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诗
其实我读诗的时间很短,短到只是近年断断续续的读,时间加起来总共不会超过一个月。我读的诗,也很少,少到只懂得曹丕和古诗几首。然而这并不妨碍我去欣赏,即使对诗的背景知识一无所知。在我看来,诗词也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同音乐和画作并无太大区别,所以不需要挑文琢字去计较作者的用词或者用意,我唯一要做的就是用心去感受,用情怀去了解。彼时明月今时望,正如今人的的明月与古人的明月并没有什么不同一样,古人的喜怒哀乐和我们的悲欢离合也不曾有过变化。
有次我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个问题,题主问:“读书越多会越孤独吗?” 蒋方舟他回答:“会让你越来越不抗拒孤独。” 然而在我个人心中,读书从未是孤独的一件事情,甚至说与"孤独“二字扯不上关系。我喜欢把读书,特别是读诗,个人集子,还有思想哲学这类的书,想象成为穿越古今和地域的沟通。这种沟通,是思想性上更深层的沟通,它不需要你来我往的交流,它需要的只是会心一笑而已。而在题主看来,读书是一件会让他离开社交和人群的事情,因此害怕孤单。其实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聊天在生物意义上而言,是如同猴子互相给对方顺毛的举动一样,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群体的安全感。这也就是为什么,知己很少,朋友很多的原因。有句俗话叫做“话不投机半句多“, 说的就是心意不同,谈话也就不契合了。可是要注意到的是,我们平日里闲来聊天,哪里有那么多的用心呢?人也只有对知己,才会挖心掏肺,谈人生谈理想,因为他们懂你,你懂他们。折回来,我认为书就是这样的知己,还是一件穿越时空地域有选择性的知己。如此,读书何来的孤单?
一不小心就扯远了,回到诗。
刚才说到读诗是要靠心去读的,这也就涉及到了心智和人生阅历的问题。我正是处在十八九岁的年龄,人生阅历少,经历的事情也不多,因此对部分题材并不感兴趣。但是,我也正因为处在十八九岁的年龄,所以对关于“人”的题材特别的感兴趣。我钟情于曹丕在《善哉行》里的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我喜爱刘桢于《赠从弟》中的“ 冰霜正凄惨,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我还爱好古诗《青青陵上柏》上的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这些诗,大多都相关人性和人生的反省,也正映出了我处在这个年龄的迷茫。他们帮我道出了那份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情怀。
这种诗我虽然喜爱,但却不是唯一的,不然要多无趣多忧郁呀。如果非要选一个我爱的诗,那么一定就是贾岛的《忆江上吴处士》里的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从几年前第一眼读到的时候,就默默的喜欢上了,因为它给了我无穷的想象,无穷的意境。百度上解释这首诗时,说这秋风是萧瑟凄凉的,可是我却觉得是温柔,一种极富诗意的温柔。正值金秋的长安城,夕阳将落,一股柔和凉爽的秋风轻轻的穿过那雄伟的宫殿群,百米的朱雀大街,凌云的宝塔,一直到城中的渭水,然后拨开了点点清波涟漪。接着这风带着那温暾秋意,又从渭水起,往不远的岸边吹去,正好吹到岸边人身旁,缠绕着他的青丝,抚摸过他的面颊。最后,这秋风一路延循着行道上的树木而嬉戏穿绕,带下了片片落叶,而又恰恰覆盖了长安城。
有次我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个问题,题主问:“读书越多会越孤独吗?” 蒋方舟他回答:“会让你越来越不抗拒孤独。” 然而在我个人心中,读书从未是孤独的一件事情,甚至说与"孤独“二字扯不上关系。我喜欢把读书,特别是读诗,个人集子,还有思想哲学这类的书,想象成为穿越古今和地域的沟通。这种沟通,是思想性上更深层的沟通,它不需要你来我往的交流,它需要的只是会心一笑而已。而在题主看来,读书是一件会让他离开社交和人群的事情,因此害怕孤单。其实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聊天在生物意义上而言,是如同猴子互相给对方顺毛的举动一样,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群体的安全感。这也就是为什么,知己很少,朋友很多的原因。有句俗话叫做“话不投机半句多“, 说的就是心意不同,谈话也就不契合了。可是要注意到的是,我们平日里闲来聊天,哪里有那么多的用心呢?人也只有对知己,才会挖心掏肺,谈人生谈理想,因为他们懂你,你懂他们。折回来,我认为书就是这样的知己,还是一件穿越时空地域有选择性的知己。如此,读书何来的孤单?
一不小心就扯远了,回到诗。
刚才说到读诗是要靠心去读的,这也就涉及到了心智和人生阅历的问题。我正是处在十八九岁的年龄,人生阅历少,经历的事情也不多,因此对部分题材并不感兴趣。但是,我也正因为处在十八九岁的年龄,所以对关于“人”的题材特别的感兴趣。我钟情于曹丕在《善哉行》里的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我喜爱刘桢于《赠从弟》中的“ 冰霜正凄惨,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我还爱好古诗《青青陵上柏》上的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这些诗,大多都相关人性和人生的反省,也正映出了我处在这个年龄的迷茫。他们帮我道出了那份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情怀。
这种诗我虽然喜爱,但却不是唯一的,不然要多无趣多忧郁呀。如果非要选一个我爱的诗,那么一定就是贾岛的《忆江上吴处士》里的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从几年前第一眼读到的时候,就默默的喜欢上了,因为它给了我无穷的想象,无穷的意境。百度上解释这首诗时,说这秋风是萧瑟凄凉的,可是我却觉得是温柔,一种极富诗意的温柔。正值金秋的长安城,夕阳将落,一股柔和凉爽的秋风轻轻的穿过那雄伟的宫殿群,百米的朱雀大街,凌云的宝塔,一直到城中的渭水,然后拨开了点点清波涟漪。接着这风带着那温暾秋意,又从渭水起,往不远的岸边吹去,正好吹到岸边人身旁,缠绕着他的青丝,抚摸过他的面颊。最后,这秋风一路延循着行道上的树木而嬉戏穿绕,带下了片片落叶,而又恰恰覆盖了长安城。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