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理怪谈讲座(文字版)
听了斜阳院的建议,我把昨天演讲的内容稍作整理发上来。因为演讲那天太紧张,最后脱稿讲,内容很多都自由发挥,旁枝过多。现在我把原本准备的演讲稿发上来,没能来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虽然和我讲的东西有些区别,但想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特别录入了提问环节)
同济大学演讲稿
今天我想说中国本格推理小说。我其实不太喜欢用原创推理来称呼我们国家的推理小说。好像就我们国家的推理小说是原创的,其他国家都是抄袭的。我喜欢称为,中国本格推理小说。本格推理小说对我来讲,其实就是游戏。任何奢望用推理小说形式,特别是以推理为内核的小说,在文学史上得到一定的地位,你会很痛苦。
大家要把推理小说看低一点,类型文学和纯文学没有可比性。
在欧美,推理小说是知识分子的最爱。他们在工作之余,捧着小说如饥似渴的读。毛姆有一次生病,躺在床上看推理小说,很快乐。这个时候他不会去看书架上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看了头更痛。
所以我无法理解希望把推理小说提升到文学高度的人。文学性?你告诉我,柯南道尔和马尔克斯怎么比?克里斯蒂和托尔斯泰怎么比?但撇开文学,她是我们最爱的作家。但我们必须承认,推理小说有推理小说的局限性。正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武侠小说的特质限制了金庸,他永远比不过鲁迅、沈从文。这点,台湾作家唐诺在他的散文集中也谈到过,即便布洛克在各个方面几乎做到完美,但它毕竟是侦探小说。
言归正传,我们来谈谈中国的本格推理小说。
本格推理小说在中国的困境
我听过很多关于推理的讲座,总是不厌其烦的从爱伦坡开始说起,洋洋洒洒,直到现下的最新出版的推理小说,生怕大家听不懂,总想给人普及推理史所谓的常识。我认为没有必要。在我初一的时候,我捧起《福尔摩斯探案集》,我根本不知道爱伦坡是谁,我还是能够看的津津有味。所以老生常谈的东西我不说,我们直接切入主题。
我相信在座各位都是推理迷,或多或少看过几本推理小说,大家也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今天我想说的是本格推理。如果你认为,这是老掉牙的话题,你就错了。我想说的不是奎因卡尔阿加莎克里斯蒂,也不是岛田麻耶江户川乱步,而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中国的本格推理小说。
本格推理小说这个概念,是日本人甲贺三郎提出来的,欧美侦探小说直到现在还没有像日本分门别类那么清楚。欧美人称本格推理为古典推理小说,其实两者是一样的。虽然现在在欧美国家,本格推理几乎绝迹了,可是纵观整个推理史,我可以说本格推理很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没有本格推理,就没有推理小说。在这里,我没有贬低其他类型推理小说的意思,本格和非本格推理之间,有主从关系。我打个比方,会下围棋的同学都知道围棋有定式,按照定式走就不会出错,因为这都是前人的经验。传统的推理小说,就是这些定式,有规定,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去走,很多弯路都有人走过了,你不必去碰壁。但是有些人不这样下,上个月刚去世的昭和棋圣吴清源大师,十几岁就被送到日本学棋,他是个天才,初次与他一生最强的对手木谷实交手时,第一步下天元。以前基本上没人会这么下棋,这不按章法的。在我看来,超脱于本格推理小说以外,探求更多可能性的侦探小说,就是一着天元!
无论是变格派、冷硬派、社会派、旅情派的推理小说,都是一些天才作家,在下腻了定式之后的一步天元。
推理世界里少了这些天才,是损失,精彩程度会降低。但也不能说,我们就要那一步天元,我们不要定式,这是错的。
最近网上很流行一种叫废话体的诗。我给大家读一下。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这不是一个笑话,是一首现代诗。这个作者名叫乌青,很滑稽的一个人。他有个前辈,叫赵丽华,这个赵丽华的诗叫梨花体,我再给大家读读梨花体的诗。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他就是把一句话,折行,就变成了诗。我不是说现代诗不好,顾城、北岛、海子他们的诗有很多不错的,因为至少有意境。诗怎么可以没有意境?我为什么说这些,因为大家都知道,诗最鼎盛的时候,是唐朝,唐诗是不可超越的。为什么呢?因为诗词有格律,除了韵很讲究之外,平仄、对仗,甚至用典,都是极其严格的。有规矩,有规矩才见高下。大家都戴着镣铐,看谁能舞得精彩。没有规矩,什么乱七八糟得玩意儿都会出现,恶心你。范达因以前有过二十戒,我认为没必要完全遵循,但本格推理要遵循什么,我们大家心知肚明的。所以我想说的是,本格推理也是这样,没有规矩,不分高下。
我们继续。无论是推理发源地美国,还是将其发扬光大的英法,以及把推理文化发挥到极致的日本,没有不经历本格推理这个阶段的。我再打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本格推理小说是骨架,而多元化的推理小说则是依附在骨架上的肉。
那么,我们在来看看我们国家的本格推理小说。
在这里,我引用一下我新写的长篇小说后记中的一段话:
推理小说在中国,从未入土生根,更遑论发芽结果。一百年前就有人讲过,此种小说,亦中国所无。一百年后的今天,情况似乎并未好转。相比其他类型小说,中国推理小说犹如患上侏儒症一般,始终没有过成长。
也有人会说,金庸以一己之力扛起武侠,推理小说没有这种人物。
在中国,武侠小说不同于推理小说。从《史记》游侠列传到唐《传奇》再到《水浒》,一条文脉连绵不绝。不扯太远,就民国那些武侠作家,若没有他们,金庸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正如《三国》故事不是一人写就的,金庸也是集大成者,黄药师的形象似乎脱胎于《十二金钱镖》中的弹指翁、洪七公也像极了《云海争奇记》里的丐帮长老“神乞”车卫。金庸站在众位前辈的肩上,达到了其他武侠作者不可企及的高度。
作为中国推理小说,我们能从前辈身上汲取怎样的养分?包公案?狄公案?对不起,那是公案小说,和推理小说差之千里;程小青?孙了红?他们确实是开风气者,但不可否认,那个时候的创作尚在邯郸学步的阶段,连年的战乱又让侦探文学出现了大断层。在这批人之后,中国推理小说的创作可以说是无以为继。且不论有没有好的作品,就连作品都很少。
没有土壤,就播不下种子。环顾我们周围,真正的推理小说身在何处?一百年来,无论是科幻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悬疑小说都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唯有推理小说,像是弃儿般孤零零地站在原地。
这是作者的责任,也是读者的责任。
中国推理在民国的一段时间里,兴起过,大家争相模仿福尔摩斯,很热闹。可是因为某些因素,出现了断层。我们看着邻国日本推理文化越发强大,我们不停倒退。国内原创起来,是2000年的时候,推理之门网站的创立。开始有相当多一部分作者在网站上发表小说。因为那时候接触的外国作品也少,推理小说创作可想而知,水平不可能太高。和现在的原创比,也差很多。我说那么多,想说的就是,我们的中国推理史时间很短,可能才十年,不能和日本比,比不过的。所以在推广本格推理方面,我们是空白期。当然也会有人质疑我,虽然国内本格推理发展缓慢,可是我们有欧美以及日本的本格推理滋养,难道不够吗?这是不一样的。就想中国文学的发展,我们能因为看过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或者陀氏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就不发展自己的文学吗?文化背景,意识形态,都是不同的。要振兴原创推理,必须发展本格。而我们现在面临的困境,在于我们市场上虽然充斥了各种推理小说,却都是伪推理小说,这对中国推理的发展无益。
误人子弟的中国推理小说和“大师”
中国有很多误人子弟的推理小说。其中不少,甚至算不上推理小说,更别提本格了。而且,在我观察下来,我们很多作者对抄袭诡计这一个做法,完全没有羞耻心。有个作者,名字我就不说了,你要想知道,我私下告诉你。写了上百篇推理,几乎篇篇可以找到诡计的原型。对其美名曰,借鉴。借鉴的尺度在哪里?你可以改动诡计,我能接受,原封不动的照抄诡计,是对原作者最大的挑衅!作为一个推理小说家,我可以接受你的诡计不合常理,不合常理可以改进,但是品德败坏,没药救。还有,如果没有独创诡计的能力,你又何必来写本格推理小说呢?这是我想不明白的。
整体创作能力低下,懒惰,造成了作品质量偏低。其实中国短篇推理,有不少好作品,我在这里甚至可以说,中国短篇本格推理的质量,略高于日本。因为大家都把好东西写进短篇了,为什么?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岁月推理杂志。这本杂志的创立,可以说功德无量的,但是,杂志也必须为原创推理陷入困顿负一点点责。大家有地方发表文章,就懒于去创作长篇。一来长篇推理耗费精力,二来怕写出来也没出版社愿意出。我们中国也没有像江户川乱步奖这样的奖项。
好了,好的诡计都拿去写短篇了,剩下长篇市场,悬疑作家来凑。我没有贬低悬疑小说的意思,而是讨厌挂羊头卖狗肉的悬疑小说。冒充推理小说。解决来个逆转,不是做梦,就是真有鬼,呵呵,不负责任的推理小说真好写啊。读者在看到这样的小说之后,一本,两本看下来,都被恶心到了。再去看欧美日本的推理,一个天一个地。谁还会看中国推理?
可以说,长篇推理市场的萎靡,作者负一大部分责任。出不来好作品,写出来的都是垃圾。很多作品,是老鼠屎,坏一锅粥。作者稿费拿到了,开开心心,回家过年,上百个读者读到他的垃圾,从此对中国推理敬而远之。为什么,腰封上写着呢,中国推理扛鼎之作!看来这个鼎,骨质酥松都能扛起来的。我可以理解一些文化公司和出版社为什么出这样的书。书商也是商人,要赚钱,要养家糊口的。如果不吹,就卖不出去,卖不出去,就赚不到钱,就要吃西北风。但是,手上又没有好的作品,只能拿一些现成的烂作,包装一下,卖出去。反正读者掏了钱,就成功了。但也不想想,这样做相当于毁坏整个推理市场的生态环境,是杀鸡取卵。
烂作毁市场,这是一点。
第二,无知的推理评论家。特别是老一辈的,我最近看了几本奇书,和大家谈一谈。
最近我读了一本《推理小说概论》的书,书里面的很多术语我都看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些老作家,可以说前辈推理作家闭门造车。十个推理研究集子,出来的东西,出来的术语,都不一样。密室分好几类,这几个类型,我是从来没听说过的。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在那个年代,侦探小说可能只有福尔摩斯和克里斯蒂。但是这本书是在2014年现下出版的,为什么还是这样,我不理解。
在这样极不专业的作者和极不专业评论家夹击下,只有极少支持原创的推理小说爱好者幸存。在说说读者。读者有没有责任?也有的。虽然我承认,中国百分之九十的推理(伪推理)作品,都很垃圾,但是,其中也会有好的小说,不输给国外顶尖作品的小说。对于这样的作品,我们应该大力去支持,告诉大家,这是好东西,大家来看。不要盲目的打击原创本格推理。有很多人,以为自己看国外推理,就比看国内推理的人高一截。看原版推理的,又比看翻译过来的人,高一截。作品之分好坏,不分国界。日本也有烂作,烂到你不能直视的程度,数量而且很多。
所以我们对待中国推理小说,要客观。这很重要。
我对本格推理小说好坏的定义
其实很简单,我很宽松的。只要诡计、逻辑、伏线甚至布局有一定的亮点,我都可以接受。甚至只要诡计不是抄袭,就算有点不合理我也能接受。我希望能看到小说的亮点。说起来简单,做到真的很难,我深有体会。就拿密室诡计来说,大家都认为,密室诡计几乎穷尽了。但也恰恰因为如此,才能体现出创作推理小说的乐趣和成就感。试想,一百年来,各路天才作家苦思冥想却没想到的诡计,被你想到了,这种快乐的感觉是无上的。我想热爱推理的各位,对此不会有异议。
况且,任何小说都有标准的。有一个作家叫冯唐,他骂韩寒写的东西不好,人家问他不好在哪里。冯唐一下子说不清,可是他说,文学是有金线的。不读书的人,或者读书很少的人,这根线,若隐若现,但是饱读之士,洞若观火。我想推理小说也是这样。读的多了,你自然之道自己的口味,也知道什么样的推理小说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还有,不要用你的观点,去左右人家。每个人看书的口味不一样,京极堂说书没有不有趣的,只是你看不懂,或者看的角度不对而已。美食家蔡澜也说,世界上各地的美食,都是好吃的,你觉得不好吃,是因为你的味觉没有打开。你吃芝士,觉得味道怪,吃芥末,觉得受不了,包括外国人吃中国的皮蛋,说这是恶魔之蛋,比屎还难吃,因为味觉没有打开来。喜好这个东西很奇怪的,就像一间屋子,四面都有窗,固执的人只打开一扇。其实你都打开,就都能接受了,这世界上没什么东西是不能接受的。
讲到这里,说点题外话。
本格推理小说一直被诟病没有深度,人物太假,故事太简单等,在创作的时候是不是要顾忌一下呢?我看来无所谓的。当然,你写的时候不能太假,这样容易让读者出戏,觉得自己被耍。但是,人物相对简单一些,平面呆板一些,未尝不可。
我记得有一次艾勒里奎因演讲,达希尔· 哈米特也不知道是雷蒙德·钱德勒(我忘了哪里看到这个掌故)挑奎因的刺,说奎因先生,你能描述一下你笔下神探的性生活吗?他这么说,是因为奎因人物太虚,不真实,以此来嘲讽奎因。其实这很好回应,这就像一个人去问曹雪芹,说你笔下的林黛玉一天到晚读西厢吟诗作对,你能写一下她是怎样上厕所的吗?林黛玉不可能不上厕所,因为是人都会做这种事。但这种腌臜的事,曹公怎么会去写?我们心中的林黛玉,是葬花的林黛玉,不是上厕所那个。同理,我们想看奎因的推理,而不是他如何把妹。我尊重冷硬派推理,把侦探从神降格到人,把犯罪动机还给有理由的人,而不是为了娱乐谋杀。可是,我偏偏就喜欢有神性的侦探,相信本格迷都是如此,我希望看到大段的,不可思议的逻辑推理,这让我非常兴奋和惊喜。我不是白痴,我当然知道福尔摩斯根据一个纽扣推理出谁谁谁在五六点上过厕所是假的,但各花入各眼,冷硬派不必来说三道四。
也有人嘲笑绫辻行人写的小说,人物太符号化。后来岛田庄司出来澄清,他说绫辻行人是故意的,虽然岛田也觉得绫辻文笔不好(他自己也半斤八两),但是必须告诉大家,绫辻行人是故意将小说中人物符号化,为的是让大家能够更专注的享受诡计带来的震撼,享受诡计盛宴。就像你炖汤,炖鸡汤你不可能放只鸭子进去,味道就混了。你会拿其他素菜来搭这碗鸡汤,不会用荤菜来和鸡汤抢味。绫辻行人就是想让大家更纯粹的享受本格的乐趣。所以,既然我们承认自己写的是本格推理,只要再专业领域(诡计、逻辑、布局)方面做到最好,根本不必在意有人批评你某个证人没有塑造好之类的。内行看的是门道,外行的话,一笑了之即可。
最后,谢谢大家。
提问环节(录入)
提问1:我想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样的诡计是一个好的诡计?
时晨:我刚才已经说过,因为现在说一个好的诡计,标准是很高的。我们在座的朋友看了很多推理小说,这些推理迷标准是很高的。对于我们现在,中国推理来说,不要抄袭,你能有两点,就这么简单。就算一点点小的改革,甚至你把橡皮筋改成绳子,也算嘛,至少你没有原搬。鸡丁表示不同意,我和鸡丁不同,他对诡计的要求非常高,我还是比较宽容的。你不要抄袭,不要故意去抄袭,就可以了。
提问2:时晨老师您觉得,你刚才提到的本土化,本土化第一个就是语言习惯,人物说话的习惯,他描写出来的对话,八十年代时候中国文坛也争论过,接地气,关于接地气,你怎么看待小说里面是不是要接地气?比方说对话,发生在农村的,是不是要把农村地方的一些方言给写的详细一点?你大概怎么看待接地气,因为,有人说推理小说是贵族的一种小说,贵族小说和接地气这两者矛盾你怎么看待?
时晨:纳兰潜艇是吧?我回答一下。比如写农村,如果你要写这个农村,如果你不了解的话,如果你对你的诡计非常有信心的话,这其实问题不大。我们说,作家最擅长描写的,都是身边的事物,为什么出道作家很多都写校园推理,因为他了解身边那些人,是如何说话的。还有你提到推理小说是贵族小说,和农村不搭调,是这个意思吗?
提问者2:不,不是,本土化目前比较流行的有两种,一种一看就必然发生在中国,不会发生在外国,一个是武侠,我的意思是农村化,我们跟西方最大的差距就在农村嘛(后面一句话没有听清楚)。
时晨:呃,农村化……我其实想说,我打个比方,如果你有个诡计,必须放在农村,他的茅屋才能实现你的诡计,但是你又不了解当地人怎么说话,那你会写还是不写?
提问2:农村我研究生阶段搞生态调查的,待过两年多。
时晨:那你了解的话,你就可以写啊。完全没有问题,还有提到的贵族化。推理小说不是贵族化的,它可能在欧美知识分子间非常流行,但是到我们现在,我觉得它更多像一种智力游戏,我觉得任何人,任何档次的人,都可以接受的。
提问3:推理作家在创作推理小说的时候,是先创作出诡计,还是先创作出谜面呢?
时晨:其实是这个样子的,推理小说,它没有一定的规定。我比较先想谜面,像鸡丁就喜欢先想解答。有些人想象力丰富,可能适合先想谜面。但是比如你不知道谜面如何设置,但手上有一个很好的现象,物理现象,你觉得可以套用在诡计上面,可以先想诡计。我觉得可以,都可以。
提问4:请问你有没有关注本土推理小说,有一个叫紫金陈写的推理小说?刚才说到接地气的问题,我觉得他还是蛮接地气的。我不知道你看过没有?
时晨:我知道这个作者,但我没有看过他的作品。不好意思。
提问4:我不知道你如何评价他,很多人说他写的像东野圭吾,很像嫌疑人X献身这种,我觉得他在接地气这块做的不错。他把案发地点设定在中国的县城,里面讲到很多元素都蛮符合本格或者新本格那种东西。
时晨:虽然我没有看过他的小说,但是我看过类似这样作家的小说。比如雷米,雷米就很接地气,他原本就是刑侦专业的,他真的见过尸体。不过,就像我刚才说的,本格推理小说,你能接地气,最好,为什么,让你打游戏的时候,感觉特效非常逼真,比方玩恐怖游戏,非常逼真,非常好。但是,如果没有的话,也没关系。核心够好,本格核心好,你这个游戏好玩,OK,就可以了。我们现在关注的是,游戏性如何,这本书好不好玩,我们在乎这个东西。我们不要把推理小说拉的太高,它经不起考验的。推理小说和纯文学间没有可比性,败得一塌糊涂。论深刻,不是一个重量级。就这样,谢谢。
(完)
同济大学演讲稿
今天我想说中国本格推理小说。我其实不太喜欢用原创推理来称呼我们国家的推理小说。好像就我们国家的推理小说是原创的,其他国家都是抄袭的。我喜欢称为,中国本格推理小说。本格推理小说对我来讲,其实就是游戏。任何奢望用推理小说形式,特别是以推理为内核的小说,在文学史上得到一定的地位,你会很痛苦。
大家要把推理小说看低一点,类型文学和纯文学没有可比性。
在欧美,推理小说是知识分子的最爱。他们在工作之余,捧着小说如饥似渴的读。毛姆有一次生病,躺在床上看推理小说,很快乐。这个时候他不会去看书架上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看了头更痛。
所以我无法理解希望把推理小说提升到文学高度的人。文学性?你告诉我,柯南道尔和马尔克斯怎么比?克里斯蒂和托尔斯泰怎么比?但撇开文学,她是我们最爱的作家。但我们必须承认,推理小说有推理小说的局限性。正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武侠小说的特质限制了金庸,他永远比不过鲁迅、沈从文。这点,台湾作家唐诺在他的散文集中也谈到过,即便布洛克在各个方面几乎做到完美,但它毕竟是侦探小说。
言归正传,我们来谈谈中国的本格推理小说。
本格推理小说在中国的困境
我听过很多关于推理的讲座,总是不厌其烦的从爱伦坡开始说起,洋洋洒洒,直到现下的最新出版的推理小说,生怕大家听不懂,总想给人普及推理史所谓的常识。我认为没有必要。在我初一的时候,我捧起《福尔摩斯探案集》,我根本不知道爱伦坡是谁,我还是能够看的津津有味。所以老生常谈的东西我不说,我们直接切入主题。
我相信在座各位都是推理迷,或多或少看过几本推理小说,大家也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今天我想说的是本格推理。如果你认为,这是老掉牙的话题,你就错了。我想说的不是奎因卡尔阿加莎克里斯蒂,也不是岛田麻耶江户川乱步,而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中国的本格推理小说。
本格推理小说这个概念,是日本人甲贺三郎提出来的,欧美侦探小说直到现在还没有像日本分门别类那么清楚。欧美人称本格推理为古典推理小说,其实两者是一样的。虽然现在在欧美国家,本格推理几乎绝迹了,可是纵观整个推理史,我可以说本格推理很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没有本格推理,就没有推理小说。在这里,我没有贬低其他类型推理小说的意思,本格和非本格推理之间,有主从关系。我打个比方,会下围棋的同学都知道围棋有定式,按照定式走就不会出错,因为这都是前人的经验。传统的推理小说,就是这些定式,有规定,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去走,很多弯路都有人走过了,你不必去碰壁。但是有些人不这样下,上个月刚去世的昭和棋圣吴清源大师,十几岁就被送到日本学棋,他是个天才,初次与他一生最强的对手木谷实交手时,第一步下天元。以前基本上没人会这么下棋,这不按章法的。在我看来,超脱于本格推理小说以外,探求更多可能性的侦探小说,就是一着天元!
无论是变格派、冷硬派、社会派、旅情派的推理小说,都是一些天才作家,在下腻了定式之后的一步天元。
推理世界里少了这些天才,是损失,精彩程度会降低。但也不能说,我们就要那一步天元,我们不要定式,这是错的。
最近网上很流行一种叫废话体的诗。我给大家读一下。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这不是一个笑话,是一首现代诗。这个作者名叫乌青,很滑稽的一个人。他有个前辈,叫赵丽华,这个赵丽华的诗叫梨花体,我再给大家读读梨花体的诗。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他就是把一句话,折行,就变成了诗。我不是说现代诗不好,顾城、北岛、海子他们的诗有很多不错的,因为至少有意境。诗怎么可以没有意境?我为什么说这些,因为大家都知道,诗最鼎盛的时候,是唐朝,唐诗是不可超越的。为什么呢?因为诗词有格律,除了韵很讲究之外,平仄、对仗,甚至用典,都是极其严格的。有规矩,有规矩才见高下。大家都戴着镣铐,看谁能舞得精彩。没有规矩,什么乱七八糟得玩意儿都会出现,恶心你。范达因以前有过二十戒,我认为没必要完全遵循,但本格推理要遵循什么,我们大家心知肚明的。所以我想说的是,本格推理也是这样,没有规矩,不分高下。
我们继续。无论是推理发源地美国,还是将其发扬光大的英法,以及把推理文化发挥到极致的日本,没有不经历本格推理这个阶段的。我再打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本格推理小说是骨架,而多元化的推理小说则是依附在骨架上的肉。
那么,我们在来看看我们国家的本格推理小说。
在这里,我引用一下我新写的长篇小说后记中的一段话:
推理小说在中国,从未入土生根,更遑论发芽结果。一百年前就有人讲过,此种小说,亦中国所无。一百年后的今天,情况似乎并未好转。相比其他类型小说,中国推理小说犹如患上侏儒症一般,始终没有过成长。
也有人会说,金庸以一己之力扛起武侠,推理小说没有这种人物。
在中国,武侠小说不同于推理小说。从《史记》游侠列传到唐《传奇》再到《水浒》,一条文脉连绵不绝。不扯太远,就民国那些武侠作家,若没有他们,金庸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正如《三国》故事不是一人写就的,金庸也是集大成者,黄药师的形象似乎脱胎于《十二金钱镖》中的弹指翁、洪七公也像极了《云海争奇记》里的丐帮长老“神乞”车卫。金庸站在众位前辈的肩上,达到了其他武侠作者不可企及的高度。
作为中国推理小说,我们能从前辈身上汲取怎样的养分?包公案?狄公案?对不起,那是公案小说,和推理小说差之千里;程小青?孙了红?他们确实是开风气者,但不可否认,那个时候的创作尚在邯郸学步的阶段,连年的战乱又让侦探文学出现了大断层。在这批人之后,中国推理小说的创作可以说是无以为继。且不论有没有好的作品,就连作品都很少。
没有土壤,就播不下种子。环顾我们周围,真正的推理小说身在何处?一百年来,无论是科幻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悬疑小说都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唯有推理小说,像是弃儿般孤零零地站在原地。
这是作者的责任,也是读者的责任。
中国推理在民国的一段时间里,兴起过,大家争相模仿福尔摩斯,很热闹。可是因为某些因素,出现了断层。我们看着邻国日本推理文化越发强大,我们不停倒退。国内原创起来,是2000年的时候,推理之门网站的创立。开始有相当多一部分作者在网站上发表小说。因为那时候接触的外国作品也少,推理小说创作可想而知,水平不可能太高。和现在的原创比,也差很多。我说那么多,想说的就是,我们的中国推理史时间很短,可能才十年,不能和日本比,比不过的。所以在推广本格推理方面,我们是空白期。当然也会有人质疑我,虽然国内本格推理发展缓慢,可是我们有欧美以及日本的本格推理滋养,难道不够吗?这是不一样的。就想中国文学的发展,我们能因为看过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或者陀氏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就不发展自己的文学吗?文化背景,意识形态,都是不同的。要振兴原创推理,必须发展本格。而我们现在面临的困境,在于我们市场上虽然充斥了各种推理小说,却都是伪推理小说,这对中国推理的发展无益。
误人子弟的中国推理小说和“大师”
中国有很多误人子弟的推理小说。其中不少,甚至算不上推理小说,更别提本格了。而且,在我观察下来,我们很多作者对抄袭诡计这一个做法,完全没有羞耻心。有个作者,名字我就不说了,你要想知道,我私下告诉你。写了上百篇推理,几乎篇篇可以找到诡计的原型。对其美名曰,借鉴。借鉴的尺度在哪里?你可以改动诡计,我能接受,原封不动的照抄诡计,是对原作者最大的挑衅!作为一个推理小说家,我可以接受你的诡计不合常理,不合常理可以改进,但是品德败坏,没药救。还有,如果没有独创诡计的能力,你又何必来写本格推理小说呢?这是我想不明白的。
整体创作能力低下,懒惰,造成了作品质量偏低。其实中国短篇推理,有不少好作品,我在这里甚至可以说,中国短篇本格推理的质量,略高于日本。因为大家都把好东西写进短篇了,为什么?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岁月推理杂志。这本杂志的创立,可以说功德无量的,但是,杂志也必须为原创推理陷入困顿负一点点责。大家有地方发表文章,就懒于去创作长篇。一来长篇推理耗费精力,二来怕写出来也没出版社愿意出。我们中国也没有像江户川乱步奖这样的奖项。
好了,好的诡计都拿去写短篇了,剩下长篇市场,悬疑作家来凑。我没有贬低悬疑小说的意思,而是讨厌挂羊头卖狗肉的悬疑小说。冒充推理小说。解决来个逆转,不是做梦,就是真有鬼,呵呵,不负责任的推理小说真好写啊。读者在看到这样的小说之后,一本,两本看下来,都被恶心到了。再去看欧美日本的推理,一个天一个地。谁还会看中国推理?
可以说,长篇推理市场的萎靡,作者负一大部分责任。出不来好作品,写出来的都是垃圾。很多作品,是老鼠屎,坏一锅粥。作者稿费拿到了,开开心心,回家过年,上百个读者读到他的垃圾,从此对中国推理敬而远之。为什么,腰封上写着呢,中国推理扛鼎之作!看来这个鼎,骨质酥松都能扛起来的。我可以理解一些文化公司和出版社为什么出这样的书。书商也是商人,要赚钱,要养家糊口的。如果不吹,就卖不出去,卖不出去,就赚不到钱,就要吃西北风。但是,手上又没有好的作品,只能拿一些现成的烂作,包装一下,卖出去。反正读者掏了钱,就成功了。但也不想想,这样做相当于毁坏整个推理市场的生态环境,是杀鸡取卵。
烂作毁市场,这是一点。
第二,无知的推理评论家。特别是老一辈的,我最近看了几本奇书,和大家谈一谈。
最近我读了一本《推理小说概论》的书,书里面的很多术语我都看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些老作家,可以说前辈推理作家闭门造车。十个推理研究集子,出来的东西,出来的术语,都不一样。密室分好几类,这几个类型,我是从来没听说过的。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在那个年代,侦探小说可能只有福尔摩斯和克里斯蒂。但是这本书是在2014年现下出版的,为什么还是这样,我不理解。
在这样极不专业的作者和极不专业评论家夹击下,只有极少支持原创的推理小说爱好者幸存。在说说读者。读者有没有责任?也有的。虽然我承认,中国百分之九十的推理(伪推理)作品,都很垃圾,但是,其中也会有好的小说,不输给国外顶尖作品的小说。对于这样的作品,我们应该大力去支持,告诉大家,这是好东西,大家来看。不要盲目的打击原创本格推理。有很多人,以为自己看国外推理,就比看国内推理的人高一截。看原版推理的,又比看翻译过来的人,高一截。作品之分好坏,不分国界。日本也有烂作,烂到你不能直视的程度,数量而且很多。
所以我们对待中国推理小说,要客观。这很重要。
我对本格推理小说好坏的定义
其实很简单,我很宽松的。只要诡计、逻辑、伏线甚至布局有一定的亮点,我都可以接受。甚至只要诡计不是抄袭,就算有点不合理我也能接受。我希望能看到小说的亮点。说起来简单,做到真的很难,我深有体会。就拿密室诡计来说,大家都认为,密室诡计几乎穷尽了。但也恰恰因为如此,才能体现出创作推理小说的乐趣和成就感。试想,一百年来,各路天才作家苦思冥想却没想到的诡计,被你想到了,这种快乐的感觉是无上的。我想热爱推理的各位,对此不会有异议。
况且,任何小说都有标准的。有一个作家叫冯唐,他骂韩寒写的东西不好,人家问他不好在哪里。冯唐一下子说不清,可是他说,文学是有金线的。不读书的人,或者读书很少的人,这根线,若隐若现,但是饱读之士,洞若观火。我想推理小说也是这样。读的多了,你自然之道自己的口味,也知道什么样的推理小说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还有,不要用你的观点,去左右人家。每个人看书的口味不一样,京极堂说书没有不有趣的,只是你看不懂,或者看的角度不对而已。美食家蔡澜也说,世界上各地的美食,都是好吃的,你觉得不好吃,是因为你的味觉没有打开。你吃芝士,觉得味道怪,吃芥末,觉得受不了,包括外国人吃中国的皮蛋,说这是恶魔之蛋,比屎还难吃,因为味觉没有打开来。喜好这个东西很奇怪的,就像一间屋子,四面都有窗,固执的人只打开一扇。其实你都打开,就都能接受了,这世界上没什么东西是不能接受的。
讲到这里,说点题外话。
本格推理小说一直被诟病没有深度,人物太假,故事太简单等,在创作的时候是不是要顾忌一下呢?我看来无所谓的。当然,你写的时候不能太假,这样容易让读者出戏,觉得自己被耍。但是,人物相对简单一些,平面呆板一些,未尝不可。
我记得有一次艾勒里奎因演讲,达希尔· 哈米特也不知道是雷蒙德·钱德勒(我忘了哪里看到这个掌故)挑奎因的刺,说奎因先生,你能描述一下你笔下神探的性生活吗?他这么说,是因为奎因人物太虚,不真实,以此来嘲讽奎因。其实这很好回应,这就像一个人去问曹雪芹,说你笔下的林黛玉一天到晚读西厢吟诗作对,你能写一下她是怎样上厕所的吗?林黛玉不可能不上厕所,因为是人都会做这种事。但这种腌臜的事,曹公怎么会去写?我们心中的林黛玉,是葬花的林黛玉,不是上厕所那个。同理,我们想看奎因的推理,而不是他如何把妹。我尊重冷硬派推理,把侦探从神降格到人,把犯罪动机还给有理由的人,而不是为了娱乐谋杀。可是,我偏偏就喜欢有神性的侦探,相信本格迷都是如此,我希望看到大段的,不可思议的逻辑推理,这让我非常兴奋和惊喜。我不是白痴,我当然知道福尔摩斯根据一个纽扣推理出谁谁谁在五六点上过厕所是假的,但各花入各眼,冷硬派不必来说三道四。
也有人嘲笑绫辻行人写的小说,人物太符号化。后来岛田庄司出来澄清,他说绫辻行人是故意的,虽然岛田也觉得绫辻文笔不好(他自己也半斤八两),但是必须告诉大家,绫辻行人是故意将小说中人物符号化,为的是让大家能够更专注的享受诡计带来的震撼,享受诡计盛宴。就像你炖汤,炖鸡汤你不可能放只鸭子进去,味道就混了。你会拿其他素菜来搭这碗鸡汤,不会用荤菜来和鸡汤抢味。绫辻行人就是想让大家更纯粹的享受本格的乐趣。所以,既然我们承认自己写的是本格推理,只要再专业领域(诡计、逻辑、布局)方面做到最好,根本不必在意有人批评你某个证人没有塑造好之类的。内行看的是门道,外行的话,一笑了之即可。
最后,谢谢大家。
提问环节(录入)
提问1:我想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样的诡计是一个好的诡计?
时晨:我刚才已经说过,因为现在说一个好的诡计,标准是很高的。我们在座的朋友看了很多推理小说,这些推理迷标准是很高的。对于我们现在,中国推理来说,不要抄袭,你能有两点,就这么简单。就算一点点小的改革,甚至你把橡皮筋改成绳子,也算嘛,至少你没有原搬。鸡丁表示不同意,我和鸡丁不同,他对诡计的要求非常高,我还是比较宽容的。你不要抄袭,不要故意去抄袭,就可以了。
提问2:时晨老师您觉得,你刚才提到的本土化,本土化第一个就是语言习惯,人物说话的习惯,他描写出来的对话,八十年代时候中国文坛也争论过,接地气,关于接地气,你怎么看待小说里面是不是要接地气?比方说对话,发生在农村的,是不是要把农村地方的一些方言给写的详细一点?你大概怎么看待接地气,因为,有人说推理小说是贵族的一种小说,贵族小说和接地气这两者矛盾你怎么看待?
时晨:纳兰潜艇是吧?我回答一下。比如写农村,如果你要写这个农村,如果你不了解的话,如果你对你的诡计非常有信心的话,这其实问题不大。我们说,作家最擅长描写的,都是身边的事物,为什么出道作家很多都写校园推理,因为他了解身边那些人,是如何说话的。还有你提到推理小说是贵族小说,和农村不搭调,是这个意思吗?
提问者2:不,不是,本土化目前比较流行的有两种,一种一看就必然发生在中国,不会发生在外国,一个是武侠,我的意思是农村化,我们跟西方最大的差距就在农村嘛(后面一句话没有听清楚)。
时晨:呃,农村化……我其实想说,我打个比方,如果你有个诡计,必须放在农村,他的茅屋才能实现你的诡计,但是你又不了解当地人怎么说话,那你会写还是不写?
提问2:农村我研究生阶段搞生态调查的,待过两年多。
时晨:那你了解的话,你就可以写啊。完全没有问题,还有提到的贵族化。推理小说不是贵族化的,它可能在欧美知识分子间非常流行,但是到我们现在,我觉得它更多像一种智力游戏,我觉得任何人,任何档次的人,都可以接受的。
提问3:推理作家在创作推理小说的时候,是先创作出诡计,还是先创作出谜面呢?
时晨:其实是这个样子的,推理小说,它没有一定的规定。我比较先想谜面,像鸡丁就喜欢先想解答。有些人想象力丰富,可能适合先想谜面。但是比如你不知道谜面如何设置,但手上有一个很好的现象,物理现象,你觉得可以套用在诡计上面,可以先想诡计。我觉得可以,都可以。
提问4:请问你有没有关注本土推理小说,有一个叫紫金陈写的推理小说?刚才说到接地气的问题,我觉得他还是蛮接地气的。我不知道你看过没有?
时晨:我知道这个作者,但我没有看过他的作品。不好意思。
提问4:我不知道你如何评价他,很多人说他写的像东野圭吾,很像嫌疑人X献身这种,我觉得他在接地气这块做的不错。他把案发地点设定在中国的县城,里面讲到很多元素都蛮符合本格或者新本格那种东西。
时晨:虽然我没有看过他的小说,但是我看过类似这样作家的小说。比如雷米,雷米就很接地气,他原本就是刑侦专业的,他真的见过尸体。不过,就像我刚才说的,本格推理小说,你能接地气,最好,为什么,让你打游戏的时候,感觉特效非常逼真,比方玩恐怖游戏,非常逼真,非常好。但是,如果没有的话,也没关系。核心够好,本格核心好,你这个游戏好玩,OK,就可以了。我们现在关注的是,游戏性如何,这本书好不好玩,我们在乎这个东西。我们不要把推理小说拉的太高,它经不起考验的。推理小说和纯文学间没有可比性,败得一塌糊涂。论深刻,不是一个重量级。就这样,谢谢。
(完)
-
tirjjgt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8-31 14:09:26
-
炒鸡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6 19:54:27
-
浠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30 00:20:39
-
寒塘鹤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4-01 16:08:11
-
布莱恩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2-02 12:12:32
-
Avocad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2-02 01:17:18
-
楊不歡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2-02 00:08:25
-
得闲肥喵团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2-01 23:33:52
-
吴松张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2-01 23:27:29
-
immortell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2-01 22:47:48
-
雪 叁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2-01 22:44:41
-
未命名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2-01 20: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