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文摘2015.1.1
新年的第一天,互联网上的新闻照旧漫天飞——在各大媒体纷纷开始预测2015的趋势和诉说2015的媒体愿景时,有这几则新闻/文章吸引了我,和大家一起分享。
1. Male Nerds Think They're Victims Because They Have No Clue What Female Nerds Go Through
MIT教授Walter Lewin近日被革除名誉职务并被禁止进入校园,原因是正在调查中的性骚扰事件。他的同事Scott Aaronson对此发表文章,认为性骚扰该受到处罚是一回事,但学校不应该摘除这位教授在互联网上的教学课程。这篇文章本来到此为止,但是引来了无数的关于为什么STEM学科里女性那么少的讨论,其中一个声音是:女性害怕在男人多的世界里被性骚扰。Seriously? Alright,这是我看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
扯远了。New Republic这篇文章是对于Aaronson的文章评论的回应。作者是个女性。她首先同情了Aaronson的观察(许多STEM领域的男性及其害羞、nerdy,很多都有过自杀的念头),她表示自己也有类似(见前一个括号内容)的体验(尽管她并非从事STEM行业),所以,以她一个feminist的身份来讨论male nerds who somehow shared similar experiences as she did并不是无稽之谈。但文章指出,当人们在讨论女性(主义)、nerds、男性的时候,一个真正的矛盾在于:那些从小生长在社会等级较低的环境里的nerdy males,往往容易通过在STEM学科的擅长和奇才,扭转自己的命运,转而成为有体面工作或者社会等级提高的一个个体。但对于同样环境下的女性来说,她们并不具备相同的运气,因为社会认为,作为女性,他们只是男人的附属品。
(Honestly speaking,我觉得作者的观点有点偏激。但世界很少听见这样的声音,所以还是有推荐的价值。)
这篇文章的剩余部分就是作者个人愤怒的宣泄,讲的主要是nerds其实不分性别,且无论如何nerds都不是在谈论性别问题时候的庇护伞。(完了,我发现越读到后面我越读不懂了啊。。。谁来拯救我,是因为nerdy指数不够高吗?)
2. Facebook Shouldn't Apologize for
不好意思,今天的第二篇推荐居然也是New Republic的,讲的是前两天同样吸引到过我的Facebook “Year in the Review”。作者指出,FB的这个功能正好囊括了社交媒体上的两个最遭人痛恨的特质:自恋和缺乏独特性。
人人都想表现自己的独特。但当每一个人都在使用FB这个功能时,我们追求的独一性恰巧是在被科技侵蚀,这便是最大的讽刺和矛盾。作者还refer了前些天我推荐过的另一篇相关文章。那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个在过去一年痛失爱女的设计工作者,他表示,FB这个功能在假装庆祝过去一年人们的快乐和收获时,忽略了那部分受过重大创伤或者不幸的人。但本文作者的观点则更深一步:FB在得知那一位作者的不幸后,向他道歉,表示会修改algorithm,减少不幸的部分。但问题是:从互联网中消除这不幸的部分,不是也正在改变互联网用户的真实人格?
最后,作者表示:这个功能对自己来说毫无意义,即便是被朋友craft到那个album中,他也毫不在乎。
**其实我想说,FB制造出的这个貌似温馨,和节假日收到的群发短信一样,只是在提醒我:我朋友不多,但群发短信给我,你是在侮辱我们之间本来就不存在的感情。加个称呼又会如何?谢谢,走好,愿莫相见。
3. In Foiling Gmail, China Foils Itself
一句话,NYT你确定你没有小题大做?
另外,引用Global Times是想无间道反讽吗?
再及,这真是一篇糟糕的、观点薄弱的社论。
1. Male Nerds Think They're Victims Because They Have No Clue What Female Nerds Go Through
MIT教授Walter Lewin近日被革除名誉职务并被禁止进入校园,原因是正在调查中的性骚扰事件。他的同事Scott Aaronson对此发表文章,认为性骚扰该受到处罚是一回事,但学校不应该摘除这位教授在互联网上的教学课程。这篇文章本来到此为止,但是引来了无数的关于为什么STEM学科里女性那么少的讨论,其中一个声音是:女性害怕在男人多的世界里被性骚扰。Seriously? Alright,这是我看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
扯远了。New Republic这篇文章是对于Aaronson的文章评论的回应。作者是个女性。她首先同情了Aaronson的观察(许多STEM领域的男性及其害羞、nerdy,很多都有过自杀的念头),她表示自己也有类似(见前一个括号内容)的体验(尽管她并非从事STEM行业),所以,以她一个feminist的身份来讨论male nerds who somehow shared similar experiences as she did并不是无稽之谈。但文章指出,当人们在讨论女性(主义)、nerds、男性的时候,一个真正的矛盾在于:那些从小生长在社会等级较低的环境里的nerdy males,往往容易通过在STEM学科的擅长和奇才,扭转自己的命运,转而成为有体面工作或者社会等级提高的一个个体。但对于同样环境下的女性来说,她们并不具备相同的运气,因为社会认为,作为女性,他们只是男人的附属品。
(Honestly speaking,我觉得作者的观点有点偏激。但世界很少听见这样的声音,所以还是有推荐的价值。)
这篇文章的剩余部分就是作者个人愤怒的宣泄,讲的主要是nerds其实不分性别,且无论如何nerds都不是在谈论性别问题时候的庇护伞。(完了,我发现越读到后面我越读不懂了啊。。。谁来拯救我,是因为nerdy指数不够高吗?)
2. Facebook Shouldn't Apologize for
不好意思,今天的第二篇推荐居然也是New Republic的,讲的是前两天同样吸引到过我的Facebook “Year in the Review”。作者指出,FB的这个功能正好囊括了社交媒体上的两个最遭人痛恨的特质:自恋和缺乏独特性。
人人都想表现自己的独特。但当每一个人都在使用FB这个功能时,我们追求的独一性恰巧是在被科技侵蚀,这便是最大的讽刺和矛盾。作者还refer了前些天我推荐过的另一篇相关文章。那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个在过去一年痛失爱女的设计工作者,他表示,FB这个功能在假装庆祝过去一年人们的快乐和收获时,忽略了那部分受过重大创伤或者不幸的人。但本文作者的观点则更深一步:FB在得知那一位作者的不幸后,向他道歉,表示会修改algorithm,减少不幸的部分。但问题是:从互联网中消除这不幸的部分,不是也正在改变互联网用户的真实人格?
最后,作者表示:这个功能对自己来说毫无意义,即便是被朋友craft到那个album中,他也毫不在乎。
**其实我想说,FB制造出的这个貌似温馨,和节假日收到的群发短信一样,只是在提醒我:我朋友不多,但群发短信给我,你是在侮辱我们之间本来就不存在的感情。加个称呼又会如何?谢谢,走好,愿莫相见。
3. In Foiling Gmail, China Foils Itself
一句话,NYT你确定你没有小题大做?
另外,引用Global Times是想无间道反讽吗?
再及,这真是一篇糟糕的、观点薄弱的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