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很长很长的14年总结
阴差阳错的机会,进到自己的空间,例数近些年自己点点滴滴,一点点的变化。 觉得时间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因为在不知不觉中就成长了。看着时间轴上不同的小小段,记录着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人陪伴。看着朋友圈,空间里好友们对自己14年的总结,和15年的祈愿,总想写点东西,14年发生的太多太多,有太多想要记录,无奈还在渥太华旅游,一直没有时间能够静下心来写一写。
14年,我出国了。是的,在加国待了四个多月了,想想这一切依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前几天有个朋友问我为什么选择出国读博。当时回复就是,想出国看看,然后觉得现在研究的东西比较感兴趣,自己也做得来,就出国啦。从13年上学期决定出国,然后暑假开始考雅思,找学校,准备各种材料,然后申请,加上14年毕业,做论文,一系列的事情也是按部就班地做了下来。时常迷糊,但也不乏好运气和贵人相助。总之一切也算顺遂的下来了。然后做完论文也有时间和好朋友好好玩了两个月,武汉好玩的地方也是转遍了,总算没有白在武汉待了六年。
然后就是出国,以前也常常说自己好像是个感情比较冷淡的人,外表或许柔弱,内心最是坚强。家人去送机的时候,一直忙着拍照没什么感觉, 然后时间到了,大家一一拥抱,眼泪刚刚润湿眼眶还没落下就转身进去了。对于未来,并不觉得害怕和迷茫,也没有或多期许和兴奋,只是以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地淡定甚至麻木的心态。飞机上的十四个小时也是没心没肺地睡过去的。然后就是过海关,换学签,转机,到住家。都是自己慢慢弄,看着完全陌生的外国面孔,听着不是很熟练的英语,破碎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时候,并不是没有紧张和忐忑的。但是这些感觉真的很淡,我甚至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有了这许多的勇气,那时候心里就有一个念头: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所有将来要面对的,我都要勇敢接受。然后半夜一点多到住家,然而因为沟通不当,他们弄错了我到的时间,然后又游荡到学校,交涉,被允许先到临时宿舍住一晚。然后又愚蠢地因为洗澡不关门(在学校养成的坏习惯)触动了房间的火警警报,声音刺耳到头要炸掉,然后大冷天惶恐不安地跑去社管员那里问明原因,还叫来了保安。后来知道是因为没关门,然后脑海里只记得要随手关门,结果把自己锁在卧室外面,穿着单衣蜷在沙发里等天亮。这是加拿大的第一晚,后来跟朋友提起,她说你真牛,我第一晚来这,有住处但因为不满意,自己哭了一晚上。可是那时候想想,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委屈和难过的。只记得当时蜷在沙发迷糊冻醒的第一个念头是:我在哪?哦,我在加拿大了。那一瞬间心里钝钝地有些难受,可是也是一瞬间的事。
然后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加拿大留学生活,新生周,见导师,在新的办公室安顿下来,做助教,上课,做研究。一切都是新奇和带有挑战性的。因为专业不同,基本跟华人圈没有交集,每天接触的都是不同国家的人。以前总听人说,出国一个月,过了兴奋劲之后,就会感受到文化的差异,和难以融入的孤独。可是四个月下来,我感受最深最深的就是——感恩。所有的一切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当时迷迷糊糊选择的导师,却是专业的翘楚,学识渊博,人超级好。为了一个汇报,基本每天都要跟他聊上一个多小时,然后每次总能总我以前从没注意到的角度点播我,让我豁然开朗。当我两眼闪着小星星地问他你怎么能懂这么多的时候,还会超级幽默地说因为我足够老啊,等你像我一样老的时候也懂的很多了(上次明明因为我说喝茶是四五十岁人干的事,还跟我生气说我觉得他老呢!!!);
以前总觉得自己是个不好相处的人,人多的时候总是特别沉默。很多为人处世的事情总是任性为之,不想说话就不理。不愿意面对的人就躲着。现在无论是在同学间的趴上还是跟年级比较大的人都能够很快的破冰然后不冷场的聊天。或许和这边的人有关,大家都很愿意倾听和理解。给人的感觉比较真诚。以前总觉得自己是个孩子,处事也是孩子气。可是现在当自己跟四五十岁的公司经理聊事业前景或者谈自己的理想,或者与教授谈自己的研究所得的时候,对方那种认真倾听的感觉常常会让我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孩子心性了,要成熟一点。也许这就是北美教育中,父母总会选择与孩子公开平等的聊天一样,所以北美的孩子心性发育比较成熟,对于未来的方向和选择总会有比较理智的规划。现在,我再也没有陌生人恐惧症了,再也不会逃避一切跟陌生人打交道的可能了。这种成长让我坦然。
刚刚看空间发现自己大二大三那段时间常常会有的惶恐不安与迷茫,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再也没有了。现在越来越能够处理好自己的生活,越来越享受自己的生活。曾经因为想和大家和谐相处,让大家喜欢,曾疲于把自己装进不同的套子,总是轻易被外界的观点和看法影响心情,失去自己;曾经犯了很多可笑的错误,走了很多的弯路,或许有一段时间自己都会因为自己曾经的愚蠢而耿耿于怀,到现在渐渐释然:嗯,没有过去那些错误和弯路,哪会有现在的我呢。渐渐地,也就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可能有些事就是做不好,接受自己本来就是一个不热络的人。然后慢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然后享受自己的生活。最后,也吸引来一些合得来的朋友,也开始有人因为迷茫向我请教,或者告诉我在无形中影响了她。当然,也无可避免地,我也越来越有棱角。是的,好像总是与现实相悖,大家都是在生活中被渐渐磨平了,而我却越来越有棱角。只是觉得自己一生太短,美好的事情太多等待着我,而我真的没有时间去迎合一些合不来的人,很多时候会变得没有耐心,不想在一些无所谓的事情上浪费时间。有朋友总会说我不懂圆滑,因为人与人不同,不是你懂的道理别人一定会懂。就像小时候考试,有人考高分也有人考低分。道理不假,可也总是不会屈就,总觉得人生总要自己去努力。此路不通,就换条路,或者撞出一条血路。而花费太多太多的时间抱怨人生不公,而从不努力做出尝试和改变,真的是一件很没有意义的事情。
一不小心写了太多,可还有很多很多写不完。总之,我真的百分百满意我现在的生活。我不安现状,喜欢改变,憧憬远方,所以努力地丰满羽翼,飞向一个又一个新奇的领域,遇见不同的人生,倾听不同的故事。就像一次聚会上认识的一个人,以前是学音乐的,是个钢琴家,现在却在学地球物理,他说他很喜欢尝试不同的可能。还有一个人读了两次大学,不同的专业,平时一直会暑期做不同的工作养活自己。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个农民。还有人自己亲手建了自己的房子,很大很美的木屋,窗前是很美的湖,湖边建了一个桑拿房,还为熊孩子们建了树屋。一家人高高兴兴地生活在远郊的森林里。
是的,我常常觉得人生真是妙不可言。当你在蝇营狗苟中为了一寸见方的屋子或者车子疲于奔命的时候,别人却有着截然不同地人生。今天有个姑娘问我,你就不担心孤独终老吗?然后也常听到有人会担忧,未来发展形势让人担忧,害怕找不到工作。说实话,我真的从来没有过这些担心,如果说我觉得自己一向运气很好,想做什么,想到什么地方,埋下头去做,然后也就实现了,从来没有为之失败或者二次努力过。或许会引来很多砖头或不屑,可是有一天看了一篇文章叫“害怕什么,往往会失去什么”,引起了我很大的共鸣。总觉得很多人在开始一件事情之前,总会给自己过多的隐忧,担心做不好怎么办。可是这些担心往往就消耗了部分的精力,同时也会给自己消极的暗示。
会担心孤独终老吗?我当时回复说,当然不会啊。剩女这个词真的是只有中国才会有啊。今年最大的体会就是大部分小伙伴们都婚了,甚至育了。在此,送上我迟到的祝福。然后听到最多的就是二十出头的姑娘们开始喊老了,开始担心以后嫁不出去了。如果恋爱和婚姻的意义就是有一个伴,不会寂寞,或者让自己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话。那我可以称自己是雌雄同体了。如果一个人就叫孤独的话,那我很喜欢孤独啊。我喜欢在自己的小屋子里看看书,听听广播,做做运动,或者对着镜子练习新的化妆,自恋一番,然后开心地洗掉。都能乐此不疲地玩上好一阵。然后还有点小钱可以在假期的时候出去旅旅游,这些都是单打独斗可以完成的事情,而且我自己深深地满足自己这样的生活。我想,如果没有一个能够懂我,陪我站在一起的人,那我一个人老去好像也不是一个很差的选择吧。就是这样矫情的呢。
至于工作,我好像也从来没有担心过这个问题。每当有人问起对于以后事业发展的规划,我也总是回答,我还不清楚,会有很多可能,我现在只想做好当下。现在,我很爱自己的专业,研究也常常带给我无限的满足感和动力。我很爱自己的生活,无论是社交还是与自己相处,越来越能够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我想无论四年之后,就业前景如何,我都没有辜负自己这四年的努力,而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就像我跟朋友说的,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或者嫁一个好男人都不是我为之努力地目标啊,既然并不在意这些,所以也并不会为之担心吧。
刚刚翻看自己13年写的一篇“杂谈”的日志,忍不住还是要为自己点赞,发现两年来,本初的自己好像并没有变,除了更坦然,更接近理想的自己之外。那就以杂谈里的结尾来结尾吧:
如果现在的我可以如此坦然的面对生活只是因为我还是个孩子,那我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做个孩子,也许常常会因为任性倔强而吃亏,也想要活的自由自在。。。15年继续为之努力奋斗吧!!!
14年,我出国了。是的,在加国待了四个多月了,想想这一切依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前几天有个朋友问我为什么选择出国读博。当时回复就是,想出国看看,然后觉得现在研究的东西比较感兴趣,自己也做得来,就出国啦。从13年上学期决定出国,然后暑假开始考雅思,找学校,准备各种材料,然后申请,加上14年毕业,做论文,一系列的事情也是按部就班地做了下来。时常迷糊,但也不乏好运气和贵人相助。总之一切也算顺遂的下来了。然后做完论文也有时间和好朋友好好玩了两个月,武汉好玩的地方也是转遍了,总算没有白在武汉待了六年。
然后就是出国,以前也常常说自己好像是个感情比较冷淡的人,外表或许柔弱,内心最是坚强。家人去送机的时候,一直忙着拍照没什么感觉, 然后时间到了,大家一一拥抱,眼泪刚刚润湿眼眶还没落下就转身进去了。对于未来,并不觉得害怕和迷茫,也没有或多期许和兴奋,只是以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地淡定甚至麻木的心态。飞机上的十四个小时也是没心没肺地睡过去的。然后就是过海关,换学签,转机,到住家。都是自己慢慢弄,看着完全陌生的外国面孔,听着不是很熟练的英语,破碎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时候,并不是没有紧张和忐忑的。但是这些感觉真的很淡,我甚至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有了这许多的勇气,那时候心里就有一个念头: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所有将来要面对的,我都要勇敢接受。然后半夜一点多到住家,然而因为沟通不当,他们弄错了我到的时间,然后又游荡到学校,交涉,被允许先到临时宿舍住一晚。然后又愚蠢地因为洗澡不关门(在学校养成的坏习惯)触动了房间的火警警报,声音刺耳到头要炸掉,然后大冷天惶恐不安地跑去社管员那里问明原因,还叫来了保安。后来知道是因为没关门,然后脑海里只记得要随手关门,结果把自己锁在卧室外面,穿着单衣蜷在沙发里等天亮。这是加拿大的第一晚,后来跟朋友提起,她说你真牛,我第一晚来这,有住处但因为不满意,自己哭了一晚上。可是那时候想想,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委屈和难过的。只记得当时蜷在沙发迷糊冻醒的第一个念头是:我在哪?哦,我在加拿大了。那一瞬间心里钝钝地有些难受,可是也是一瞬间的事。
然后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加拿大留学生活,新生周,见导师,在新的办公室安顿下来,做助教,上课,做研究。一切都是新奇和带有挑战性的。因为专业不同,基本跟华人圈没有交集,每天接触的都是不同国家的人。以前总听人说,出国一个月,过了兴奋劲之后,就会感受到文化的差异,和难以融入的孤独。可是四个月下来,我感受最深最深的就是——感恩。所有的一切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当时迷迷糊糊选择的导师,却是专业的翘楚,学识渊博,人超级好。为了一个汇报,基本每天都要跟他聊上一个多小时,然后每次总能总我以前从没注意到的角度点播我,让我豁然开朗。当我两眼闪着小星星地问他你怎么能懂这么多的时候,还会超级幽默地说因为我足够老啊,等你像我一样老的时候也懂的很多了(上次明明因为我说喝茶是四五十岁人干的事,还跟我生气说我觉得他老呢!!!);
以前总觉得自己是个不好相处的人,人多的时候总是特别沉默。很多为人处世的事情总是任性为之,不想说话就不理。不愿意面对的人就躲着。现在无论是在同学间的趴上还是跟年级比较大的人都能够很快的破冰然后不冷场的聊天。或许和这边的人有关,大家都很愿意倾听和理解。给人的感觉比较真诚。以前总觉得自己是个孩子,处事也是孩子气。可是现在当自己跟四五十岁的公司经理聊事业前景或者谈自己的理想,或者与教授谈自己的研究所得的时候,对方那种认真倾听的感觉常常会让我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孩子心性了,要成熟一点。也许这就是北美教育中,父母总会选择与孩子公开平等的聊天一样,所以北美的孩子心性发育比较成熟,对于未来的方向和选择总会有比较理智的规划。现在,我再也没有陌生人恐惧症了,再也不会逃避一切跟陌生人打交道的可能了。这种成长让我坦然。
刚刚看空间发现自己大二大三那段时间常常会有的惶恐不安与迷茫,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再也没有了。现在越来越能够处理好自己的生活,越来越享受自己的生活。曾经因为想和大家和谐相处,让大家喜欢,曾疲于把自己装进不同的套子,总是轻易被外界的观点和看法影响心情,失去自己;曾经犯了很多可笑的错误,走了很多的弯路,或许有一段时间自己都会因为自己曾经的愚蠢而耿耿于怀,到现在渐渐释然:嗯,没有过去那些错误和弯路,哪会有现在的我呢。渐渐地,也就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可能有些事就是做不好,接受自己本来就是一个不热络的人。然后慢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然后享受自己的生活。最后,也吸引来一些合得来的朋友,也开始有人因为迷茫向我请教,或者告诉我在无形中影响了她。当然,也无可避免地,我也越来越有棱角。是的,好像总是与现实相悖,大家都是在生活中被渐渐磨平了,而我却越来越有棱角。只是觉得自己一生太短,美好的事情太多等待着我,而我真的没有时间去迎合一些合不来的人,很多时候会变得没有耐心,不想在一些无所谓的事情上浪费时间。有朋友总会说我不懂圆滑,因为人与人不同,不是你懂的道理别人一定会懂。就像小时候考试,有人考高分也有人考低分。道理不假,可也总是不会屈就,总觉得人生总要自己去努力。此路不通,就换条路,或者撞出一条血路。而花费太多太多的时间抱怨人生不公,而从不努力做出尝试和改变,真的是一件很没有意义的事情。
一不小心写了太多,可还有很多很多写不完。总之,我真的百分百满意我现在的生活。我不安现状,喜欢改变,憧憬远方,所以努力地丰满羽翼,飞向一个又一个新奇的领域,遇见不同的人生,倾听不同的故事。就像一次聚会上认识的一个人,以前是学音乐的,是个钢琴家,现在却在学地球物理,他说他很喜欢尝试不同的可能。还有一个人读了两次大学,不同的专业,平时一直会暑期做不同的工作养活自己。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个农民。还有人自己亲手建了自己的房子,很大很美的木屋,窗前是很美的湖,湖边建了一个桑拿房,还为熊孩子们建了树屋。一家人高高兴兴地生活在远郊的森林里。
是的,我常常觉得人生真是妙不可言。当你在蝇营狗苟中为了一寸见方的屋子或者车子疲于奔命的时候,别人却有着截然不同地人生。今天有个姑娘问我,你就不担心孤独终老吗?然后也常听到有人会担忧,未来发展形势让人担忧,害怕找不到工作。说实话,我真的从来没有过这些担心,如果说我觉得自己一向运气很好,想做什么,想到什么地方,埋下头去做,然后也就实现了,从来没有为之失败或者二次努力过。或许会引来很多砖头或不屑,可是有一天看了一篇文章叫“害怕什么,往往会失去什么”,引起了我很大的共鸣。总觉得很多人在开始一件事情之前,总会给自己过多的隐忧,担心做不好怎么办。可是这些担心往往就消耗了部分的精力,同时也会给自己消极的暗示。
会担心孤独终老吗?我当时回复说,当然不会啊。剩女这个词真的是只有中国才会有啊。今年最大的体会就是大部分小伙伴们都婚了,甚至育了。在此,送上我迟到的祝福。然后听到最多的就是二十出头的姑娘们开始喊老了,开始担心以后嫁不出去了。如果恋爱和婚姻的意义就是有一个伴,不会寂寞,或者让自己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话。那我可以称自己是雌雄同体了。如果一个人就叫孤独的话,那我很喜欢孤独啊。我喜欢在自己的小屋子里看看书,听听广播,做做运动,或者对着镜子练习新的化妆,自恋一番,然后开心地洗掉。都能乐此不疲地玩上好一阵。然后还有点小钱可以在假期的时候出去旅旅游,这些都是单打独斗可以完成的事情,而且我自己深深地满足自己这样的生活。我想,如果没有一个能够懂我,陪我站在一起的人,那我一个人老去好像也不是一个很差的选择吧。就是这样矫情的呢。
至于工作,我好像也从来没有担心过这个问题。每当有人问起对于以后事业发展的规划,我也总是回答,我还不清楚,会有很多可能,我现在只想做好当下。现在,我很爱自己的专业,研究也常常带给我无限的满足感和动力。我很爱自己的生活,无论是社交还是与自己相处,越来越能够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我想无论四年之后,就业前景如何,我都没有辜负自己这四年的努力,而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就像我跟朋友说的,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或者嫁一个好男人都不是我为之努力地目标啊,既然并不在意这些,所以也并不会为之担心吧。
刚刚翻看自己13年写的一篇“杂谈”的日志,忍不住还是要为自己点赞,发现两年来,本初的自己好像并没有变,除了更坦然,更接近理想的自己之外。那就以杂谈里的结尾来结尾吧:
如果现在的我可以如此坦然的面对生活只是因为我还是个孩子,那我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做个孩子,也许常常会因为任性倔强而吃亏,也想要活的自由自在。。。15年继续为之努力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