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位家长酷夏阅读之旅(转存豆瓣日志)
(转存豆瓣日志)http://bbs.goodbaby.com/thread-677254-1-1.html
标题: 【我的阅读一夏】一位家长酷夏阅读之旅
作者: zjjng 时间: 2011-7-18 09:42 标题: 【我的阅读一夏】一位家长酷夏阅读之旅
暑假计划:参加“童子军营”一月左右(计划是45天,看孩子态度),旅行一趟,“在新开的绘本店阅读图画书,故事书”“军营结束后继续打篮球”
孩 子:今年9月满10岁,进入五年级。
家庭环境:一个可爱脾气有点暴躁小胖子,和一个乐意接受新事物但脾气不太好的接管孩子教育不足2年的父亲,有溺爱倾向的母亲,生活在爷爷、奶奶“主宰”一个大家庭中。(总么感觉就是一个问题家庭环境 )
能有这个机会来交流阅读,来交流孩子的教育,这平台确实不错,也许有人会问,为何用这样一个奇怪的标题?孩子参加同事办的“科学童子军营”预计一个月,现在已经独自在外11天,作为家长的我,第一次感到“孤独”,当然,“孤独”来自于“困惑”,来自于近10年的“家庭教育”反思,这一切都得从这两天看的《夏山学校》感触而发,若没读这本书,我确实在继续码我的阅读的帖,若没有孩子近10天来给我反馈信息,我也许一直“感觉良好”。
首先对初读《夏山学校》的感觉,我觉得用三点来反馈书中给我而得出的信息:
1、家长要“站在孩子这一边”。
2、给孩子“爱”。
3、让孩子有“自由”感觉,做自己有“兴趣”的事。
以前在书店翻阅过《夏山学校》,但总觉得是一本给老师的书,书中关于“性”的章节居然让我放弃阅读这本,是什么兴趣让我重拾这本书,应该是“科学童子军营”孩子生活了十天,居然对父母没有一点思恋(仅仅只是期待周末带点零食去),给周末参加家长野外露营的妈妈说,你可以回家了,然后开心的去玩,我知道孩子在逃避我们的教育方式,“自由的感觉真好”,在这里,只有孩子自己订的规矩,在这里“可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没有枯燥的诵读古文和英文”,“没有爸爸妈妈这样那样多的不准,不允许”,在这里CAF课可以自由畅言,没有干涉,可以对老师说不,虽然看电视电脑的时间非常少(使用电脑需要用打工钱购买),早上2.5小时的行军虽然累但乐在其中,可以去小溪翻螃蟹,抓小鱼等等,可以在游泳池游泳,虽然有课但可以自由学习(躺着睡着学习也行),这么多故事,最终反馈给我信息是,孩子在逃避我们,孩子不愿做爸爸安排的事,不愿妈妈的每天1小时减肥计划,那么多不准:“不准吃肯德鸡”“不准吃可乐”“不准看电视会伤眼睛”“不准玩电脑会上瘾”“不准高声吵闹”“不准吃带添加剂的饮料会让你继续变胖,还有那么多要“要自己克制自己少吃,多运动”“要每天读书诵经”“要坚持练习字帖”“要认真写作业”等等。
这些11天反馈的信息让小学四年放假时第一次获得“三好学生”的儿子给我带来的惊喜和满足一下子“烟消云散”,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夏山学校》本书里给我答案,我此时的感觉,这就是一本给大孩子“教育圣经”很多类似的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确实。我给予孩子的“关爱”并非孩子需要。和前几天看的《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奇迹》感觉不一样。
这个夏天,注定是一个“孤独”的酷夏,一个反思的家长的“失落”之旅,总之开篇的感觉太“阴霾”。(不知这样的阅读之旅是否有获奖的机会 )
--------------------------------------------------------------------------------
作者: Tanya娘 时间: 2011-7-18 10:01
赫赫,这样的阅读之旅,喜欢,同为家长,一定都有共鸣
--------------------------------------------------------------------------------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1-7-18 10:06
真诚的分享。感谢!
为了不要跑论坛的题,欢迎你多写写读后感。 这两本书在这个论坛都经常提到,不过以前总是妈妈们写读后感,希望多听到爸爸们的声音。
关于孩子渴望的自由,给你一个和你的感触不太相关的小tip:孩子每次做到了你们要求的规则,就表扬;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也赞扬……这样孩子就更能接受家里的规则,能接受更多的“不准”。父母表扬不多,是因为潜意识里把孩子的优秀与懂礼视为理所当然,其实对孩子很不公平。我们工作做得好的时候,也希望受到上司和同事的鼓励呢。
ps,我知道Neil是弗洛伊德的信徒,难怪他谈论的性会吓跑你。不过如若他不是,也不能在儿童的自由与权利方面,有如此大胆奔放而近乎肆意的信念了。一个人在方方面面的观念都是打通的。所以我也觉得国内很多比较著名而前沿的教育专家,和国外的前驱真是差得远。他们的各种观念是割裂的、静态的,甚至是矛盾的。说到底是拼凑来的,从一些不完整的思索加上直接嫁接国外思潮而来。缺乏深厚的思考与实践的根基。
--------------------------------------------------------------------------------
作者: 猫丫头 时间: 2011-7-18 10:24
哈哈 开头也被标题吓了跳啊~<br />
很真诚的分享呢~支持支持
--------------------------------------------------------------------------------
作者: sarahxy 时间: 2011-7-18 11:24 标题: 回复 #1 zjjng 的帖子
很典型的家庭呵。其实问题没有那么严重。只是楼主之前习惯把孩子的“三好学生”、听话这类当成教育成功的标准。现在一下子把这一标准推翻,心情必然惘若有失,好像以前相信的全都成了空。<br />
其实孩子还是那个孩子。比如吃饮料、看电视,还是不好的习惯。《夏山学校》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自由不是无限的自由。所以放纵并非是给孩子自由。
--------------------------------------------------------------------------------
作者: 溪溪妈妈 时间: 2011-7-18 14:17
又是一位爸爸的贴啊~ 欢迎欢迎啊~~ 这个征文活动引出来很多潜水员啊~
--------------------------------------------------------------------------------
作者: 迷途画师 时间: 2011-7-18 14:46
期待看到更多更新啊
--------------------------------------------------------------------------------
作者: scarlett520 时间: 2011-7-18 14:46 标题: 回复 #3 paisley 的帖子
很赞同最后ps的那一段话。我们很多所谓的专家、研究,不过是把人家的东西东拼西凑起来的,所以可以说毫无逻辑性可言啊!不过这也正是我们的教育的结果啊,因为我们的教育不启发孩子思考,所以许多人都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我自己。还有,我们的教育就是读那些考试的书,真正值得读的书,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读过,所以一开头就是缺胳膊少腿的,等大了想读,真的很难啊!
--------------------------------------------------------------------------------
作者: zjjng 时间: 2011-7-19 08:35
原帖由 <i>Tanya娘</i> 于 2011-7-18 10:01 发表
赫赫,这样的阅读之旅,喜欢,同为家长,一定都有共鸣
主要是学习,交流,毕竟在这里能感受许多东西
--------------------------------------------------------------------------------
作者: zjjng 时间: 2011-7-19 08:45
原帖由 <i>paisley</i> 于 2011-7-18 10:06 发表
真诚的分享。感谢!
为了不要跑论坛的题,欢迎你多写写读后感。
这两本书在这个论坛都经常提到,不过以前总是妈妈们写读后感,希望多听到爸爸们的声音。
关于孩子渴望的自由,给你一个和你的感触不太相关的小tip ...
谢谢。争取做个称职父亲。以前关注孩子细节太少,方法缺少细腻。孩子慢慢大了,确实有些困惑。
关于“性”,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这类书也是必须要看的,只是当时觉得孩子小了点不适合。总觉得有些书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如蒙特梭利更适合启蒙,夏山、帕布雷什适合小学-高中,
--------------------------------------------------------------------------------
作者: zjjng 时间: 2011-7-19 09:13
原帖由 sarahxy 于 2011-7-18 11:24 发表
很典型的家庭呵。其实问题没有那么严重。只是楼主之前习惯把孩子的“三好学生”、听话这类当成教育成功的标准。现在一下子把这一标准推翻,心情必然惘若有失,好像以前相信的全都成了空。
其实孩子还是那个孩子。比如吃 ...
其实孩子表现一直比较普通,我也没刻意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前年我还让孩子每日做点数学题,近1年半基本在没要求,数学家庭作业我一学期基本没看到过,也没关注过,好像孩子比较多的时间是语文作业,我们很少检查,只是家长签字时看看作业是否整洁,老师布置的要求是否完成如听写朗读等这些作业基本孩子能30分钟完成然后还有要求孩子朗读的40分钟古文和英文(孩子现在反感,和同事交流,英文教育要更小点,也许孩子有点成就感可能就不会抵触)。其实近2年来,坚持给孩子阅读,让孩子进步了,基本上花多少精力辅导学习,我坚信是阅读改变孩子(也许还有坚持2年诵读),至少,成绩进步了,也给孩子自信心。
现在困惑是孩子性格、脾气,还有独立能力或者说就是简单动手能力都比较差,这些是这样传统家庭带来弊端吧。
--------------------------------------------------------------------------------
作者: 快乐闪电 时间: 2011-7-19 09:15
坛子里又多了一位用心的爸爸。<br />
看来你家孩子参加的夏令营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呢,难怪孩子会乐不思蜀的。多希望我们这里也有这样的夏令营啊。
--------------------------------------------------------------------------------
作者: zjjng 时间: 2011-7-19 09:18
原帖由 <i>猫丫头</i> 于 2011-7-18 10:24 发表
哈哈 开头也被标题吓了跳啊~
很真诚的分享呢~支持支持
标题还是修改了,谢谢,多交流
--------------------------------------------------------------------------------
作者: 榕妈 时间: 2011-7-21 15:42
夏山学校吗?是除了窗边的小豆豆之外第二本给我很大触动的书。话说我看育儿或者家教书总会有所感触,就是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很差,坚持不了几天就故态复萌,所以我隔三差五就要找本此类的书看看,打打预防针,免得老跑偏
--------------------------------------------------------------------------------
作者: zjjng 时间: 2011-7-22 09:12 标题: 回复 #14 榕妈 的帖子
确实,读夏山,我们 孩子与大自然相处的能力很差<br />
<br />
这几天,开始阅读夏山第二遍,其实也是找自己有兴趣章节看,特别第一部分,学校介绍,尼尔娓娓道来,很多细节的描述,特别适合我孩子年龄段。<br />
在单位午休就看同事介绍的“教出乐观的孩子”但总觉得这书不对自己口味,感觉很拗口,不过有些案例和场景还是可以,也许是近年来教育书籍风格,不过结尾的话很忠恳“乐观不是万灵丹。它不能取代父母良好教养,它不能取代孩子发展起来的强烈道德观,它也不能取代雄心大志或是正义感。乐观只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强而有力的工具。在强烈的价值观与雄心大志面前,良好的工具就可促进个人成就与社会正义”<br />
我这两年,一直是相信阅读是万能,至少通过阅读,然孩子去开动自己脑袋,来弥补家庭、学校带来的弊端,孩子在外16天,我也无法洞悉孩子阅读,但给孩子亲近大自然,接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在小溪中玩耍,我想也是一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开始,期待孩子能超越自己,能在阅读中获取养分,这不是家庭能左右,每个孩子心灵种子在发芽成长,我们仅仅只是局外人,旁观者“轻”,我想如此。
孩子胆子有点小这次行军居然抓了螃蟹,超越了自己,附图以解对孩子的挂念。
--------------------------------------------------------------------------------
作者: zjjng 时间: 2011-7-29 16:37
近来中午在单位午休,一直看《父母效能训练手册》正如P.E.T托马斯.戈登在书中如何积极倾听中所说的:”作为一个倾听者,你要冒着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态度风险。换言之,人们实际上会被他们真正理解的东西所改变。“当你”毫无保留接纳他人的经历“时,就有可能对你自己的经历进行重新解释.这会使人惊慌。一个”惯于防御“的人无法忍受自己暴露在与自己截然不太想法和观点之下。然而,一个灵活变通的人就不那么害怕改变了。那些有着灵活变通的父母的孩子,当他们看他们的父亲和母亲愿意接受,愿意展现真实的一面时,会做出积极的反应。”
我们不仅要倾听如何“去教育孩子”的声音,而更多是“积极倾听孩子的声音”,爱自己的孩子,我想我们心中的声音是何等的清澈响亮,但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动所带来是事与愿违的结果。我们在教育孩子中没有去倾听,全身心接纳倾听孩子的声音。
一直在思考,理解如何积极倾听,总感觉好难
1、你必须希望听到孩子要说的东西
2、你必须真诚地希望在当下帮助他解决问题
3、你必须真诚地能够接受他的情绪。
4、你必须对孩子处理自己的情绪并为他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产生深深地信任感。
5、你必须认识到这些情绪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
6、你必须把你的孩子看作某个独立于你之外的人。
这些必须看起来简单执行起来总是那么难,呵呵看来我对孩子的态度出了问题,否则,看着这些必须总那么抵触。确实,对不住孩子。
--------------------------------------------------------------------------------
作者: zjjng 时间: 2011-9-1 15:42
, 注定一个特别的酷夏,近20来天,在省会长沙一直陪住院的老父亲,出门时刚好订的卓越书到了。顺便带了三本《一岁就上常青藤》《窥视印度》《河童旅行素描本 》。
中途读完带来的书,又抽空去了长沙定皇台批发市场买了本《上学真的有用吗?》,发觉《一岁就上常青藤》作者崇尚鼓励教育投入,进入好的学校为目标(或者是国内环境让我这样的读者有这样感觉),同时也较多篇幅写到关于人的智力高低决定能否读上好学校这类问题,感觉作者比较关注智力与上大学关系,确实现在中国人人都能读上大学,但真正学出来有用的好像寥寥无几,低门槛进低门槛出,接着看《上学真的有用吗?》就更对口味了,一本《上学真的有用吗?》对目前现行教育的批判,重视孩子自主、兴趣等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书中不停例举很多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奇才”,确实买这本书是看是三联的品质和译者不上学组织的会员身份吸引我,其实书比较难看也许是智力不够瞎折腾自己⊙﹏⊙b),不过看过后可能让你对目前的教育模式值得深思。两种不同思想的书冲击着我。
妹尾河童是个怪人,回家后看完《河童杂记本》,刚好孩子开始养乌龟,于是让孩子看了我和动物,文字确实吸引孩子,6岁的妹尾河童就会“人咬狗”着实颠覆了孩子观念,小时候有这样行为就有 妹尾河童成年后吞打火机的故事,不过 妹尾河童的窥视作品确实不错,有让人学画画的欲望,有出门长时间去旅游的冲动。不过这几本书与孩子教育无关。
买书一直比较关注出版社,三联与儿童教育相关书籍不多,我买了《诺贝尔获奖者与儿童对话》《奥数是个替死鬼》以及这本《上学真的有用吗?》不知是否还有其它的书籍?
孩子今天开学,酷夏阅读之旅也告一段落,在好孩子论坛阅读板块来了几月,收益匪浅。确实了解认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任重道远,在论坛里督促审视自己要坚持、坚持、坚持的走下去。让孩子独立、健康、快乐的生活。
标题: 【我的阅读一夏】一位家长酷夏阅读之旅
作者: zjjng 时间: 2011-7-18 09:42 标题: 【我的阅读一夏】一位家长酷夏阅读之旅
暑假计划:参加“童子军营”一月左右(计划是45天,看孩子态度),旅行一趟,“在新开的绘本店阅读图画书,故事书”“军营结束后继续打篮球”
孩 子:今年9月满10岁,进入五年级。
家庭环境:一个可爱脾气有点暴躁小胖子,和一个乐意接受新事物但脾气不太好的接管孩子教育不足2年的父亲,有溺爱倾向的母亲,生活在爷爷、奶奶“主宰”一个大家庭中。(总么感觉就是一个问题家庭环境 )
能有这个机会来交流阅读,来交流孩子的教育,这平台确实不错,也许有人会问,为何用这样一个奇怪的标题?孩子参加同事办的“科学童子军营”预计一个月,现在已经独自在外11天,作为家长的我,第一次感到“孤独”,当然,“孤独”来自于“困惑”,来自于近10年的“家庭教育”反思,这一切都得从这两天看的《夏山学校》感触而发,若没读这本书,我确实在继续码我的阅读的帖,若没有孩子近10天来给我反馈信息,我也许一直“感觉良好”。
首先对初读《夏山学校》的感觉,我觉得用三点来反馈书中给我而得出的信息:
1、家长要“站在孩子这一边”。
2、给孩子“爱”。
3、让孩子有“自由”感觉,做自己有“兴趣”的事。
以前在书店翻阅过《夏山学校》,但总觉得是一本给老师的书,书中关于“性”的章节居然让我放弃阅读这本,是什么兴趣让我重拾这本书,应该是“科学童子军营”孩子生活了十天,居然对父母没有一点思恋(仅仅只是期待周末带点零食去),给周末参加家长野外露营的妈妈说,你可以回家了,然后开心的去玩,我知道孩子在逃避我们的教育方式,“自由的感觉真好”,在这里,只有孩子自己订的规矩,在这里“可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没有枯燥的诵读古文和英文”,“没有爸爸妈妈这样那样多的不准,不允许”,在这里CAF课可以自由畅言,没有干涉,可以对老师说不,虽然看电视电脑的时间非常少(使用电脑需要用打工钱购买),早上2.5小时的行军虽然累但乐在其中,可以去小溪翻螃蟹,抓小鱼等等,可以在游泳池游泳,虽然有课但可以自由学习(躺着睡着学习也行),这么多故事,最终反馈给我信息是,孩子在逃避我们,孩子不愿做爸爸安排的事,不愿妈妈的每天1小时减肥计划,那么多不准:“不准吃肯德鸡”“不准吃可乐”“不准看电视会伤眼睛”“不准玩电脑会上瘾”“不准高声吵闹”“不准吃带添加剂的饮料会让你继续变胖,还有那么多要“要自己克制自己少吃,多运动”“要每天读书诵经”“要坚持练习字帖”“要认真写作业”等等。
这些11天反馈的信息让小学四年放假时第一次获得“三好学生”的儿子给我带来的惊喜和满足一下子“烟消云散”,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夏山学校》本书里给我答案,我此时的感觉,这就是一本给大孩子“教育圣经”很多类似的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确实。我给予孩子的“关爱”并非孩子需要。和前几天看的《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奇迹》感觉不一样。
这个夏天,注定是一个“孤独”的酷夏,一个反思的家长的“失落”之旅,总之开篇的感觉太“阴霾”。(不知这样的阅读之旅是否有获奖的机会 )
--------------------------------------------------------------------------------
作者: Tanya娘 时间: 2011-7-18 10:01
赫赫,这样的阅读之旅,喜欢,同为家长,一定都有共鸣
--------------------------------------------------------------------------------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1-7-18 10:06
真诚的分享。感谢!
为了不要跑论坛的题,欢迎你多写写读后感。 这两本书在这个论坛都经常提到,不过以前总是妈妈们写读后感,希望多听到爸爸们的声音。
关于孩子渴望的自由,给你一个和你的感触不太相关的小tip:孩子每次做到了你们要求的规则,就表扬;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也赞扬……这样孩子就更能接受家里的规则,能接受更多的“不准”。父母表扬不多,是因为潜意识里把孩子的优秀与懂礼视为理所当然,其实对孩子很不公平。我们工作做得好的时候,也希望受到上司和同事的鼓励呢。
ps,我知道Neil是弗洛伊德的信徒,难怪他谈论的性会吓跑你。不过如若他不是,也不能在儿童的自由与权利方面,有如此大胆奔放而近乎肆意的信念了。一个人在方方面面的观念都是打通的。所以我也觉得国内很多比较著名而前沿的教育专家,和国外的前驱真是差得远。他们的各种观念是割裂的、静态的,甚至是矛盾的。说到底是拼凑来的,从一些不完整的思索加上直接嫁接国外思潮而来。缺乏深厚的思考与实践的根基。
--------------------------------------------------------------------------------
作者: 猫丫头 时间: 2011-7-18 10:24
哈哈 开头也被标题吓了跳啊~<br />
很真诚的分享呢~支持支持
--------------------------------------------------------------------------------
作者: sarahxy 时间: 2011-7-18 11:24 标题: 回复 #1 zjjng 的帖子
很典型的家庭呵。其实问题没有那么严重。只是楼主之前习惯把孩子的“三好学生”、听话这类当成教育成功的标准。现在一下子把这一标准推翻,心情必然惘若有失,好像以前相信的全都成了空。<br />
其实孩子还是那个孩子。比如吃饮料、看电视,还是不好的习惯。《夏山学校》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自由不是无限的自由。所以放纵并非是给孩子自由。
--------------------------------------------------------------------------------
作者: 溪溪妈妈 时间: 2011-7-18 14:17
又是一位爸爸的贴啊~ 欢迎欢迎啊~~ 这个征文活动引出来很多潜水员啊~
--------------------------------------------------------------------------------
作者: 迷途画师 时间: 2011-7-18 14:46
期待看到更多更新啊
--------------------------------------------------------------------------------
作者: scarlett520 时间: 2011-7-18 14:46 标题: 回复 #3 paisley 的帖子
很赞同最后ps的那一段话。我们很多所谓的专家、研究,不过是把人家的东西东拼西凑起来的,所以可以说毫无逻辑性可言啊!不过这也正是我们的教育的结果啊,因为我们的教育不启发孩子思考,所以许多人都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我自己。还有,我们的教育就是读那些考试的书,真正值得读的书,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读过,所以一开头就是缺胳膊少腿的,等大了想读,真的很难啊!
--------------------------------------------------------------------------------
作者: zjjng 时间: 2011-7-19 08:35
原帖由 <i>Tanya娘</i> 于 2011-7-18 10:01 发表
赫赫,这样的阅读之旅,喜欢,同为家长,一定都有共鸣
主要是学习,交流,毕竟在这里能感受许多东西
--------------------------------------------------------------------------------
作者: zjjng 时间: 2011-7-19 08:45
原帖由 <i>paisley</i> 于 2011-7-18 10:06 发表
真诚的分享。感谢!
为了不要跑论坛的题,欢迎你多写写读后感。
这两本书在这个论坛都经常提到,不过以前总是妈妈们写读后感,希望多听到爸爸们的声音。
关于孩子渴望的自由,给你一个和你的感触不太相关的小tip ...
谢谢。争取做个称职父亲。以前关注孩子细节太少,方法缺少细腻。孩子慢慢大了,确实有些困惑。
关于“性”,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这类书也是必须要看的,只是当时觉得孩子小了点不适合。总觉得有些书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如蒙特梭利更适合启蒙,夏山、帕布雷什适合小学-高中,
--------------------------------------------------------------------------------
作者: zjjng 时间: 2011-7-19 09:13
原帖由 sarahxy 于 2011-7-18 11:24 发表
很典型的家庭呵。其实问题没有那么严重。只是楼主之前习惯把孩子的“三好学生”、听话这类当成教育成功的标准。现在一下子把这一标准推翻,心情必然惘若有失,好像以前相信的全都成了空。
其实孩子还是那个孩子。比如吃 ...
其实孩子表现一直比较普通,我也没刻意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前年我还让孩子每日做点数学题,近1年半基本在没要求,数学家庭作业我一学期基本没看到过,也没关注过,好像孩子比较多的时间是语文作业,我们很少检查,只是家长签字时看看作业是否整洁,老师布置的要求是否完成如听写朗读等这些作业基本孩子能30分钟完成然后还有要求孩子朗读的40分钟古文和英文(孩子现在反感,和同事交流,英文教育要更小点,也许孩子有点成就感可能就不会抵触)。其实近2年来,坚持给孩子阅读,让孩子进步了,基本上花多少精力辅导学习,我坚信是阅读改变孩子(也许还有坚持2年诵读),至少,成绩进步了,也给孩子自信心。
现在困惑是孩子性格、脾气,还有独立能力或者说就是简单动手能力都比较差,这些是这样传统家庭带来弊端吧。
--------------------------------------------------------------------------------
作者: 快乐闪电 时间: 2011-7-19 09:15
坛子里又多了一位用心的爸爸。<br />
看来你家孩子参加的夏令营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呢,难怪孩子会乐不思蜀的。多希望我们这里也有这样的夏令营啊。
--------------------------------------------------------------------------------
作者: zjjng 时间: 2011-7-19 09:18
原帖由 <i>猫丫头</i> 于 2011-7-18 10:24 发表
哈哈 开头也被标题吓了跳啊~
很真诚的分享呢~支持支持
标题还是修改了,谢谢,多交流
--------------------------------------------------------------------------------
作者: 榕妈 时间: 2011-7-21 15:42
夏山学校吗?是除了窗边的小豆豆之外第二本给我很大触动的书。话说我看育儿或者家教书总会有所感触,就是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很差,坚持不了几天就故态复萌,所以我隔三差五就要找本此类的书看看,打打预防针,免得老跑偏
--------------------------------------------------------------------------------
作者: zjjng 时间: 2011-7-22 09:12 标题: 回复 #14 榕妈 的帖子
确实,读夏山,我们 孩子与大自然相处的能力很差<br />
<br />
这几天,开始阅读夏山第二遍,其实也是找自己有兴趣章节看,特别第一部分,学校介绍,尼尔娓娓道来,很多细节的描述,特别适合我孩子年龄段。<br />
在单位午休就看同事介绍的“教出乐观的孩子”但总觉得这书不对自己口味,感觉很拗口,不过有些案例和场景还是可以,也许是近年来教育书籍风格,不过结尾的话很忠恳“乐观不是万灵丹。它不能取代父母良好教养,它不能取代孩子发展起来的强烈道德观,它也不能取代雄心大志或是正义感。乐观只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强而有力的工具。在强烈的价值观与雄心大志面前,良好的工具就可促进个人成就与社会正义”<br />
我这两年,一直是相信阅读是万能,至少通过阅读,然孩子去开动自己脑袋,来弥补家庭、学校带来的弊端,孩子在外16天,我也无法洞悉孩子阅读,但给孩子亲近大自然,接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在小溪中玩耍,我想也是一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开始,期待孩子能超越自己,能在阅读中获取养分,这不是家庭能左右,每个孩子心灵种子在发芽成长,我们仅仅只是局外人,旁观者“轻”,我想如此。
孩子胆子有点小这次行军居然抓了螃蟹,超越了自己,附图以解对孩子的挂念。
--------------------------------------------------------------------------------
作者: zjjng 时间: 2011-7-29 16:37
近来中午在单位午休,一直看《父母效能训练手册》正如P.E.T托马斯.戈登在书中如何积极倾听中所说的:”作为一个倾听者,你要冒着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态度风险。换言之,人们实际上会被他们真正理解的东西所改变。“当你”毫无保留接纳他人的经历“时,就有可能对你自己的经历进行重新解释.这会使人惊慌。一个”惯于防御“的人无法忍受自己暴露在与自己截然不太想法和观点之下。然而,一个灵活变通的人就不那么害怕改变了。那些有着灵活变通的父母的孩子,当他们看他们的父亲和母亲愿意接受,愿意展现真实的一面时,会做出积极的反应。”
我们不仅要倾听如何“去教育孩子”的声音,而更多是“积极倾听孩子的声音”,爱自己的孩子,我想我们心中的声音是何等的清澈响亮,但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动所带来是事与愿违的结果。我们在教育孩子中没有去倾听,全身心接纳倾听孩子的声音。
一直在思考,理解如何积极倾听,总感觉好难
1、你必须希望听到孩子要说的东西
2、你必须真诚地希望在当下帮助他解决问题
3、你必须真诚地能够接受他的情绪。
4、你必须对孩子处理自己的情绪并为他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产生深深地信任感。
5、你必须认识到这些情绪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
6、你必须把你的孩子看作某个独立于你之外的人。
这些必须看起来简单执行起来总是那么难,呵呵看来我对孩子的态度出了问题,否则,看着这些必须总那么抵触。确实,对不住孩子。
--------------------------------------------------------------------------------
作者: zjjng 时间: 2011-9-1 15:42
, 注定一个特别的酷夏,近20来天,在省会长沙一直陪住院的老父亲,出门时刚好订的卓越书到了。顺便带了三本《一岁就上常青藤》《窥视印度》《河童旅行素描本 》。
中途读完带来的书,又抽空去了长沙定皇台批发市场买了本《上学真的有用吗?》,发觉《一岁就上常青藤》作者崇尚鼓励教育投入,进入好的学校为目标(或者是国内环境让我这样的读者有这样感觉),同时也较多篇幅写到关于人的智力高低决定能否读上好学校这类问题,感觉作者比较关注智力与上大学关系,确实现在中国人人都能读上大学,但真正学出来有用的好像寥寥无几,低门槛进低门槛出,接着看《上学真的有用吗?》就更对口味了,一本《上学真的有用吗?》对目前现行教育的批判,重视孩子自主、兴趣等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书中不停例举很多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奇才”,确实买这本书是看是三联的品质和译者不上学组织的会员身份吸引我,其实书比较难看也许是智力不够瞎折腾自己⊙﹏⊙b),不过看过后可能让你对目前的教育模式值得深思。两种不同思想的书冲击着我。
妹尾河童是个怪人,回家后看完《河童杂记本》,刚好孩子开始养乌龟,于是让孩子看了我和动物,文字确实吸引孩子,6岁的妹尾河童就会“人咬狗”着实颠覆了孩子观念,小时候有这样行为就有 妹尾河童成年后吞打火机的故事,不过 妹尾河童的窥视作品确实不错,有让人学画画的欲望,有出门长时间去旅游的冲动。不过这几本书与孩子教育无关。
买书一直比较关注出版社,三联与儿童教育相关书籍不多,我买了《诺贝尔获奖者与儿童对话》《奥数是个替死鬼》以及这本《上学真的有用吗?》不知是否还有其它的书籍?
孩子今天开学,酷夏阅读之旅也告一段落,在好孩子论坛阅读板块来了几月,收益匪浅。确实了解认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任重道远,在论坛里督促审视自己要坚持、坚持、坚持的走下去。让孩子独立、健康、快乐的生活。
![]() |
暑假童子军2011 |
![]() |
暑假童子军2011 |
![]() |
暑假童子军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