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洞记
黑风洞是我的办公室。此办公室位于整栋楼四层的西北角,一西一北开着两个铝合金窗户,从无阳光直射之时,每至狂风呼号,此二窗君必一唱一和,黑风穿堂而过,故名黑风洞。
我对黑风洞是有感情的。这感情有点像那个总是担心女儿的老太太。
说有一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冰棍,小女儿卖雨伞。若艳阳高照,老太太就忧心小女儿,说大太阳的谁买雨伞,小女儿不就没收入了吗?若阴雨连绵,则担心大女儿,心想天这么冷,谁还吃冷饮,大女儿一家可怎么活呀。
因为密封不佳,故黑风洞室内几乎与外界无异。每逢雾霾爆表,室内也烟雾缭绕;每逢刮风,室内也阴风阵阵。然而帝都的天气,雾霾和刮风仿佛是一种零和博弈的关系,非此即彼,基本不存在中间地带,无风又清净的日子,实在少得可怜。尤其是隆冬季节,雾霾和刮风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而遭罪的只有我。逢雾霾天,我就想今天肺泡又得阵亡多少;逢刮风天,我就琢磨二十年后会不会得老寒腿和关节炎。久而久之,很容易产生一种想法:这日子没法儿过了。
唯一的出路就是大楼拆迁。此楼建于一九五八年,拆迁之说早就甚嚣尘上,有力的证据之一,就是原先和我们比邻而居的不差钱的某社,已经每年花八百万另觅他处了。我们因为没钱,只好当钉子户。像全国人民发自肺腑地热爱拆迁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对拆迁翘首以盼,每年年会的时候内心都有个小人儿在振臂高呼:今年一定能拆迁了!说实话我个人对拆迁这个事有极大的信心,因为我本人是个不折不扣的“拆男”,我到哪儿,哪儿拆迁。我“拆男”的经历是有光荣历史的:上小学二年级,小学拆迁,没有校舍,把我们送进日本人的炮楼上了一年学;过了两年,又拆迁,没有校舍,只好抽出一个年级去借用弱智学校的校舍。校长说二年级已经委屈过一回了,这回就四年级去吧。校长大人忘了那四年级也是我们,过了两年,我们从二年级长到四年级了。上中学,中学拆迁,被赶到分校;上大学,大学拆迁,学校绰号“北京工地大学”;念了研究生,换了学校,依然大兴土木。因此,我对自己的能力是丝毫不怀疑的。然而我的神力可能也到此为止了。有一同事,当时正怀有身孕,听说马上要拆迁,连忙把自己的东西收拾了十几个大箱子。现在她孩子三十四个月了,这楼依然坚挺。
日子总得过。直到有一天,我在社里拣到一本D学姐青年时期的散文集。(D学姐早我二十年入社,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得叫声老师。)翻开来看,言语精妙,才气逼人,再细细读下去,发现D学姐竟然是戈麦的同班同学,顿时吓尿。后来才知道,D学姐是那个年代北大有名的才女。那个年代不比现在,才女才子不是瞎封的,像我,最多敢说自己是2010-2013年间北大42楼132寝室三才子之一(还不敢说之首)。学姐的散文集里用诗意的语言写了,年轻的时候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大杂院。想想,我还住楼房呢,有什么不满意的。后来又陆续翻过前辈们的回忆文章,一大票名家,当年都是一穷二白,十几个男青年在一间屋子里拼凳子睡觉。于是我就释然了。
谁让我就爱干这个呢?
老太太的故事还有后续。老太太总这么想,就有点抑郁。于是有聪明人对老太太说,您反过来想,晴天大女儿的冰棍卖得好,雨天小女儿的雨伞卖得好,不就天天开心了嘛。
所以,每到刮风的时候,我就想,今天可以清清肺,还锻炼了御寒能力;每到雾霾天,我就想,至少今天不用挨冻了,可喜可贺。于是皆大欢喜。
是为记。
2010-2013年北大42楼132寝室三才子之黑风洞洞主
我对黑风洞是有感情的。这感情有点像那个总是担心女儿的老太太。
说有一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冰棍,小女儿卖雨伞。若艳阳高照,老太太就忧心小女儿,说大太阳的谁买雨伞,小女儿不就没收入了吗?若阴雨连绵,则担心大女儿,心想天这么冷,谁还吃冷饮,大女儿一家可怎么活呀。
因为密封不佳,故黑风洞室内几乎与外界无异。每逢雾霾爆表,室内也烟雾缭绕;每逢刮风,室内也阴风阵阵。然而帝都的天气,雾霾和刮风仿佛是一种零和博弈的关系,非此即彼,基本不存在中间地带,无风又清净的日子,实在少得可怜。尤其是隆冬季节,雾霾和刮风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而遭罪的只有我。逢雾霾天,我就想今天肺泡又得阵亡多少;逢刮风天,我就琢磨二十年后会不会得老寒腿和关节炎。久而久之,很容易产生一种想法:这日子没法儿过了。
唯一的出路就是大楼拆迁。此楼建于一九五八年,拆迁之说早就甚嚣尘上,有力的证据之一,就是原先和我们比邻而居的不差钱的某社,已经每年花八百万另觅他处了。我们因为没钱,只好当钉子户。像全国人民发自肺腑地热爱拆迁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对拆迁翘首以盼,每年年会的时候内心都有个小人儿在振臂高呼:今年一定能拆迁了!说实话我个人对拆迁这个事有极大的信心,因为我本人是个不折不扣的“拆男”,我到哪儿,哪儿拆迁。我“拆男”的经历是有光荣历史的:上小学二年级,小学拆迁,没有校舍,把我们送进日本人的炮楼上了一年学;过了两年,又拆迁,没有校舍,只好抽出一个年级去借用弱智学校的校舍。校长说二年级已经委屈过一回了,这回就四年级去吧。校长大人忘了那四年级也是我们,过了两年,我们从二年级长到四年级了。上中学,中学拆迁,被赶到分校;上大学,大学拆迁,学校绰号“北京工地大学”;念了研究生,换了学校,依然大兴土木。因此,我对自己的能力是丝毫不怀疑的。然而我的神力可能也到此为止了。有一同事,当时正怀有身孕,听说马上要拆迁,连忙把自己的东西收拾了十几个大箱子。现在她孩子三十四个月了,这楼依然坚挺。
日子总得过。直到有一天,我在社里拣到一本D学姐青年时期的散文集。(D学姐早我二十年入社,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得叫声老师。)翻开来看,言语精妙,才气逼人,再细细读下去,发现D学姐竟然是戈麦的同班同学,顿时吓尿。后来才知道,D学姐是那个年代北大有名的才女。那个年代不比现在,才女才子不是瞎封的,像我,最多敢说自己是2010-2013年间北大42楼132寝室三才子之一(还不敢说之首)。学姐的散文集里用诗意的语言写了,年轻的时候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大杂院。想想,我还住楼房呢,有什么不满意的。后来又陆续翻过前辈们的回忆文章,一大票名家,当年都是一穷二白,十几个男青年在一间屋子里拼凳子睡觉。于是我就释然了。
谁让我就爱干这个呢?
老太太的故事还有后续。老太太总这么想,就有点抑郁。于是有聪明人对老太太说,您反过来想,晴天大女儿的冰棍卖得好,雨天小女儿的雨伞卖得好,不就天天开心了嘛。
所以,每到刮风的时候,我就想,今天可以清清肺,还锻炼了御寒能力;每到雾霾天,我就想,至少今天不用挨冻了,可喜可贺。于是皆大欢喜。
是为记。
2010-2013年北大42楼132寝室三才子之黑风洞洞主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