的,再就是无所顾忌甚至肆无忌惮之类的词了。不过,现代渐渐有些流行不卑不亢,也可以讨论一下。
先说无所顾忌。一个未知的东西,无所顾忌的尝试听起来总不像是好事,毕竟你不能预知后果,就随便去做了,这好像是熊孩子爬水塔,上去容易下来难,自负的后果大概搞不好是赔上自己,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科学精神鼓励的,但看起来不是正确的。
再看不卑不亢。看起来还好,各取所需,有节有度。可是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是邻里和朋友的关系吗…好像是我们有求于自然,自然少了我们也不会少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好像至少还是尊敬一下比较好。
再看它们是否符合科学方法与精神。无所顾忌好像不够务实;而不卑不亢,虽然在情理上有点不顺,但务实精神倒是不会触犯,而与怀疑和求真/实证方法和逻辑方法好像都没有明显关系。
那…
先看敬畏自然,它本身应当没有太多歧义,即尊敬和畏惧自然。这是一种情感。
要说反科学,首先要知道科学是什么,然后才可以反。科学,应当是可以以观察的形式来检验说明世界的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这个理论,很自然的,有一部分是从观察的事实当中得来的,这些事实可能归纳出一些理论从而推导出更深的理论,也可能是事实伴随着问题而出现,人们为了解决问题而提出的。可以看出,科学方法的骨架大概是两点:以观察为依据,并且遵从逻辑方法。即使是历史主义学派的人们,也不得否认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是需要遵循逻辑方法的。那么反科学,大概就是反对以观察为依据和遵从逻辑的方法。
从笛卡尔试图给知识寻找一个根基开始,到休谟对因果和归纳方法根基的质疑,迄今为止,人们认为自己是无法获取到世界的本质的,甚至于是否在获取本质的路上也存疑。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依托于所存在的世界,因为离开了所谓的世界也就没有了我们。
那么现状似乎是这样的:我们存在于一个我们不能完全知道的世界之中。从反应的合理性来说,处于一种未知而又依赖的状态中,尊敬和畏惧似乎是人类完全正常的反应,并没有什么好指摘的,且恰恰是依照我们所能得到的理论而作出的反应,如果说人类的理性果真是天性的一部分,像休谟与康德认为的那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大概是符合逻辑的。
那么以观察为依据呢?敬畏自然可能导致的行为是什么?这不确定。既可能是畏首畏尾,也可能是小心谨慎。这两个词的区别,应该是一个不敢作为,一个有所作为。似乎和是否以观察为依据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无论是哪者,都可以以观察为依据,也可以不。那么,如果以上述的含义来说,敬畏自然应当是非科学的,而不是反科学。科学与反科学并不是世界的全部。
但是,有可能反科学还有另外一种解读,即反科学精神,而不是反科学方法。那科学精神大概包括这几样:1,求真精神;2,务实精神; (感觉在做党宣似的…)3,怀疑精神。
作为前身叫做自然哲学的学科,科学自然继承了古希腊以来哲学所具有的最主要的精神,求真,即对真正的知识/世界的本质的渴望和探求。正是这样的精神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投身其中。而务实,主要是崇尚实证方法,这个精神是有些学派不大具备的,比如非理性主义,当然他们也不屑。然后是怀疑精神,怀疑精神大概是个比较普通的精神了…
反对这几种精神好像和敬畏自然还是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关键问题还是,敬畏自然似乎就是敬畏自然本身,它并不涉及到方法或者是价值判断。那么,再来假设,如果不敬畏自然会怎样?
似乎不敬不畏在汉语里总不是什么好的形容…即使是平等相处,也是相互尊敬比如相敬如宾一类的,再就是无所顾忌甚至肆无忌惮之类的词了。不过,现代渐渐有些流行不卑不亢,也可以讨论一下。
先说无所顾忌。一个未知的东西,无所顾忌的尝试听起来总不像是好事,毕竟你不能预知后果,就随便去做了,这好像是熊孩子爬水塔,上去容易下来难,自负的后果大概搞不好是赔上自己,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科学精神鼓励的,但看起来不是正确的。
再看不卑不亢。看起来还好,各取所需,有节有度。可是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是邻里和朋友的关系吗…好像是我们有求于自然,自然少了我们也不会少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好像至少还是尊敬一下比较好。
再看它们是否符合科学方法与精神。无所顾忌好像不够务实;而不卑不亢,虽然在情理上有点不顺,但务实精神倒是不会触犯,而与怀疑和求真/实证方法和逻辑方法好像都没有明显关系。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