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30年学习探索的宇宙人生真相
物质由单一的元素构成,也可能是几种、多种元素的集合,单一元素物质伴有能量,几种、多种元素集合成的物质更伴有新的能量。物质都存在于一定的由时间、空间及其它物质(能量)组合成的“场”之中,也随着时间、空间及其它物质(能量)组合变化从属于不同的“场”。
元素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元素的区别就在于只由一种原子组成,其原子中的每一核子具有同样数量的质子,用一般的化学方法不能使之分解。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构成而带正电荷,绕核运动的电子则带相反的负电荷。原子的核电荷数若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此原子显电中性。活泼的电中性的原子经常会得到或者失去电子而成为带电荷的微粒,这种带电的微粒叫做离子。离子是指原子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几个电子使其达到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如第一层是最外层,则为2个,若是氢离子,则没有外层电子)的稳定结构,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物质具有能量,也可以换句话说物质与能量相伴而生,物质能量来源于元素内部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源于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源于一定的由时间、空间、及其它物质(能量)组成的“场”的作用,还来源于随着时间、空间、及其它物质(能量)变化组成的不同的“场”作用。种种元素及能量之间由于自身或外界引起的相互作用,或合或分,或离或聚,无限多样性的组合及与一定的由时间、空间、其它物质(能量)组成的“场”相联系相作用的存在,形成了物质世界的不断运动演化无限向前发展。
同频共振,同质相吸。原子与原子在“场”能量作用下谐振才能合成或产生新元素,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原子与原子及场的“共振”产生了新的元素或生命。宇宙诞生初期的化学元素,也可以说是通过共振合成产生的。有一些粒子微小到简直无法想象,但它们可以在共振的作用之下,在100万亿分之一秒的瞬间,互相结合起来,于是新的化学元素便产生了。因为宇宙中这些粒子的生成与共振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粒子物理学家经常把粒子称为“共振体”。
聚变,由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条件下(“场”能量,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裂变,则是由重的原子核变化为轻的原子核,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以后会分裂成两个或更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二个到三个中子和很大的能量,又能使别的原子核接着发生核裂变……。聚变在一定的“场”中不断重复进行着,也许在不同的“场”同时不断重复进行着,新元素数量在增长着,此时产生出来的新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也可在一定“场”的作用下分裂(裂变)繁衍出众多的同种新元素,这时原来的元素原子与新产生的元素原子或者新产生的元素原子之间又可以在新的层次上进行聚变或裂变。聚变和裂变的本质就是原子与原子及场的“共振”产生新的元素(能量),共振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宇宙间最普遍和最频繁的自然现象之一,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么说,是共振产生了宇宙和世间万物,没有共振就没有世界。
聚变与裂变,无论是聚合还是分裂,相同的都是产生中子后作用于原子核产生新元素(能量)。大多数科学家能够接受的元素起源的假设是:“质子聚变和中子俘获是宇宙中形成化学元素的两个主要过程。”这种假设认为,宇宙中所有元素都起源于氢,它在非常高的温度下,发生聚变反应,形成较重的原子核,首先是氦,其次是轻元素(锂、硼、铍等),这一过程是质子聚变。氦原子轰击轻元素的原子,就会产生中子,这些中子被轻元素的原子核俘获,就形成较重的元素,从碳、氮、铁一直到原子序数为82和83的铅和铋,这一过程是中子俘获。这两种产生元素的过程仍在恒星内部继续进行。
能量由共振产生,前提必须是离子间相谐相融,融合的原则为“爱”。宇宙间万物的本质是能量,一切都靠能量的转变而运作,能量提升及创造才是宇宙发展的真正动力,聚变与裂变其本质就是为了创造和获得更好的结构和功能(能量)。个体与个体相吸聚集在一起,但必须相融也就是谐振起来才能产生和获得能量,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宇宙发展某种意义上说,是为了产生、凝聚、拥有更大更多更强的能量,使离子(包括个体及群体)生存发展的更好。宇宙的进化,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能量的进化,自然选择与互利共生是生物演化的两种机制。共生原理揭示了宇宙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发展机制。
正如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离子是宇宙万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本身是离子进化的等级次序表现。大到星球天体,小到动植物、元素,都是离子不同等级次序的表现形式,但各自所具有的结构和特性有着惊人的相似并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全息论告诉我们:宇宙是一个各部分之间全息关联的统一整体。在宇宙整体中,各子系与系统、系统与宇宙之间全息对应,凡相互对应的部位较之非相互对应的部位在物质、结构、能量、信息、精神与功能等宇宙要素上相似程度较大。某种意义上说,离子结构模式是宇宙万物的“全息胚”。万物同源,万宗归一,物质统一于氢离子。在离子的层面上,万物可以交流物质、信息、能量,并可交融产生新能量。
物质的结构与特性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或许可以这样去理解描述“离子”,离子可以一分为三,换句话是三方面的结合:1、结构,粒子性,原子核电荷数和电子分层排布及数量;2、运动性,波,弦,固有存在的电子绕核运动,磁矩及自旋。3、感知反应性,活性,意识活动的萌芽。
宇宙可以说也是从三个方向发展的,1、结构愈来愈复杂,宇宙中所有元素都起源于氢,它在非常高的温度下,发生聚变反应,形成较重的原子核,首先是氦,其次是轻元素(锂、硼、铍等),经过中子俘获,产生从碳、氮、铁一直到原子序数为82和83的铅和铋,无机有机物产生、生物产生进化、星球天体星系形成……;2、电子绕核运动及自旋的多样化、扩大化,如机械波、电磁波、温度波、点陈波、物质波及自旋波,又如太阳系与离子结构相似,地球绕着太阳运动,就像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一样,银河系也是如此;3、感知应对能力增强及意识活动的产生发展,无机物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剌激感应性,感觉器官及运动器官的产生发展,动物的感觉及心理,人手精细活动及语言的产生发展,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产生发展,以及高级的意识活动是人通过中脑借助端脑调动身体器官应对外界剌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宇宙是一个各部分之间全息关联的统一整体。宇宙三个方向的发展可以是独立的、有所侧重的,有时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存在着不同时空不同方向不同阶段有机联系及相互作用的发展。比如,前面说的聚变反应和中子俘获两种产生元素的过程仍在恒星内部继续进行,而作为高等生物的人类可以说是三个方向有机密切联系发展的结晶。
人是天地精华孕育出来的,人类是宇宙三个方向发展的结晶,人类肩负着不一样的责任和使命,肩负着宇宙的未来。人类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能量提升”应为人生之本质追求,更是宇宙发展之本质。人这个有机体的生命与能量相伴而生,为了维持、怒放并延长生命必须补充、提升能量。生命体也可以定义为一个需要通过不断汲取外部能量来维持甚至扩展其有序结构的系统。生命与能量共存亡,没有能量就没有生命,能量强精力旺盛,能量强生活能力强,能量强生活质量高,能量强生命力强。
许多人都在追求衣食住行的改善,值得注意的是,“衣食住行改善”不应该成为追求目的,只是为了人自身追求“能量提升”创造更好的条件,相当部分的同志,把手段当成了追求,变成了享受,或许如此最多只能说,把一些感官的需要当成人有机体整体的需要,这是舍本逐末。或许简单俭朴的生活更有利于人的能量提升,令人尊敬的释迦牟尼为了生老病死之解脱,有意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这应该引起当今的人们深思反省。
物质之间能量的转化传递,目前公认的是两种,一种是,A系统可以借由简单的物质转移将能量传输到B系统(因为物质的质量同等于能量)。另一种是由其他方法转移能量,A系统对B系统作了功,使B系统产生了变化。在这里还应该增加一种,中和系统内外双方或多方之力以谐振提升能量,这是生物进化到高等生物“人”才具有的,是主观能动性表现。
人们对分子意义上的、借由简单的物质转移将能量从A系统传输到B系统了解多些,植物把吸收到的太阳光和热能转变为化学能,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的需要。食草类动物又利用了植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成自身需要的各种能。人类则是通过食用动、植物食物摄入化学能,并根据自身需要转变成热能、化学能和机械能等,用以维持生命,从事各种脑力和体力活动。人体所需要的热能不仅消耗在各种劳动、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等行为方面上,而且即使在人体完全安静入睡的状态下,为保证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胃肠蠕动,维持体温,甚至做梦等也都要消耗一定的热能。
“A系统对B系统作了功,使B系统产生了变化”之能量转移,比如太阳的辐射,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了大量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人体自然由于被阳光照射受到影响。或许有许多人不知道月球对人体的影响,月球是地球磁场的发动机。经科学家计算表明,月球轨道角动量是地球自传角动量的5倍。美国太空总署工程师谢鲁.皮尔逊发表论文认为:“对人类来说,月球比太阳更重要。”他指出,是月球运动产生了地球磁场,并保护了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及宇宙线之害。如果没有月球,地球上可能根本不会有生物存在。我们还可以把地月系绕转比做一台巨型极低频发动机,月球的回归周期(回归月)则有规律地改变其绕转直径,从而调制了地球极低频电磁波的频谱,给生物的脑电波活动以特殊影响,支配了频率共振波段的精神活动(林渊语)。其实太阳系其它行星、北极星等其它天体及银河系对地球及人体的影响尚在逐步了解之中。
“A系统对B系统作了功,使B系统产生了变化”这种能量转移还表现在,生物与生物间电磁波影响及作用,“植物幼苗的生物电磁场对人体的保健与抗衰老作用”,50年前的姜氏生物场导发现,是人类对自然的崭新认识。那些震惊科学界的、从植物到动物乃至到人体的、可重复的实验成果破除了许多传统观念和认识,让我们从深层次了解到生命体之间是如何跨越空间交换生命信息的。实际上,人体外无限多样性的“场”对人有机体不同次序结构的离子产生的影响及作用,都蕴涵能量的转移。这种能量转移主要是粒子“波粒二重性”的“波”之能量转移。
物质之间能量转化传递的第三种来源是,中和系统内、外及之间双方或多方之力拟谐振提升能量,这是高等生物人类所特有的能量来源。从前面叙述可以知道,原子与原子在“场”能量作用下谐振才能合成或产生新元素,新的元素(能量)是从“共振”中产生的,“共振”产生了宇宙和世间万物。《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合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万物都蕴涵着阴阳两个相反方面,在“场”或多重“场”作用下,物体的阴阳两方面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并相互作用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得以谐振,和合了,于是,新的元素(能量)产生了。作为高等生物的人类,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规律,通过一定的媒介,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有意识地、人为地中和系统内外双方或多方力量得以谐振提升能量。
阴阳的和合可以使人的生命达到圆满的境界。《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君子的中和如果做到完美的程度,天地都会赋予他应有的位置,万物都会养育他。
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组织、器官、系统及人有机整体。人体有着大家熟悉的8大生命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还存在一条目前许多人不相信、还未加以有意识使用的生物电离子系统,9条含有不同层次结构的系统有机联系组成了人。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人是离子发展的结晶,体现了离子不同时空、不同方向、不同阶段的发展,也体现了不同时空不同方向不同阶段有机联系及相互作用的发展。人是天地孕育出来的,凝聚了宇宙发展的种种能量,人类的发展又与自然界的发展休戚相关。为了个体的健康发展,人需要中和人体内外整体的、局部的种种力量。也许还应该说,为了人类的健康发展,为了“天地人合一”,必须中和人与人、人与自然、万物之间、天地之间种种力量达到和合,这也是人类被赋予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在这里,特别抛砖引玉地提出,中和人之有机体内外之力拟谐振提升能量的两条可行性途径。
一、人类今天的进化从谐调身体左右开始: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个人实际上是由相对应的两个人组合成,中和达到“左右合一”,意义是巨大的。
很长很长时期以来,或者说从人类诞生之日期,人们就常常习惯性以某一侧的身体器官为主进行种种活动,也可换句话说,人们常常习惯偏侧性使用或左或右的身体器官,比如,手的使用,有人是右利手,有人是左利手。可能有些人知道还存在着主视眼、主听耳等等现象。人们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有人发现在一些动物身上就存在着偏侧现象,也许有人认为本该如此,或许有人认为应该顺其自然,总之,人们总体态度为听之任之。只是近年来,在了解左右大脑各与对侧身体器官的活动相对应联系后,一些人开始尝试多多使用非利手以利于左右大脑开发。
也许到了今天,才有可能了解理清身体左右侧调节的可能及其重要意义,这包括:身体左右侧相同器官的调节、身体同一器官的左右侧肌肉调节、身体左右调节中最为重要的器官(或肌肉)调节、身体左右侧器官(或肌肉)调节与左右大脑调节对应关系及影响,以及左右大脑可否调节使用等等。对于人而言,或许最为重要的,是否可以找到有意识地调节使用左右大脑的途径。今天,我可以极其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人类可以随意调节使用左右大脑,令人欣喜的是本人已经用30年的身体践行给予验证体认。
正如手的使用一样,人类目前只是习惯性地以某一侧的大脑进行种种活动,也可以说习惯性偏侧使用了或左或右的半边大脑。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这样说,目前人类有半边大脑还没有得到有意识地使用,或许在睡觉做梦时才有机会得到部分使用。
本人不得不严肃地告诉大家,左右大脑分工理论是错误的,大脑皮层主宰说也是错误的。本人提出的人脑新理论假说是,中脑网状结构在人脑机能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大脑皮层是衍生的起着辅助作用的结构,是协助中脑网状结构专门用于接受并存储外界环境作用于人体感官获得的种种剌激信息的,也是专门用于保留人类个体应对外界剌激采取种种活动痕迹的,左右大脑功能不存在差异,目前的大脑左右半球功能不对称性则是由个体后天左右侧身体器官(或肌肉)差异性使用造成的,人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调节使用鼻呼吸、嘴说话、手使用、眼耳等左右侧身体器官(或肌肉)的活动进而调节使用左右大脑。
有请大家注意的是,常人的思维是在语音语言基础上进行的。有一个长期客观存在的现象却一直没有引起注意,人实际上喉咙说话也存在偏侧现象,而我必须明确指出的是,决定左右大脑半球有无语言功能就在于人使用相对应侧的喉咙(肌肉)说话。我还必须告诉大家的是,启动大脑左边或右边大脑工作的钥匙在于运用对侧的鼻孔呼吸。
或许有一个事实是大家不能忘记的,从古猿进化到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直立行走”,而直立行走带来的就是,手的精细活动及喉咙说话成为可能和现实。大脑皮层是随着人有机体的复杂化活动逐渐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说大脑皮层在人意识活动中非常重要,但不能“推论”大脑皮层在人的机能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科学家公认的是,小孩左右大脑功能是一样,一般到12岁优势半球才形成。而提出“左右脑分工理论”的美国著名生物学家罗杰•斯佩里告诉我们的事实却是,“当割断大脑两半球之间的联接,每个半球就像一个完整的脑一样独立地起作用。”“每一个半球都具有知觉、学习及认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左脑同样具有右脑的功能,右脑也同样具有左脑的功能,其实问题只是在于没有找到途径去实现。
需要补充的是,作为右利手的本人,前20多年身体践行主要为,左手多做事、写字等,左侧牙齿咀嚼左侧喉咙吞咽,以左眼为主视眼看物识字,近几年逐步觉悟践行:形成左鼻孔的自然呼吸最为重要,因为只有在左鼻孔自然呼吸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以左侧唇、舌、喉等发音器官(肌肉)的说话,并进而与左眼为主的看、左耳为主的听、左手为主的精细活动结合起来。后来也才知道,瑜珈有一套调节左右鼻孔呼吸的功法,认为对身体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需要说明的是,瑜珈是用手按住或左或右鼻孔实现左右呼吸的,而本人在经过有意识的训练下已形成了以呼吸肌进行的左右鼻孔自然呼吸。
本人目前形成的习惯是,一天分四个时段,上午及上半夜以左鼻孔呼吸为主导的左侧身体器官活动为主,下午及下半夜以右鼻孔呼吸为主导的右侧身体器官活动为主。中午及午夜本人会进行融汇为前提的、平衡身体左右、上下、前后、内外、虚实为目的、气功内气运行为主的积极式休息。
二、运行以紫微宫为中心的生物电离子系统:
宇宙万物统一于离子,人是离子发展的高级次序结构,人可以发掘运用离子固有的、特殊的运动方式,进行全身性的、离子层面上的中和,以谐振提升能量。
离子固有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运动,电子分层排布绕核运动,存在磁矩并自旋。而且大家也知道,粒子、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菌、动植物、星球天体等也都存在着这一现象。然而,人作为离子发展的高级次序结构表现,那么离子固有的特殊运动方式还存在吗,又是如何体现的呢。今天,必须告诉大家的是,客观存在着,人自身存在一条目前许多人不相信、还未加以有意识使用的生物电离子系统,令人遗憾的是99%的人都是无意识地由机体自主运行着。在此,本人恳请大家为了自己及人类的未来,赶快行动起来,积极运行以紫微宫为中心的生物电离子系统。
现代生物物理学、生理学的研究已充分证明,作为生命本质特征的物质基础,就是人体生物电系统即人体生物电离子的运流、循环系统.人的一切生理、心理活动,都是通过生物电系统控制和传递信息的.因此可以说,生物电离子在人体或动物体内的有序流动,就构成了一切的生命奇观。
由于对离子固有的活动性、生物电及人体生物电离子系统的不了解,令人可惜的是,目前,人体生物电离子系统还处于无意识的机体自主运行状态,人们还不能有意识的运行生物电离子系统。实际上,气功及瑜珈练功之目的,就是通过调神、调息、调身等手段,利用离子特殊的、固有的运动方式,将从属于人体不同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离子进行谐振交融。练气功就是要逐渐打通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等,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瑜珈也有三脉七轮之说,通过冥想调节,可以使身体充满能量。
有意识地运行生物电离子系统,利用离子特殊的、固有的运动方式,将从属于人体不同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离子进行谐振交融。一方面有利于达到机体生物电系统平衡,1、可将部分脏器产生的多余的生物电能传出器官外,消化掉。2、某脏器由于疾病等原因出现能量不足时,可以得到其它系统的能量传入,给予能量的补充;另一方面也可以与弥漫于空气中的正负离子谐振交融,正离子多为矿物质离子、氮离子等,负离子多为O2-和OH-等;另外还可以与自然环境中的生命能量波(基它生命物质及不同“场”具有的)谐振以获取能量,要特别地充分地利用生物电磁场的微波生物效应,积极地与其它生物进行生物电离子能量波交流有利于人体生物电离子系统功能的唤醒、修正、激发、增强等。
电子时时刻刻固有地在绕核运动。当人作为一个大的离子结构,离子核又在哪里?本人认为,应为紫微宫(特指气功紫宫穴后的胸腔)或瑜珈的心轮。一方面,胸腔内心脏本身是人最为重要的器官,是人循环系统的动力发生地。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另一方面,紫微宫为人体中心,左右各有一脉,前后有任督二脉,上有上丹田,下有下丹田,是全身交汇交融中心。
以紫微宫为中心的生物电离子系统应该如何运行及意义何在,本人认为或可从星系运转的现象得到一些启示。宇宙中大部分星系以旋涡状呈现,这类星系在其对称面附近含有大量的弥漫物质,从正面看,形状像旋涡;从侧面看,便呈梭状。旋涡星系常伴有旋臂,大多数旋涡星系有两条旋臂,少数星系有三条以上的旋臂,银河系有4条旋臂。在旋涡星系中有一类的核心不是球形,而是棒状,旋臂从棒的两端生出,称为棒旋星系。银河系长久以来都被认为是旋涡星系,但来自史匹哲太空望远镜的观测却显示应该是棒旋星系。在这里,要说到佛教的“卍”字符,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银河系的四旋臂结构与标志佛的“卍”字符非常相似。而万字符几千年来一直在流传着,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各个民族中几乎都可以找到,它象征着吉祥和神的保护,也代表生命以及四季的交替。不但如此,更奇特的是,还有细心的人发现如果从某个角度观察原子模型中的电子云形状也发现“卍”字符隐藏于其中。可以说,也许道教的太极与有两条旋臂的旋涡星系有关,基督教的十字架与棒旋星系有关。或许人们应该赶紧行动起来,转动心中之法轮,将左右、前后、上下及全身合为一体、融为一点。同类相聚、同频共振、同质相吸,结构规模在不断地发展壮大,运动方式在不断地变化飞跃,意识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增强,能量在不断地提升,生命在不断地延长。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都要认真学习熵增原理及耗散结构理论,要领会其中的启示:能量的获得,不是仅在于索取,更在于奉献中的提升,孤立系统总是趋向于熵增,最终达到熵的最大状态,也就是系统的最混乱无序状态。但是,对开放系统而言,由于它可以将内部能量交换产生的熵增通过向环境释放热量的方式转移,所以开放系统有可能趋向熵减而达到有序状态。
在这里,尤为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个体“能量提升”起着决定性影响作用的,在于人的“善恶”之心!“善”指富有爱心,强调兼顾互利共生前提下的自利竞争,“恶”指只顾自利竞争不顾互利共生,甚至是不惜以损害别人及公共利益达到个体目的“自私竞争”。人的善恶之心、意念必然会对机体内离子产生特殊影响,机体不同等级次序结构的离子自然体现个体意愿的善恶特征,离子间自然会通过自己的“语言”交流彼此了解。具有善心的人,机体不同等级次序结构的离子也蕴涵不同程度的善心,更利于机体内外离子的交融。有“恶”心者,机体不同等级次序结构的离子自然带有不同程度“恶”之戾气,机体内部的离子或为自己在你争我斗、鸡犬不宁,你想,机体外的离子怎会来参与离子交融呢,一定是有多远躲多远。
物将由所表现出的善恶定功过,唯善者得福也。人为了私欲无论如何奋斗,都改变不了历史的方向。然而每个人在历史上所作所为的一切,却成了对每个人进行评定的依据,这将决定每个人的未来。
或许现在可以理解,佛道都提到心字,强调要修心,劝人向善,待功德圆满。所有宗教人士及修行者都倡导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文明程度为主,多做好事善事,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度、心灵高度、功德度。好人有好报,善者能量会自动加持。所以也可以说,能量提升与道德文明程度提升同步。
说起进化,适者生存是必须的,自然选择在自然界的演化发展、生物及人的产生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也可以换句话说高等生物“人”是自然选择的结晶。
人是自然选择的结晶,自然要遵循自然选择规律,但今天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在尊重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维护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下,人类已经一定程度上可以尝试对自己的心灵、道德、精神、言语、行为进行“人为选择”,还可以对人类自身的有机体系统器官等进行“人为选择”性地挖掘开发调节利用。
在地球现有动物中,海豚是可以交替使用左右大脑的,当然它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作为高等生物的人类,当然可以加以研究借鉴,人当然可以从不知道到知道并逐渐学会调节使用左右大脑。要从没有认识到了解醒悟,要从不用到学会使用并逐渐形成习惯,并要学会左右调节,这条路是漫长的。虽然已经有人探索走在了前面,但是跟着走也是需要勇气及毅力的。左右大脑的调节使用,必然会对人类的睡眠、思维能力、身心健康及寿命产生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积极运行以紫微宫为中心的生物电离子系统,必将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更多惊喜。
自然选择与人为选择是对立的统一,我们要坚定地相信人类所特有的“人为选择”力量。人类在重新认识宇宙发展之本质、重新认识人生追求之本质、重新认识自利竞争与互利共生进化机制、重新认清人与人、人与自然之关系,一定会觉醒觉悟并践行,人类一定会逐步与宇宙意识及能量共鸣,人类一定可以拯救自己,人类会走向互爱的新型文明秩序。人类与自然界一定会和谐发展,人类及宇宙一定有更美好的未来!
玛雅人的预言是准确的。2012年人类已经迈向了新的文明,人类进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就是以交替使用左右大脑为特征的“慧人”(新生期智人)时代。
一种代表着人类未来的新人类产生了!一种与宇宙意识共鸣的“慧人”产生了!或许你我他的未来就在于每个人的“人为选择”,一切由你我他自己决定!或许沉迷过去终被淘汰出局,或许觉悟践行迎来新生,或许……,何去何从,请您自己选择吧!
自然界是按照其特有的规律向前无限发展的,生物的产生和进化以及人类的产生都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类在利用、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
每个“生物”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可以追求自己的生活及幸福,前提是,尽可能不伤害或少伤害其它“生物”。愈是高等“生物”自然界对她的要求愈高,愈是高等“生物”维护自然界和谐发展的责任愈大。谁为之奉献的越多,自然界回馈给她的会更多,世界也因此而多姿多彩更加美丽。
元素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元素的区别就在于只由一种原子组成,其原子中的每一核子具有同样数量的质子,用一般的化学方法不能使之分解。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构成而带正电荷,绕核运动的电子则带相反的负电荷。原子的核电荷数若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此原子显电中性。活泼的电中性的原子经常会得到或者失去电子而成为带电荷的微粒,这种带电的微粒叫做离子。离子是指原子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几个电子使其达到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如第一层是最外层,则为2个,若是氢离子,则没有外层电子)的稳定结构,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物质具有能量,也可以换句话说物质与能量相伴而生,物质能量来源于元素内部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源于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源于一定的由时间、空间、及其它物质(能量)组成的“场”的作用,还来源于随着时间、空间、及其它物质(能量)变化组成的不同的“场”作用。种种元素及能量之间由于自身或外界引起的相互作用,或合或分,或离或聚,无限多样性的组合及与一定的由时间、空间、其它物质(能量)组成的“场”相联系相作用的存在,形成了物质世界的不断运动演化无限向前发展。
同频共振,同质相吸。原子与原子在“场”能量作用下谐振才能合成或产生新元素,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原子与原子及场的“共振”产生了新的元素或生命。宇宙诞生初期的化学元素,也可以说是通过共振合成产生的。有一些粒子微小到简直无法想象,但它们可以在共振的作用之下,在100万亿分之一秒的瞬间,互相结合起来,于是新的化学元素便产生了。因为宇宙中这些粒子的生成与共振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粒子物理学家经常把粒子称为“共振体”。
聚变,由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条件下(“场”能量,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裂变,则是由重的原子核变化为轻的原子核,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以后会分裂成两个或更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二个到三个中子和很大的能量,又能使别的原子核接着发生核裂变……。聚变在一定的“场”中不断重复进行着,也许在不同的“场”同时不断重复进行着,新元素数量在增长着,此时产生出来的新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也可在一定“场”的作用下分裂(裂变)繁衍出众多的同种新元素,这时原来的元素原子与新产生的元素原子或者新产生的元素原子之间又可以在新的层次上进行聚变或裂变。聚变和裂变的本质就是原子与原子及场的“共振”产生新的元素(能量),共振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宇宙间最普遍和最频繁的自然现象之一,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么说,是共振产生了宇宙和世间万物,没有共振就没有世界。
聚变与裂变,无论是聚合还是分裂,相同的都是产生中子后作用于原子核产生新元素(能量)。大多数科学家能够接受的元素起源的假设是:“质子聚变和中子俘获是宇宙中形成化学元素的两个主要过程。”这种假设认为,宇宙中所有元素都起源于氢,它在非常高的温度下,发生聚变反应,形成较重的原子核,首先是氦,其次是轻元素(锂、硼、铍等),这一过程是质子聚变。氦原子轰击轻元素的原子,就会产生中子,这些中子被轻元素的原子核俘获,就形成较重的元素,从碳、氮、铁一直到原子序数为82和83的铅和铋,这一过程是中子俘获。这两种产生元素的过程仍在恒星内部继续进行。
能量由共振产生,前提必须是离子间相谐相融,融合的原则为“爱”。宇宙间万物的本质是能量,一切都靠能量的转变而运作,能量提升及创造才是宇宙发展的真正动力,聚变与裂变其本质就是为了创造和获得更好的结构和功能(能量)。个体与个体相吸聚集在一起,但必须相融也就是谐振起来才能产生和获得能量,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宇宙发展某种意义上说,是为了产生、凝聚、拥有更大更多更强的能量,使离子(包括个体及群体)生存发展的更好。宇宙的进化,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能量的进化,自然选择与互利共生是生物演化的两种机制。共生原理揭示了宇宙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发展机制。
正如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离子是宇宙万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本身是离子进化的等级次序表现。大到星球天体,小到动植物、元素,都是离子不同等级次序的表现形式,但各自所具有的结构和特性有着惊人的相似并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全息论告诉我们:宇宙是一个各部分之间全息关联的统一整体。在宇宙整体中,各子系与系统、系统与宇宙之间全息对应,凡相互对应的部位较之非相互对应的部位在物质、结构、能量、信息、精神与功能等宇宙要素上相似程度较大。某种意义上说,离子结构模式是宇宙万物的“全息胚”。万物同源,万宗归一,物质统一于氢离子。在离子的层面上,万物可以交流物质、信息、能量,并可交融产生新能量。
物质的结构与特性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或许可以这样去理解描述“离子”,离子可以一分为三,换句话是三方面的结合:1、结构,粒子性,原子核电荷数和电子分层排布及数量;2、运动性,波,弦,固有存在的电子绕核运动,磁矩及自旋。3、感知反应性,活性,意识活动的萌芽。
宇宙可以说也是从三个方向发展的,1、结构愈来愈复杂,宇宙中所有元素都起源于氢,它在非常高的温度下,发生聚变反应,形成较重的原子核,首先是氦,其次是轻元素(锂、硼、铍等),经过中子俘获,产生从碳、氮、铁一直到原子序数为82和83的铅和铋,无机有机物产生、生物产生进化、星球天体星系形成……;2、电子绕核运动及自旋的多样化、扩大化,如机械波、电磁波、温度波、点陈波、物质波及自旋波,又如太阳系与离子结构相似,地球绕着太阳运动,就像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一样,银河系也是如此;3、感知应对能力增强及意识活动的产生发展,无机物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剌激感应性,感觉器官及运动器官的产生发展,动物的感觉及心理,人手精细活动及语言的产生发展,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产生发展,以及高级的意识活动是人通过中脑借助端脑调动身体器官应对外界剌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宇宙是一个各部分之间全息关联的统一整体。宇宙三个方向的发展可以是独立的、有所侧重的,有时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存在着不同时空不同方向不同阶段有机联系及相互作用的发展。比如,前面说的聚变反应和中子俘获两种产生元素的过程仍在恒星内部继续进行,而作为高等生物的人类可以说是三个方向有机密切联系发展的结晶。
人是天地精华孕育出来的,人类是宇宙三个方向发展的结晶,人类肩负着不一样的责任和使命,肩负着宇宙的未来。人类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能量提升”应为人生之本质追求,更是宇宙发展之本质。人这个有机体的生命与能量相伴而生,为了维持、怒放并延长生命必须补充、提升能量。生命体也可以定义为一个需要通过不断汲取外部能量来维持甚至扩展其有序结构的系统。生命与能量共存亡,没有能量就没有生命,能量强精力旺盛,能量强生活能力强,能量强生活质量高,能量强生命力强。
许多人都在追求衣食住行的改善,值得注意的是,“衣食住行改善”不应该成为追求目的,只是为了人自身追求“能量提升”创造更好的条件,相当部分的同志,把手段当成了追求,变成了享受,或许如此最多只能说,把一些感官的需要当成人有机体整体的需要,这是舍本逐末。或许简单俭朴的生活更有利于人的能量提升,令人尊敬的释迦牟尼为了生老病死之解脱,有意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这应该引起当今的人们深思反省。
物质之间能量的转化传递,目前公认的是两种,一种是,A系统可以借由简单的物质转移将能量传输到B系统(因为物质的质量同等于能量)。另一种是由其他方法转移能量,A系统对B系统作了功,使B系统产生了变化。在这里还应该增加一种,中和系统内外双方或多方之力以谐振提升能量,这是生物进化到高等生物“人”才具有的,是主观能动性表现。
人们对分子意义上的、借由简单的物质转移将能量从A系统传输到B系统了解多些,植物把吸收到的太阳光和热能转变为化学能,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的需要。食草类动物又利用了植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成自身需要的各种能。人类则是通过食用动、植物食物摄入化学能,并根据自身需要转变成热能、化学能和机械能等,用以维持生命,从事各种脑力和体力活动。人体所需要的热能不仅消耗在各种劳动、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等行为方面上,而且即使在人体完全安静入睡的状态下,为保证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胃肠蠕动,维持体温,甚至做梦等也都要消耗一定的热能。
“A系统对B系统作了功,使B系统产生了变化”之能量转移,比如太阳的辐射,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了大量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人体自然由于被阳光照射受到影响。或许有许多人不知道月球对人体的影响,月球是地球磁场的发动机。经科学家计算表明,月球轨道角动量是地球自传角动量的5倍。美国太空总署工程师谢鲁.皮尔逊发表论文认为:“对人类来说,月球比太阳更重要。”他指出,是月球运动产生了地球磁场,并保护了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及宇宙线之害。如果没有月球,地球上可能根本不会有生物存在。我们还可以把地月系绕转比做一台巨型极低频发动机,月球的回归周期(回归月)则有规律地改变其绕转直径,从而调制了地球极低频电磁波的频谱,给生物的脑电波活动以特殊影响,支配了频率共振波段的精神活动(林渊语)。其实太阳系其它行星、北极星等其它天体及银河系对地球及人体的影响尚在逐步了解之中。
“A系统对B系统作了功,使B系统产生了变化”这种能量转移还表现在,生物与生物间电磁波影响及作用,“植物幼苗的生物电磁场对人体的保健与抗衰老作用”,50年前的姜氏生物场导发现,是人类对自然的崭新认识。那些震惊科学界的、从植物到动物乃至到人体的、可重复的实验成果破除了许多传统观念和认识,让我们从深层次了解到生命体之间是如何跨越空间交换生命信息的。实际上,人体外无限多样性的“场”对人有机体不同次序结构的离子产生的影响及作用,都蕴涵能量的转移。这种能量转移主要是粒子“波粒二重性”的“波”之能量转移。
物质之间能量转化传递的第三种来源是,中和系统内、外及之间双方或多方之力拟谐振提升能量,这是高等生物人类所特有的能量来源。从前面叙述可以知道,原子与原子在“场”能量作用下谐振才能合成或产生新元素,新的元素(能量)是从“共振”中产生的,“共振”产生了宇宙和世间万物。《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合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万物都蕴涵着阴阳两个相反方面,在“场”或多重“场”作用下,物体的阴阳两方面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并相互作用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得以谐振,和合了,于是,新的元素(能量)产生了。作为高等生物的人类,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规律,通过一定的媒介,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有意识地、人为地中和系统内外双方或多方力量得以谐振提升能量。
阴阳的和合可以使人的生命达到圆满的境界。《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君子的中和如果做到完美的程度,天地都会赋予他应有的位置,万物都会养育他。
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组织、器官、系统及人有机整体。人体有着大家熟悉的8大生命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还存在一条目前许多人不相信、还未加以有意识使用的生物电离子系统,9条含有不同层次结构的系统有机联系组成了人。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人是离子发展的结晶,体现了离子不同时空、不同方向、不同阶段的发展,也体现了不同时空不同方向不同阶段有机联系及相互作用的发展。人是天地孕育出来的,凝聚了宇宙发展的种种能量,人类的发展又与自然界的发展休戚相关。为了个体的健康发展,人需要中和人体内外整体的、局部的种种力量。也许还应该说,为了人类的健康发展,为了“天地人合一”,必须中和人与人、人与自然、万物之间、天地之间种种力量达到和合,这也是人类被赋予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在这里,特别抛砖引玉地提出,中和人之有机体内外之力拟谐振提升能量的两条可行性途径。
一、人类今天的进化从谐调身体左右开始: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个人实际上是由相对应的两个人组合成,中和达到“左右合一”,意义是巨大的。
很长很长时期以来,或者说从人类诞生之日期,人们就常常习惯性以某一侧的身体器官为主进行种种活动,也可换句话说,人们常常习惯偏侧性使用或左或右的身体器官,比如,手的使用,有人是右利手,有人是左利手。可能有些人知道还存在着主视眼、主听耳等等现象。人们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有人发现在一些动物身上就存在着偏侧现象,也许有人认为本该如此,或许有人认为应该顺其自然,总之,人们总体态度为听之任之。只是近年来,在了解左右大脑各与对侧身体器官的活动相对应联系后,一些人开始尝试多多使用非利手以利于左右大脑开发。
也许到了今天,才有可能了解理清身体左右侧调节的可能及其重要意义,这包括:身体左右侧相同器官的调节、身体同一器官的左右侧肌肉调节、身体左右调节中最为重要的器官(或肌肉)调节、身体左右侧器官(或肌肉)调节与左右大脑调节对应关系及影响,以及左右大脑可否调节使用等等。对于人而言,或许最为重要的,是否可以找到有意识地调节使用左右大脑的途径。今天,我可以极其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人类可以随意调节使用左右大脑,令人欣喜的是本人已经用30年的身体践行给予验证体认。
正如手的使用一样,人类目前只是习惯性地以某一侧的大脑进行种种活动,也可以说习惯性偏侧使用了或左或右的半边大脑。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这样说,目前人类有半边大脑还没有得到有意识地使用,或许在睡觉做梦时才有机会得到部分使用。
本人不得不严肃地告诉大家,左右大脑分工理论是错误的,大脑皮层主宰说也是错误的。本人提出的人脑新理论假说是,中脑网状结构在人脑机能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大脑皮层是衍生的起着辅助作用的结构,是协助中脑网状结构专门用于接受并存储外界环境作用于人体感官获得的种种剌激信息的,也是专门用于保留人类个体应对外界剌激采取种种活动痕迹的,左右大脑功能不存在差异,目前的大脑左右半球功能不对称性则是由个体后天左右侧身体器官(或肌肉)差异性使用造成的,人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调节使用鼻呼吸、嘴说话、手使用、眼耳等左右侧身体器官(或肌肉)的活动进而调节使用左右大脑。
有请大家注意的是,常人的思维是在语音语言基础上进行的。有一个长期客观存在的现象却一直没有引起注意,人实际上喉咙说话也存在偏侧现象,而我必须明确指出的是,决定左右大脑半球有无语言功能就在于人使用相对应侧的喉咙(肌肉)说话。我还必须告诉大家的是,启动大脑左边或右边大脑工作的钥匙在于运用对侧的鼻孔呼吸。
或许有一个事实是大家不能忘记的,从古猿进化到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直立行走”,而直立行走带来的就是,手的精细活动及喉咙说话成为可能和现实。大脑皮层是随着人有机体的复杂化活动逐渐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说大脑皮层在人意识活动中非常重要,但不能“推论”大脑皮层在人的机能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科学家公认的是,小孩左右大脑功能是一样,一般到12岁优势半球才形成。而提出“左右脑分工理论”的美国著名生物学家罗杰•斯佩里告诉我们的事实却是,“当割断大脑两半球之间的联接,每个半球就像一个完整的脑一样独立地起作用。”“每一个半球都具有知觉、学习及认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左脑同样具有右脑的功能,右脑也同样具有左脑的功能,其实问题只是在于没有找到途径去实现。
需要补充的是,作为右利手的本人,前20多年身体践行主要为,左手多做事、写字等,左侧牙齿咀嚼左侧喉咙吞咽,以左眼为主视眼看物识字,近几年逐步觉悟践行:形成左鼻孔的自然呼吸最为重要,因为只有在左鼻孔自然呼吸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以左侧唇、舌、喉等发音器官(肌肉)的说话,并进而与左眼为主的看、左耳为主的听、左手为主的精细活动结合起来。后来也才知道,瑜珈有一套调节左右鼻孔呼吸的功法,认为对身体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需要说明的是,瑜珈是用手按住或左或右鼻孔实现左右呼吸的,而本人在经过有意识的训练下已形成了以呼吸肌进行的左右鼻孔自然呼吸。
本人目前形成的习惯是,一天分四个时段,上午及上半夜以左鼻孔呼吸为主导的左侧身体器官活动为主,下午及下半夜以右鼻孔呼吸为主导的右侧身体器官活动为主。中午及午夜本人会进行融汇为前提的、平衡身体左右、上下、前后、内外、虚实为目的、气功内气运行为主的积极式休息。
二、运行以紫微宫为中心的生物电离子系统:
宇宙万物统一于离子,人是离子发展的高级次序结构,人可以发掘运用离子固有的、特殊的运动方式,进行全身性的、离子层面上的中和,以谐振提升能量。
离子固有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运动,电子分层排布绕核运动,存在磁矩并自旋。而且大家也知道,粒子、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菌、动植物、星球天体等也都存在着这一现象。然而,人作为离子发展的高级次序结构表现,那么离子固有的特殊运动方式还存在吗,又是如何体现的呢。今天,必须告诉大家的是,客观存在着,人自身存在一条目前许多人不相信、还未加以有意识使用的生物电离子系统,令人遗憾的是99%的人都是无意识地由机体自主运行着。在此,本人恳请大家为了自己及人类的未来,赶快行动起来,积极运行以紫微宫为中心的生物电离子系统。
现代生物物理学、生理学的研究已充分证明,作为生命本质特征的物质基础,就是人体生物电系统即人体生物电离子的运流、循环系统.人的一切生理、心理活动,都是通过生物电系统控制和传递信息的.因此可以说,生物电离子在人体或动物体内的有序流动,就构成了一切的生命奇观。
由于对离子固有的活动性、生物电及人体生物电离子系统的不了解,令人可惜的是,目前,人体生物电离子系统还处于无意识的机体自主运行状态,人们还不能有意识的运行生物电离子系统。实际上,气功及瑜珈练功之目的,就是通过调神、调息、调身等手段,利用离子特殊的、固有的运动方式,将从属于人体不同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离子进行谐振交融。练气功就是要逐渐打通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等,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瑜珈也有三脉七轮之说,通过冥想调节,可以使身体充满能量。
有意识地运行生物电离子系统,利用离子特殊的、固有的运动方式,将从属于人体不同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离子进行谐振交融。一方面有利于达到机体生物电系统平衡,1、可将部分脏器产生的多余的生物电能传出器官外,消化掉。2、某脏器由于疾病等原因出现能量不足时,可以得到其它系统的能量传入,给予能量的补充;另一方面也可以与弥漫于空气中的正负离子谐振交融,正离子多为矿物质离子、氮离子等,负离子多为O2-和OH-等;另外还可以与自然环境中的生命能量波(基它生命物质及不同“场”具有的)谐振以获取能量,要特别地充分地利用生物电磁场的微波生物效应,积极地与其它生物进行生物电离子能量波交流有利于人体生物电离子系统功能的唤醒、修正、激发、增强等。
电子时时刻刻固有地在绕核运动。当人作为一个大的离子结构,离子核又在哪里?本人认为,应为紫微宫(特指气功紫宫穴后的胸腔)或瑜珈的心轮。一方面,胸腔内心脏本身是人最为重要的器官,是人循环系统的动力发生地。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另一方面,紫微宫为人体中心,左右各有一脉,前后有任督二脉,上有上丹田,下有下丹田,是全身交汇交融中心。
以紫微宫为中心的生物电离子系统应该如何运行及意义何在,本人认为或可从星系运转的现象得到一些启示。宇宙中大部分星系以旋涡状呈现,这类星系在其对称面附近含有大量的弥漫物质,从正面看,形状像旋涡;从侧面看,便呈梭状。旋涡星系常伴有旋臂,大多数旋涡星系有两条旋臂,少数星系有三条以上的旋臂,银河系有4条旋臂。在旋涡星系中有一类的核心不是球形,而是棒状,旋臂从棒的两端生出,称为棒旋星系。银河系长久以来都被认为是旋涡星系,但来自史匹哲太空望远镜的观测却显示应该是棒旋星系。在这里,要说到佛教的“卍”字符,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银河系的四旋臂结构与标志佛的“卍”字符非常相似。而万字符几千年来一直在流传着,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各个民族中几乎都可以找到,它象征着吉祥和神的保护,也代表生命以及四季的交替。不但如此,更奇特的是,还有细心的人发现如果从某个角度观察原子模型中的电子云形状也发现“卍”字符隐藏于其中。可以说,也许道教的太极与有两条旋臂的旋涡星系有关,基督教的十字架与棒旋星系有关。或许人们应该赶紧行动起来,转动心中之法轮,将左右、前后、上下及全身合为一体、融为一点。同类相聚、同频共振、同质相吸,结构规模在不断地发展壮大,运动方式在不断地变化飞跃,意识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增强,能量在不断地提升,生命在不断地延长。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都要认真学习熵增原理及耗散结构理论,要领会其中的启示:能量的获得,不是仅在于索取,更在于奉献中的提升,孤立系统总是趋向于熵增,最终达到熵的最大状态,也就是系统的最混乱无序状态。但是,对开放系统而言,由于它可以将内部能量交换产生的熵增通过向环境释放热量的方式转移,所以开放系统有可能趋向熵减而达到有序状态。
在这里,尤为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个体“能量提升”起着决定性影响作用的,在于人的“善恶”之心!“善”指富有爱心,强调兼顾互利共生前提下的自利竞争,“恶”指只顾自利竞争不顾互利共生,甚至是不惜以损害别人及公共利益达到个体目的“自私竞争”。人的善恶之心、意念必然会对机体内离子产生特殊影响,机体不同等级次序结构的离子自然体现个体意愿的善恶特征,离子间自然会通过自己的“语言”交流彼此了解。具有善心的人,机体不同等级次序结构的离子也蕴涵不同程度的善心,更利于机体内外离子的交融。有“恶”心者,机体不同等级次序结构的离子自然带有不同程度“恶”之戾气,机体内部的离子或为自己在你争我斗、鸡犬不宁,你想,机体外的离子怎会来参与离子交融呢,一定是有多远躲多远。
物将由所表现出的善恶定功过,唯善者得福也。人为了私欲无论如何奋斗,都改变不了历史的方向。然而每个人在历史上所作所为的一切,却成了对每个人进行评定的依据,这将决定每个人的未来。
或许现在可以理解,佛道都提到心字,强调要修心,劝人向善,待功德圆满。所有宗教人士及修行者都倡导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文明程度为主,多做好事善事,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度、心灵高度、功德度。好人有好报,善者能量会自动加持。所以也可以说,能量提升与道德文明程度提升同步。
说起进化,适者生存是必须的,自然选择在自然界的演化发展、生物及人的产生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也可以换句话说高等生物“人”是自然选择的结晶。
人是自然选择的结晶,自然要遵循自然选择规律,但今天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在尊重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维护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下,人类已经一定程度上可以尝试对自己的心灵、道德、精神、言语、行为进行“人为选择”,还可以对人类自身的有机体系统器官等进行“人为选择”性地挖掘开发调节利用。
在地球现有动物中,海豚是可以交替使用左右大脑的,当然它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作为高等生物的人类,当然可以加以研究借鉴,人当然可以从不知道到知道并逐渐学会调节使用左右大脑。要从没有认识到了解醒悟,要从不用到学会使用并逐渐形成习惯,并要学会左右调节,这条路是漫长的。虽然已经有人探索走在了前面,但是跟着走也是需要勇气及毅力的。左右大脑的调节使用,必然会对人类的睡眠、思维能力、身心健康及寿命产生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积极运行以紫微宫为中心的生物电离子系统,必将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更多惊喜。
自然选择与人为选择是对立的统一,我们要坚定地相信人类所特有的“人为选择”力量。人类在重新认识宇宙发展之本质、重新认识人生追求之本质、重新认识自利竞争与互利共生进化机制、重新认清人与人、人与自然之关系,一定会觉醒觉悟并践行,人类一定会逐步与宇宙意识及能量共鸣,人类一定可以拯救自己,人类会走向互爱的新型文明秩序。人类与自然界一定会和谐发展,人类及宇宙一定有更美好的未来!
玛雅人的预言是准确的。2012年人类已经迈向了新的文明,人类进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就是以交替使用左右大脑为特征的“慧人”(新生期智人)时代。
一种代表着人类未来的新人类产生了!一种与宇宙意识共鸣的“慧人”产生了!或许你我他的未来就在于每个人的“人为选择”,一切由你我他自己决定!或许沉迷过去终被淘汰出局,或许觉悟践行迎来新生,或许……,何去何从,请您自己选择吧!
自然界是按照其特有的规律向前无限发展的,生物的产生和进化以及人类的产生都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类在利用、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
每个“生物”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可以追求自己的生活及幸福,前提是,尽可能不伤害或少伤害其它“生物”。愈是高等“生物”自然界对她的要求愈高,愈是高等“生物”维护自然界和谐发展的责任愈大。谁为之奉献的越多,自然界回馈给她的会更多,世界也因此而多姿多彩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