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海波说起世俗兄弟情
从黄海波说起世俗兄弟情
昨天,我看崔哥的一篇博文,有感触。
我早过了追星年纪,不喜欢看电视剧,较少关注黄海波饰演的影视,但偶尔看过几次综艺访谈,觉得这是个随和且愿意帮人解围的男人。
这次事件,因为时间节点的敏感,足以让他的演艺生涯止步于此。
中国向来盛行落尽下石的传统,文革更是达到顶峰,余毒延续至今。锦上添花的人很多很多,雪中送炭的却寥寥无几。
摒弃该事件对错不谈,崔哥能大大方方说仍把海波当兄弟,就凭这点,就是个好人。
好人?这不是小孩子玩家家的好人坏人原则,而是说崔哥有自己的是非原则,有自己的交友之道,有胸怀不盲从。
兄弟,这是一个可以衍生很多想象的词语。譬如,热血沸腾,譬如,两肋插刀,譬如,大醉一场,譬如,反目成仇,譬如,相忘于江湖…
几天前,有名基层同事忽然猝死,普通平实大众之一,因其家境的凋落,在惯常的茶余饭后谈资中,竟夹杂着很多不屑、冷淡、质疑的口吻,一些平时和他下班后聚着聊天的人群中,也难觅中肯话语。
那些曾经在酒桌与他称兄道弟的人呢?
没错,在酒桌上我们都听过太多肆无忌惮的恭维、亲密,一杯酒一句兄弟爽爽的叫,但你知道,那也只是成人酒桌游戏而已,不必太当真。
想起一个有小孩的年轻父亲,一帮朋友家中小聚,互相勾肩搭背的肉麻,中途,有一所谓兄弟离席,出去后,接二连三的开始有人在背后说人八卦,说人不堪尽过嘴瘾,年轻父亲的儿子惊讶的张大嘴,刚才这群叔叔不是很亲密的吗?怎么才一会儿功夫就变了,父亲这时候很严肃地请这帮朋友离开自己的家,说:“我孩子还小,我希望他的世界简单干净,不想让我的儿子小小年纪就看到这社会上的兄弟是这样的!”
这个父亲做法正确,我双手赞同。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这是我初二课本英语书的一句谚语,老话了,但是大实话。
同样一件事,在不同人说出来,会演绎出不同版本的走向,中途再添油加醋放些佐料,一只喜洋洋从门口出去,回来时可能已被人说成是一头灰太狼。我的过往经历已经有很多这样的版本,所以更深知其中负面冲击力。而这中间的酸楚发酵,很大归功于所谓兄弟朋友的掺水搅合。
前几年的新版《水浒传》零星看过几集,主题曲《兄弟无数》曾是我手机铃声,水浒108将兄弟情是避不开的剧情,在动荡荒乱时代,为求生存抱团,不少土匪的兄弟情甚至高于夫妻情,我关注的侧重点在于他们这群梁山土匪对待兄弟的态度上,明显的,里面有很多感情化和美化处理,但毋庸置疑,在古时候,人们对兄弟的价值观不像如今这么浮躁与善变。
一路走过来,或多或少都会在见闻中对兄弟二字有自己感悟。
我感谢一位在省城的黄姓领导,好长时间没有主动联系了,因为他位高权重,相信如今他身边遍布恭维奉承的人,也不缺我这一个,但有时我寻思,很多年以后,他退休了,我会专程去省城拜访他和他的家人,谢谢他在北部湾那座海滨小城给我的帮助和快乐时光。我记得,有次他接过一个电话,与我有关,而我恰好在办公室,他若无其事,很淡然平静的处理,之后从未向我提及,而我也从没主动问过,但我知道,他很机敏地维护了我,尽管只是琐碎之事,但我感谢他作为兄弟的冷静协调。
我尊重我的部门老大,有这么件事,很多年前,她相处不错的一个同事犯了事,进了监狱,当时环境,很多人都避而远之,但是她特意去了趟监狱,买了东西留了一些钱给这个犯事的朋友,就凭这个举动,就值得让我点赞,而这,与性别无关。在现实的纷扰社会中,许多男人,见利忘义,自私刻薄,见风使舵,甚至还不如某些女人有兄弟气概。
前日,有个老同学联系到我,我好一阵讶异,学生时期,我一直认为他是班上最优秀的一个人,而上次小聚已经是17年前,当晚在咖啡厅约见,微笑着,交换这些年的一些经历,他叙事清晰,稳健温和,谈到家庭的一些变故也是不疾不徐,对职位的升迁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我很乐意和这样实在的人沟通,也许他不一定有豪宅名车,但在我心中,他依然是非常优秀的一个人,优秀不是非要与世俗的财富名利划上等号,而在于对生活的认知与担当,在于为人的实诚与坦然,这些才是可构建成兄弟的积极要素。
当年臧天朔的一曲《朋友》曾打动过无数觥筹杯盏间的70后、80后,估计歌手本人也是出来后才能更好了解谁是他的真正兄弟,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同,我们不可以自己的主观看法简单粗暴的评判别人,因为你不是他,没有路过他的路,有人的故事平淡无奇,有人的故事百转千回,有人的故事黯淡寂然,有人的故事激昂澎湃,这,就是生活。
于我而言,只要彼此存善真,心有契合,认真对待生活就足矣,你若飞黄腾达我会祝福你并庆幸有这么牛XX的兄弟,你若在大街吆喝摆摊或在小巷卖豆浆油条我同样会祝福你并非常庆幸有这么一个实实在在的好兄弟。
在飞逝的时光中,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的渺小和短暂,要体验兄弟的情谊,真的需要岁月的过滤,有一天,你老了,在炉火旁打盹,忽然想起往事,有一两个身影清晰又温暖的轻轻撞击了你的心,也许,那就是兄弟。
昨天,我看崔哥的一篇博文,有感触。
我早过了追星年纪,不喜欢看电视剧,较少关注黄海波饰演的影视,但偶尔看过几次综艺访谈,觉得这是个随和且愿意帮人解围的男人。
这次事件,因为时间节点的敏感,足以让他的演艺生涯止步于此。
中国向来盛行落尽下石的传统,文革更是达到顶峰,余毒延续至今。锦上添花的人很多很多,雪中送炭的却寥寥无几。
摒弃该事件对错不谈,崔哥能大大方方说仍把海波当兄弟,就凭这点,就是个好人。
好人?这不是小孩子玩家家的好人坏人原则,而是说崔哥有自己的是非原则,有自己的交友之道,有胸怀不盲从。
兄弟,这是一个可以衍生很多想象的词语。譬如,热血沸腾,譬如,两肋插刀,譬如,大醉一场,譬如,反目成仇,譬如,相忘于江湖…
几天前,有名基层同事忽然猝死,普通平实大众之一,因其家境的凋落,在惯常的茶余饭后谈资中,竟夹杂着很多不屑、冷淡、质疑的口吻,一些平时和他下班后聚着聊天的人群中,也难觅中肯话语。
那些曾经在酒桌与他称兄道弟的人呢?
没错,在酒桌上我们都听过太多肆无忌惮的恭维、亲密,一杯酒一句兄弟爽爽的叫,但你知道,那也只是成人酒桌游戏而已,不必太当真。
想起一个有小孩的年轻父亲,一帮朋友家中小聚,互相勾肩搭背的肉麻,中途,有一所谓兄弟离席,出去后,接二连三的开始有人在背后说人八卦,说人不堪尽过嘴瘾,年轻父亲的儿子惊讶的张大嘴,刚才这群叔叔不是很亲密的吗?怎么才一会儿功夫就变了,父亲这时候很严肃地请这帮朋友离开自己的家,说:“我孩子还小,我希望他的世界简单干净,不想让我的儿子小小年纪就看到这社会上的兄弟是这样的!”
这个父亲做法正确,我双手赞同。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这是我初二课本英语书的一句谚语,老话了,但是大实话。
同样一件事,在不同人说出来,会演绎出不同版本的走向,中途再添油加醋放些佐料,一只喜洋洋从门口出去,回来时可能已被人说成是一头灰太狼。我的过往经历已经有很多这样的版本,所以更深知其中负面冲击力。而这中间的酸楚发酵,很大归功于所谓兄弟朋友的掺水搅合。
前几年的新版《水浒传》零星看过几集,主题曲《兄弟无数》曾是我手机铃声,水浒108将兄弟情是避不开的剧情,在动荡荒乱时代,为求生存抱团,不少土匪的兄弟情甚至高于夫妻情,我关注的侧重点在于他们这群梁山土匪对待兄弟的态度上,明显的,里面有很多感情化和美化处理,但毋庸置疑,在古时候,人们对兄弟的价值观不像如今这么浮躁与善变。
一路走过来,或多或少都会在见闻中对兄弟二字有自己感悟。
我感谢一位在省城的黄姓领导,好长时间没有主动联系了,因为他位高权重,相信如今他身边遍布恭维奉承的人,也不缺我这一个,但有时我寻思,很多年以后,他退休了,我会专程去省城拜访他和他的家人,谢谢他在北部湾那座海滨小城给我的帮助和快乐时光。我记得,有次他接过一个电话,与我有关,而我恰好在办公室,他若无其事,很淡然平静的处理,之后从未向我提及,而我也从没主动问过,但我知道,他很机敏地维护了我,尽管只是琐碎之事,但我感谢他作为兄弟的冷静协调。
我尊重我的部门老大,有这么件事,很多年前,她相处不错的一个同事犯了事,进了监狱,当时环境,很多人都避而远之,但是她特意去了趟监狱,买了东西留了一些钱给这个犯事的朋友,就凭这个举动,就值得让我点赞,而这,与性别无关。在现实的纷扰社会中,许多男人,见利忘义,自私刻薄,见风使舵,甚至还不如某些女人有兄弟气概。
前日,有个老同学联系到我,我好一阵讶异,学生时期,我一直认为他是班上最优秀的一个人,而上次小聚已经是17年前,当晚在咖啡厅约见,微笑着,交换这些年的一些经历,他叙事清晰,稳健温和,谈到家庭的一些变故也是不疾不徐,对职位的升迁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我很乐意和这样实在的人沟通,也许他不一定有豪宅名车,但在我心中,他依然是非常优秀的一个人,优秀不是非要与世俗的财富名利划上等号,而在于对生活的认知与担当,在于为人的实诚与坦然,这些才是可构建成兄弟的积极要素。
当年臧天朔的一曲《朋友》曾打动过无数觥筹杯盏间的70后、80后,估计歌手本人也是出来后才能更好了解谁是他的真正兄弟,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同,我们不可以自己的主观看法简单粗暴的评判别人,因为你不是他,没有路过他的路,有人的故事平淡无奇,有人的故事百转千回,有人的故事黯淡寂然,有人的故事激昂澎湃,这,就是生活。
于我而言,只要彼此存善真,心有契合,认真对待生活就足矣,你若飞黄腾达我会祝福你并庆幸有这么牛XX的兄弟,你若在大街吆喝摆摊或在小巷卖豆浆油条我同样会祝福你并非常庆幸有这么一个实实在在的好兄弟。
在飞逝的时光中,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的渺小和短暂,要体验兄弟的情谊,真的需要岁月的过滤,有一天,你老了,在炉火旁打盹,忽然想起往事,有一两个身影清晰又温暖的轻轻撞击了你的心,也许,那就是兄弟。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