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伊斯坦布尔之旅
当Havatas bus驶入伊斯坦布尔城,看到道路上拥挤、如蜗牛爬行般的车流时,我明白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当大片高低错落、五彩缤纷的房屋闯进视野时,哎,我喜欢上了这个城市。
冬天的伊斯坦布尔多雨,奥尔罕.帕慕克的书上这么说。街上的行人没有因为这点小雨而东躲西藏,只是裹紧衣服、整了整帽子继续前行。我见到了《伊斯坦布尔假期》里面多次提到的昏暗的灯光下那长长的似乎没有尽头、倾斜的街道。这里有着数也数不清的café,人们极其喜欢坐在室外与家人朋友一起吃饭喝茶聊天,即使外面气温很低,远远地看去,只觉伊斯坦布尔的年轻人真是多啊。作为来自内敛国度的我走在这些人的眼光里,周身感到压力和不自在,然而在这里待久了也适应了,并且在气温不是很低的时候我也会在室外吃饭喝茶,看街上人来人往,感受真正的伊斯坦布尔和她的人民,真的是一宗享受。
在晴朗的午后,和本地人一起坐在Sisli 铁口广场的长椅上惬意的晒太阳,看人来人往,进进出出,看着身边陌生的土耳其女孩招架不住乞讨的女人,带她去旁边的书报亭买食物和饮料。感觉真的好自由。
伊斯坦布尔是一座音乐之城、艺术之城。冬天,下午5点天已经黑透了,这个时候独立大街上陆陆续续地传来歌声、SAZ琴声、鼓声、吉他声。人潮并没有因为低温和黑夜而慢慢退去,反之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涌进这条古老悠长而充满活力的大街。一些人在这里演奏音乐、歌唱、跳舞,另一些人在围观,在参与,在鼓掌,在欢笑,更多的人则不停地穿梭在道旁的café、书店、音像店和汹涌的人群里。
年轻的男男女女们坐在独立大街上明亮的café门口,看着来往的行人,抽着卷烟、喝着土耳其红茶,天南海北的聊天。伊斯坦布尔的女性烟民数量极其多,基本上看到的成年女性都会抽,因为宗教及其他各种缘故,土耳其香烟价格昂贵,大多数人会选择较便宜的烟草,自己卷着来抽,Aysen戏称因为麻烦,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抽烟的频率。类似的还有酒精,就像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一样,穆斯林们中也有很多如Hamza这样不太遵守戒律经常喝酒的。土耳其人很幽默,这里的人们很喜欢看本国的喜剧片。即使只是卖个冰淇淋,幽默的土耳其人也要玩出新意,玩出花样,独立大街上有一个土耳其冰淇淋“路边摊”,摊主很年轻却很牛掰,主动挑客,如果不想卖给你还真就不卖!我就是一个被选中的“幸运儿”,被各种戏弄,但是真的好有趣,土耳其冰淇淋真的非常非常好吃,香甜、有嚼劲、鲜奶含量高并且粘性极佳不易溶化!如果打算品尝著名的土耳其冰淇淋,就做好玩游戏的准备吧。
这样的伊斯坦布尔,连一些一直看不起土耳其族,反抗土耳其政府的库尔德族人都说这是一座自由之城。
说到库尔德人,有人说库尔德族出帅哥,我想说此言真不虚,而且听过他们节奏明快的音乐,看到他们热烈的舞姿,听到他们响亮整齐的掌声、模仿马儿的嘶鸣声,就能确信他们一定个个都是热血好战的勇士。在番红花城认识的哈桑也是库尔德族,虽不是见过最帅的,可也相当迷人了,那睫毛简直就是两把小刷子!眼神之勾魂就不细表了。总之,我对这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有着强烈的好感!但是这却是个灾难深重的民族,没有自己的国家,几千万的人口被分到了四个国家,在每个宿主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现在叙利亚和“伊斯兰国”实际打仗的只有他们,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全部上阵!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和平早日到来,祝福他们未来NO MORE WARS ,NO HUNGERS, NO TEERS.
来之前就听说伊斯坦布尔的猫特别多。但是到底有多么的多,我想应该用随处可见来形容比较合适。猫猫们都特别的赖,取暖器、店门口、椅子、汽车、摩托车等等都是它们安卧之处。可能因为冬天的关系,个个肥头大耳、体态臃肿,但是他们却都是流浪猫。街道上流浪猫的活动区域,都放有猫舍和猫粮,可见伊斯坦布尔人对猫有多么的喜爱! 这里的猫一点都不怕人,甚至相当一部分还比较粘人,只要我蹲下,它们就喵喵的叫着蹭过来啦^^,特别的萌。距离伊斯坦布尔大约一个半小时船程的王子岛(大岛)上的猫一样的多,更加喜欢成群结队,这里的人还很喜欢逗它们,把它们摸的舒服得不得了,直眯眼、昏昏欲睡。等我一个人住的时候,我也抱一只来养养。
伊斯坦布尔的著名景点,比如哈亚圣索菲亚博物馆、蓝色清真寺、托普卡比旧皇宫等值得一去,尤其圣索菲亚,建筑那叫一个辉煌!巨大的空间、影响后来奥斯曼建筑的穹顶、彩色玻璃窗、罗马柱、精美的壁画、像火焰一样的灯光~我在里面待了有差不多三个小时。但是,我更喜欢在伊斯坦布尔城内闲逛~这里的人们热爱艺术,对各类音乐和舞蹈无比的包容和欣赏,由热爱艺术的居民建造的城市当然特别有创意,温暖彩色多元化。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大街小巷的墙上很多都布满了各种有趣的喷绘,它们和建于18、19世纪的老建筑一起像世人展现历史与现代交织、古老而有活力的当代伊斯坦布尔。从现代艺术馆出来后我就在路上闲逛,看当地人在路边的草坪上遛狗、难民模样的一家三口在路边乞讨(安拉保佑你们)、两个中国游客边走边看地图讨论,还有来来往往黄色的出租车,突然间马路对面出现了长长的彩虹阶梯!真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真漂亮啊,在马路这边看的不过瘾,跑到跟前仔仔细细地欣赏、赞叹。在国内,怕是没人敢把公共场合的阶梯涂成这样吧,可能会被定成违反社会秩序?可是美丽的彩虹阶梯通向哪儿呢?于是我边爬边欣赏顺带逗逗猫,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条横向的街道,呵!这上面竟然是一个社区。
街道干净整洁,因为是周中的缘故,路上没有什么人。多数的房子被涂成了黄色、砖红色等温暖的色调,窗台上放着开着鲜艳花朵的盆栽,还有就是看不厌的窗台防护栏。在伊斯坦布尔,光是这各式各样的防护栏就够看上几天!最常见的是简单向外突出的曲线状,异域风情十足。不远处传来孩子们奔跑喊叫和欢笑声,金发和黑发和谐的共存,除了信仰伊斯兰教外,很多土耳其人从血统上来说几乎就是欧洲人了。张贴在一幢木质楼房门上的宠物店传单告诉我大名鼎鼎的奇哈格区(Cihangir)就在这附近,啊哈哈,这就是闲逛的好处,总是不断的有惊喜出现!
走在奇哈格的街道上感觉就像是在欧洲,café林立,还有许多蛋糕店、水果店、书店、唱片店以及各种五金、饰品店。街上还时不时能看到颜色鲜艳的老爷车和酷酷的军车状的SUV,总体感觉这个区的生活水准要比山下的高一些档次,水果卖的都比山下贵呢,3里拉才5个橘子。中午吃饭我选了一个人较少的小店,还是不习惯坐在一大堆本地人中间啊~~东亚面孔实在太惹眼了。傍晚时分,我还在巷子里钻来钻去,结果竟然走回了独立大街!实在是太奇妙了!
伊斯坦布尔城被博斯普鲁斯海峡一分为二,欧洲区的生活非常世俗化和西方化,而亚洲区据说很不一样,相对保守一些,并且物价略低。
在亚洲区的时候,我住在距离海边不远的Guray家里。每天照旧是在城里闲逛,这里可能是距离欧洲区和旅游区太近,感觉和对岸的生活没什么两样,café、市场、面包店、书店、服装店布满大街小巷,即便是在周中的日子里,白天街上的行人也很多,大部分人看起来还是本地人,并且没有多少女性显得特别保守。附近有几个还在使用的亚美尼亚教堂,教堂门口有一个小广场,晚上这里是街头艺人的舞台。有土耳其人乐队载歌载舞,也有声称住不起旅馆的外国男生自弹自唱,间或还有帅气的观众上台即兴表演,氛围极佳!果然音乐无国界。返回欧洲区的那天下午,同样的广场上,一个库尔德人乐队为在与ISIS的战斗中沦陷的叙利亚科巴尼难民募捐。这还是后来Hamza看了我拍的视频告诉我的,那样的音乐,即使像我这样完全不懂库尔德语的人,也能感受到强烈的愤怒和悲伤,听着听着不自觉鼻子发酸想哭。音乐很多时候只需用心去感受。
从Guray家楼下往下直走,穿过一条繁忙的马路,就是海边了。这里的海边没有松软的沙滩,放眼望去,大块大块的棕色岩石绵延几公里像城墙一样阻挡了大海的脚步。冬天的海峡岸边很冷,但是还是有一些青年人在行走交谈、小贩拎着茶瓶来回叫卖热茶,流浪猫们来来回回的望洋兴叹。现在想想还蛮后悔当时没在寒冷的海风中喝一杯热腾腾的红茶。
沿着海岸可以走到MODA,Guray说这里比卡迪廓伊更为富裕一些。照旧是穿街走巷,上午10点左右很多店铺都还没有开门,街角处有个vintage店铺的玻璃橱窗展示着上世纪初的法式生活物件;Market门口的蔬果摊前,包着花头巾的阿姨边挑蔬菜边和年长的摊主聊天;路过一所小学,空气中传来小孩子们奔跑嬉闹的声音。Café门口,摩登男女们三三两两的坐在一起吃Brunch,抽烟喝茶聊天。时不时能看到穿着民族服装的母亲带着孩子或者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坐在路边乞讨,他们的轮廓较为深刻,可能是难民或者某个少数民族,不一定要给钱,食物也可以。午饭时分,路上的行人多了起来,对于我这个外国人几乎没有人会多看一眼,这让我感觉很舒服很自在。
自由的气质、多元的文化、发达的旅游业,使得伊斯坦布尔的一些街区富有艺术气息和小资情调。譬如欧洲区的奇哈格,还有位于亚洲区卡迪廓伊的这几条不知名的街道。街道很窄,行走中可以看到左边的画室里年轻英俊的长发青年无奈的看着身边哭泣的女人,也可以透过右边咖啡店的窗口看到装饰考究的室内两个漂亮的女孩子在聊天,可惜实在囊肿羞涩,不然我一定会买下那幅夜色下的加拉太塔。走在冬天的街道上,寒风凛冽,本能驱使我走进温暖的café,手里捧着热乎乎的土耳其红茶,顿时整个人松弛了下来。走进来一群拖家带口的人,折腾了一番后才坐下来,这家的男人问我是不是中国人,我感到相当惊讶,在伊斯坦布尔,我总是会被习惯性的认为是韩国人或日本人,连我在科尼亚的同胞都说因为着装的关系我看起来略像韩国人。我开心的坐过去和他们聊天,男主人做手机生意,和家人刚从中国回来,尴尬的是我一直以为他的妻子是他姑姑~~女人真的要好好保养,同样是三十几岁,岁月明显优待男人。
话说Istanbulkart真的好好用,除了地面的公交、TRAM、地下的Metro,还可以刷往来于亚洲区欧洲区的船票以及伊斯坦布尔-王子群岛的船票,并且比现金购买便宜。王子岛返回卡迪廓伊以及卡迪廓伊返回欧洲区的船上都欣赏到了美妙的音乐,尤其是王子岛回来的那趟船,清瘦高大的高加索男子吹笛,可爱的东亚女子拉手风琴,共同演奏前苏联风格的音乐。乘客们不约而同地跟着节奏拍手,没有工作人员前来阻挠,我想即使有工作人员过来,那也是来欣赏音乐的吧。我当时的表现现在想想真的好像刘姥姥初进大观园,哈哈。
在听了很多库尔德、土耳其风格的传统音乐后,英俊热情的host Hamza带我去看了一场他最喜欢的摇滚乐队的小型演唱会。这是一支土耳其独立摇滚乐队,融合了土耳其传统音乐和西方摇滚乐以及美国黑人hiphop等各种元素,非常非常独特,主唱是个大帅哥,乐器主要是吉他、贝斯、Saz、小提琴和鼓,还有两名漂亮的和声,现场气氛极其热烈,听众的音乐素养感觉都非常高,节奏感相当好。在看到一个又一个神秘嘉宾亮相表演后,Hamza简直开心的要疯掉了,直说我们超级幸运!我确实很幸运,能结实一位同样热爱摇滚乐的土耳其帅哥,哈哈,最重要的是能有机会看到一场这么local、高水准的土耳其摇滚乐!当乐队进行到传统音乐的环节时,观众们都跳起了传统的舞蹈,我也跟着激动的Hamza抖肩乱舞。乐队中间休息的时候,不安分的Hamza还带我去喝了Tequila~~我去买酒的时候,酒保:WOW! 这可是在穆斯林国家,难怪说伊斯坦布尔非常自由。
最后,我想说一下安全问题。可能是我长得比较安全,我也没去什么犄角旮旯,反正只有在来土耳其最初的两三天我把背包背到前面,后面的十来天我都是不设防的背在后面,什么东西也没丢。我遇到的土耳其人真的好热情,而且乐于助人,当我停在路上拿着地图东张西望或者只是停下来不知所措的东张西望时,总会有人主动过来问我是否需要帮助,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也会帮我去询问,直到告诉我怎么走,或者把我送到我想去的地方。嗯,感谢Turkish Army的大兵们以及所有帮过我的人。
冬天的伊斯坦布尔多雨,奥尔罕.帕慕克的书上这么说。街上的行人没有因为这点小雨而东躲西藏,只是裹紧衣服、整了整帽子继续前行。我见到了《伊斯坦布尔假期》里面多次提到的昏暗的灯光下那长长的似乎没有尽头、倾斜的街道。这里有着数也数不清的café,人们极其喜欢坐在室外与家人朋友一起吃饭喝茶聊天,即使外面气温很低,远远地看去,只觉伊斯坦布尔的年轻人真是多啊。作为来自内敛国度的我走在这些人的眼光里,周身感到压力和不自在,然而在这里待久了也适应了,并且在气温不是很低的时候我也会在室外吃饭喝茶,看街上人来人往,感受真正的伊斯坦布尔和她的人民,真的是一宗享受。
在晴朗的午后,和本地人一起坐在Sisli 铁口广场的长椅上惬意的晒太阳,看人来人往,进进出出,看着身边陌生的土耳其女孩招架不住乞讨的女人,带她去旁边的书报亭买食物和饮料。感觉真的好自由。
伊斯坦布尔是一座音乐之城、艺术之城。冬天,下午5点天已经黑透了,这个时候独立大街上陆陆续续地传来歌声、SAZ琴声、鼓声、吉他声。人潮并没有因为低温和黑夜而慢慢退去,反之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涌进这条古老悠长而充满活力的大街。一些人在这里演奏音乐、歌唱、跳舞,另一些人在围观,在参与,在鼓掌,在欢笑,更多的人则不停地穿梭在道旁的café、书店、音像店和汹涌的人群里。
年轻的男男女女们坐在独立大街上明亮的café门口,看着来往的行人,抽着卷烟、喝着土耳其红茶,天南海北的聊天。伊斯坦布尔的女性烟民数量极其多,基本上看到的成年女性都会抽,因为宗教及其他各种缘故,土耳其香烟价格昂贵,大多数人会选择较便宜的烟草,自己卷着来抽,Aysen戏称因为麻烦,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抽烟的频率。类似的还有酒精,就像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一样,穆斯林们中也有很多如Hamza这样不太遵守戒律经常喝酒的。土耳其人很幽默,这里的人们很喜欢看本国的喜剧片。即使只是卖个冰淇淋,幽默的土耳其人也要玩出新意,玩出花样,独立大街上有一个土耳其冰淇淋“路边摊”,摊主很年轻却很牛掰,主动挑客,如果不想卖给你还真就不卖!我就是一个被选中的“幸运儿”,被各种戏弄,但是真的好有趣,土耳其冰淇淋真的非常非常好吃,香甜、有嚼劲、鲜奶含量高并且粘性极佳不易溶化!如果打算品尝著名的土耳其冰淇淋,就做好玩游戏的准备吧。
这样的伊斯坦布尔,连一些一直看不起土耳其族,反抗土耳其政府的库尔德族人都说这是一座自由之城。
说到库尔德人,有人说库尔德族出帅哥,我想说此言真不虚,而且听过他们节奏明快的音乐,看到他们热烈的舞姿,听到他们响亮整齐的掌声、模仿马儿的嘶鸣声,就能确信他们一定个个都是热血好战的勇士。在番红花城认识的哈桑也是库尔德族,虽不是见过最帅的,可也相当迷人了,那睫毛简直就是两把小刷子!眼神之勾魂就不细表了。总之,我对这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有着强烈的好感!但是这却是个灾难深重的民族,没有自己的国家,几千万的人口被分到了四个国家,在每个宿主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现在叙利亚和“伊斯兰国”实际打仗的只有他们,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全部上阵!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和平早日到来,祝福他们未来NO MORE WARS ,NO HUNGERS, NO TEERS.
来之前就听说伊斯坦布尔的猫特别多。但是到底有多么的多,我想应该用随处可见来形容比较合适。猫猫们都特别的赖,取暖器、店门口、椅子、汽车、摩托车等等都是它们安卧之处。可能因为冬天的关系,个个肥头大耳、体态臃肿,但是他们却都是流浪猫。街道上流浪猫的活动区域,都放有猫舍和猫粮,可见伊斯坦布尔人对猫有多么的喜爱! 这里的猫一点都不怕人,甚至相当一部分还比较粘人,只要我蹲下,它们就喵喵的叫着蹭过来啦^^,特别的萌。距离伊斯坦布尔大约一个半小时船程的王子岛(大岛)上的猫一样的多,更加喜欢成群结队,这里的人还很喜欢逗它们,把它们摸的舒服得不得了,直眯眼、昏昏欲睡。等我一个人住的时候,我也抱一只来养养。
伊斯坦布尔的著名景点,比如哈亚圣索菲亚博物馆、蓝色清真寺、托普卡比旧皇宫等值得一去,尤其圣索菲亚,建筑那叫一个辉煌!巨大的空间、影响后来奥斯曼建筑的穹顶、彩色玻璃窗、罗马柱、精美的壁画、像火焰一样的灯光~我在里面待了有差不多三个小时。但是,我更喜欢在伊斯坦布尔城内闲逛~这里的人们热爱艺术,对各类音乐和舞蹈无比的包容和欣赏,由热爱艺术的居民建造的城市当然特别有创意,温暖彩色多元化。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大街小巷的墙上很多都布满了各种有趣的喷绘,它们和建于18、19世纪的老建筑一起像世人展现历史与现代交织、古老而有活力的当代伊斯坦布尔。从现代艺术馆出来后我就在路上闲逛,看当地人在路边的草坪上遛狗、难民模样的一家三口在路边乞讨(安拉保佑你们)、两个中国游客边走边看地图讨论,还有来来往往黄色的出租车,突然间马路对面出现了长长的彩虹阶梯!真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真漂亮啊,在马路这边看的不过瘾,跑到跟前仔仔细细地欣赏、赞叹。在国内,怕是没人敢把公共场合的阶梯涂成这样吧,可能会被定成违反社会秩序?可是美丽的彩虹阶梯通向哪儿呢?于是我边爬边欣赏顺带逗逗猫,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条横向的街道,呵!这上面竟然是一个社区。
街道干净整洁,因为是周中的缘故,路上没有什么人。多数的房子被涂成了黄色、砖红色等温暖的色调,窗台上放着开着鲜艳花朵的盆栽,还有就是看不厌的窗台防护栏。在伊斯坦布尔,光是这各式各样的防护栏就够看上几天!最常见的是简单向外突出的曲线状,异域风情十足。不远处传来孩子们奔跑喊叫和欢笑声,金发和黑发和谐的共存,除了信仰伊斯兰教外,很多土耳其人从血统上来说几乎就是欧洲人了。张贴在一幢木质楼房门上的宠物店传单告诉我大名鼎鼎的奇哈格区(Cihangir)就在这附近,啊哈哈,这就是闲逛的好处,总是不断的有惊喜出现!
走在奇哈格的街道上感觉就像是在欧洲,café林立,还有许多蛋糕店、水果店、书店、唱片店以及各种五金、饰品店。街上还时不时能看到颜色鲜艳的老爷车和酷酷的军车状的SUV,总体感觉这个区的生活水准要比山下的高一些档次,水果卖的都比山下贵呢,3里拉才5个橘子。中午吃饭我选了一个人较少的小店,还是不习惯坐在一大堆本地人中间啊~~东亚面孔实在太惹眼了。傍晚时分,我还在巷子里钻来钻去,结果竟然走回了独立大街!实在是太奇妙了!
伊斯坦布尔城被博斯普鲁斯海峡一分为二,欧洲区的生活非常世俗化和西方化,而亚洲区据说很不一样,相对保守一些,并且物价略低。
在亚洲区的时候,我住在距离海边不远的Guray家里。每天照旧是在城里闲逛,这里可能是距离欧洲区和旅游区太近,感觉和对岸的生活没什么两样,café、市场、面包店、书店、服装店布满大街小巷,即便是在周中的日子里,白天街上的行人也很多,大部分人看起来还是本地人,并且没有多少女性显得特别保守。附近有几个还在使用的亚美尼亚教堂,教堂门口有一个小广场,晚上这里是街头艺人的舞台。有土耳其人乐队载歌载舞,也有声称住不起旅馆的外国男生自弹自唱,间或还有帅气的观众上台即兴表演,氛围极佳!果然音乐无国界。返回欧洲区的那天下午,同样的广场上,一个库尔德人乐队为在与ISIS的战斗中沦陷的叙利亚科巴尼难民募捐。这还是后来Hamza看了我拍的视频告诉我的,那样的音乐,即使像我这样完全不懂库尔德语的人,也能感受到强烈的愤怒和悲伤,听着听着不自觉鼻子发酸想哭。音乐很多时候只需用心去感受。
从Guray家楼下往下直走,穿过一条繁忙的马路,就是海边了。这里的海边没有松软的沙滩,放眼望去,大块大块的棕色岩石绵延几公里像城墙一样阻挡了大海的脚步。冬天的海峡岸边很冷,但是还是有一些青年人在行走交谈、小贩拎着茶瓶来回叫卖热茶,流浪猫们来来回回的望洋兴叹。现在想想还蛮后悔当时没在寒冷的海风中喝一杯热腾腾的红茶。
沿着海岸可以走到MODA,Guray说这里比卡迪廓伊更为富裕一些。照旧是穿街走巷,上午10点左右很多店铺都还没有开门,街角处有个vintage店铺的玻璃橱窗展示着上世纪初的法式生活物件;Market门口的蔬果摊前,包着花头巾的阿姨边挑蔬菜边和年长的摊主聊天;路过一所小学,空气中传来小孩子们奔跑嬉闹的声音。Café门口,摩登男女们三三两两的坐在一起吃Brunch,抽烟喝茶聊天。时不时能看到穿着民族服装的母亲带着孩子或者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坐在路边乞讨,他们的轮廓较为深刻,可能是难民或者某个少数民族,不一定要给钱,食物也可以。午饭时分,路上的行人多了起来,对于我这个外国人几乎没有人会多看一眼,这让我感觉很舒服很自在。
自由的气质、多元的文化、发达的旅游业,使得伊斯坦布尔的一些街区富有艺术气息和小资情调。譬如欧洲区的奇哈格,还有位于亚洲区卡迪廓伊的这几条不知名的街道。街道很窄,行走中可以看到左边的画室里年轻英俊的长发青年无奈的看着身边哭泣的女人,也可以透过右边咖啡店的窗口看到装饰考究的室内两个漂亮的女孩子在聊天,可惜实在囊肿羞涩,不然我一定会买下那幅夜色下的加拉太塔。走在冬天的街道上,寒风凛冽,本能驱使我走进温暖的café,手里捧着热乎乎的土耳其红茶,顿时整个人松弛了下来。走进来一群拖家带口的人,折腾了一番后才坐下来,这家的男人问我是不是中国人,我感到相当惊讶,在伊斯坦布尔,我总是会被习惯性的认为是韩国人或日本人,连我在科尼亚的同胞都说因为着装的关系我看起来略像韩国人。我开心的坐过去和他们聊天,男主人做手机生意,和家人刚从中国回来,尴尬的是我一直以为他的妻子是他姑姑~~女人真的要好好保养,同样是三十几岁,岁月明显优待男人。
话说Istanbulkart真的好好用,除了地面的公交、TRAM、地下的Metro,还可以刷往来于亚洲区欧洲区的船票以及伊斯坦布尔-王子群岛的船票,并且比现金购买便宜。王子岛返回卡迪廓伊以及卡迪廓伊返回欧洲区的船上都欣赏到了美妙的音乐,尤其是王子岛回来的那趟船,清瘦高大的高加索男子吹笛,可爱的东亚女子拉手风琴,共同演奏前苏联风格的音乐。乘客们不约而同地跟着节奏拍手,没有工作人员前来阻挠,我想即使有工作人员过来,那也是来欣赏音乐的吧。我当时的表现现在想想真的好像刘姥姥初进大观园,哈哈。
在听了很多库尔德、土耳其风格的传统音乐后,英俊热情的host Hamza带我去看了一场他最喜欢的摇滚乐队的小型演唱会。这是一支土耳其独立摇滚乐队,融合了土耳其传统音乐和西方摇滚乐以及美国黑人hiphop等各种元素,非常非常独特,主唱是个大帅哥,乐器主要是吉他、贝斯、Saz、小提琴和鼓,还有两名漂亮的和声,现场气氛极其热烈,听众的音乐素养感觉都非常高,节奏感相当好。在看到一个又一个神秘嘉宾亮相表演后,Hamza简直开心的要疯掉了,直说我们超级幸运!我确实很幸运,能结实一位同样热爱摇滚乐的土耳其帅哥,哈哈,最重要的是能有机会看到一场这么local、高水准的土耳其摇滚乐!当乐队进行到传统音乐的环节时,观众们都跳起了传统的舞蹈,我也跟着激动的Hamza抖肩乱舞。乐队中间休息的时候,不安分的Hamza还带我去喝了Tequila~~我去买酒的时候,酒保:WOW! 这可是在穆斯林国家,难怪说伊斯坦布尔非常自由。
最后,我想说一下安全问题。可能是我长得比较安全,我也没去什么犄角旮旯,反正只有在来土耳其最初的两三天我把背包背到前面,后面的十来天我都是不设防的背在后面,什么东西也没丢。我遇到的土耳其人真的好热情,而且乐于助人,当我停在路上拿着地图东张西望或者只是停下来不知所措的东张西望时,总会有人主动过来问我是否需要帮助,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也会帮我去询问,直到告诉我怎么走,或者把我送到我想去的地方。嗯,感谢Turkish Army的大兵们以及所有帮过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