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春天的地铁
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很多人擦肩而过,你也许对他一无所知。不过也许有一天,他会变成你的朋友或者是知己。
——王家卫《重庆森林》
生活在这个城市中,我们大多人每天都会乘坐地铁,上下班,上下学,或者其他目的。在地铁里,我们每时每刻都会和很多很多人擦肩而过,这些人在我们生命中的某一秒出现,然后在下一秒消失。
或许是生活习惯使然,我们每天也许都会下意识的在同样的时间,从同样的地方出发,上同样线路的地铁,站在地铁里同样的位置,去同样的目的地。但是有时也会发现,即使可以保持住这样的生活习惯,我们每天在地铁上看到的,和自己擦肩而过的人,或许都不一样。也许在同样的时间地点,昨天站在你身旁的是一个穿着校服听着摇滚乐的中学生,而今天就变成了一个踩着英伦皮鞋看着村上春树的文艺青年。也许昨天在某一站某一秒上车的是一个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老大爷,而今天在同样站点同样时刻上车的则是一对彼此热恋不分你我的青年男女。
不妨做一个最简单的假设,如果我们乘坐一次地铁会碰到1,000个人的话,一天往返就是2,000人,那么一个星期按照五天计算的话就是10,000人,一个月就会超过40,000人,一年就会接近500,000人。
记忆中,我第一次坐地铁应该是参加工作以后,回想起来已经三年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在地铁里已经和1,500,000人擦肩而过了。
这是真的吗?我一直在问自己,我是否真的在地铁遇到过这么多不同的人?为什么有的时候,我总会发现,在地铁里上上下下的人群里,或许是一个发型、一件衣服、一个随身携带的书包、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一个不经意间的笑容,总能让自己感觉似曾相似。
就像在2014年一个春天的早上,在地铁里,我碰到了一个女孩,在和她擦肩而过的那一秒钟,我看到她的双眼里,好像深藏着一个透明的湖泊。而在出地铁站的时候,我发现那天的天空特别特别的蓝,而那片蓝色,也好像倒映在那个女孩双眼的湖泊里。
在那一秒钟,我记住了那个女孩,因为那个春天的蓝色天空和她双眼里同样蓝色的湖泊。我感觉自己心里特别的温暖。我决定,如果在地铁里再一次看到她,我会叫住她,然后和她说:“你好,我曾经见过你”。
此后,我每天会选择在同样的时间,从同样的地方出发,上同样线路的地铁,站在地铁里同样的位置,去同样的目的地。我会听着音乐发着呆或想着事情,然后看着地铁里上上下下的人群,然后期待着她的出现。
就这样,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如今已是深冬。我在地铁里又度过了一个春夏秋冬,我在地铁里又和很多很多的人擦肩而过。
然而,她再也没有出现过。我也没有机会对她说那句话。
后来我才慢慢发现,地铁里其实是没有四季,也没有故事的。你在这里感觉不到颜色的变化,感觉不到温度的变化,也感觉不到情感的变化。地铁更像是一个由冰冷的钢筋水泥和永无息止的人群构成的城市迷宫。它会带着你去某一个确定的地方,但是它会让你的心绪和情感在某一秒钟永远迷失在这呼啸而过的不为人知的某一个角落。
如果非要给地铁选一个颜色的话,我想它一定是灰色的,灰色的站台,灰色的列车、灰色的人群。如果非要说出地铁里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的话,我想那一定是迎面而来的模糊的人群。他们面无表情,行色匆匆,川流不息,也仅仅出现在你人生中的某个刹那瞬间。你可能在某一秒钟会留意到这人群中的某一个的细节:或是一个物件,或是一个动作,或是一个表情。但是你永远记不住这个物件动作表情背后所对应的某一个具体的人,因为在地铁里,我们都是彼此眼中在某一秒中闪过的陌生人,一秒钟太短暂,所以我们拒绝将任何故事、情感、以及有关自己的种种交给彼此,所以我们也最终都会消融在——地铁里这模糊的灰色的冰冷的匆匆的永无息止的人群之中。
但是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能在那个清晨,记住那个女孩,看到那片蓝色,感受到那份属于春天的温暖?
我能想出的最好答案是,也许那天清晨,我在地铁上睡着了,并且做了一个美丽的梦。关于那个女孩,那片蓝色,那份春天的温度,都同时出现在我梦里乘坐的那一班地铁上。而那班地铁,正是开往春天的。
黄鑫
2014年冬
——王家卫《重庆森林》
![]() |
几米《地下铁》 |
生活在这个城市中,我们大多人每天都会乘坐地铁,上下班,上下学,或者其他目的。在地铁里,我们每时每刻都会和很多很多人擦肩而过,这些人在我们生命中的某一秒出现,然后在下一秒消失。
或许是生活习惯使然,我们每天也许都会下意识的在同样的时间,从同样的地方出发,上同样线路的地铁,站在地铁里同样的位置,去同样的目的地。但是有时也会发现,即使可以保持住这样的生活习惯,我们每天在地铁上看到的,和自己擦肩而过的人,或许都不一样。也许在同样的时间地点,昨天站在你身旁的是一个穿着校服听着摇滚乐的中学生,而今天就变成了一个踩着英伦皮鞋看着村上春树的文艺青年。也许昨天在某一站某一秒上车的是一个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老大爷,而今天在同样站点同样时刻上车的则是一对彼此热恋不分你我的青年男女。
不妨做一个最简单的假设,如果我们乘坐一次地铁会碰到1,000个人的话,一天往返就是2,000人,那么一个星期按照五天计算的话就是10,000人,一个月就会超过40,000人,一年就会接近500,000人。
记忆中,我第一次坐地铁应该是参加工作以后,回想起来已经三年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在地铁里已经和1,500,000人擦肩而过了。
这是真的吗?我一直在问自己,我是否真的在地铁遇到过这么多不同的人?为什么有的时候,我总会发现,在地铁里上上下下的人群里,或许是一个发型、一件衣服、一个随身携带的书包、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一个不经意间的笑容,总能让自己感觉似曾相似。
就像在2014年一个春天的早上,在地铁里,我碰到了一个女孩,在和她擦肩而过的那一秒钟,我看到她的双眼里,好像深藏着一个透明的湖泊。而在出地铁站的时候,我发现那天的天空特别特别的蓝,而那片蓝色,也好像倒映在那个女孩双眼的湖泊里。
在那一秒钟,我记住了那个女孩,因为那个春天的蓝色天空和她双眼里同样蓝色的湖泊。我感觉自己心里特别的温暖。我决定,如果在地铁里再一次看到她,我会叫住她,然后和她说:“你好,我曾经见过你”。
此后,我每天会选择在同样的时间,从同样的地方出发,上同样线路的地铁,站在地铁里同样的位置,去同样的目的地。我会听着音乐发着呆或想着事情,然后看着地铁里上上下下的人群,然后期待着她的出现。
就这样,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如今已是深冬。我在地铁里又度过了一个春夏秋冬,我在地铁里又和很多很多的人擦肩而过。
然而,她再也没有出现过。我也没有机会对她说那句话。
后来我才慢慢发现,地铁里其实是没有四季,也没有故事的。你在这里感觉不到颜色的变化,感觉不到温度的变化,也感觉不到情感的变化。地铁更像是一个由冰冷的钢筋水泥和永无息止的人群构成的城市迷宫。它会带着你去某一个确定的地方,但是它会让你的心绪和情感在某一秒钟永远迷失在这呼啸而过的不为人知的某一个角落。
如果非要给地铁选一个颜色的话,我想它一定是灰色的,灰色的站台,灰色的列车、灰色的人群。如果非要说出地铁里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的话,我想那一定是迎面而来的模糊的人群。他们面无表情,行色匆匆,川流不息,也仅仅出现在你人生中的某个刹那瞬间。你可能在某一秒钟会留意到这人群中的某一个的细节:或是一个物件,或是一个动作,或是一个表情。但是你永远记不住这个物件动作表情背后所对应的某一个具体的人,因为在地铁里,我们都是彼此眼中在某一秒中闪过的陌生人,一秒钟太短暂,所以我们拒绝将任何故事、情感、以及有关自己的种种交给彼此,所以我们也最终都会消融在——地铁里这模糊的灰色的冰冷的匆匆的永无息止的人群之中。
但是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能在那个清晨,记住那个女孩,看到那片蓝色,感受到那份属于春天的温暖?
我能想出的最好答案是,也许那天清晨,我在地铁上睡着了,并且做了一个美丽的梦。关于那个女孩,那片蓝色,那份春天的温度,都同时出现在我梦里乘坐的那一班地铁上。而那班地铁,正是开往春天的。
黄鑫
2014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