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个人观影报告
2014年因为公司筹划了四年的一部大剧准备开播,所以中间几个月基本没有看电影的时间,一整年下来也才看了不到200部,不过正因为看电影的时间变少,抽空选择要看的电影就变得没有以前那么随意性,反倒是少看了很多烂片。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看的少的原因,还是今年电影质量普遍不高,我并没有像去年一样看到很多让我身心投入,沉浸其中的好电影,所以十佳电影我是整理不出来了,只拿出几部印象深刻的分享下吧。
《哪啊哪啊~神去村》(日本)
把这部电影排到第一个说,并不是因为故事有多精妙,艺术层次有多高,只是我一直觉得电影最终的功能和价值,就应该是像这部电影传递出的人生、价值观一样,充满乐观和希望。因为这几年看到很多电影爱好者或是电影从业者评价电影好坏的标准在慢慢发生变化,充满黑暗、讽刺、晦涩、隐喻,极度风格化、作者化、批判性的电影成为了好电影甚至神作的标志。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影口味,但是我觉得大部分人的注意点都被这些所谓的风格和暗黑所占据,却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故事,我也很喜欢批判性的作品,但我不喜欢风格盖过了最基础的故事。而且国内很多个人风格强烈的导演拍摄所谓的人性阴暗面更多的却不是在作品本身,倒是颇有挑衅意味。扯多了,说回这部电影。
伐木工虽是个被人忽视的冷门职业,但沉浸在里面的当事人享受到的乐趣却不是一般人能随时体验到的,染谷将太饰演的落榜生从抗拒嫌弃到接受,人物性格转变自然,是这类青春励志题材的正规套路。虽然故事讲得有些老套,但全片充满阳光欢笑,让人无法不投入,这种对职业和自然的看重与尊重,应该只有在日本电影里才能看到吧,从《编舟记》到《奇迹的苹果》,日本电影传递出的这种执着的民族特性是很让人动容与震撼的。而故事完美落幕后,字幕后的一个小小彩蛋把情感爆发点推到最高值,让人瞬间泪奔,迸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激动和兴奋。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日本)
听这个名字似乎像个惊悚片,但其实基调轻松黑幽,杀人只是引子,真正想讲的是人与人之间微妙的相处,社会社交以及网络社交。绫野刚作为整个网络暴力事件的发起人,在最后的字幕介绍中却是“无关系者”,他与井上真央饰演的嫌疑人和菜菜绪饰演的死者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只是听了真凶几句误导的闲聊就把自己当做正义使者。但当真相揭开的一刹那,所有参与者都显得极其可笑,绫野刚最初的凶案还原,追寻真相,网络键盘侠的声讨谴责,正义感爆棚,都在当事人城野美姬的叙述中成为笑话。罗生门风格以及青春、职场的背景结合的很好,片中的配乐也利用的到位,小提琴拉奏的两个版本都非常契合剧情和人物心境。
《奇怪的他》(韩国)
黄东赫导演的《熔炉》是部有着特殊意义的电影,所以没想到《奇怪的她》风格是这样的,这种重返青春的故事虽然比较俗套,但韩国电影人对细节的捕捉实在太好,编剧抓观众心理稳准狠,一点小技巧就能击中情绪,每个人都有个时光倒流的心愿,再包装亲情元素,一瞬间感性思维就占了上风,但是也没有只顾催泪而使得故事逻辑不通,剧本还是很优秀的,另外演员演技也加了太多分,94年的沈恩京面对一众前辈表现毫不逊色,特别是与成东日的对手戏,实在感叹她天生就是演员。中国版《重返20岁》2015年就要上映了,从《致青春》里小燕子附身的表演来看,感觉杨子珊还是很适合年青奶奶的角色,比较期待。
《亲爱的》(中国)
这个故事框架是有点大的,按照电影的容量其实很难表达深刻,拉长成电视剧可能会弥补目前情感和过渡上的一些不足与突兀,整体也会更细腻。陈可辛选取了亲情、人情和法律这三个矛盾点去碰撞人性与道德,关注点不仅仅是在拐卖儿童,从失子父母(亲生),人贩子老婆(收养),这两方对立人物出发,再辅以孩子的情感转变,多角度深入的展示这类恶劣事件带给其中相关人物一辈子的伤害,也不可避免的带出了情与理上面的纠结、无奈和尴尬。
完整影评地址:《亲爱的:结束其实才是开始》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111523/
《消失的爱人》
我是先看的小说,比较丰富的展示了几个人物的身份背景和心理状态。电影版也是小说作者自己当编剧,所以故事没有进行过多的删减,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和完整性,不过也是因为后程事件过多,电影版又没有选择精剪,所以有些小满,显得比较急促。不过大卫·芬奇利用自己一贯的风格手法,让这个本就黑色的故事黑上加黑,基本是让我张着嘴看完的,然后背脊一阵一阵的发凉。没了爱的婚姻只剩下互相怨恨互相痛苦互相伪装互相控制,看起来是刻意的把黑暗放大,但其实无数的细节表明,这就是真实的婚姻坟墓。
还有一些电影是2013年度的,但是2014年才有的资源或是被拖到今年才看的,我觉得还不错的有8部:
《爸妈不在家》(新加坡)
其实爸妈一直都在家,只不过在各种生活的压力下,最有力量的亲情反而最常被忽略掉。女佣和男孩之间的感情很微妙,两个人在各自身上找寻不同的需求情感,是男孩的亲情寄托又是性启蒙的源头。琐碎生活,细节出彩,很多看似无关紧要的人物和台词却恰恰反映出了最真实的人性和社会状态。
就像这张剧照中所展现的,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个家庭的人员被分割成了三部分,丈夫、妻子、孩子和女佣,每个人身上都担着压力、故事和秘密,同一张桌子吃饭却各怀心事不愿表达,这种疏离式的亲情在女佣介入后更加明显,母亲无奈羡慕的眼神,重压下无神的丈夫,谈笑正酣的主仆。
《大空港2013》(日本)
一个爱八卦的机场地勤员,周旋在因航班延误被困机场的一家人之间,却没想到发现他们每人都藏着一个秘密。100分钟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却看的一点都不累,后段人物一个接一个反转,又2又萌,笑果强烈!结尾不忘带出温暖的家庭主题,笑过之后又留下一丝感动,非常三谷幸喜风格。
《醉乡民谣》(美国)
这不是一个loser的故事,从他千辛万苦到芝加哥拿起吉他唱歌那一刻起,他就不是一个失败者,虽然最后得到的是一个“你没有钱途”的拒绝,但人生啊梦想啊不就是这样,付出就会有收获这种陈旧的励志故事早已不适应这个现实社会,我喜欢这种不带说教的中立故事,一首首让人心碎的歌已足够感受追梦者的心。而且这个故事最有趣的不是男主角,而是围绕在他身边那一个个帮助他、嫌弃他的家人、朋友和过客,这些人带出了多处黑色幽默的转折,让这部小清新充满了亮点和惊喜。虽然之前已经听过电影原声,但重新配合着剧情听一遍又有不一样的情绪。首尾呼应,又带点人生循环的意味和留白,情感细腻又动人。
《她》(美国)
人类与电脑的相爱看似很科幻,但其实这个虚拟的“她”,跟现代人各种社交软件里陌生又熟悉的“她/他”又有什么分别?这么看来,这又不是一部单纯的科幻爱情片,本质还是想通过这场特别的虚拟爱情让人们意识到,珍惜身边看的见摸的着的一切,哪怕是伤心、痛苦,但你应该庆幸你曾实实在在的拥有过。
《时空恋旅人》(英国)
前面穿越元素打底,轻松俏皮打造浪漫爱情喜剧,后面狂打亲情牌,熬成一锅珍/真爱每一天的催泪心灵鸡汤。依旧「真爱至上」的温情套路,论浪漫稍逊,因为虽是爱情包装,但最终主题却落到了家庭与人生,爱情成了辅料,一天两次过的点不新鲜,但每次这种故事都能打动人,因为人生有太多遗憾。
《如父如子》(日本)
叙事依旧细碎,生活内容的细致展现占了近四分之三篇幅,其中大部分是两家人在亲子互动上一冷一暖的对比切换,这种“刻意”的手法自然不如连贯的情节延展够煽情,但积攒下来的情绪也能让最后一些情感细节瞬间爆发,还是极具催泪效果的,技巧很好,有些故意迎合海外口味。
《极速风流》(美国)
前段较平较散,过于工整的模式叙事,一小时后剧情变的有张力,慢慢有了正确的节奏开始有味道。这种暗自较劲却又彼此惺惺相惜的友情,搭配极速赛车的激昂热血,确实让后半段的观影达到了一个巅峰high点,而两个主角传递出的不同价值观不仅让人物塑造更加饱满,在情感上也是更加催泪感动。
《僵尸》(中国香港)
港式僵尸片和日本恐怖片的融合,再加上导演麦浚龙擅长的创新和文艺元素,形成了很奇妙的风格,不同于一般同类片直接的冲击刺激,而是一种有美感的诡异,血腥暴力的镜头反倒变成了视觉上的享受。结尾以人的命运暗喻僵尸类型片的命运,虽然这是部很酷的电影,但辉煌已去,无力挽回,这不是重生。另,人物有点多,剧情缺乏连贯性,前面埋了很多线做铺垫,显得很凌乱,后面所有线索整合到一起依旧没梳理明白,故事有些弱。鲍起静的角色最出彩,很多人性的东西让人去咀嚼。清水崇的加入带来了很多日恐元素,双子女鬼就非常典型。麦浚龙不管是在音乐、编剧还是导演位置上都做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今年国片看的比较多,热映的院线电影我大约看了一半多,所以整理国产烂片的榜单还是很容易的。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
真人豪华升级版低龄儿童动画片,二郎神成了逗逼,牛魔王会换基因,孙悟空卖的一手好萌,3D我只能呵呵,大场面乍看挺唬人,细瞅都是渣。台词水,故事散,虽然更遵从原著让经典桥段都出现了,但却每个都没展示好,不较劲还原度,单看也不是个好故事,还有那些乱入的爱情戏,真是不雷不休。
《小时代3刺金时代》★
只有一句话:这一颗星给精彩的撕逼大战和搞基二人组。
《触不可及》★
1.为什么找桂纶镁来演一个根本就不适合她的角色?2.这片子有很多细节都在提醒我这其实是部喜剧片!3.宝刚导演为什么不好好拍电视剧?
《单身男女2》★☆
只有一句话:基本还是靠第一部的几个点子撑,真省事。
《前任攻略》★☆
前面像是「我的前任是个极品」单元剧串起来的,有段子有吐槽有自黑,塞的特满,但奇怪的是整个故事氛围一直处于一种假high状态,可能跟韩庚个人的气场有关系,太沉稳了,跟这个角色不太搭。后面大段的狗血煽情巧合,瞬间偏离了“前任”这个主题。王丽坤戏份少但印象最深,真情告白很真挚。
《金鸡SSS》★★
前两部看的是情怀,这部就只剩娱乐了,无非就是借了一个名字省了一次宣传而已。不要拿香港现状这种名头去强加给它意义,不停的在用台词强调“世界变了,香港变了”,但是根本没有真诚的想去展示这些时代面貌,就是拿着这个噱头拉个票罢了。恶搞了好多电影,尤其宗师梗,快被香港喜剧用滥了。
《老男孩猛龙过江》★★
新导演都喜欢满,料是能塞就多塞,想吃个大的,可往往hold不住最后都没讲清楚。微电影能成功是因为它简单真挚,让人有共鸣,可大电影把这份梦想真的变成一个荒诞的梦了,沦为空谈就是矫情絮叨的烦人鸡汤。看的出导演想做的精致大气些,但同时也没有了最初让人感动的那份纯粹和青涩。
《撒娇女人最好命》★★
这是一部让人看的尴尬的片子。不能再俗的故事,靠段子烂梗和黄色笑话还想撑多久!演员玩着演,导演凑合拍,彭浩翔再见。
《窃听风云3》★★☆
集大狗血于一身,不单只是套路化,这个系列的故事水准一部比一部差。非常可怕的是三分之二的剧情都没有实质发展,来回打转,只在最后20分钟僵硬反转,为了把所有人凑在一块死,生塞硬凑了各种逻辑不通的冲突桥段,收尾弱到不行,另外没想到的是雷点也不少,例如傻到爆的一秒变KTV。
《魔警》★★☆
节奏很大问题,整体拖沓无趣,前段穿插记忆线索造悬疑,但表现过多倒显凌乱,该节奏紧凑时偏偏玩细致,催眠和施计内讧两段太长,尤其内讧戏占了后段大篇幅。人性纠结只停留在表情演绎,依靠戏剧冲突带出的心理表现太少。比较好的是镜头运用和音乐,大量管弦乐器营造的诡异很配这个“魔”字。
当然,这些属于“高质量烂片”,还有一些......
《我的青春蜜友》《江湖论剑实录》《洋妞到我家》《夜半梳头》《疯狂72小时》《冰封:重生之门》《六福喜事》《北京爱情故事》《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只为你转身》之类的,就不说了。
最后,我还想列个榜单,就是大家觉得特别好,特别神,特别优秀的一些国产电影,但是我真心就觉得一般般或很难看的:
《白日焰火》★★★(7分)
豆瓣目前评分7分,时光网7.5分。
风格没有想象那般冷峻文艺,有诸多黑色幽默的兴趣点,所以前半尚可,但后面的情感爆发就太弱了,那些之前有引导性的细节都没对故事起到推动作用,比如消失的收破烂儿和洗衣店老板,对这种类型片来说,实在不该有这种元素的浪费。讲的蛮硬,情绪渲染和人性挖掘都不够多,不足以撑起故事。
《催眠大师》★★★(7分)
豆瓣目前评分7.7分,时光网7.6分。
催眠固然不能成为故事的主体,只能是作为元素去服务故事,但本片有点反过来了,形式化的东西太多,拖慢了故事节奏,导致大半情节都很无聊,重心偏了。反转很容易猜,可以说是国内俗套的惊悚恐怖片换了种“高大上”的方式讲而已,本以为会有二度反转的惊喜,但最终也只是平稳安全的收了尾。
《天注定》★★★(6.5分)
目前豆瓣评分7.8分。
除了小辉的部分在人物和故事上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外,其他三段都碎片化严重,心理铺垫太少,犯罪动机更多的只能从原型人物身上去揣测,单看本片人物,塑造太单薄。叙事方面很冷静,在节奏上掌控的很好,毫无征兆的血腥暴力冲击会掩盖一些结构上的问题,但“治标不治本”,全片来看还是很空洞。有人说“这部电影的意义不在于他想表达什么,而在于他敢拍。”我只能说如果敢拍变成了牺牲内容的借口,那这就不是一部电影,只能说是一个有良心的媒体了,只能说这部电影变成了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符号,但是从剧作上看就得另说了。有的现实主义电影一黑到底但是会让人情绪上向往希望,而《天注定》用了大量的新闻和符号化的元素堆砌,成了很多人所谓的“真相”,但我看的过程中很压抑,却始终没有感受到这真相的主题是什么。大部分观众去影院看电影是不存在什么艺术追求的,这样的电影即便上映了,又真的能凸显出多少艺术价值呢?
《绣春刀》★★★(6.5分)
豆瓣目前评分7.5分,时光网7.4分。
算不上好看,很老套的剧情。故事构架看起来原本应该蛮大,可能是成本和篇幅受限,拍的很小气,没有大戏,只能不停的用慢镜和特写突出武打场面,唯有严家受困这场戏设计的不错,这之后的戏,剪辑都频现断裂感。人物设计不好,个个脸谱化,三兄弟的关系处理不紧密,最后就出不来那股悲情劲。
《推拿》★★(5.5分)
目前豆瓣评分7.9分,时光网7.9分。
解了禁,镀了金,《推拿》姗姗来迟,故事以小马开头,心中咯噔一下,这个切入点有些意外。因为不管是在书中还是电视剧,小马都不算是个特别重要的角色,而且他的部分个人感觉都过于啰嗦,只能是每个人事件发生的引子,却担不起故事的主线。娄烨把所有电影信息都用一个无感情的旁白带出来,旨在表达这部电影不仅是给正常人看的,还是一部拍给那些只靠听觉来生活的盲人们的作品,但这貌似“贴心”的举动却在观影过程中无数次的强制观众进入他想营造的这个灰色地带。我所喜欢的《推拿》,被娄烨硬生生的讲成了一个没有感情的碎片故事。
完整影评地址:《没有灵魂的“推拿”》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217384/
观影口味各不一样,榜单纯属自娱自乐,希望2015能看更多好电影。
![]() |
《哪啊哪啊~神去村》(日本)
把这部电影排到第一个说,并不是因为故事有多精妙,艺术层次有多高,只是我一直觉得电影最终的功能和价值,就应该是像这部电影传递出的人生、价值观一样,充满乐观和希望。因为这几年看到很多电影爱好者或是电影从业者评价电影好坏的标准在慢慢发生变化,充满黑暗、讽刺、晦涩、隐喻,极度风格化、作者化、批判性的电影成为了好电影甚至神作的标志。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影口味,但是我觉得大部分人的注意点都被这些所谓的风格和暗黑所占据,却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故事,我也很喜欢批判性的作品,但我不喜欢风格盖过了最基础的故事。而且国内很多个人风格强烈的导演拍摄所谓的人性阴暗面更多的却不是在作品本身,倒是颇有挑衅意味。扯多了,说回这部电影。
伐木工虽是个被人忽视的冷门职业,但沉浸在里面的当事人享受到的乐趣却不是一般人能随时体验到的,染谷将太饰演的落榜生从抗拒嫌弃到接受,人物性格转变自然,是这类青春励志题材的正规套路。虽然故事讲得有些老套,但全片充满阳光欢笑,让人无法不投入,这种对职业和自然的看重与尊重,应该只有在日本电影里才能看到吧,从《编舟记》到《奇迹的苹果》,日本电影传递出的这种执着的民族特性是很让人动容与震撼的。而故事完美落幕后,字幕后的一个小小彩蛋把情感爆发点推到最高值,让人瞬间泪奔,迸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激动和兴奋。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日本)
听这个名字似乎像个惊悚片,但其实基调轻松黑幽,杀人只是引子,真正想讲的是人与人之间微妙的相处,社会社交以及网络社交。绫野刚作为整个网络暴力事件的发起人,在最后的字幕介绍中却是“无关系者”,他与井上真央饰演的嫌疑人和菜菜绪饰演的死者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只是听了真凶几句误导的闲聊就把自己当做正义使者。但当真相揭开的一刹那,所有参与者都显得极其可笑,绫野刚最初的凶案还原,追寻真相,网络键盘侠的声讨谴责,正义感爆棚,都在当事人城野美姬的叙述中成为笑话。罗生门风格以及青春、职场的背景结合的很好,片中的配乐也利用的到位,小提琴拉奏的两个版本都非常契合剧情和人物心境。
《奇怪的他》(韩国)
黄东赫导演的《熔炉》是部有着特殊意义的电影,所以没想到《奇怪的她》风格是这样的,这种重返青春的故事虽然比较俗套,但韩国电影人对细节的捕捉实在太好,编剧抓观众心理稳准狠,一点小技巧就能击中情绪,每个人都有个时光倒流的心愿,再包装亲情元素,一瞬间感性思维就占了上风,但是也没有只顾催泪而使得故事逻辑不通,剧本还是很优秀的,另外演员演技也加了太多分,94年的沈恩京面对一众前辈表现毫不逊色,特别是与成东日的对手戏,实在感叹她天生就是演员。中国版《重返20岁》2015年就要上映了,从《致青春》里小燕子附身的表演来看,感觉杨子珊还是很适合年青奶奶的角色,比较期待。
《亲爱的》(中国)
这个故事框架是有点大的,按照电影的容量其实很难表达深刻,拉长成电视剧可能会弥补目前情感和过渡上的一些不足与突兀,整体也会更细腻。陈可辛选取了亲情、人情和法律这三个矛盾点去碰撞人性与道德,关注点不仅仅是在拐卖儿童,从失子父母(亲生),人贩子老婆(收养),这两方对立人物出发,再辅以孩子的情感转变,多角度深入的展示这类恶劣事件带给其中相关人物一辈子的伤害,也不可避免的带出了情与理上面的纠结、无奈和尴尬。
完整影评地址:《亲爱的:结束其实才是开始》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111523/
《消失的爱人》
我是先看的小说,比较丰富的展示了几个人物的身份背景和心理状态。电影版也是小说作者自己当编剧,所以故事没有进行过多的删减,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和完整性,不过也是因为后程事件过多,电影版又没有选择精剪,所以有些小满,显得比较急促。不过大卫·芬奇利用自己一贯的风格手法,让这个本就黑色的故事黑上加黑,基本是让我张着嘴看完的,然后背脊一阵一阵的发凉。没了爱的婚姻只剩下互相怨恨互相痛苦互相伪装互相控制,看起来是刻意的把黑暗放大,但其实无数的细节表明,这就是真实的婚姻坟墓。
还有一些电影是2013年度的,但是2014年才有的资源或是被拖到今年才看的,我觉得还不错的有8部:
《爸妈不在家》(新加坡)
其实爸妈一直都在家,只不过在各种生活的压力下,最有力量的亲情反而最常被忽略掉。女佣和男孩之间的感情很微妙,两个人在各自身上找寻不同的需求情感,是男孩的亲情寄托又是性启蒙的源头。琐碎生活,细节出彩,很多看似无关紧要的人物和台词却恰恰反映出了最真实的人性和社会状态。
![]() |
就像这张剧照中所展现的,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个家庭的人员被分割成了三部分,丈夫、妻子、孩子和女佣,每个人身上都担着压力、故事和秘密,同一张桌子吃饭却各怀心事不愿表达,这种疏离式的亲情在女佣介入后更加明显,母亲无奈羡慕的眼神,重压下无神的丈夫,谈笑正酣的主仆。
《大空港2013》(日本)
一个爱八卦的机场地勤员,周旋在因航班延误被困机场的一家人之间,却没想到发现他们每人都藏着一个秘密。100分钟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却看的一点都不累,后段人物一个接一个反转,又2又萌,笑果强烈!结尾不忘带出温暖的家庭主题,笑过之后又留下一丝感动,非常三谷幸喜风格。
《醉乡民谣》(美国)
这不是一个loser的故事,从他千辛万苦到芝加哥拿起吉他唱歌那一刻起,他就不是一个失败者,虽然最后得到的是一个“你没有钱途”的拒绝,但人生啊梦想啊不就是这样,付出就会有收获这种陈旧的励志故事早已不适应这个现实社会,我喜欢这种不带说教的中立故事,一首首让人心碎的歌已足够感受追梦者的心。而且这个故事最有趣的不是男主角,而是围绕在他身边那一个个帮助他、嫌弃他的家人、朋友和过客,这些人带出了多处黑色幽默的转折,让这部小清新充满了亮点和惊喜。虽然之前已经听过电影原声,但重新配合着剧情听一遍又有不一样的情绪。首尾呼应,又带点人生循环的意味和留白,情感细腻又动人。
《她》(美国)
人类与电脑的相爱看似很科幻,但其实这个虚拟的“她”,跟现代人各种社交软件里陌生又熟悉的“她/他”又有什么分别?这么看来,这又不是一部单纯的科幻爱情片,本质还是想通过这场特别的虚拟爱情让人们意识到,珍惜身边看的见摸的着的一切,哪怕是伤心、痛苦,但你应该庆幸你曾实实在在的拥有过。
《时空恋旅人》(英国)
前面穿越元素打底,轻松俏皮打造浪漫爱情喜剧,后面狂打亲情牌,熬成一锅珍/真爱每一天的催泪心灵鸡汤。依旧「真爱至上」的温情套路,论浪漫稍逊,因为虽是爱情包装,但最终主题却落到了家庭与人生,爱情成了辅料,一天两次过的点不新鲜,但每次这种故事都能打动人,因为人生有太多遗憾。
《如父如子》(日本)
叙事依旧细碎,生活内容的细致展现占了近四分之三篇幅,其中大部分是两家人在亲子互动上一冷一暖的对比切换,这种“刻意”的手法自然不如连贯的情节延展够煽情,但积攒下来的情绪也能让最后一些情感细节瞬间爆发,还是极具催泪效果的,技巧很好,有些故意迎合海外口味。
《极速风流》(美国)
前段较平较散,过于工整的模式叙事,一小时后剧情变的有张力,慢慢有了正确的节奏开始有味道。这种暗自较劲却又彼此惺惺相惜的友情,搭配极速赛车的激昂热血,确实让后半段的观影达到了一个巅峰high点,而两个主角传递出的不同价值观不仅让人物塑造更加饱满,在情感上也是更加催泪感动。
《僵尸》(中国香港)
港式僵尸片和日本恐怖片的融合,再加上导演麦浚龙擅长的创新和文艺元素,形成了很奇妙的风格,不同于一般同类片直接的冲击刺激,而是一种有美感的诡异,血腥暴力的镜头反倒变成了视觉上的享受。结尾以人的命运暗喻僵尸类型片的命运,虽然这是部很酷的电影,但辉煌已去,无力挽回,这不是重生。另,人物有点多,剧情缺乏连贯性,前面埋了很多线做铺垫,显得很凌乱,后面所有线索整合到一起依旧没梳理明白,故事有些弱。鲍起静的角色最出彩,很多人性的东西让人去咀嚼。清水崇的加入带来了很多日恐元素,双子女鬼就非常典型。麦浚龙不管是在音乐、编剧还是导演位置上都做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今年国片看的比较多,热映的院线电影我大约看了一半多,所以整理国产烂片的榜单还是很容易的。
![]() |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
真人豪华升级版低龄儿童动画片,二郎神成了逗逼,牛魔王会换基因,孙悟空卖的一手好萌,3D我只能呵呵,大场面乍看挺唬人,细瞅都是渣。台词水,故事散,虽然更遵从原著让经典桥段都出现了,但却每个都没展示好,不较劲还原度,单看也不是个好故事,还有那些乱入的爱情戏,真是不雷不休。
《小时代3刺金时代》★
只有一句话:这一颗星给精彩的撕逼大战和搞基二人组。
《触不可及》★
1.为什么找桂纶镁来演一个根本就不适合她的角色?2.这片子有很多细节都在提醒我这其实是部喜剧片!3.宝刚导演为什么不好好拍电视剧?
《单身男女2》★☆
只有一句话:基本还是靠第一部的几个点子撑,真省事。
《前任攻略》★☆
前面像是「我的前任是个极品」单元剧串起来的,有段子有吐槽有自黑,塞的特满,但奇怪的是整个故事氛围一直处于一种假high状态,可能跟韩庚个人的气场有关系,太沉稳了,跟这个角色不太搭。后面大段的狗血煽情巧合,瞬间偏离了“前任”这个主题。王丽坤戏份少但印象最深,真情告白很真挚。
《金鸡SSS》★★
前两部看的是情怀,这部就只剩娱乐了,无非就是借了一个名字省了一次宣传而已。不要拿香港现状这种名头去强加给它意义,不停的在用台词强调“世界变了,香港变了”,但是根本没有真诚的想去展示这些时代面貌,就是拿着这个噱头拉个票罢了。恶搞了好多电影,尤其宗师梗,快被香港喜剧用滥了。
《老男孩猛龙过江》★★
新导演都喜欢满,料是能塞就多塞,想吃个大的,可往往hold不住最后都没讲清楚。微电影能成功是因为它简单真挚,让人有共鸣,可大电影把这份梦想真的变成一个荒诞的梦了,沦为空谈就是矫情絮叨的烦人鸡汤。看的出导演想做的精致大气些,但同时也没有了最初让人感动的那份纯粹和青涩。
《撒娇女人最好命》★★
这是一部让人看的尴尬的片子。不能再俗的故事,靠段子烂梗和黄色笑话还想撑多久!演员玩着演,导演凑合拍,彭浩翔再见。
《窃听风云3》★★☆
集大狗血于一身,不单只是套路化,这个系列的故事水准一部比一部差。非常可怕的是三分之二的剧情都没有实质发展,来回打转,只在最后20分钟僵硬反转,为了把所有人凑在一块死,生塞硬凑了各种逻辑不通的冲突桥段,收尾弱到不行,另外没想到的是雷点也不少,例如傻到爆的一秒变KTV。
《魔警》★★☆
节奏很大问题,整体拖沓无趣,前段穿插记忆线索造悬疑,但表现过多倒显凌乱,该节奏紧凑时偏偏玩细致,催眠和施计内讧两段太长,尤其内讧戏占了后段大篇幅。人性纠结只停留在表情演绎,依靠戏剧冲突带出的心理表现太少。比较好的是镜头运用和音乐,大量管弦乐器营造的诡异很配这个“魔”字。
当然,这些属于“高质量烂片”,还有一些......
《我的青春蜜友》《江湖论剑实录》《洋妞到我家》《夜半梳头》《疯狂72小时》《冰封:重生之门》《六福喜事》《北京爱情故事》《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只为你转身》之类的,就不说了。
最后,我还想列个榜单,就是大家觉得特别好,特别神,特别优秀的一些国产电影,但是我真心就觉得一般般或很难看的:
![]() |
《白日焰火》★★★(7分)
豆瓣目前评分7分,时光网7.5分。
风格没有想象那般冷峻文艺,有诸多黑色幽默的兴趣点,所以前半尚可,但后面的情感爆发就太弱了,那些之前有引导性的细节都没对故事起到推动作用,比如消失的收破烂儿和洗衣店老板,对这种类型片来说,实在不该有这种元素的浪费。讲的蛮硬,情绪渲染和人性挖掘都不够多,不足以撑起故事。
《催眠大师》★★★(7分)
豆瓣目前评分7.7分,时光网7.6分。
催眠固然不能成为故事的主体,只能是作为元素去服务故事,但本片有点反过来了,形式化的东西太多,拖慢了故事节奏,导致大半情节都很无聊,重心偏了。反转很容易猜,可以说是国内俗套的惊悚恐怖片换了种“高大上”的方式讲而已,本以为会有二度反转的惊喜,但最终也只是平稳安全的收了尾。
《天注定》★★★(6.5分)
目前豆瓣评分7.8分。
除了小辉的部分在人物和故事上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外,其他三段都碎片化严重,心理铺垫太少,犯罪动机更多的只能从原型人物身上去揣测,单看本片人物,塑造太单薄。叙事方面很冷静,在节奏上掌控的很好,毫无征兆的血腥暴力冲击会掩盖一些结构上的问题,但“治标不治本”,全片来看还是很空洞。有人说“这部电影的意义不在于他想表达什么,而在于他敢拍。”我只能说如果敢拍变成了牺牲内容的借口,那这就不是一部电影,只能说是一个有良心的媒体了,只能说这部电影变成了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符号,但是从剧作上看就得另说了。有的现实主义电影一黑到底但是会让人情绪上向往希望,而《天注定》用了大量的新闻和符号化的元素堆砌,成了很多人所谓的“真相”,但我看的过程中很压抑,却始终没有感受到这真相的主题是什么。大部分观众去影院看电影是不存在什么艺术追求的,这样的电影即便上映了,又真的能凸显出多少艺术价值呢?
《绣春刀》★★★(6.5分)
豆瓣目前评分7.5分,时光网7.4分。
算不上好看,很老套的剧情。故事构架看起来原本应该蛮大,可能是成本和篇幅受限,拍的很小气,没有大戏,只能不停的用慢镜和特写突出武打场面,唯有严家受困这场戏设计的不错,这之后的戏,剪辑都频现断裂感。人物设计不好,个个脸谱化,三兄弟的关系处理不紧密,最后就出不来那股悲情劲。
《推拿》★★(5.5分)
目前豆瓣评分7.9分,时光网7.9分。
解了禁,镀了金,《推拿》姗姗来迟,故事以小马开头,心中咯噔一下,这个切入点有些意外。因为不管是在书中还是电视剧,小马都不算是个特别重要的角色,而且他的部分个人感觉都过于啰嗦,只能是每个人事件发生的引子,却担不起故事的主线。娄烨把所有电影信息都用一个无感情的旁白带出来,旨在表达这部电影不仅是给正常人看的,还是一部拍给那些只靠听觉来生活的盲人们的作品,但这貌似“贴心”的举动却在观影过程中无数次的强制观众进入他想营造的这个灰色地带。我所喜欢的《推拿》,被娄烨硬生生的讲成了一个没有感情的碎片故事。
完整影评地址:《没有灵魂的“推拿”》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217384/
观影口味各不一样,榜单纯属自娱自乐,希望2015能看更多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