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个人观阅十佳(其实我看什么,对你不重要。)
******观影十佳******
《魔力月光》
伍迪·艾伦不必过多评价,那早已融进他血液的戏剧基因,知识分子的坚定立场,表面上这故事是在探讨科学、哲学、宗教、神秘主义,但实际上伍迪·艾伦真正感兴趣的主题只有两个,就是人性和爱情。在天文台开启的一刹那,雨后夜空缀满繁星,索菲逗趣的问:“你觉得这个很险恶?”还有姑妈出院后见男主那场戏,句句顺着说,结果却把他带到沟里去了。没想到科林菲尔斯也能这么搞笑。
《冬眠》
我为什么喜欢锡兰?因为他关心当下。关心活在当下的人。阶级差异、性格差异、地域不同所造成的困扰。我认为这是电影的正途。
《消失的爱人》
很好的故事,最可贵的是大卫·芬奇讲述故事的方式滴水不漏。悬念设置与情节点安排,稍有不同便差之千里。
《星际穿越》
说中国导演,给钱你也不会花,也拍不出好作品。有人觉得这么说太绝对。看看星际穿越,就知道,绝对是对的。
《听说桐岛要退部》
十分有趣的倒叙。到底谁的青春才是青春的中心?
《八月:奥色治郡》
我喜欢两种电影:一种是彻底反高潮、反戏剧性,通过真实而平淡的叙述堆积起浓郁持久的的感染力;另一种是充满戏剧性,人物性格的局限和事件的发展结合巧妙,矛盾张力十足的群戏。这片子属于后者。
《辩护人》
只因我们没有这份觉悟,所以显得可贵。
《弗朗西斯·哈》
让我说,傻大姐电影也应该算作一种类型片。如此,《弗朗西斯·哈》算是其中真挚而感人的上品。
《绝美之城》
我喜欢这部电影,在花花世界,坚持知识分子的视角,知识分子的立场,知识分子的自信。不管金钱美女、科学政治、甚至艺术宗教。在知识分子这里都只是烟云,不及河边散步重要。
《阿黛尔的生活》
据说真正女拉拉并不是这样的。幸好李银河老师给出了答案,拉拉也分很多种类。《阿黛尔的生活》细腻、锐利、诚实。
——————刚看《爆裂鼓手》也是各面俱佳
******阅读十佳******
《巫术师》
我很少一年读到两本好书。今年是个特例。我在年初读到了《里斯本夜车》,在年末读到了《巫术师》。这是两本不同的书。作为通俗小说,福尔斯写的《巫术师》让我想到金庸。当然福尔斯并没有金庸那么多“借鉴”。他在历史、哲学、神秘学、文学、传奇、情爱领域的写作探索远比金庸更有深度。
《里斯本夜车》
我在私下里曾多次坦承自己对于充满晦涩隐喻的象征主义不感兴趣,读不下去。大约自己智力不及。我喜欢写得明明白白的思索,认认真真的哲学角力。《里斯本夜车》首先是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其中包含着一段段对人生、对自我的思索和探讨。我喜欢这种探讨态度。也由于这本书,我认识了佩索阿。去买了《惶然录》。果然喜欢。
《烈爱》
八卦能写到这份上,难能可贵。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彗星撞地球,过瘾过瘾。
《身体上的国境线》
贺奕用小说为我们报了八国联军的仇。
《佛教知识问答》
作为佛教掌门人的赵朴初对佛的认识是真诚而开放的。作为一本佛教问答集子,该书深入浅出。跟周绍贤的《佛学概论》都是很棒的佛学入门读物。
《相遇》
以前看过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喜欢。没想到他写评论写得这么好,很喜欢。这集子推荐朋友都看看。
《青春》
去年看了《耻》,今年看《青春》。库切够酷。库切关注的东西我能感受到,且深深共鸣;而有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关注的东西,要么不知所云,要么假得要命。
《我的文学奖》
托马斯·伯恩哈德。我没想到他居然一下子出了三卷本文集。本以为他十分小众呢。感谢译者马文韬。感谢出版社。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次爱情》
感觉这本书的作者比陀思妥耶夫斯基有过之无不及。我是说窥私方面。好多场景就好像他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床边,一边看着他和情人做爱一边记录是的。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这小说比《1Q84》强多了。不知道村上本人是否真的在乎诺奖。其实他的路子不合适诺奖的。好和好没有标准,非要有个标准,就不是好了。
《魔力月光》
伍迪·艾伦不必过多评价,那早已融进他血液的戏剧基因,知识分子的坚定立场,表面上这故事是在探讨科学、哲学、宗教、神秘主义,但实际上伍迪·艾伦真正感兴趣的主题只有两个,就是人性和爱情。在天文台开启的一刹那,雨后夜空缀满繁星,索菲逗趣的问:“你觉得这个很险恶?”还有姑妈出院后见男主那场戏,句句顺着说,结果却把他带到沟里去了。没想到科林菲尔斯也能这么搞笑。
《冬眠》
我为什么喜欢锡兰?因为他关心当下。关心活在当下的人。阶级差异、性格差异、地域不同所造成的困扰。我认为这是电影的正途。
《消失的爱人》
很好的故事,最可贵的是大卫·芬奇讲述故事的方式滴水不漏。悬念设置与情节点安排,稍有不同便差之千里。
《星际穿越》
说中国导演,给钱你也不会花,也拍不出好作品。有人觉得这么说太绝对。看看星际穿越,就知道,绝对是对的。
《听说桐岛要退部》
十分有趣的倒叙。到底谁的青春才是青春的中心?
《八月:奥色治郡》
我喜欢两种电影:一种是彻底反高潮、反戏剧性,通过真实而平淡的叙述堆积起浓郁持久的的感染力;另一种是充满戏剧性,人物性格的局限和事件的发展结合巧妙,矛盾张力十足的群戏。这片子属于后者。
《辩护人》
只因我们没有这份觉悟,所以显得可贵。
《弗朗西斯·哈》
让我说,傻大姐电影也应该算作一种类型片。如此,《弗朗西斯·哈》算是其中真挚而感人的上品。
《绝美之城》
我喜欢这部电影,在花花世界,坚持知识分子的视角,知识分子的立场,知识分子的自信。不管金钱美女、科学政治、甚至艺术宗教。在知识分子这里都只是烟云,不及河边散步重要。
《阿黛尔的生活》
据说真正女拉拉并不是这样的。幸好李银河老师给出了答案,拉拉也分很多种类。《阿黛尔的生活》细腻、锐利、诚实。
——————刚看《爆裂鼓手》也是各面俱佳
******阅读十佳******
《巫术师》
我很少一年读到两本好书。今年是个特例。我在年初读到了《里斯本夜车》,在年末读到了《巫术师》。这是两本不同的书。作为通俗小说,福尔斯写的《巫术师》让我想到金庸。当然福尔斯并没有金庸那么多“借鉴”。他在历史、哲学、神秘学、文学、传奇、情爱领域的写作探索远比金庸更有深度。
《里斯本夜车》
我在私下里曾多次坦承自己对于充满晦涩隐喻的象征主义不感兴趣,读不下去。大约自己智力不及。我喜欢写得明明白白的思索,认认真真的哲学角力。《里斯本夜车》首先是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其中包含着一段段对人生、对自我的思索和探讨。我喜欢这种探讨态度。也由于这本书,我认识了佩索阿。去买了《惶然录》。果然喜欢。
《烈爱》
八卦能写到这份上,难能可贵。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彗星撞地球,过瘾过瘾。
《身体上的国境线》
贺奕用小说为我们报了八国联军的仇。
《佛教知识问答》
作为佛教掌门人的赵朴初对佛的认识是真诚而开放的。作为一本佛教问答集子,该书深入浅出。跟周绍贤的《佛学概论》都是很棒的佛学入门读物。
《相遇》
以前看过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喜欢。没想到他写评论写得这么好,很喜欢。这集子推荐朋友都看看。
《青春》
去年看了《耻》,今年看《青春》。库切够酷。库切关注的东西我能感受到,且深深共鸣;而有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关注的东西,要么不知所云,要么假得要命。
《我的文学奖》
托马斯·伯恩哈德。我没想到他居然一下子出了三卷本文集。本以为他十分小众呢。感谢译者马文韬。感谢出版社。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次爱情》
感觉这本书的作者比陀思妥耶夫斯基有过之无不及。我是说窥私方面。好多场景就好像他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床边,一边看着他和情人做爱一边记录是的。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这小说比《1Q84》强多了。不知道村上本人是否真的在乎诺奖。其实他的路子不合适诺奖的。好和好没有标准,非要有个标准,就不是好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