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兄》‧龍的傳奇 - 沈西城
七一年十月《唐山大兄》上映,賣座空前,票房三百一十九萬,破了《獨臂刀》的百萬紀錄,李小龍搖身一變,成為炙手可熱功夫巨星,青龍衝天,勢不可擋。電影成功後,人人讚「小諸葛」鄒文懷目光銳利,有用人之明,是不?嘿!找李小龍拍《唐山大兄》,套句俗話,乃「盲打盲撞」!電影公映前,不說觀眾,就連「嘉禾」高層都不看好,心裏默禱「上帝!保佑!不蝕本,於願足矣!」其實香港影壇第一個想起李小龍的人是「銀壇伯樂」吳思遠,曾託小麒麟(李小龍摯友)試探口風,回說OK!惟限於財力才作罷。
不妨說說「嘉禾」怎會找到李小龍吧!早在「嘉禾」接觸李小龍前,「邵氏」已跟李小龍碰頭,商議拍一部武俠電影,雙方談得七七八八,惟邵逸夫細心,礙於李小龍名氣不響,就去問張徹意見。張徹那時是「邵氏」的兩大天皇導演(其一是李翰祥),所拍電影,套套賣座,尤其是《獨臂刀》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打破百萬票房的電影,聲勢之隆,就連邵老闆都要敬他幾分,他身邊契仔無數,王羽、狄龍、姜大衛,顆顆皆星,名氣、地位都遠在李小龍之上,一聽邵逸夫的話,心中疙瘩,找條龍來,豈不是過江龍壓地頭虎?於是就說「此事宜從長計議」。
邵逸夫何等精靈,立知張徹心意。小龍、張徹,二者不可兼得,捨龍取徹,計之最者,遂命方逸華拖住李小龍。說也湊巧,正在那時,劉亮華跑到美國找鄭佩佩,游說她回來為「嘉禾」拍片,無意中遇到李小龍,問「可有興趣回香港拍電影?」。
其時李小龍在美國並不得意,萬家爭看夥拍溫·威廉斯演出的《青蜂俠》,身份卻是日本人加藤,幪面上陣,不能以真面目示人,雖有矯捷身手為美國觀眾傾倒,沒人識得廬山真面目;再加上本有望爭得《功夫》劇集的金貴祥角色,最後落入大衛卡拉甸手上,頓令李小龍萬念俱灰,再無心戀棧荷里活,聽得劉亮華開口邀請,豈會推辭!就這樣,游龍回港了!
「嘉禾」請得李小龍,初時並不在意,既已請來,罷了,也就將就敷衍,開拍泰國實景的《唐山大兄》。為啥說敷衍?自來有據,原來《唐山大兄》的導演起初是演員出身的吳家驤,擅風月電影,綽號「打樁導演」,「嘉禾」起用他作為李小龍的第一部電影,其輕視程度,顯而易見。李小龍是專才,一經合作,已知斤両,怨言勃出,大不咬弦。眼看戲拍不下去,鄒文懷為免「爛尾」,只好派心腹何冠昌跑到泰國監場,亂雖停、局未定,擾攘期間,羅維請纓上陣。
羅維人稱「福將」,資歷名氣都在吳家驤之上,鄒文懷哪會不依,於是羅大爺成為了《唐山大兄》的最後導演。羅維生於江蘇,四十年代已參與抗日話劇活動,四八年來港後,先後在「永華」、「電懋」、「邵氏」當過演員、導演。羅維的電影,我最有印象的是《盲戀》,改編自「永遠活在霞飛路上」徐訏的原著小說,李麗華演盲女,羅維飾心慕盲女的醜男人,扮相恐怖──「牙突出,左顴高,右顴低,口似血輪,眉粗暴眼」,乍看以為是魔怪。在電影裏,羅維將一個自卑、膽怯、不敢示愛的善良男人心態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成為銀壇不貳的「性格巨星」。可羅維一樣引來李小龍不滿,彼此暗自角力,互不相讓。電影好不容易拍完,李小龍又向鄒文懷提出一個要求,要參與配音,他將出拳時的喊聲配上「哇——呀!噢噢噢!」的吼聲,引來羅維譏笑:「像啥!野豬叫?笑死人!」想不到,這幾陣近似野豬的吼聲,竟成為《唐山大兄》另一個賣座元素。
「嘉禾」高層一看試片,心中冷涼了半截,午夜場的廣告只有四格,可見重視程度有限。哪料,午夜場上映,觀眾蜂擁入座,「麗星」戲院午夜場放畢,全院觀眾站起,掌聲綻放如春雷,響徹雲霄。當觀眾發現李小龍在座,群情洶湧激動,高喊:「李小龍!好嘢!」鄒文懷這時才知道「執到寶」。正是:「邵氏」糊塗失寶,種下衰落根由;「嘉禾」福星高照,造就龍的傳奇!
不妨說說「嘉禾」怎會找到李小龍吧!早在「嘉禾」接觸李小龍前,「邵氏」已跟李小龍碰頭,商議拍一部武俠電影,雙方談得七七八八,惟邵逸夫細心,礙於李小龍名氣不響,就去問張徹意見。張徹那時是「邵氏」的兩大天皇導演(其一是李翰祥),所拍電影,套套賣座,尤其是《獨臂刀》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打破百萬票房的電影,聲勢之隆,就連邵老闆都要敬他幾分,他身邊契仔無數,王羽、狄龍、姜大衛,顆顆皆星,名氣、地位都遠在李小龍之上,一聽邵逸夫的話,心中疙瘩,找條龍來,豈不是過江龍壓地頭虎?於是就說「此事宜從長計議」。
邵逸夫何等精靈,立知張徹心意。小龍、張徹,二者不可兼得,捨龍取徹,計之最者,遂命方逸華拖住李小龍。說也湊巧,正在那時,劉亮華跑到美國找鄭佩佩,游說她回來為「嘉禾」拍片,無意中遇到李小龍,問「可有興趣回香港拍電影?」。
其時李小龍在美國並不得意,萬家爭看夥拍溫·威廉斯演出的《青蜂俠》,身份卻是日本人加藤,幪面上陣,不能以真面目示人,雖有矯捷身手為美國觀眾傾倒,沒人識得廬山真面目;再加上本有望爭得《功夫》劇集的金貴祥角色,最後落入大衛卡拉甸手上,頓令李小龍萬念俱灰,再無心戀棧荷里活,聽得劉亮華開口邀請,豈會推辭!就這樣,游龍回港了!
「嘉禾」請得李小龍,初時並不在意,既已請來,罷了,也就將就敷衍,開拍泰國實景的《唐山大兄》。為啥說敷衍?自來有據,原來《唐山大兄》的導演起初是演員出身的吳家驤,擅風月電影,綽號「打樁導演」,「嘉禾」起用他作為李小龍的第一部電影,其輕視程度,顯而易見。李小龍是專才,一經合作,已知斤両,怨言勃出,大不咬弦。眼看戲拍不下去,鄒文懷為免「爛尾」,只好派心腹何冠昌跑到泰國監場,亂雖停、局未定,擾攘期間,羅維請纓上陣。
羅維人稱「福將」,資歷名氣都在吳家驤之上,鄒文懷哪會不依,於是羅大爺成為了《唐山大兄》的最後導演。羅維生於江蘇,四十年代已參與抗日話劇活動,四八年來港後,先後在「永華」、「電懋」、「邵氏」當過演員、導演。羅維的電影,我最有印象的是《盲戀》,改編自「永遠活在霞飛路上」徐訏的原著小說,李麗華演盲女,羅維飾心慕盲女的醜男人,扮相恐怖──「牙突出,左顴高,右顴低,口似血輪,眉粗暴眼」,乍看以為是魔怪。在電影裏,羅維將一個自卑、膽怯、不敢示愛的善良男人心態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成為銀壇不貳的「性格巨星」。可羅維一樣引來李小龍不滿,彼此暗自角力,互不相讓。電影好不容易拍完,李小龍又向鄒文懷提出一個要求,要參與配音,他將出拳時的喊聲配上「哇——呀!噢噢噢!」的吼聲,引來羅維譏笑:「像啥!野豬叫?笑死人!」想不到,這幾陣近似野豬的吼聲,竟成為《唐山大兄》另一個賣座元素。
「嘉禾」高層一看試片,心中冷涼了半截,午夜場的廣告只有四格,可見重視程度有限。哪料,午夜場上映,觀眾蜂擁入座,「麗星」戲院午夜場放畢,全院觀眾站起,掌聲綻放如春雷,響徹雲霄。當觀眾發現李小龍在座,群情洶湧激動,高喊:「李小龍!好嘢!」鄒文懷這時才知道「執到寶」。正是:「邵氏」糊塗失寶,種下衰落根由;「嘉禾」福星高照,造就龍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