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的父母(书摘)
牛肉丸的还有3个月就降生,即将做妈妈的我,是该学习学习为人父母之道了。
以下摘抄一些书里的词句。
———————————————————————————————————————————
如果父母在某方面能力超群,就自然而然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某种特长。如果你是艺术家,很可能就会敦促孩子去开发艺术专长。如果你在学校里是读书天才,就会一厢情愿地希望孩子也聪颖善学。如果你在学业上并不出色,甚至毕生为学习所累,就会担心孩子也和你一样,于是竭尽所能地避免他们重蹈覆辙。
我们想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教给孩子。然而,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忘记这么一条:父母首先应当努力做到的是让孩子享有身为自己的权利,让他们在自己的命运轨迹下生活,那才是他们人格精神的真实反映。
———————————————————————————————————————————
我们有多少人问过自己:“我为人父为人母的使命是什么,我的教养理念又是什么?在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我怎么体现这些理念?我是否深思熟虑地制定好了教养策略,就如同企业家管理一家大企业一样?”
不管我们是朝夕相处还是已经离异的夫妇,我们往往没有仔细思考过教养孩子的方法,没有判断与筛选过什么方法有效和无效,然后达成一致的意见。我们甚至没有检验过我们的教学方法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和改变。试问一下自己:在教养孩子的时候,我有没有特意倾听过他们的心声?如果我使用的方法效果不佳,那我愿不愿意作出改变?
———————————————————————————————————————————
父母缺乏觉醒,为此,孩子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过度的宠爱、过度的关注、过度的医疗护理……这一切导致了许多孩子不快乐。这是因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我们会将自身的情感延续到孩子身上;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我们会将自己未获满足的需求、没有达成的期望、没有实现的梦想传递给他们。不论抱有怎样美好的动机,我们还是会从父母那里继承上一辈人的情感,再将它们传递给自己的孩子。这种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情感可能会奴役孩子,削弱他们的能力;这种潜意识如果得不到彻底的清理,就会一代又一代地渗透下去。唯有觉醒的力量才能制止这种回荡在家庭中的痛苦循环。
———————————————————————————————————————————
传统的父母之道是直线型、分等级的。父母居高临下地掌控一切。在父母这一边,传统的的教养方法使我们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强化了我们心中的阴影。因为我们的孩子太天真了,因此他们会随时准备接受我们的影响。每当我们将自己的自负感强加给他们的时候,孩子是不会有意识地作出太多抗拒的。如此一来就形成一个问题:我们的自负感会变得越来越强。
我所提出的“自负感”是一种人为制造出来的自我感觉,它主要是基于他人的意见而形成的。
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许多情绪化表现就是经过伪装后的自负感。比如,当我们说“我生气了”,其实是想象着最核心的真我在生气。事实可能正好相反。真实的情况可能是,我们只是在抗拒生活中遭遇的某种状况,盼望着自己能实现理想中”应该“的状态。此时,如果我们向他人宣泄愤怒,就彻底地表现出了”自负感“。
———————————————————————————————————————————
孩子就是我们的同盟,他们会反复映照出我们各种各样的不觉醒,为我们提供一个又一个走向觉醒的机会。我们的孩子理所应当拥有一对觉醒的父母。作为父母,我们也应当接受他们的影响,实现自身的转型,而不仅仅是力图对他们施加影响、转变他们。觉醒的教养方法要求父母从根本上进行转变,要求我们考虑一系列标志性的课题,诸如:
我是否做好了准备,愿意在与儿女的互动中走向更高级的精神觉醒?
我怎样才能认清孩子的真正需求,有的放矢地教养他们,做一个称职的家长?
如何战胜自身对改变的恐惧,用内心的真实感受去指导自己的养育活动(忽略外在因素的干扰)?
我是否清楚地认识到教养工作的方方面面?
我能不能把同孩子的关系奉为一种最神圣的亲密关系?
———————————————————————————————————————————
以下摘抄一些书里的词句。
———————————————————————————————————————————
如果父母在某方面能力超群,就自然而然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某种特长。如果你是艺术家,很可能就会敦促孩子去开发艺术专长。如果你在学校里是读书天才,就会一厢情愿地希望孩子也聪颖善学。如果你在学业上并不出色,甚至毕生为学习所累,就会担心孩子也和你一样,于是竭尽所能地避免他们重蹈覆辙。
我们想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教给孩子。然而,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忘记这么一条:父母首先应当努力做到的是让孩子享有身为自己的权利,让他们在自己的命运轨迹下生活,那才是他们人格精神的真实反映。
———————————————————————————————————————————
我们有多少人问过自己:“我为人父为人母的使命是什么,我的教养理念又是什么?在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我怎么体现这些理念?我是否深思熟虑地制定好了教养策略,就如同企业家管理一家大企业一样?”
不管我们是朝夕相处还是已经离异的夫妇,我们往往没有仔细思考过教养孩子的方法,没有判断与筛选过什么方法有效和无效,然后达成一致的意见。我们甚至没有检验过我们的教学方法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和改变。试问一下自己:在教养孩子的时候,我有没有特意倾听过他们的心声?如果我使用的方法效果不佳,那我愿不愿意作出改变?
———————————————————————————————————————————
父母缺乏觉醒,为此,孩子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过度的宠爱、过度的关注、过度的医疗护理……这一切导致了许多孩子不快乐。这是因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我们会将自身的情感延续到孩子身上;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我们会将自己未获满足的需求、没有达成的期望、没有实现的梦想传递给他们。不论抱有怎样美好的动机,我们还是会从父母那里继承上一辈人的情感,再将它们传递给自己的孩子。这种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情感可能会奴役孩子,削弱他们的能力;这种潜意识如果得不到彻底的清理,就会一代又一代地渗透下去。唯有觉醒的力量才能制止这种回荡在家庭中的痛苦循环。
———————————————————————————————————————————
传统的父母之道是直线型、分等级的。父母居高临下地掌控一切。在父母这一边,传统的的教养方法使我们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强化了我们心中的阴影。因为我们的孩子太天真了,因此他们会随时准备接受我们的影响。每当我们将自己的自负感强加给他们的时候,孩子是不会有意识地作出太多抗拒的。如此一来就形成一个问题:我们的自负感会变得越来越强。
我所提出的“自负感”是一种人为制造出来的自我感觉,它主要是基于他人的意见而形成的。
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许多情绪化表现就是经过伪装后的自负感。比如,当我们说“我生气了”,其实是想象着最核心的真我在生气。事实可能正好相反。真实的情况可能是,我们只是在抗拒生活中遭遇的某种状况,盼望着自己能实现理想中”应该“的状态。此时,如果我们向他人宣泄愤怒,就彻底地表现出了”自负感“。
———————————————————————————————————————————
孩子就是我们的同盟,他们会反复映照出我们各种各样的不觉醒,为我们提供一个又一个走向觉醒的机会。我们的孩子理所应当拥有一对觉醒的父母。作为父母,我们也应当接受他们的影响,实现自身的转型,而不仅仅是力图对他们施加影响、转变他们。觉醒的教养方法要求父母从根本上进行转变,要求我们考虑一系列标志性的课题,诸如:
我是否做好了准备,愿意在与儿女的互动中走向更高级的精神觉醒?
我怎样才能认清孩子的真正需求,有的放矢地教养他们,做一个称职的家长?
如何战胜自身对改变的恐惧,用内心的真实感受去指导自己的养育活动(忽略外在因素的干扰)?
我是否清楚地认识到教养工作的方方面面?
我能不能把同孩子的关系奉为一种最神圣的亲密关系?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