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和尚 - 賀越明
民國時期,北京、南京相繼成為首都,是政治中心,而文化重鎮則在上海,二十至四十年代,出版業很興盛,佔全國的比重超出半壁江山,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多年前我和友人撰寫過一本出版家合傳,列有夏瑞芳、張元濟、王雲五、陸費逵、舒新城、金兆梓、沈知方、章錫琛、張靜廬、鄒韜奮等,全都出自滬上。那個時代可稱為「出版家」的當不止這幾位,掛一漏萬難免。
從六十年前迄今,稱得上「出版家」的又有幾位?北京三聯書店前總經理范用和沈昌文,是業界公認的。前者上世紀八十年代主持編務,印行了一批解放思想開壠風氣的好書,文化圈稱他「什麽書都敢出」;後者自號「知道分子」,大膽引進外國及台灣版圖書,還指點新人放膽策劃選題。這樣的出版家其他地方也有,如湖南的鍾叔河,但為數甚少。贏得出版家這名銜,絕不容易,既要了解學者近况,又要掌握讀者心理,還要尊重編者創意,更要有非凡的智慧和魄力。上述幾位的經驗和成就,新人沒有幾十年摸索、歷練,是學不來的。
可見,圖書出版也是有技術含量的專業領域,但這似乎並非常識。12月14日的《東方早報》書評專版有則新聞「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換帥」,稱 12月5日該市政府的官員提任前公示顯示,中共金山區委一位副書記擬任世紀出版集團黨委書記、總裁,應是接替已到任職年限的原總裁。公示的履歷顯示,候任者是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從縣機關秘書、縣團委書記、鎮委書記、縣委組織部長、區委宣傳部長到副書記,一直從事黨團事務,沒有半點與出版沾邊的經歷。這就令人奇怪:一座出版文化底蘊如此深厚的城市,偌大行業怎會遴選不出合格的主帥?
有句老話「外來和尚好念經」,其實含有貶義,常被用來嘲諷「外行領導內行」的怪事。的確,若要靠外來和尚念經,本地寺廟的僧人都該下崗。更奇怪的是,外來和尚走馬出版界,遠非一地的個別現象。據那則新聞列舉,近兩年,有八、九個省的出版集團「換帥」,換上的大都沒有出版工作背景,有好幾位原任地方上的市委書記,直接坐上了新單位第一把交椅。從日期看,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的新總裁在新聞刊出時,其實已上任了。比起其他省早就發號施令的「外來和尚」,這不再新鮮,可以見怪不怪,不足為奇了。凡事一旦政治掛帥,外行只要政治可靠,領導內行不在話下。六十多年來,何以出版官多而出版家少,原因即在於此。
最奇怪的是,那則新聞刊出不過兩天,再上東方早報網點閱電子版,顯示「無標題」下一片空白,分明整篇「開天窗」了。這當然也是一種「公示」:「外來和尚」的事情,是知不得也說不得的。
從六十年前迄今,稱得上「出版家」的又有幾位?北京三聯書店前總經理范用和沈昌文,是業界公認的。前者上世紀八十年代主持編務,印行了一批解放思想開壠風氣的好書,文化圈稱他「什麽書都敢出」;後者自號「知道分子」,大膽引進外國及台灣版圖書,還指點新人放膽策劃選題。這樣的出版家其他地方也有,如湖南的鍾叔河,但為數甚少。贏得出版家這名銜,絕不容易,既要了解學者近况,又要掌握讀者心理,還要尊重編者創意,更要有非凡的智慧和魄力。上述幾位的經驗和成就,新人沒有幾十年摸索、歷練,是學不來的。
可見,圖書出版也是有技術含量的專業領域,但這似乎並非常識。12月14日的《東方早報》書評專版有則新聞「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換帥」,稱 12月5日該市政府的官員提任前公示顯示,中共金山區委一位副書記擬任世紀出版集團黨委書記、總裁,應是接替已到任職年限的原總裁。公示的履歷顯示,候任者是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從縣機關秘書、縣團委書記、鎮委書記、縣委組織部長、區委宣傳部長到副書記,一直從事黨團事務,沒有半點與出版沾邊的經歷。這就令人奇怪:一座出版文化底蘊如此深厚的城市,偌大行業怎會遴選不出合格的主帥?
有句老話「外來和尚好念經」,其實含有貶義,常被用來嘲諷「外行領導內行」的怪事。的確,若要靠外來和尚念經,本地寺廟的僧人都該下崗。更奇怪的是,外來和尚走馬出版界,遠非一地的個別現象。據那則新聞列舉,近兩年,有八、九個省的出版集團「換帥」,換上的大都沒有出版工作背景,有好幾位原任地方上的市委書記,直接坐上了新單位第一把交椅。從日期看,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的新總裁在新聞刊出時,其實已上任了。比起其他省早就發號施令的「外來和尚」,這不再新鮮,可以見怪不怪,不足為奇了。凡事一旦政治掛帥,外行只要政治可靠,領導內行不在話下。六十多年來,何以出版官多而出版家少,原因即在於此。
最奇怪的是,那則新聞刊出不過兩天,再上東方早報網點閱電子版,顯示「無標題」下一片空白,分明整篇「開天窗」了。這當然也是一種「公示」:「外來和尚」的事情,是知不得也說不得的。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