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慕思澳洲行#看慕思的营销和活动组织
慕思澳洲行,从性质上来说,是商务旅行,也可以说是主题旅行,是以睡眠文化为主题的体验之旅。
旅行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商务旅行,因为学习和观光,兼而得之。纯粹看风景、尝美食,对一个患于学习贪婪症的人来说,稍有不足。
事实上,这次澳洲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的确也不是澳洲的美丽风景,而是慕思的营销行为,和澳洲的文化,当然,对这两者,我都了解得还浅。
这篇文章,是我以观察者的角度,对慕思营销和活动组织做出的归纳总结。
10天的澳洲行,主要目的是体验慕思的睡眠文化,安排的活动基本都和慕思、睡眠相关。
直接相关:
慕思悉尼八号店和墨尔本九号店的开业仪式。
慕思墨尔本供应商工厂的参观。
澳大利亚首届中华文化节暨慕思亚太睡眠文化节活动:中澳商务论坛,睡眠文化节闭幕酒会、慕思冠名的慕思之夜、在悉尼歌剧院举行的“中国梦澳洲情”音乐会。
间接相关:
摩宁顿半岛的薰衣草和温泉(二者都有助睡眠)
凯恩斯的热带雨林(绿色对眼睛和精神都有放松作用)
绿岛(通过度假休憩身心)
黄金海岸的酒庄和农庄(红酒和羊毛对睡眠也有促进作用)
另外还有:
出了悉尼机场在路上可以看到大幅的慕思广告。
从悉尼八号店到悉尼歌剧院搭乘的公交车,整个外面都喷涂慕思的广告。
坦率地说,在国外看到自己国家企业的广告,还是很有民族自豪感的。慕思的广告形像是位西方老人,出现在国内自有高大上之感,出现在澳洲也并不违和。在悉尼和墨尔本的几天,基本上是围绕商务活动进行。
从整体行程来看,活动安排得很好,虽然相当部分围绕慕思商务进行,但并不生硬,反而满足了因不熟悉而萌生的好奇心,对慕思加深了了解。不只我如此,同行的不少团友也是类似的感觉,而这种了解,也会促发慕思的口碑传播。很多时候,道听途说的感受,自然不如亲身体验更深。
同行的团友,总共50人,共由六类人群组成:
1、慕思的带队:总负责人是姚吉庆总裁,协助负责人是朱桓经理。由于事务繁忙,姚总没有去凯恩斯和布里斯本。
2、广之旅的领队:小白和小新。慕思将这次旅行外包给广之旅进行,这也是明智的做法,毕竟旅行社更专业。事实上,这也是目前企业组织商务旅行的惯用方法。当然有的组织者本身就是商务旅行公司,所以除带队外,通常是在目的地有地陪负责当地事宜。
3、媒体:为了做好宣传,慕思此次邀请了不少媒体随行,有传统媒体代表南都周刊、财新传媒、第一财经、凤凰网等,也有新媒体代表网易、搜狐和新浪网等,另外还有旅游卫视和凤凰卫视节目制作组。从组成来看,可以说显示了慕思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很重新,由于是旅行,所以旅游卫视很适合,回来后也看了旅游卫视的节目,主持人雷悦很棒,由于节目制作所需要的内容和普通观光不同,所以虽然是大家一起行动,但我们在看风景的时候,他们在进行采访,有些内容,我也是看了节目才了解。
4、幸运用户:慕思对已购买客户开展了抽奖活动,有不少客户都是购买后中奖,有人在购买的时候并不知道有抽奖,是在中奖后才知道。客户来自全国各地,
5、优秀经销商:这些经销商代理慕思产品,取得不俗的业绩,做为奖励,也参加了澳洲行。
6、微信中奖者:我和魏伊娜是通过参加微信公众号活动,从一千多人中被选中。
人多,人员组成也有一定的复杂性,又是出国,特别是西方国家,所谓众口难调,活动组织的难度是很明显的,而这的确需要精心设计和周到考虑。整个行程,在前面几天时间很赶,考虑到长途飞行,慕思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每个人发了一个包,里面盛有途中需要的拖鞋、洗漱用具、印有慕思字样的T恤(事先电话确认尺码)、行程指引、帽子、杯子、电源转换器、还有零食等,在旅程中,也充分考虑到对于饮食的适应度:有西餐,也有中餐,中餐以清淡的粤菜为主。酒店基本都是四星或五星。
媒体普遍是带着工作任务去的,对他们来说,其实旅行就是工作,旅游卫视和凤凰卫视全程跟拍,我因为正在研究视频制作,所以一直在留心看,然后发现,这活我是干不了,摄影机太沉,必须壮汉。中间和凤凰卫视的工作人员有过交流,对他们来说,出国是家常便饭,视频的制作,先有选题,根据选题取景,然后带回去交给剪辑师,最后出成片。旅游卫视那边除了主持人雷悦,还有一位小姑娘,晒得黑黑的,人很精干,有次在飞机上和我领座,带了厚厚的一本书在看。虽然她看上去很小,但身份是导演,一路上指挥若定,让人佩服。
客户和经销商比较轻松,不过几位经销商都很忙,不断接国内的电话,安排国内的工作。慕思也在布局电商,不过由于床和床垫的特殊性,物流比较麻烦,所以通常是由当地慕思店发货。我简单思考了一下慕思的电商,觉得线上线下是可以好好结合的:线下的店侧重体验、负责物流和后续服务,而线上可以展开销售。另外有些产品比如枕头等是适合网销的。慕思目前对电商和网销的力度还不算大,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也都在运营中,从营销方面还是略侧重于传统广告模式,国内机场到处可见慕思的广告,另外慕思喜欢冠名演唱会,和娱乐结合,也是个不错的路子。
我和魏伊娜也是有任务的,不过慕思的要求不高,一篇游记就可以(那篇已经完成了)。我的兴趣研究反而超过他们的要求,所以一路上看得不亦乐乎,当然也学习到不少东西。如前所述,这是我喜欢商务旅行的原因。和慕思本身、慕思经销商、媒体接触,都有很多收获。其间我做为微信活动中奖者也参与了凤凰卫视的采访,采访人是赵道韫,她有一种让人看着就能够安静下来的特殊气质。雷悦的风格则非常活泼,媒体是个特殊的行业,基本上,做媒体的人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路上也抽时间和朱桓攀谈,了解到慕思很少搞促销活动,因为在慕思看来,对价格敏感的人可能并非慕思的目标客户,慕思更常采用的做法是:顾客购买之后,提供超出预期的服务,比如每年圣诞节寄送礼品、名目繁多的各种抽奖。我在朋友圈发布消息的时候提到慕思,有位朋友说她用的也是慕思,圣诞节的时候她发了条消息在朋友圈,也爱特了我,说已经是第五年收到慕思的礼品,前面几年都没有说,今年的确被感动了。慕思的这种持之以恒和脚踏实地的服务精神,我的确欣赏,当然慕思的产品的确也不错,贵有贵的道理,一家企业愿意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线,不受市场降价风的影响,倒也难能可贵。
很多企业的CRM(客户关系管理)徒具形式,而且有些企业是侧重新用户忽略老用户(我能吐槽一下电信吗?)慕思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事实上,最好的营销,往往是在销售完成后才体现出来,现在不少企业更愿意花功夫在促销而非CRM上。
我相信在眼睛看得到的各类活动的背后,都是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和协调才得以达成,背后的操盘其实是最精彩的部分,从看到的结果上已经可能推断。比如亚太睡眠文化节的整体活动日程、在澳洲的广告投放、澳洲媒体的宣传、新店的开业筹备、当天活动的安排等等。
从活动组织来看,慕思的经验相当丰富了,毕竟这是第六次全球睡眠文化之旅,所以,也不奇怪商业活动和文化体验能够水乳交融。
我个人认为值得借鉴的地方:
1、旅行活动的有序组织和周到安排,该外包的外包,全部按较高规格,让参与旅行的人舒适舒心,当然这的确也需要付出较多成本;
2、营销方面的策划,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力,报纸、网络、视频、演唱会全方位出击;
3、人员的专业度,这涉及到各方面的人员。从行前的签证,到达东莞慕思睡眠体验馆、再到澳洲、回来,接触到的慕思人员都很专业、敬业,可以想见这和慕思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
个人认为还可以改进的地方:
1、营销方面还可以整合得更好,比如参加旅行的人通过各自擅长的媒体平台,原则上可以形成合力,取得更好的效果。
2、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旅行过程中的照片制作成的相册或视频(相册指的是实物而非网络传输)促进顾客小圈子传播,使活动效果继续扩大。
旅行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商务旅行,因为学习和观光,兼而得之。纯粹看风景、尝美食,对一个患于学习贪婪症的人来说,稍有不足。
事实上,这次澳洲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的确也不是澳洲的美丽风景,而是慕思的营销行为,和澳洲的文化,当然,对这两者,我都了解得还浅。
这篇文章,是我以观察者的角度,对慕思营销和活动组织做出的归纳总结。
10天的澳洲行,主要目的是体验慕思的睡眠文化,安排的活动基本都和慕思、睡眠相关。
直接相关:
慕思悉尼八号店和墨尔本九号店的开业仪式。
慕思墨尔本供应商工厂的参观。
澳大利亚首届中华文化节暨慕思亚太睡眠文化节活动:中澳商务论坛,睡眠文化节闭幕酒会、慕思冠名的慕思之夜、在悉尼歌剧院举行的“中国梦澳洲情”音乐会。
间接相关:
摩宁顿半岛的薰衣草和温泉(二者都有助睡眠)
凯恩斯的热带雨林(绿色对眼睛和精神都有放松作用)
绿岛(通过度假休憩身心)
黄金海岸的酒庄和农庄(红酒和羊毛对睡眠也有促进作用)
另外还有:
出了悉尼机场在路上可以看到大幅的慕思广告。
从悉尼八号店到悉尼歌剧院搭乘的公交车,整个外面都喷涂慕思的广告。
坦率地说,在国外看到自己国家企业的广告,还是很有民族自豪感的。慕思的广告形像是位西方老人,出现在国内自有高大上之感,出现在澳洲也并不违和。在悉尼和墨尔本的几天,基本上是围绕商务活动进行。
从整体行程来看,活动安排得很好,虽然相当部分围绕慕思商务进行,但并不生硬,反而满足了因不熟悉而萌生的好奇心,对慕思加深了了解。不只我如此,同行的不少团友也是类似的感觉,而这种了解,也会促发慕思的口碑传播。很多时候,道听途说的感受,自然不如亲身体验更深。
同行的团友,总共50人,共由六类人群组成:
1、慕思的带队:总负责人是姚吉庆总裁,协助负责人是朱桓经理。由于事务繁忙,姚总没有去凯恩斯和布里斯本。
2、广之旅的领队:小白和小新。慕思将这次旅行外包给广之旅进行,这也是明智的做法,毕竟旅行社更专业。事实上,这也是目前企业组织商务旅行的惯用方法。当然有的组织者本身就是商务旅行公司,所以除带队外,通常是在目的地有地陪负责当地事宜。
3、媒体:为了做好宣传,慕思此次邀请了不少媒体随行,有传统媒体代表南都周刊、财新传媒、第一财经、凤凰网等,也有新媒体代表网易、搜狐和新浪网等,另外还有旅游卫视和凤凰卫视节目制作组。从组成来看,可以说显示了慕思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很重新,由于是旅行,所以旅游卫视很适合,回来后也看了旅游卫视的节目,主持人雷悦很棒,由于节目制作所需要的内容和普通观光不同,所以虽然是大家一起行动,但我们在看风景的时候,他们在进行采访,有些内容,我也是看了节目才了解。
4、幸运用户:慕思对已购买客户开展了抽奖活动,有不少客户都是购买后中奖,有人在购买的时候并不知道有抽奖,是在中奖后才知道。客户来自全国各地,
5、优秀经销商:这些经销商代理慕思产品,取得不俗的业绩,做为奖励,也参加了澳洲行。
6、微信中奖者:我和魏伊娜是通过参加微信公众号活动,从一千多人中被选中。
人多,人员组成也有一定的复杂性,又是出国,特别是西方国家,所谓众口难调,活动组织的难度是很明显的,而这的确需要精心设计和周到考虑。整个行程,在前面几天时间很赶,考虑到长途飞行,慕思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每个人发了一个包,里面盛有途中需要的拖鞋、洗漱用具、印有慕思字样的T恤(事先电话确认尺码)、行程指引、帽子、杯子、电源转换器、还有零食等,在旅程中,也充分考虑到对于饮食的适应度:有西餐,也有中餐,中餐以清淡的粤菜为主。酒店基本都是四星或五星。
媒体普遍是带着工作任务去的,对他们来说,其实旅行就是工作,旅游卫视和凤凰卫视全程跟拍,我因为正在研究视频制作,所以一直在留心看,然后发现,这活我是干不了,摄影机太沉,必须壮汉。中间和凤凰卫视的工作人员有过交流,对他们来说,出国是家常便饭,视频的制作,先有选题,根据选题取景,然后带回去交给剪辑师,最后出成片。旅游卫视那边除了主持人雷悦,还有一位小姑娘,晒得黑黑的,人很精干,有次在飞机上和我领座,带了厚厚的一本书在看。虽然她看上去很小,但身份是导演,一路上指挥若定,让人佩服。
客户和经销商比较轻松,不过几位经销商都很忙,不断接国内的电话,安排国内的工作。慕思也在布局电商,不过由于床和床垫的特殊性,物流比较麻烦,所以通常是由当地慕思店发货。我简单思考了一下慕思的电商,觉得线上线下是可以好好结合的:线下的店侧重体验、负责物流和后续服务,而线上可以展开销售。另外有些产品比如枕头等是适合网销的。慕思目前对电商和网销的力度还不算大,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也都在运营中,从营销方面还是略侧重于传统广告模式,国内机场到处可见慕思的广告,另外慕思喜欢冠名演唱会,和娱乐结合,也是个不错的路子。
我和魏伊娜也是有任务的,不过慕思的要求不高,一篇游记就可以(那篇已经完成了)。我的兴趣研究反而超过他们的要求,所以一路上看得不亦乐乎,当然也学习到不少东西。如前所述,这是我喜欢商务旅行的原因。和慕思本身、慕思经销商、媒体接触,都有很多收获。其间我做为微信活动中奖者也参与了凤凰卫视的采访,采访人是赵道韫,她有一种让人看着就能够安静下来的特殊气质。雷悦的风格则非常活泼,媒体是个特殊的行业,基本上,做媒体的人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路上也抽时间和朱桓攀谈,了解到慕思很少搞促销活动,因为在慕思看来,对价格敏感的人可能并非慕思的目标客户,慕思更常采用的做法是:顾客购买之后,提供超出预期的服务,比如每年圣诞节寄送礼品、名目繁多的各种抽奖。我在朋友圈发布消息的时候提到慕思,有位朋友说她用的也是慕思,圣诞节的时候她发了条消息在朋友圈,也爱特了我,说已经是第五年收到慕思的礼品,前面几年都没有说,今年的确被感动了。慕思的这种持之以恒和脚踏实地的服务精神,我的确欣赏,当然慕思的产品的确也不错,贵有贵的道理,一家企业愿意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线,不受市场降价风的影响,倒也难能可贵。
很多企业的CRM(客户关系管理)徒具形式,而且有些企业是侧重新用户忽略老用户(我能吐槽一下电信吗?)慕思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事实上,最好的营销,往往是在销售完成后才体现出来,现在不少企业更愿意花功夫在促销而非CRM上。
我相信在眼睛看得到的各类活动的背后,都是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和协调才得以达成,背后的操盘其实是最精彩的部分,从看到的结果上已经可能推断。比如亚太睡眠文化节的整体活动日程、在澳洲的广告投放、澳洲媒体的宣传、新店的开业筹备、当天活动的安排等等。
从活动组织来看,慕思的经验相当丰富了,毕竟这是第六次全球睡眠文化之旅,所以,也不奇怪商业活动和文化体验能够水乳交融。
我个人认为值得借鉴的地方:
1、旅行活动的有序组织和周到安排,该外包的外包,全部按较高规格,让参与旅行的人舒适舒心,当然这的确也需要付出较多成本;
2、营销方面的策划,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力,报纸、网络、视频、演唱会全方位出击;
3、人员的专业度,这涉及到各方面的人员。从行前的签证,到达东莞慕思睡眠体验馆、再到澳洲、回来,接触到的慕思人员都很专业、敬业,可以想见这和慕思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
个人认为还可以改进的地方:
1、营销方面还可以整合得更好,比如参加旅行的人通过各自擅长的媒体平台,原则上可以形成合力,取得更好的效果。
2、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旅行过程中的照片制作成的相册或视频(相册指的是实物而非网络传输)促进顾客小圈子传播,使活动效果继续扩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