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一篇:怀念一本书
【本文观赏性大概只有这么多,不太高的意思,请随意想象。槽点也只有两颗星,请随意寻找。】
【总而言之,就是世事艰难,人生苦短,我写着玩,您随意看】
最近身体抱恙,心情也不佳,每晚间或醒来,思绪在深夜里格外广阔清晰。顺带着也回忆起了很多小时候的事。
小时候家里有一本《彩图儿童古诗观止》,后来被借走弄丢了。或许是因为弄丢了,我再也不能重新翻开它硬实的封面,随意翻到我喜欢的诗篇,所以这本书在我心里一直都被惦记着。
惦记的次数多了,也就越发的想念起它对我施加的良性影响来。放在感情里,那就是红玫瑰、白月光一样的存在。以至于我对那本书有着许多微妙的记忆。
我还记得它的封面,是一位面容闲适的诗人在窗边下棋,手指间似乎还拈着一颗棋子,他的蓝色衣袍被水墨渲染出了写意的层次,对面却是空无一人。整幅运笔拙朴,意境丰满,以我当时的理解力,全然能够想象到诗人怡然的心情。
我也记得这幅画是出自哪首诗的插图。
北宋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后来自然也在课本上或者习题里再看到过,但是远远不及我自己去探究、去发现那样一个诗歌的世界。
我性子里就喜欢闲散的,舒适的状态,也懂得怎么在这样的状态里自得。不知道是这诗影响了我,还是我本能的喜欢这诗。于是它们就深刻的定格在我脑海里了。
当然不止这一首,还有,比如说:
出自《诗经》的《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逝将去汝,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配图是几只肥大的老鼠,据注解说这首诗讽刺了官吏的贪婪。
也是出自《诗经》的《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配图是一位衣衫褴褛的农夫,肩上拉着一根绳子,身体倾斜得几乎要挨到地面。
还有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配图是一位将领身披铠甲,站在高处,身后大氅飞扬。大风似乎正从他面前呼啸而过。
《沧浪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配图是一位渔夫正蹲在船上,在江水中清洗他的帽子。
于谦的《石灰吟》【不是郭德纲家的那个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配图是一位农夫正在攀爬山壁,手里拿着一把凿子。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配图就是一片离离青草。我还记得和哥哥比赛背这首诗。哥哥捏着嗓子,故意发出怪异的语调。
汉乐府的《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配图是莲叶下几尾鱼正在游来游去。
也有出自《红楼梦》的《护官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配图忘记了。
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配图是一个小孩手里握着一根竹竿,竹竿上挑起一挂鞭炮。
李白的《长干行》好像也收录其中,但是书中并没有原文那么长,我只记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两句,和两个小孩在嬉戏的配图。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似乎也有,我不确定。
其他的一时想不起来。撇去“弄丢了”这个事实,这本书给我的影响远远大于我所能回忆起来的内容本身。
如果说我在这个年纪有最大的获益,那就是获益于读书的习惯。而读书之中,又以读诗最为雅趣。有了读诗的驱动力,再去阅读白话文,或者其他的古文字,其中的幽微之处,很难言说。就好像是获得了一把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钥匙。有了这把钥匙,语言不再是课本,试卷,分数,而是能够自如运用的工具。
当然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交流与表达。比如说,现在到了冬天,快傍晚了,天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雪了。我就想,要是我暖上一壶酒,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小酒喝着小曲儿唱着,那真是太爽啦!但是我也可以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不同的表现力而已,但是我觉得我在这一种表现力里感受到了字词的韵律,情景美的展现,和心情的舒缓。也许,这就如文艺作品如音乐、绘画一样吧。
我们从作品中看到了自己,感受到了自己,并跨越时空,与创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每年都有很多的古诗观止在出版,我失掉的那一版估计也很难再出。即使我能够很轻松的就搜索到那本书的信息,也只能凭空怀念。人生啊,不就是这样嘛。
看!↓↓↓↓↓ 右边这本!↓↓↓↓↓ 我记得还是蛮准的嘛! 这是在孔夫子找的,已经卖出。
【总而言之,就是世事艰难,人生苦短,我写着玩,您随意看】
最近身体抱恙,心情也不佳,每晚间或醒来,思绪在深夜里格外广阔清晰。顺带着也回忆起了很多小时候的事。
小时候家里有一本《彩图儿童古诗观止》,后来被借走弄丢了。或许是因为弄丢了,我再也不能重新翻开它硬实的封面,随意翻到我喜欢的诗篇,所以这本书在我心里一直都被惦记着。
惦记的次数多了,也就越发的想念起它对我施加的良性影响来。放在感情里,那就是红玫瑰、白月光一样的存在。以至于我对那本书有着许多微妙的记忆。
我还记得它的封面,是一位面容闲适的诗人在窗边下棋,手指间似乎还拈着一颗棋子,他的蓝色衣袍被水墨渲染出了写意的层次,对面却是空无一人。整幅运笔拙朴,意境丰满,以我当时的理解力,全然能够想象到诗人怡然的心情。
我也记得这幅画是出自哪首诗的插图。
北宋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后来自然也在课本上或者习题里再看到过,但是远远不及我自己去探究、去发现那样一个诗歌的世界。
我性子里就喜欢闲散的,舒适的状态,也懂得怎么在这样的状态里自得。不知道是这诗影响了我,还是我本能的喜欢这诗。于是它们就深刻的定格在我脑海里了。
当然不止这一首,还有,比如说:
出自《诗经》的《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逝将去汝,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配图是几只肥大的老鼠,据注解说这首诗讽刺了官吏的贪婪。
也是出自《诗经》的《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配图是一位衣衫褴褛的农夫,肩上拉着一根绳子,身体倾斜得几乎要挨到地面。
还有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配图是一位将领身披铠甲,站在高处,身后大氅飞扬。大风似乎正从他面前呼啸而过。
《沧浪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配图是一位渔夫正蹲在船上,在江水中清洗他的帽子。
于谦的《石灰吟》【不是郭德纲家的那个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配图是一位农夫正在攀爬山壁,手里拿着一把凿子。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配图就是一片离离青草。我还记得和哥哥比赛背这首诗。哥哥捏着嗓子,故意发出怪异的语调。
汉乐府的《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配图是莲叶下几尾鱼正在游来游去。
也有出自《红楼梦》的《护官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配图忘记了。
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配图是一个小孩手里握着一根竹竿,竹竿上挑起一挂鞭炮。
李白的《长干行》好像也收录其中,但是书中并没有原文那么长,我只记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两句,和两个小孩在嬉戏的配图。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似乎也有,我不确定。
其他的一时想不起来。撇去“弄丢了”这个事实,这本书给我的影响远远大于我所能回忆起来的内容本身。
如果说我在这个年纪有最大的获益,那就是获益于读书的习惯。而读书之中,又以读诗最为雅趣。有了读诗的驱动力,再去阅读白话文,或者其他的古文字,其中的幽微之处,很难言说。就好像是获得了一把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钥匙。有了这把钥匙,语言不再是课本,试卷,分数,而是能够自如运用的工具。
当然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交流与表达。比如说,现在到了冬天,快傍晚了,天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雪了。我就想,要是我暖上一壶酒,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小酒喝着小曲儿唱着,那真是太爽啦!但是我也可以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不同的表现力而已,但是我觉得我在这一种表现力里感受到了字词的韵律,情景美的展现,和心情的舒缓。也许,这就如文艺作品如音乐、绘画一样吧。
我们从作品中看到了自己,感受到了自己,并跨越时空,与创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每年都有很多的古诗观止在出版,我失掉的那一版估计也很难再出。即使我能够很轻松的就搜索到那本书的信息,也只能凭空怀念。人生啊,不就是这样嘛。
看!↓↓↓↓↓ 右边这本!↓↓↓↓↓ 我记得还是蛮准的嘛! 这是在孔夫子找的,已经卖出。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