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时应该想点什么?(文/王路)
失眠有两种。一种是碰到事情睡不着。一种是浮想联翩睡不着。前者是偶发的,后者是惯常的。本文对治后者。
往池塘中间投一块石头,会激起波澜。想让波澜平息,不能另投一块石头,固然会把第一块石头的波纹冲散,但又带来新的波纹。我们常说,别去想事,不想就睡着了。这么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人在清醒的时候,大脑总是无间断地在想东西。用佛教的说法,第六意识永远在转。不过,有些东西会越想越兴奋,有些东西会越想越困。要对治失眠,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去想后者。
有必要先对睡不着时的心做些细分:
1、因为感受而睡不着。比如,疼得睡不着,痒得睡不着,冻得睡不着,尿憋得睡不着。
2、因为琢磨事情而睡不着。比如,来回想一件激动的事情,考虑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3、因为有造作的欲望而睡不着。比如,明天有个演讲,一直在想开场白该怎么说。
三者往往是混杂的。比如觉得冷,想到被子薄,打算明天买床被子。这一瞬间,感受、琢磨、造作三种心次第生起。接着,由买被子想到明天的时间安排,想到明天要请人吃饭,这样,由一件事想到另一件,就像接连不断地往池塘投入石头,波纹就久久不能平息。
然后你突然意识到,太晚了,告诉自己不要再想,赶紧睡觉。于是暂时放下念头,可过不多久,又不自觉去想别的事情了。
佛教中,感受、琢磨、造作,在五蕴中分别叫受蕴、想蕴、行蕴(也可对应心所中的受、想、思)。告诉自己不要再想,是色蕴中的无表色。无表色和受蕴、想蕴、行蕴,都是法尘。当你的意根啃食法尘的时候,意识就会生起,你就没办法入睡。
要想入睡,需要让意识不起。除开禅定,活着的人只有两种情形下不起意识:无梦的睡眠、昏厥。如果能控制意识慢慢不起,就能入睡。但想东西本身就是在生起意识,而且普通人又没有能力让自己不想东西。现在的问题是:想点什么能让自己慢慢变得什么都不想?
这就需要找到意识生起的条件,充要条件是:意根、法尘、作意。
意根好比男,法尘好比女,作意好比二者和合。
法尘刚才说过了。现在说意根。
意根不像眼根,似乎有个可见的东西。意根是前一刹那灭掉的识。也就是说,你由A事想到B事,A事生起的识叫A识,B事生起的识叫B识。A识就是意根。细说很复杂,不展开了。
重要的是,为什么会由A想到B?这种想到,就是“作意”。要对治失眠,就要在A和B中间来一刀,把它们的联系拦腰斩断。纵然有男有女,但二者不和合,也生不了小孩。
比如,一部精彩的电视剧,我们会目不转睛盯着看。突然没信号了,屏幕上闪烁着白点。其实这些点也是每一秒都在变的,但我们不会有兴趣。因为这些信息,没有让我们去感受、去琢磨的冲动。
如果你坐在一列长途火车上,虽然车轮轧过铁轨的声音很吵,但它不仅不会吵得你睡不着,反而会吵得你很快睡着。因为它太单调了。读一本枯燥的书、面对单调的风景,都是这样。这是因为,一方面这种眼识和耳识本身提不起你的兴趣,另一方面它又阻碍了别的能提起你兴趣的眼识和耳识生起。
你没办法在一瞬间既读单词书,又读武侠小说。当单词书和你的眼根接触,生起眼识,它成为意识的等无间缘,即意根。
当然,你可以走神。比如你看到different,想到“不同”,然后想到“包不同”,想到《天龙八部》,这时,前一刹那的“包不同”就成了意根。(《瑜伽师地论》:若此六识为彼六识等无间缘;即施设此名为意根。亦名意处。亦名意界。)
不过,只要你的单词书在面前摆着,眼睛扫到下一个单词,则又重新把你的心拉回来了。怕的是,你对单词书视而不见,想到包不同,眼就不再回到书上了,接着想了一下午的《天龙八部》。
这就是数绵羊为什么容易失效。刚数的时候,声识是意根,在系住你的心,但心就像一匹野马,很快就挣脱了,去想别的事。因此,有效的数绵羊不是默数,而是数出声,而且不是“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而是“一只羊、一只羊、一只羊……”,永远都是一只羊。这会把心系在所缘境上更紧一些。
但对于心猿意马的人,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慢慢驯化念头,就像驯化一只猴子。仅就对治失眠而言,有一种方法比数绵羊有效得多,即想象无意义的画面。
眼识在力量上胜于耳识,它对心系缚得更紧。你完全可以一边数绵羊一边想心事,但一边想画面一边想心事,就略困难了。一个躺在床上许多小时后终于有点想入睡的时候,他的逻辑开始涣散,脑中不再是具体的事,而是一些影影绰绰的画面,好像有一个人,两个人,也好像许多人,好像是自己,又好像不是自己。这时,他对所缘境的感受、琢磨、造作的水平在降低,意识渐渐在灭伏。
睡不着的人,可以试想些和生活毫无干系的画面,比如在草原上放羊,对着画面一头头数它们。这些画面不要基于你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不要牵扯到任何故事。想象的画面分辨率要尽可能低,尽可能模糊,而且一直在流动。这样,很快就会入睡。
王路微信公众号:i_wanglu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王路,公众号:i_wanglu,转载请通知mayj@ifeng.com,并将本段话一并带走,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往池塘中间投一块石头,会激起波澜。想让波澜平息,不能另投一块石头,固然会把第一块石头的波纹冲散,但又带来新的波纹。我们常说,别去想事,不想就睡着了。这么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人在清醒的时候,大脑总是无间断地在想东西。用佛教的说法,第六意识永远在转。不过,有些东西会越想越兴奋,有些东西会越想越困。要对治失眠,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去想后者。
有必要先对睡不着时的心做些细分:
1、因为感受而睡不着。比如,疼得睡不着,痒得睡不着,冻得睡不着,尿憋得睡不着。
2、因为琢磨事情而睡不着。比如,来回想一件激动的事情,考虑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3、因为有造作的欲望而睡不着。比如,明天有个演讲,一直在想开场白该怎么说。
三者往往是混杂的。比如觉得冷,想到被子薄,打算明天买床被子。这一瞬间,感受、琢磨、造作三种心次第生起。接着,由买被子想到明天的时间安排,想到明天要请人吃饭,这样,由一件事想到另一件,就像接连不断地往池塘投入石头,波纹就久久不能平息。
然后你突然意识到,太晚了,告诉自己不要再想,赶紧睡觉。于是暂时放下念头,可过不多久,又不自觉去想别的事情了。
佛教中,感受、琢磨、造作,在五蕴中分别叫受蕴、想蕴、行蕴(也可对应心所中的受、想、思)。告诉自己不要再想,是色蕴中的无表色。无表色和受蕴、想蕴、行蕴,都是法尘。当你的意根啃食法尘的时候,意识就会生起,你就没办法入睡。
要想入睡,需要让意识不起。除开禅定,活着的人只有两种情形下不起意识:无梦的睡眠、昏厥。如果能控制意识慢慢不起,就能入睡。但想东西本身就是在生起意识,而且普通人又没有能力让自己不想东西。现在的问题是:想点什么能让自己慢慢变得什么都不想?
这就需要找到意识生起的条件,充要条件是:意根、法尘、作意。
意根好比男,法尘好比女,作意好比二者和合。
法尘刚才说过了。现在说意根。
意根不像眼根,似乎有个可见的东西。意根是前一刹那灭掉的识。也就是说,你由A事想到B事,A事生起的识叫A识,B事生起的识叫B识。A识就是意根。细说很复杂,不展开了。
重要的是,为什么会由A想到B?这种想到,就是“作意”。要对治失眠,就要在A和B中间来一刀,把它们的联系拦腰斩断。纵然有男有女,但二者不和合,也生不了小孩。
比如,一部精彩的电视剧,我们会目不转睛盯着看。突然没信号了,屏幕上闪烁着白点。其实这些点也是每一秒都在变的,但我们不会有兴趣。因为这些信息,没有让我们去感受、去琢磨的冲动。
如果你坐在一列长途火车上,虽然车轮轧过铁轨的声音很吵,但它不仅不会吵得你睡不着,反而会吵得你很快睡着。因为它太单调了。读一本枯燥的书、面对单调的风景,都是这样。这是因为,一方面这种眼识和耳识本身提不起你的兴趣,另一方面它又阻碍了别的能提起你兴趣的眼识和耳识生起。
你没办法在一瞬间既读单词书,又读武侠小说。当单词书和你的眼根接触,生起眼识,它成为意识的等无间缘,即意根。
当然,你可以走神。比如你看到different,想到“不同”,然后想到“包不同”,想到《天龙八部》,这时,前一刹那的“包不同”就成了意根。(《瑜伽师地论》:若此六识为彼六识等无间缘;即施设此名为意根。亦名意处。亦名意界。)
不过,只要你的单词书在面前摆着,眼睛扫到下一个单词,则又重新把你的心拉回来了。怕的是,你对单词书视而不见,想到包不同,眼就不再回到书上了,接着想了一下午的《天龙八部》。
这就是数绵羊为什么容易失效。刚数的时候,声识是意根,在系住你的心,但心就像一匹野马,很快就挣脱了,去想别的事。因此,有效的数绵羊不是默数,而是数出声,而且不是“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而是“一只羊、一只羊、一只羊……”,永远都是一只羊。这会把心系在所缘境上更紧一些。
但对于心猿意马的人,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慢慢驯化念头,就像驯化一只猴子。仅就对治失眠而言,有一种方法比数绵羊有效得多,即想象无意义的画面。
眼识在力量上胜于耳识,它对心系缚得更紧。你完全可以一边数绵羊一边想心事,但一边想画面一边想心事,就略困难了。一个躺在床上许多小时后终于有点想入睡的时候,他的逻辑开始涣散,脑中不再是具体的事,而是一些影影绰绰的画面,好像有一个人,两个人,也好像许多人,好像是自己,又好像不是自己。这时,他对所缘境的感受、琢磨、造作的水平在降低,意识渐渐在灭伏。
睡不着的人,可以试想些和生活毫无干系的画面,比如在草原上放羊,对着画面一头头数它们。这些画面不要基于你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不要牵扯到任何故事。想象的画面分辨率要尽可能低,尽可能模糊,而且一直在流动。这样,很快就会入睡。
王路微信公众号:i_wanglu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王路,公众号:i_wanglu,转载请通知mayj@ifeng.com,并将本段话一并带走,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王路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公司崩塌前的最后较量 (5人喜欢)
- 李白天下第三 (5人喜欢)
- 200字抓包大模型 (2人喜欢)
- 为什么当前的AI在文学创作上表现拉胯? (2人喜欢)
- AI能不能自发写好故事?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