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不相关的日常(mp3/星空灯)
昨天新成就达成,修好了将近4年前买的mp3的耳机接口……
买来不到一年刚出问题的时候耳机一边响一边不响,转一转推一推拉一拉就响了,不过再碰到就又不响了,查了下以为是接触不好,可能是灰尘或者生锈了……用棉签沾有机溶剂擦了下里边试试,一点用都没有,于是后来就买了个新的。
前几个月新的突然挂了,接电脑都没反应,于是准备拆着玩。换了旧的继续用,老问题还在。于是试了试自己能不能修好。搜了下网上有同样问题的,按照上边说的拆开外壳然后用力按一下接口单元……当时好像有效,结果过了不到一礼拜就又回去了。这么按过几次之后,好像这样也没用了。怀疑是哪个接触地方变形了,碰不上耳机插头。可是金属接触部件在电路板背面,拆开还挺麻烦,于是就这几天放假决定赶快搞定。
按网上的步骤,拔了microsd拆外壳卸螺丝,把LCD和电池取下,然后把电路板拽下来……胶带还真给力,挺费劲的,我还以为少拆了个螺丝呢,仔细找了好几遍,怕把电路板掰碎了……总算翻过来了。然后用耳机试了试,感觉接触得好像挺好的啊……又拿镊子刮了刮接触的地方就重新拼回去了,听了下,没用。怒了,开着音乐重新拆……这次花了好久确定问题到底在哪,拿个牙签到处捅捅……基本确定不是和插头的接触问题后,发现转动插头的时候好像整个单元会挪动,另外捅到单元周围的焊接点的时候好像会有影响……好吧,估计是焊接点挂了。开烙铁,熔一点焊锡,贴上去重新焊……为了对称性,另一边也重新焊了下。
都焊好了后,插上耳机一听,果然好了~感觉声音比原来大了一些,也许是因为增加了焊锡,横截面积变大导致电阻变小的原因,只是这个焊锡可能含铅比较多,听什么都多了一种重金属的感觉,下次可以试试用银浆,也许会带来尊贵高雅的古典气息………………咦好像混进了奇怪的文风。打住打住……
————————————————不相关的分割线————————————————
今天又看到了关于星空灯的讨论,于是在想能不能自己做一个试试。
设想是,找个星体数据库,把亮度足够的星体的球极坐标导出来,然后用mathematica转换成投影到正12面体各面上的相应位置,导出打印,然后扎孔,拼接。简单一点的话可以换成正方体,麻烦一点的可以用正20面体。里边放个灯泡就好了。当然,要是按照真正的星空灯那个密度扎孔的话任务量有点过大了……不过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根据自己密集恐惧的程度来选择要扎多少个星星- - 不然还是在透明塑料纸上喷墨打印吧。
有点麻烦的地方大概在投影那里,要是有现成的就好了。找了下,投影到正12面体的只找到了地球的地图。然后在找星空图的时候遇到了翻译问题……星空图本身是叫star chart,但是加上dodecahedron(正十二面体)搜出来的就都是地球的了。那么那种星空灯叫什么呢?费了些力气才知道那东西叫做Home Planetarium。搜出来有球形的很贵的,也有那个十二面体的。加上DIY继续查了下,似乎Celestial Projector是更俗气的名字。不过都是只有成品,即使加上了DIY,也找不到一开始就可以自己打印的星图。
(除非是下边这种DIY……
在查找的时候一边在想一个问题,这种正十二面体的星空球一开始是谁设计的?应该不是那帮日本人吧~这段历史可能在那本什么“大人的科学”书里有描述,不过我也不清楚,于是就接着搜,忽然看到了这么一张图:
这图看起来可够古老的,点开一看是维基百科页,指向一个人叫做Armand Spitz,是个天文馆设计师。这是他制作的正十二面体星空投影仪,估计是最早的了。
在看那篇介绍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Following a suggestion by Albert Einstein, Spitz used a dodecahedron as the "globe" equivalent for his star projector.”
第一反应,HOW OLD ARE YOU?!!爱因斯坦大神真是无处不在……怎么总是在各种莫名其妙的情况下碰上!底下第一篇引用页面讲述了这一段故事。最开始Spitz是在球壳上手工扎孔的,但是实在成本太高也太辛苦。后来他开始考虑正多面体,平面上打洞毕竟简单些。最初是尝试正二十面体,因为最接近球体。但是实际尝试后他发现正三角形既不方便切割,拼起来也很难拼成近似的球面。于是有次他向爱因斯坦提到了自己的挫折,爱因斯坦就提议说用正十二面体试试应该会好办些……然后他就这么做了,在4个月的研究工作后,量产星图面板的问题解决了。
后边提到虽然加工简单了些,但是星星的位置扭曲了……不知道他们的星图是怎么处理的。从球面上直接垂直投影到五边形上么?总之,又经过一些手工调整,这个问题也是解决了。
维基百科第二篇引用是一个专利,但是似乎看不到具体内容。不过呢……我在google的时候发现了另一张有意思的图,点开之后发现正是那个专利!里边有6张图还有制作方法,备案日期是1948年5月3日,公布则是大约5年后……到现在已经经过60多年了,这东西竟然又火了一次。
故事似乎应该到这就结束了,既然已经专利了,也许找不到可打印的正十二面体星图也是正常的吧,说不定是专利保护的呢。
不过我不死心啊……正十二面体的专利了,那我接着找正二十面体的好了……于是我又接着搜star chart icosahedron。几乎所有的都是无关的图,有不少都是地球表面的地图。
不过……幸亏我眼神犀利,在茫茫图片中找到了唯一一张星空的图!
这张图来自这个页面。
里边介绍了拼接方法并给出了pdf格式的模型图片。很高兴这个有公开发布的版本,省得自己计算了。(虽然不知道这个投影的算法到底是怎么来的,准不准……)
后边嘛,就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了。直接打印拼出来当“天球仪”可以,钻孔做成灯可以,打印在透明纸板上做灯也可以。当然要是想加上四季变化的话基座还得多折腾折腾,不过一般应该这样就可以了吧~
嗯等有空做出来再搞几个led灯实验下看看效果吧。
……………………
更新:除了正20面体外,我又找了下其他的多面体,找到了这个:http://www.atlasoftheuniverse.com/skyglobe.html
可以作为另一种选择吧。只不过好像分辨率比较烂,不知有没有好点的版本,可以做得大一些。
买来不到一年刚出问题的时候耳机一边响一边不响,转一转推一推拉一拉就响了,不过再碰到就又不响了,查了下以为是接触不好,可能是灰尘或者生锈了……用棉签沾有机溶剂擦了下里边试试,一点用都没有,于是后来就买了个新的。
前几个月新的突然挂了,接电脑都没反应,于是准备拆着玩。换了旧的继续用,老问题还在。于是试了试自己能不能修好。搜了下网上有同样问题的,按照上边说的拆开外壳然后用力按一下接口单元……当时好像有效,结果过了不到一礼拜就又回去了。这么按过几次之后,好像这样也没用了。怀疑是哪个接触地方变形了,碰不上耳机插头。可是金属接触部件在电路板背面,拆开还挺麻烦,于是就这几天放假决定赶快搞定。
按网上的步骤,拔了microsd拆外壳卸螺丝,把LCD和电池取下,然后把电路板拽下来……胶带还真给力,挺费劲的,我还以为少拆了个螺丝呢,仔细找了好几遍,怕把电路板掰碎了……总算翻过来了。然后用耳机试了试,感觉接触得好像挺好的啊……又拿镊子刮了刮接触的地方就重新拼回去了,听了下,没用。怒了,开着音乐重新拆……这次花了好久确定问题到底在哪,拿个牙签到处捅捅……基本确定不是和插头的接触问题后,发现转动插头的时候好像整个单元会挪动,另外捅到单元周围的焊接点的时候好像会有影响……好吧,估计是焊接点挂了。开烙铁,熔一点焊锡,贴上去重新焊……为了对称性,另一边也重新焊了下。
都焊好了后,插上耳机一听,果然好了~感觉声音比原来大了一些,也许是因为增加了焊锡,横截面积变大导致电阻变小的原因,只是这个焊锡可能含铅比较多,听什么都多了一种重金属的感觉,下次可以试试用银浆,也许会带来尊贵高雅的古典气息………………咦好像混进了奇怪的文风。打住打住……
————————————————不相关的分割线————————————————
今天又看到了关于星空灯的讨论,于是在想能不能自己做一个试试。
设想是,找个星体数据库,把亮度足够的星体的球极坐标导出来,然后用mathematica转换成投影到正12面体各面上的相应位置,导出打印,然后扎孔,拼接。简单一点的话可以换成正方体,麻烦一点的可以用正20面体。里边放个灯泡就好了。当然,要是按照真正的星空灯那个密度扎孔的话任务量有点过大了……不过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根据自己密集恐惧的程度来选择要扎多少个星星- - 不然还是在透明塑料纸上喷墨打印吧。
有点麻烦的地方大概在投影那里,要是有现成的就好了。找了下,投影到正12面体的只找到了地球的地图。然后在找星空图的时候遇到了翻译问题……星空图本身是叫star chart,但是加上dodecahedron(正十二面体)搜出来的就都是地球的了。那么那种星空灯叫什么呢?费了些力气才知道那东西叫做Home Planetarium。搜出来有球形的很贵的,也有那个十二面体的。加上DIY继续查了下,似乎Celestial Projector是更俗气的名字。不过都是只有成品,即使加上了DIY,也找不到一开始就可以自己打印的星图。
(除非是下边这种DIY……
![]() |
在查找的时候一边在想一个问题,这种正十二面体的星空球一开始是谁设计的?应该不是那帮日本人吧~这段历史可能在那本什么“大人的科学”书里有描述,不过我也不清楚,于是就接着搜,忽然看到了这么一张图:
![]() |
这图看起来可够古老的,点开一看是维基百科页,指向一个人叫做Armand Spitz,是个天文馆设计师。这是他制作的正十二面体星空投影仪,估计是最早的了。
在看那篇介绍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Following a suggestion by Albert Einstein, Spitz used a dodecahedron as the "globe" equivalent for his star projector.”
第一反应,HOW OLD ARE YOU?!!爱因斯坦大神真是无处不在……怎么总是在各种莫名其妙的情况下碰上!底下第一篇引用页面讲述了这一段故事。最开始Spitz是在球壳上手工扎孔的,但是实在成本太高也太辛苦。后来他开始考虑正多面体,平面上打洞毕竟简单些。最初是尝试正二十面体,因为最接近球体。但是实际尝试后他发现正三角形既不方便切割,拼起来也很难拼成近似的球面。于是有次他向爱因斯坦提到了自己的挫折,爱因斯坦就提议说用正十二面体试试应该会好办些……然后他就这么做了,在4个月的研究工作后,量产星图面板的问题解决了。
后边提到虽然加工简单了些,但是星星的位置扭曲了……不知道他们的星图是怎么处理的。从球面上直接垂直投影到五边形上么?总之,又经过一些手工调整,这个问题也是解决了。
维基百科第二篇引用是一个专利,但是似乎看不到具体内容。不过呢……我在google的时候发现了另一张有意思的图,点开之后发现正是那个专利!里边有6张图还有制作方法,备案日期是1948年5月3日,公布则是大约5年后……到现在已经经过60多年了,这东西竟然又火了一次。
故事似乎应该到这就结束了,既然已经专利了,也许找不到可打印的正十二面体星图也是正常的吧,说不定是专利保护的呢。
不过我不死心啊……正十二面体的专利了,那我接着找正二十面体的好了……于是我又接着搜star chart icosahedron。几乎所有的都是无关的图,有不少都是地球表面的地图。
不过……幸亏我眼神犀利,在茫茫图片中找到了唯一一张星空的图!
![]() |
这张图来自这个页面。
里边介绍了拼接方法并给出了pdf格式的模型图片。很高兴这个有公开发布的版本,省得自己计算了。(虽然不知道这个投影的算法到底是怎么来的,准不准……)
后边嘛,就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了。直接打印拼出来当“天球仪”可以,钻孔做成灯可以,打印在透明纸板上做灯也可以。当然要是想加上四季变化的话基座还得多折腾折腾,不过一般应该这样就可以了吧~
嗯等有空做出来再搞几个led灯实验下看看效果吧。
……………………
更新:除了正20面体外,我又找了下其他的多面体,找到了这个:http://www.atlasoftheuniverse.com/skyglobe.html
可以作为另一种选择吧。只不过好像分辨率比较烂,不知有没有好点的版本,可以做得大一些。
安布罗特斯死后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盒子里的蛇怪 -关于理念上的超级人工智能与思维的乱谈 (1人喜欢)
- 当你连玩蜘蛛纸牌都卡关的时候,会做些什么?
- 2025,一个幂次序列和的年份,和两个未解之谜? (2人喜欢)
- 汉字之博大精深
- 文字游戏·黑色幽默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