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家之味
我生长在一个与大多数国人无异的普通家庭。
父母在子女心目中永远是最好的,一如子女在父母心中一样——然而实事求是地讲,我们都是普通人。
普通的家庭,风格亦简单朴素,无甚规矩。勤劳、节俭、礼让、隐忍、自立原是传统,非我家独创;崇文尚武亦没有那个底蕴;我的母亲也不会深明大义到用改锥往我的脊梁骨上刺青——简单地说,我的老家,再普通不过;那些在特定年代为了家庭而做出的艰难的选择和牺牲,其实在绝大多数家庭里也都会出现。
作为刚刚组建小家庭的年轻的一代,我在传承老一辈传统美德的同时,当然也要改进。就好像做一味醇香耐品的菜肴,既要有老汤打底,也要根据时光流转和时节变化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造,这样才能成就美味。
我的理解便是用心。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小家庭,我们的物质条件虽不匮乏,但又一定是有限的。要利用有限的物质条件创造出无限的温馨和美,唯有用心。我不是理论家,“用心”这一概念也非前无古人;然而我也并非照搬先贤的理念,我的理解认识源于我和妻的婚后生活。
妻并未在口头上强调过“用心”二字,然而她在经营我们的小家和爱情时却无不用心。妻生长在一个殷实的家庭,父母百般呵护,然而她却并未长成娇小姐;外表清新,内心隽秀,尤其爱花心思在爱人和家庭身上。她的爱好之一便是做饭,每天都会花时间琢磨晚饭要做些什么给我吃——很长一段时间里,晚饭是我们工作日里每天唯一一顿能坐在一起吃的饭。我们偶尔会在休息日里共同做一些稍微复杂点的菜,比如需要过油的溜肉段、菠萝咕咾肉;要文火慢炖的红烧肉;还有菜市场里容易买到的海鲜——但这些菜只要有食材和时间,并不难做。在我看来,如妻一样日复一日只能在下班后有限的时间里用有限的食材做出一顿顿香甜可口的饭菜,还要天天不重样、顿顿不单一,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而且不厌其烦、不知疲倦,这才是真难得。不管上班有多累,只要她想,她就能在短时间内和面拌馅,做我最爱吃的的烙饼和韭菜盒子;或是熬到很晚做卤肉卤肝和卤蛋给我解馋;相宜的时令还会煲老鸭汤或炖羊排;端午节里还会包三种不一样馅料的粽子。同样的食材,她绝对不会总是用一种方法烹饪,比如把山药做成泥,配上蜂蜜和葡萄干枣碎就是一道让人停不住嘴的甜品;比如把花生做成配烤肉吃的蘸料或是花生糖;比如把当地通常用黄酱焖着吃的鲅鱼做成酸甜香辣的烤鱼或是脱骨糖醋鱼块......我爱她做的每一道菜,因为妻用心做出的菜肴,胜过其它一切味道。
用心不单只是用心付出,还要用心成全。妻常说是我成就了她对烹饪的喜爱,没有我的欣赏和支持,她可能不会有这么足的动力。我觉得成全是相互的。在我给她动力的时候,她也在成全着我。记得去年的市电视台主持人全国选拔赛,妻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接受过任何培训,但乐于尝试。我并不觉得这一尝试既不必要亦无结果——相反,我喜欢看见她全身心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事里时所展现出的专注和可爱。我乐颠颠地帮她报名、录像、租服装、规划出行时间路线并耐心地顶着浴霸一样的灯光陪在赛场前,用相机和DV记录了她参赛的每一分钟。妻第一次脱离组织领导的限制,在舞台上跳了自己最喜欢的舞,精心却又不落俗套地准备了每一个环节,最终进了决赛。虽然名不列冠亚季,也没有假睫毛和厚粉黛的衬托,但我仍觉得她是整个台上最美丽也最别致的一道风采。她曾在颁奖前面对着所有评委和观众感谢我对她的支持和鼓励,电视台摄像机便不失时机地赶过来捕捉我那颗因为被烤得满是油汗而暗暗发光的秃头。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其实我也想对她说,我更感谢她给了我一个履行丈夫义务和责任的机会,是她让我体会到爱情婚姻的甜美和为人夫的自豪。不管她今后还有什么样的小心思,我只希望在她生命中每一个重要情景里我都不会缺席。
再就是要用心感悟。我们都珍惜着我们共同经历的每一个点点滴滴,也经常会把一些照片和文章放在网上作为记录和见证。有朋友开玩笑说我们是在拉仇恨秀恩爱,我们没有争辩。在我们看来,我们秀的炫的内容与立功和坑爹无关,我们展现的只是类似于村上春树所描绘的那种“小确幸”。在这个功利浮躁而又让人惶惑的时代,多元化的价值观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有很多人难免会迷失自己、悖逆初衷。由此也产生了对所谓“正能量”的呼唤和渴求。在我看来,不光只有舍生忘死披肝沥胆才算作正能量,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面临急难险重做出英雄壮举,难得的是留意身边的每一份美好——只有能悟透点滴美好,方能懂得珍惜,害怕失去,从而有所敬畏,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与更高层次的感恩、责任、奉献相比,最贴近实际最容易做到但也最容易被忽视的恰恰是对于家庭、爱人的感恩、责任与奉献。工作上投入时、职场上得意时,莫要忘乎所以,记得家里还有人独自对着一桌给两人准备的饭菜;吵架赌气时,也不要想着到外面寻理解找安慰,要知道被窝里还有一双等你去捂暖的脚丫。爱人不是工作伙伴,只要她(他)愿意对你用心,那么她(他)可以不漂亮帅气,可以不多才多艺,可以不优秀上进(也可以不在岗在编),可以做任何能给你们的生活增色添彩的事而不被苛责或怀疑。浪漫的小情调不一定非要赶在那个特定的日子送花或巧克力,可以是生活中的每一天。即便是你工作再累,心情再差,当你在下班路上顺带着给他(她)买一串糖葫芦或一袋炒栗子,或者是其它小玩意儿,在为他(她)制造惊喜的过程中,自己也一定能赶走疲惫和阴郁。不管环境多不如人意,既然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就要调整好心态,守着你爱且爱着你的人,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即便一时半刻脱离不了凡尘俗世,过不上半农半X的生活,但也要有乐活的态度。把心思用在对家庭和爱人上,要比把时间精力投资其它方面更有价值也更有回报率。虽然不是什么远大的人生目标,只是小情小爱小确幸,但小没什么不好,从小处着眼让人感到踏实,不抢不偷,不贪不占,有家有爱就足够了。
家风也好,家规也罢,其目的并非管制约束,而是要调配出家的味道。传统的家庭美德有了用心的包容、支持、体谅,才会显得不生硬刻板,家的味道才能更加适而不腻。结婚以来,我从未生过要到外面解馋的渴望,也希望我们的孩子、我们孩子的孩子、每一代都能有福如此、惜福如此——因为能懂得珍惜家肴之味的人,才必不会去盼那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不会到别人家偷嘴。
父母在子女心目中永远是最好的,一如子女在父母心中一样——然而实事求是地讲,我们都是普通人。
普通的家庭,风格亦简单朴素,无甚规矩。勤劳、节俭、礼让、隐忍、自立原是传统,非我家独创;崇文尚武亦没有那个底蕴;我的母亲也不会深明大义到用改锥往我的脊梁骨上刺青——简单地说,我的老家,再普通不过;那些在特定年代为了家庭而做出的艰难的选择和牺牲,其实在绝大多数家庭里也都会出现。
作为刚刚组建小家庭的年轻的一代,我在传承老一辈传统美德的同时,当然也要改进。就好像做一味醇香耐品的菜肴,既要有老汤打底,也要根据时光流转和时节变化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造,这样才能成就美味。
我的理解便是用心。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小家庭,我们的物质条件虽不匮乏,但又一定是有限的。要利用有限的物质条件创造出无限的温馨和美,唯有用心。我不是理论家,“用心”这一概念也非前无古人;然而我也并非照搬先贤的理念,我的理解认识源于我和妻的婚后生活。
妻并未在口头上强调过“用心”二字,然而她在经营我们的小家和爱情时却无不用心。妻生长在一个殷实的家庭,父母百般呵护,然而她却并未长成娇小姐;外表清新,内心隽秀,尤其爱花心思在爱人和家庭身上。她的爱好之一便是做饭,每天都会花时间琢磨晚饭要做些什么给我吃——很长一段时间里,晚饭是我们工作日里每天唯一一顿能坐在一起吃的饭。我们偶尔会在休息日里共同做一些稍微复杂点的菜,比如需要过油的溜肉段、菠萝咕咾肉;要文火慢炖的红烧肉;还有菜市场里容易买到的海鲜——但这些菜只要有食材和时间,并不难做。在我看来,如妻一样日复一日只能在下班后有限的时间里用有限的食材做出一顿顿香甜可口的饭菜,还要天天不重样、顿顿不单一,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而且不厌其烦、不知疲倦,这才是真难得。不管上班有多累,只要她想,她就能在短时间内和面拌馅,做我最爱吃的的烙饼和韭菜盒子;或是熬到很晚做卤肉卤肝和卤蛋给我解馋;相宜的时令还会煲老鸭汤或炖羊排;端午节里还会包三种不一样馅料的粽子。同样的食材,她绝对不会总是用一种方法烹饪,比如把山药做成泥,配上蜂蜜和葡萄干枣碎就是一道让人停不住嘴的甜品;比如把花生做成配烤肉吃的蘸料或是花生糖;比如把当地通常用黄酱焖着吃的鲅鱼做成酸甜香辣的烤鱼或是脱骨糖醋鱼块......我爱她做的每一道菜,因为妻用心做出的菜肴,胜过其它一切味道。
用心不单只是用心付出,还要用心成全。妻常说是我成就了她对烹饪的喜爱,没有我的欣赏和支持,她可能不会有这么足的动力。我觉得成全是相互的。在我给她动力的时候,她也在成全着我。记得去年的市电视台主持人全国选拔赛,妻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接受过任何培训,但乐于尝试。我并不觉得这一尝试既不必要亦无结果——相反,我喜欢看见她全身心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事里时所展现出的专注和可爱。我乐颠颠地帮她报名、录像、租服装、规划出行时间路线并耐心地顶着浴霸一样的灯光陪在赛场前,用相机和DV记录了她参赛的每一分钟。妻第一次脱离组织领导的限制,在舞台上跳了自己最喜欢的舞,精心却又不落俗套地准备了每一个环节,最终进了决赛。虽然名不列冠亚季,也没有假睫毛和厚粉黛的衬托,但我仍觉得她是整个台上最美丽也最别致的一道风采。她曾在颁奖前面对着所有评委和观众感谢我对她的支持和鼓励,电视台摄像机便不失时机地赶过来捕捉我那颗因为被烤得满是油汗而暗暗发光的秃头。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其实我也想对她说,我更感谢她给了我一个履行丈夫义务和责任的机会,是她让我体会到爱情婚姻的甜美和为人夫的自豪。不管她今后还有什么样的小心思,我只希望在她生命中每一个重要情景里我都不会缺席。
再就是要用心感悟。我们都珍惜着我们共同经历的每一个点点滴滴,也经常会把一些照片和文章放在网上作为记录和见证。有朋友开玩笑说我们是在拉仇恨秀恩爱,我们没有争辩。在我们看来,我们秀的炫的内容与立功和坑爹无关,我们展现的只是类似于村上春树所描绘的那种“小确幸”。在这个功利浮躁而又让人惶惑的时代,多元化的价值观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有很多人难免会迷失自己、悖逆初衷。由此也产生了对所谓“正能量”的呼唤和渴求。在我看来,不光只有舍生忘死披肝沥胆才算作正能量,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面临急难险重做出英雄壮举,难得的是留意身边的每一份美好——只有能悟透点滴美好,方能懂得珍惜,害怕失去,从而有所敬畏,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与更高层次的感恩、责任、奉献相比,最贴近实际最容易做到但也最容易被忽视的恰恰是对于家庭、爱人的感恩、责任与奉献。工作上投入时、职场上得意时,莫要忘乎所以,记得家里还有人独自对着一桌给两人准备的饭菜;吵架赌气时,也不要想着到外面寻理解找安慰,要知道被窝里还有一双等你去捂暖的脚丫。爱人不是工作伙伴,只要她(他)愿意对你用心,那么她(他)可以不漂亮帅气,可以不多才多艺,可以不优秀上进(也可以不在岗在编),可以做任何能给你们的生活增色添彩的事而不被苛责或怀疑。浪漫的小情调不一定非要赶在那个特定的日子送花或巧克力,可以是生活中的每一天。即便是你工作再累,心情再差,当你在下班路上顺带着给他(她)买一串糖葫芦或一袋炒栗子,或者是其它小玩意儿,在为他(她)制造惊喜的过程中,自己也一定能赶走疲惫和阴郁。不管环境多不如人意,既然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就要调整好心态,守着你爱且爱着你的人,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即便一时半刻脱离不了凡尘俗世,过不上半农半X的生活,但也要有乐活的态度。把心思用在对家庭和爱人上,要比把时间精力投资其它方面更有价值也更有回报率。虽然不是什么远大的人生目标,只是小情小爱小确幸,但小没什么不好,从小处着眼让人感到踏实,不抢不偷,不贪不占,有家有爱就足够了。
家风也好,家规也罢,其目的并非管制约束,而是要调配出家的味道。传统的家庭美德有了用心的包容、支持、体谅,才会显得不生硬刻板,家的味道才能更加适而不腻。结婚以来,我从未生过要到外面解馋的渴望,也希望我们的孩子、我们孩子的孩子、每一代都能有福如此、惜福如此——因为能懂得珍惜家肴之味的人,才必不会去盼那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不会到别人家偷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