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
七巧是个可怜的人。出生在一个开麻油店的贫寒之家。被家人和媒人合谋,嫁给了一个天生患有软骨病的丈夫。在婆家受到轻视,排挤。她的前半生是值得同情的。
她同时又是一个面目可憎的人。她在婆家终日抱怨,尖酸刻薄。唯一的目标是等到丈夫去世,老太太去世。她的这个目标终于在十五年后实现了,这个大家庭终于分了家。她有了自己的自由的天地。
有了自由之后,她生活中存在着两种可能性。
一是,她甘愿放弃金钱,选择爱情。尽管这份爱情是风雨飘摇的,但也能有温暖的一时半刻。不至于让她整个人一生都困在漫长的冬夜。
二是,她好好抚养子女,成为一个恬淡的富贵闲人。
可惜,人如果不努力挣脱,就无法从过去的人格中走出来。她仍旧保持着尖酸刻薄的本性,甚至变本加厉。在失去了爱情之后,这微弱的给她带来一点火星的希望,也破灭之后,她彻底扭曲了。
她从来没有得到过幸福,她要所有人都得不到。但她没有力量也没有能力可以让外面的世界变得不幸福。她只好从自己的这个家庭动手。她是这里的女王。可以俯瞰,可以左右。
她变得疑神疑鬼,害的女儿无颜见老师同学,离开了学校。给女儿裹了小脚,让她永远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让儿女都陪着自己抽大烟,一同沉沦。
碍于世俗,她终于给儿子娶妻了。但她又无法忍受儿子与儿媳的亲热,她还要掌控她儿子。于是四处放出儿媳的闺中生活,让儿媳无地自容,含恨而死。第二个儿媳终于也忍受不了婆婆,也吞鸦片而死。
她女儿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合意的人。整个人变得阳光温和了起来。她开始妒忌,逼得女儿跟他说分手。在分手之后,仍然妒忌女儿和他还处于交往状态。就设计,给他透出女儿喜欢抽鸦片,身子有病的事情。他彻底绝望。
她胜利了。她一直是这个家的主宰者。可她心里也明白,所有的人都恨她。临死前,她还是流出了眼泪。
张爱玲刻画了这么一个可怜又可恨的饱满形象。读时,仿佛心头有一根刺,拔也拔不掉,只得任由它戳的你心脏流血。
这个中篇的语言确实用的非常美,主要是以下几处:
一.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开篇的第一段,将整个文章的意境就烘托出来了。
二、天就快亮了。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天是森冷的蟹壳青,天底下黑漆漆的只有些矮楼房,因此一望望得很远。地平线上的晓色,一层绿、一层黄、又一层红,如同切开的西瓜──是太阳要上来了。
三、敝旧的太阳弥漫在空气里像金的灰尘,微微呛人的金灰,揉进眼睛里去,昏昏的。
四、风从窗子里进来,对面挂着的回文雕漆长镜被吹得摇摇晃晃,磕托磕托敲着墙。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镜子里反映着的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子已经褪了色,金绿山水换为一张她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
五、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
六、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七巧扶着头站着倏地掉转身来上楼去,提着裙子,性急慌忙,跌跌跄跄,不住的撞到那阴暗的绿粉墙上,佛青袄子上沾了大块的淡色的灰。
七、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洋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望外走,长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褂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
八、七巧眼前仿佛挂了冰冷的珍珠帘,一阵热风来了,把那帘子紧紧贴在她脸上,风去了,又把帘子吸了回去,气还没透过来,风又来了,没头没脸包住她──一阵凉一阵热,她只是流着眼泪。
九、半夜里她爬下床来,伸手到窗外试试,漆黑的,是下了雨么?没有雨点。她从枕头边摸出一只口琴,半蹲半坐在地上,偷偷吹了起来。犹疑地,LongLongAgo的细小的调子在庞大的夜里袅袅漾开,不能让人听见了。为了竭力按捺着,那呜呜的口琴忽断忽续,如同婴儿的哭泣。她接不上气来,歇了半晌。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星,模糊的状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圆光。长安又吹起口琴。"告诉我那故事,往日我最心爱的那故事,许久以前,许久以前……"
十、七巧天生着一副高爽的喉咙,现在因为苍老了些,不那么尖了,可是扃扃的依旧四面刮得人疼痛,像剃刀片。这两句话,说响不响,说轻也不轻。人丛里的新娘子的平板的脸与胸震了一震──多半是龙凤烛的火光的跳动。
十一、长安遮遮掩掩竟和世舫独出去了几次。晒着秋天的太阳,两人并排在公园里走,很少说话,眼角里带着一点对方的衣服与移动着的脚,女子的粉香,男子的淡巴菰气,这单纯而可爱的印象便是他们身边的阑干,阑干把他们与众人隔开了。空旷的绿草地上,许多人跑着、笑着、谈着,可是他们走的是寂寂的绮丽的回廊──走不完的寂寂的回廊。不说话,长安并不感到任何缺陷。
十二、园子在深秋的日头里晒了一上午又一下午,怀烂熟的水果一般,往下坠着,坠着,发出香味来。长安悠悠忽忽听见了口琴的声音,迟钝地吹出了LongLongAgo──"告诉我那故事,往日我最心爱的那故事。许久以前,许久以前……"这是现在,一转眼也就变了许久以前了,什么都完了。长安着了魔似的,去找那吹口琴的人──去找她自己。迎着阳光走着,走到树底下,一个穿着黄短的男孩骑在树桠枝上颠颠着,吹着口琴,可是他吹的是另一个调子,她从来没听见过的。不大的一棵树,稀稀朗朗的梧桐叶在太阳里摇着像金的铃铛。长安仰面看着,眼前一阵黑,像骤雨似的,泪珠一串串的披了一。
十三、长安悄悄的走下楼来,玄色花绣鞋与白丝袜停留在日色昏黄的楼梯上。停了一会,又上去了,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
十四、长安觉得她是隔了相当的距离看这太阳里的庭院,从高楼上望下来,明晰、亲切,然而没有能力干涉,天井、树、曳着萧条的影子的两个人,没有话──不多的一点回忆,将来是要装在水晶瓶里双手捧着看的──她的最初也是最后的爱。
她同时又是一个面目可憎的人。她在婆家终日抱怨,尖酸刻薄。唯一的目标是等到丈夫去世,老太太去世。她的这个目标终于在十五年后实现了,这个大家庭终于分了家。她有了自己的自由的天地。
有了自由之后,她生活中存在着两种可能性。
一是,她甘愿放弃金钱,选择爱情。尽管这份爱情是风雨飘摇的,但也能有温暖的一时半刻。不至于让她整个人一生都困在漫长的冬夜。
二是,她好好抚养子女,成为一个恬淡的富贵闲人。
可惜,人如果不努力挣脱,就无法从过去的人格中走出来。她仍旧保持着尖酸刻薄的本性,甚至变本加厉。在失去了爱情之后,这微弱的给她带来一点火星的希望,也破灭之后,她彻底扭曲了。
她从来没有得到过幸福,她要所有人都得不到。但她没有力量也没有能力可以让外面的世界变得不幸福。她只好从自己的这个家庭动手。她是这里的女王。可以俯瞰,可以左右。
她变得疑神疑鬼,害的女儿无颜见老师同学,离开了学校。给女儿裹了小脚,让她永远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让儿女都陪着自己抽大烟,一同沉沦。
碍于世俗,她终于给儿子娶妻了。但她又无法忍受儿子与儿媳的亲热,她还要掌控她儿子。于是四处放出儿媳的闺中生活,让儿媳无地自容,含恨而死。第二个儿媳终于也忍受不了婆婆,也吞鸦片而死。
她女儿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合意的人。整个人变得阳光温和了起来。她开始妒忌,逼得女儿跟他说分手。在分手之后,仍然妒忌女儿和他还处于交往状态。就设计,给他透出女儿喜欢抽鸦片,身子有病的事情。他彻底绝望。
她胜利了。她一直是这个家的主宰者。可她心里也明白,所有的人都恨她。临死前,她还是流出了眼泪。
张爱玲刻画了这么一个可怜又可恨的饱满形象。读时,仿佛心头有一根刺,拔也拔不掉,只得任由它戳的你心脏流血。
这个中篇的语言确实用的非常美,主要是以下几处:
一.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开篇的第一段,将整个文章的意境就烘托出来了。
二、天就快亮了。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天是森冷的蟹壳青,天底下黑漆漆的只有些矮楼房,因此一望望得很远。地平线上的晓色,一层绿、一层黄、又一层红,如同切开的西瓜──是太阳要上来了。
三、敝旧的太阳弥漫在空气里像金的灰尘,微微呛人的金灰,揉进眼睛里去,昏昏的。
四、风从窗子里进来,对面挂着的回文雕漆长镜被吹得摇摇晃晃,磕托磕托敲着墙。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镜子里反映着的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子已经褪了色,金绿山水换为一张她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
五、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
六、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七巧扶着头站着倏地掉转身来上楼去,提着裙子,性急慌忙,跌跌跄跄,不住的撞到那阴暗的绿粉墙上,佛青袄子上沾了大块的淡色的灰。
七、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洋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望外走,长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褂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
八、七巧眼前仿佛挂了冰冷的珍珠帘,一阵热风来了,把那帘子紧紧贴在她脸上,风去了,又把帘子吸了回去,气还没透过来,风又来了,没头没脸包住她──一阵凉一阵热,她只是流着眼泪。
九、半夜里她爬下床来,伸手到窗外试试,漆黑的,是下了雨么?没有雨点。她从枕头边摸出一只口琴,半蹲半坐在地上,偷偷吹了起来。犹疑地,LongLongAgo的细小的调子在庞大的夜里袅袅漾开,不能让人听见了。为了竭力按捺着,那呜呜的口琴忽断忽续,如同婴儿的哭泣。她接不上气来,歇了半晌。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星,模糊的状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圆光。长安又吹起口琴。"告诉我那故事,往日我最心爱的那故事,许久以前,许久以前……"
十、七巧天生着一副高爽的喉咙,现在因为苍老了些,不那么尖了,可是扃扃的依旧四面刮得人疼痛,像剃刀片。这两句话,说响不响,说轻也不轻。人丛里的新娘子的平板的脸与胸震了一震──多半是龙凤烛的火光的跳动。
十一、长安遮遮掩掩竟和世舫独出去了几次。晒着秋天的太阳,两人并排在公园里走,很少说话,眼角里带着一点对方的衣服与移动着的脚,女子的粉香,男子的淡巴菰气,这单纯而可爱的印象便是他们身边的阑干,阑干把他们与众人隔开了。空旷的绿草地上,许多人跑着、笑着、谈着,可是他们走的是寂寂的绮丽的回廊──走不完的寂寂的回廊。不说话,长安并不感到任何缺陷。
十二、园子在深秋的日头里晒了一上午又一下午,怀烂熟的水果一般,往下坠着,坠着,发出香味来。长安悠悠忽忽听见了口琴的声音,迟钝地吹出了LongLongAgo──"告诉我那故事,往日我最心爱的那故事。许久以前,许久以前……"这是现在,一转眼也就变了许久以前了,什么都完了。长安着了魔似的,去找那吹口琴的人──去找她自己。迎着阳光走着,走到树底下,一个穿着黄短的男孩骑在树桠枝上颠颠着,吹着口琴,可是他吹的是另一个调子,她从来没听见过的。不大的一棵树,稀稀朗朗的梧桐叶在太阳里摇着像金的铃铛。长安仰面看着,眼前一阵黑,像骤雨似的,泪珠一串串的披了一。
十三、长安悄悄的走下楼来,玄色花绣鞋与白丝袜停留在日色昏黄的楼梯上。停了一会,又上去了,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
十四、长安觉得她是隔了相当的距离看这太阳里的庭院,从高楼上望下来,明晰、亲切,然而没有能力干涉,天井、树、曳着萧条的影子的两个人,没有话──不多的一点回忆,将来是要装在水晶瓶里双手捧着看的──她的最初也是最后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