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S/360的发展
S/360总体组的报告对未来的预测有很多“错误”。
总体报告是要定义一个九年后仍然有市场的产品线。事实是,近四十年后,到了2001年,S/360的后代S/390(俗称IBM大型机)仍然在金融、保险等领域占有很大的市场。尽管很多人已多次预言大型机的终极,但近年来网络化和服务器再集中的趋势使得我们看不到大型机在近几年内有消亡的迹象。可以说,S/360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计算机系统。如果在2010年时看到S/390的后代,作者一点也不会惊奇。
S/360电脑的成功为IBM带来了巨大财富。市场对S/360的热情接受也带动了配套设备的销售。1966年,IBM卖出了8000多台S/360系统,超过了以前八种电脑销量的总和。全公司年收入达40亿美元,纯利10亿美元。1970年,收入增到83亿美元。到了1982年,S/360的后代的销售收入已占全公司的一半。据统计,至80年代末,S/360及其后代为IBM带来了上千亿美元的销售收入。直到2001年,S/360技术还在为IBM赚钱。
总体组的另一个“失误”就是S/360真正遇到了“致命弱点”(knockoff)。这是指一个产品的某种事实上存在的技术弱点,市场和销售人员很难反驳竞争厂家的攻击,容易由此失掉市场。S/360的问题在于,由于它是一个采用同一种体系结构的电脑家族,一旦竞争厂家发现体系结构的一个致命弱点,就可以打击IBM的全线产品。
IBM S/360-20
IBM S/360-20
1964年8月,S/360遇到它最担心的致命弱点。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一个IBM的老客户,认为S/360技术落后,决定不购买S/360,转而购买竞争对手通用电气公司的电脑。到了第二年的11月,另一个重要的客户,贝尔实验室,基于同样原因也抛弃了多年购买IBM电脑的做法,转而购买通用电气的电脑。
问题是,在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方面,IBM的S/360确实落后,它的体系结构没有采用当时很先进的“动态寻址”技术。这个技术为什么重要呢?
在S/360的设计时期,电脑是很宝贵的东西,使用的方法也很特别。用户根本看不到电脑。用户先把自己的程序和数据交给电脑操作员,由他输入到电脑中去。然后,用户的 “作业”排队等候。当其他用户的作业算完以后,这个作业在电脑里启动计算,然后操作员收集计算结果,再把它交给用户。这种运行方式叫“批处理”。
但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们从1961年起就在倡导另一种模式,这种称为“交互式处理”或“交互式计算”的模式在今天已广为流传。我们上网时将我们的计算请求(比如要浏览一个网页)直接提交给网站电脑,然后我们希望立即能看到结果,哪怕是部分结果。我们不希望把我们的请求排在一个队里,等网站服务器处理完其他几万个网民的请求后再来处理我们的请求。事实上,我们希望与其他几万个网民在几乎相同的时间内看到结果。
交互式计算需要我们共享电脑的资源,尤其是处理器的时间。处理器把时间分成很多几毫秒的区间,在不同区间处理不同用户的计算任务。这样,在一秒钟内可以“同时”处理几百个用户的计算任务。因此,时间共享(time sharing)技术是交互式计算的关键技术,而时间共享又需要电脑的体系结构支持“动态寻址”。
S/360的总体工作组敏锐地意识到交互式处理的重要性,这也是他们在S/360的总体方案指明的未来市场的一个重要方向。他们知道“动态寻址”技术,没有采用它是经过仔细考虑的。动态寻址虽然先进但还很不成熟。另外,时间共享不仅需要改硬件,还有很多软件开发的工作。S/360的主要目标是通用家族,不是交互式处理。S/360的总体方案已经够冒险了,加上交互式处理这么重大的创新恐怕很难保证项目的完成。
IBM失掉麻省理工学院订单的另一个原因是,麻省理工的教授们希望“参与设计”,帮助IBM S/360的技术人员修改体系结构,以便加上动态寻址技术。这个要求IBM不能答应,因为他们不想再改动总体方案。
失掉麻省理工的订单不仅是很丢面子的事,而且预示着IBM将来很可能会丢掉交互式计算的一大块市场。但是,现有的总体方案又不能再改动。怎么办呢?
IBM决定分两步走。第一,迅速开发并推出一档产品,在S/360的总体结构框架内实现时间共享,从而支持交互式计算。这不仅可以让用户知道IBM很看重时间共享市场,而且可以让IBM在这个产品的推出中学习并掌握时间共享技术。第二,研究动态寻址技术,争取在S/360的下一个版本中用上。
1965年8月,IBM公布了第一台时间共享产品,称为S/360-167。一年后,系统推向市场。事实证明,IBM的学习成本是相当高的。由于错误很多,S/360-167刚推出时,IBM不得不向客户说好,这档产品只能用于科研和实验,不能用于生产。系统软件开发费用高达5700万美元。后来S/360-167系统逐渐完善,变成了商用产品,但销量很少。到了1971年底,IBM共销售出37000台S/360系统,其中S/360-167只有66台。整个S/360-167产品线共亏损4900万美元。
不过,这些学习的代价是值得的。IBM迅速进入了时间共享市场。一直到1972年,IBM是唯一有产品在时间共享市场上销售的厂家。另外,IBM彻底掌握了时间共享技术。由于坚持不懈地研究开发并把产品推向市场,IBM在时间共享方面越做越好。到了1970年,IBM推出了S/360的后一代,即S/370系统。这个系统的体系结构扩展了S/360,直接支持“动态寻址”和“虚拟存储”,从根本上解决了时间共享问题。此后许多年,S/370和它的操作系统MVS与VM成了业界的榜样。
IBM的对手通用电气却失败了。麻省理工的教授们老爱改动体系结构,做新的研究,结果通用电气的时间共享电脑老不能成为产品。通用电气最终不得不从市场上撤出。但是,通用电气、麻省理工以及贝尔实验室合作的研究项目却意义深远。它产生了操作系统中的许多新思想和先进技术,影响了后来著名的Unix和Linux操作系统的发明。
总体报告是要定义一个九年后仍然有市场的产品线。事实是,近四十年后,到了2001年,S/360的后代S/390(俗称IBM大型机)仍然在金融、保险等领域占有很大的市场。尽管很多人已多次预言大型机的终极,但近年来网络化和服务器再集中的趋势使得我们看不到大型机在近几年内有消亡的迹象。可以说,S/360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计算机系统。如果在2010年时看到S/390的后代,作者一点也不会惊奇。
S/360电脑的成功为IBM带来了巨大财富。市场对S/360的热情接受也带动了配套设备的销售。1966年,IBM卖出了8000多台S/360系统,超过了以前八种电脑销量的总和。全公司年收入达40亿美元,纯利10亿美元。1970年,收入增到83亿美元。到了1982年,S/360的后代的销售收入已占全公司的一半。据统计,至80年代末,S/360及其后代为IBM带来了上千亿美元的销售收入。直到2001年,S/360技术还在为IBM赚钱。
总体组的另一个“失误”就是S/360真正遇到了“致命弱点”(knockoff)。这是指一个产品的某种事实上存在的技术弱点,市场和销售人员很难反驳竞争厂家的攻击,容易由此失掉市场。S/360的问题在于,由于它是一个采用同一种体系结构的电脑家族,一旦竞争厂家发现体系结构的一个致命弱点,就可以打击IBM的全线产品。
IBM S/360-20
IBM S/360-20
1964年8月,S/360遇到它最担心的致命弱点。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一个IBM的老客户,认为S/360技术落后,决定不购买S/360,转而购买竞争对手通用电气公司的电脑。到了第二年的11月,另一个重要的客户,贝尔实验室,基于同样原因也抛弃了多年购买IBM电脑的做法,转而购买通用电气的电脑。
问题是,在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方面,IBM的S/360确实落后,它的体系结构没有采用当时很先进的“动态寻址”技术。这个技术为什么重要呢?
在S/360的设计时期,电脑是很宝贵的东西,使用的方法也很特别。用户根本看不到电脑。用户先把自己的程序和数据交给电脑操作员,由他输入到电脑中去。然后,用户的 “作业”排队等候。当其他用户的作业算完以后,这个作业在电脑里启动计算,然后操作员收集计算结果,再把它交给用户。这种运行方式叫“批处理”。
但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们从1961年起就在倡导另一种模式,这种称为“交互式处理”或“交互式计算”的模式在今天已广为流传。我们上网时将我们的计算请求(比如要浏览一个网页)直接提交给网站电脑,然后我们希望立即能看到结果,哪怕是部分结果。我们不希望把我们的请求排在一个队里,等网站服务器处理完其他几万个网民的请求后再来处理我们的请求。事实上,我们希望与其他几万个网民在几乎相同的时间内看到结果。
交互式计算需要我们共享电脑的资源,尤其是处理器的时间。处理器把时间分成很多几毫秒的区间,在不同区间处理不同用户的计算任务。这样,在一秒钟内可以“同时”处理几百个用户的计算任务。因此,时间共享(time sharing)技术是交互式计算的关键技术,而时间共享又需要电脑的体系结构支持“动态寻址”。
S/360的总体工作组敏锐地意识到交互式处理的重要性,这也是他们在S/360的总体方案指明的未来市场的一个重要方向。他们知道“动态寻址”技术,没有采用它是经过仔细考虑的。动态寻址虽然先进但还很不成熟。另外,时间共享不仅需要改硬件,还有很多软件开发的工作。S/360的主要目标是通用家族,不是交互式处理。S/360的总体方案已经够冒险了,加上交互式处理这么重大的创新恐怕很难保证项目的完成。
IBM失掉麻省理工学院订单的另一个原因是,麻省理工的教授们希望“参与设计”,帮助IBM S/360的技术人员修改体系结构,以便加上动态寻址技术。这个要求IBM不能答应,因为他们不想再改动总体方案。
失掉麻省理工的订单不仅是很丢面子的事,而且预示着IBM将来很可能会丢掉交互式计算的一大块市场。但是,现有的总体方案又不能再改动。怎么办呢?
IBM决定分两步走。第一,迅速开发并推出一档产品,在S/360的总体结构框架内实现时间共享,从而支持交互式计算。这不仅可以让用户知道IBM很看重时间共享市场,而且可以让IBM在这个产品的推出中学习并掌握时间共享技术。第二,研究动态寻址技术,争取在S/360的下一个版本中用上。
1965年8月,IBM公布了第一台时间共享产品,称为S/360-167。一年后,系统推向市场。事实证明,IBM的学习成本是相当高的。由于错误很多,S/360-167刚推出时,IBM不得不向客户说好,这档产品只能用于科研和实验,不能用于生产。系统软件开发费用高达5700万美元。后来S/360-167系统逐渐完善,变成了商用产品,但销量很少。到了1971年底,IBM共销售出37000台S/360系统,其中S/360-167只有66台。整个S/360-167产品线共亏损4900万美元。
不过,这些学习的代价是值得的。IBM迅速进入了时间共享市场。一直到1972年,IBM是唯一有产品在时间共享市场上销售的厂家。另外,IBM彻底掌握了时间共享技术。由于坚持不懈地研究开发并把产品推向市场,IBM在时间共享方面越做越好。到了1970年,IBM推出了S/360的后一代,即S/370系统。这个系统的体系结构扩展了S/360,直接支持“动态寻址”和“虚拟存储”,从根本上解决了时间共享问题。此后许多年,S/370和它的操作系统MVS与VM成了业界的榜样。
IBM的对手通用电气却失败了。麻省理工的教授们老爱改动体系结构,做新的研究,结果通用电气的时间共享电脑老不能成为产品。通用电气最终不得不从市场上撤出。但是,通用电气、麻省理工以及贝尔实验室合作的研究项目却意义深远。它产生了操作系统中的许多新思想和先进技术,影响了后来著名的Unix和Linux操作系统的发明。
邻家的の柠檬叔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与她的告别信 (2人喜欢)
- 2025年2月21日AI多领域阅读列表汇总
- 触发搜索过于敏感问题 (1人喜欢)
- deepseek v3的指令服从性-作为相关度排序器 (1人喜欢)
- 《史上最大机器人🤖》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