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离开,我方敢踏入
翻开他的微信,可可的内心洋溢着激动和无限的喜悦,她知道这将是个不眠夜。从最近一天的生活记录,到2013年微信的第一条记录,可可一条条认真的阅读着。她不愿错过任何一条,因为她想了解他所经历过的一切,同时她的内心期待着自己与他共同的明天。在将近100多条的记录中,可可确定他是她看到的那个阳光积极的大男孩儿。看到他温暖的笑脸、他的绘画作品、或完美的配图,读着那诙谐且充满智慧的文字,可可坚信这就是她生命中的Mr.Right。一遍遍的看,似乎永远看不够。夜深人静,可可的思绪翻江倒海,她的脑海中构思着一幅幅有他相伴的美好画面。拥抱,接吻,躺在草地上恣意的欢笑,可可感恩在青春的尾巴上她能遇见他,谱写那场关于初恋、关于青春的故事。
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可可一直都很努力的谱写自己的生活,但她从来不是最优秀的那个。出身在农村,“知识改变命运”是她一路的信条。这些年来,出身平平,长相平平,各方面平平的可可不知道从哪儿去寻找那个名叫“自信”的家伙。在喜欢的人面前,她总那么沉默寡言,甚至没有和对方单独相处的勇气,也许她就是个情商超低的怪胎。
她渴求改变,也一直在努力,但似乎骨子里造就的某样东西从不轻易松手。但她那么倔强,孤单也好,寂寞也罢,她总学不会凑合。直至到青春的尾巴,她还保留着初恋的少女情怀。而在这个自由恋爱的社会,她早已成为了被嘲笑的对象。但她依旧保持着那份倔强。
临近毕业的日子,未免不让人伤感。整天泡图书馆赶论文,还要兼顾找工作转换人生角色的大事。在这种焦灼的状态中,她看到了那份久违的温暖笑脸,那么亲切,那么舒服。可可还清晰的记得,那天,他坐在了她对面的位置,那是他们第一次相遇。一颗悸动的心,早已忘却了毕业季的种种烦恼,在貌似的专心致志中,她的眼中她的心中只有他的身影。她自顾红着脸,心跳得厉害。初恋永远是一种强烈的期盼,无论在何时,我们都能打造出一种绝佳的美好。
每天去图书馆,不再是一种负担,因为期望可以巧遇那张脸。希望多大,失望也就有多大。在憧憬的美好中,可可唱着独角戏,因为看到他而欣喜万分,因为看不到他而失落万分。而非常幸福的是,可可发现,他经常会出现在二层的读书区,貌似在准备什么考试,整天在背些什么。就这样,由二层通往三层自习室的那小段路成为了可可的“幸福源泉”,因为可以装作毫不在乎的朝那边瞅一瞅,哪怕是一个侧脸或者一个背影,她都能高兴一整天。而当他离开,方可可才敢踏入那片他停留过的地方,那片留有他气息的地方。
那一天,可可拿着水杯去一层打水,看到他的那刻,她瞬间低下了头。巧的是,可可的闺蜜在有声有色的和他聊着天,可可心里又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她终于可以认识他,和他说上一句话;害怕的是,她不知道自己能给他留下什么印象。在慌张中,可可简短的介入他们的聊天,便逃之夭夭。平静下来的可可似乎在暗自高兴,她终于有了接近他的一种方式。
旁敲侧击,他成为了可可和闺蜜之间的热门话题。一切都如想象中的那般美好,他叫杨同,美术系,大四毕业生,单身美男子一枚。幽默,诙谐,对生活积极向上,追求生活中的小情调。他的梦想是在一座美丽的城市,教书育人,同时自己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艺术创作。多么美好的生活向往,和可可的如出一辙。谁愿让青春充满遗憾?站在青春尾巴上的方可可决定大胆一次,做那个敢爱敢恨的射手座。
徘徊犹豫中,可可将自己的心事告诉了闺蜜。就这样,她们开启了一场“阴谋”,闺蜜作为中间人将方可可和杨同撮合在一起。当闺蜜成功的试探出杨同想找女朋友的信息时,闺蜜便说我身边有个不错的姑娘,要不介绍你们认识吧。杨同说好啊,那就约个时间见面吧。一切像她们预想的那样顺利,只是当真正要见面时,方可可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她觉得他那么优秀,自己却那么逊。但总不能临阵脱逃,只能硬着头皮上,可可千叮万嘱闺蜜要陪到底后,就正式开演了这场只有她和闺蜜两人知道的戏。6月10号,方可可彻夜未眠。
她们三人在操场一路谈笑,方可可试图让自己放松下来,但她脑子总处于空白,她拼尽全力不让他看出自己的心思。因为她不想成为积极主动的一方,从而将自己彻底陷入被动的局面。方可可畅想着,虽然是自己安排了这次相遇,但杨同会喜欢上自己,如此以来,她可以不再是主动的那一方。只是她不知道,从喜欢上杨同的那一刻起,她便失去了“洋洋自得”的权利。
时间永远定格在6月10号。方可可模糊的记得他们谈论的内容,貌似谈到了找工作,谈到了兴趣爱好,谈到了对北京这座城市的感情。方可可绝对是那个情商超低的怪胎,杨同说他不喜欢北京,她完全不懂得附和,而是那么坦率的说自己多么喜欢北京。其实,她内心的潜台词是:虽然我喜欢北京,但我更喜欢定居在有你陪伴的城市,无论是哪里,有你,我就心满意足。
时间永远定格在了6月10号。杨同加了方可可的微信,方可可彻夜未眠,从头到尾,从尾到头,翻看着他曾经的生活,畅想着初恋和青春的故事。只是,时间永远定格在了6月10号,杨同没有喜欢上方可可。然后他们纷纷毕业,生活再无交集。方可可上演了一场独角戏,在青春的尾巴上,她终带着遗憾离去。在属于她的青春里,只留下这首最悲情的歌。
你离开
我方敢踏入
闻着你的气息
欢笑,内心的放肆
却嘲笑这傻子
终究,在缘深缘浅的人生
再望不到那背影
勇敢或懦弱
原来是同样的结局
写给青春 写给方可可
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可可一直都很努力的谱写自己的生活,但她从来不是最优秀的那个。出身在农村,“知识改变命运”是她一路的信条。这些年来,出身平平,长相平平,各方面平平的可可不知道从哪儿去寻找那个名叫“自信”的家伙。在喜欢的人面前,她总那么沉默寡言,甚至没有和对方单独相处的勇气,也许她就是个情商超低的怪胎。
她渴求改变,也一直在努力,但似乎骨子里造就的某样东西从不轻易松手。但她那么倔强,孤单也好,寂寞也罢,她总学不会凑合。直至到青春的尾巴,她还保留着初恋的少女情怀。而在这个自由恋爱的社会,她早已成为了被嘲笑的对象。但她依旧保持着那份倔强。
临近毕业的日子,未免不让人伤感。整天泡图书馆赶论文,还要兼顾找工作转换人生角色的大事。在这种焦灼的状态中,她看到了那份久违的温暖笑脸,那么亲切,那么舒服。可可还清晰的记得,那天,他坐在了她对面的位置,那是他们第一次相遇。一颗悸动的心,早已忘却了毕业季的种种烦恼,在貌似的专心致志中,她的眼中她的心中只有他的身影。她自顾红着脸,心跳得厉害。初恋永远是一种强烈的期盼,无论在何时,我们都能打造出一种绝佳的美好。
每天去图书馆,不再是一种负担,因为期望可以巧遇那张脸。希望多大,失望也就有多大。在憧憬的美好中,可可唱着独角戏,因为看到他而欣喜万分,因为看不到他而失落万分。而非常幸福的是,可可发现,他经常会出现在二层的读书区,貌似在准备什么考试,整天在背些什么。就这样,由二层通往三层自习室的那小段路成为了可可的“幸福源泉”,因为可以装作毫不在乎的朝那边瞅一瞅,哪怕是一个侧脸或者一个背影,她都能高兴一整天。而当他离开,方可可才敢踏入那片他停留过的地方,那片留有他气息的地方。
那一天,可可拿着水杯去一层打水,看到他的那刻,她瞬间低下了头。巧的是,可可的闺蜜在有声有色的和他聊着天,可可心里又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她终于可以认识他,和他说上一句话;害怕的是,她不知道自己能给他留下什么印象。在慌张中,可可简短的介入他们的聊天,便逃之夭夭。平静下来的可可似乎在暗自高兴,她终于有了接近他的一种方式。
旁敲侧击,他成为了可可和闺蜜之间的热门话题。一切都如想象中的那般美好,他叫杨同,美术系,大四毕业生,单身美男子一枚。幽默,诙谐,对生活积极向上,追求生活中的小情调。他的梦想是在一座美丽的城市,教书育人,同时自己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艺术创作。多么美好的生活向往,和可可的如出一辙。谁愿让青春充满遗憾?站在青春尾巴上的方可可决定大胆一次,做那个敢爱敢恨的射手座。
徘徊犹豫中,可可将自己的心事告诉了闺蜜。就这样,她们开启了一场“阴谋”,闺蜜作为中间人将方可可和杨同撮合在一起。当闺蜜成功的试探出杨同想找女朋友的信息时,闺蜜便说我身边有个不错的姑娘,要不介绍你们认识吧。杨同说好啊,那就约个时间见面吧。一切像她们预想的那样顺利,只是当真正要见面时,方可可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她觉得他那么优秀,自己却那么逊。但总不能临阵脱逃,只能硬着头皮上,可可千叮万嘱闺蜜要陪到底后,就正式开演了这场只有她和闺蜜两人知道的戏。6月10号,方可可彻夜未眠。
她们三人在操场一路谈笑,方可可试图让自己放松下来,但她脑子总处于空白,她拼尽全力不让他看出自己的心思。因为她不想成为积极主动的一方,从而将自己彻底陷入被动的局面。方可可畅想着,虽然是自己安排了这次相遇,但杨同会喜欢上自己,如此以来,她可以不再是主动的那一方。只是她不知道,从喜欢上杨同的那一刻起,她便失去了“洋洋自得”的权利。
时间永远定格在6月10号。方可可模糊的记得他们谈论的内容,貌似谈到了找工作,谈到了兴趣爱好,谈到了对北京这座城市的感情。方可可绝对是那个情商超低的怪胎,杨同说他不喜欢北京,她完全不懂得附和,而是那么坦率的说自己多么喜欢北京。其实,她内心的潜台词是:虽然我喜欢北京,但我更喜欢定居在有你陪伴的城市,无论是哪里,有你,我就心满意足。
时间永远定格在了6月10号。杨同加了方可可的微信,方可可彻夜未眠,从头到尾,从尾到头,翻看着他曾经的生活,畅想着初恋和青春的故事。只是,时间永远定格在了6月10号,杨同没有喜欢上方可可。然后他们纷纷毕业,生活再无交集。方可可上演了一场独角戏,在青春的尾巴上,她终带着遗憾离去。在属于她的青春里,只留下这首最悲情的歌。
你离开
我方敢踏入
闻着你的气息
欢笑,内心的放肆
却嘲笑这傻子
终究,在缘深缘浅的人生
再望不到那背影
勇敢或懦弱
原来是同样的结局
写给青春 写给方可可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