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隔世
她对于那个世界最后的记忆只剩下水了。哪儿都是水,漫过头顶,淹没身躯,灌得她满口满鼻。
为什么水那么冰冷,胸口却像火烧一般?
她觉得自己变得很轻很轻,轻得像一把泡沫,一个浪头打过来就散了……也不知过了多久,浮浮沉沉间渐渐似有人声,在说什么“撬开牙”、“灌进去”的。远远的仿佛还能看到一线光亮,她赶紧手脚并用,往上挣了挣,张开嘴急喘一口气,结果又呛了一口水……苦的!不是水……是药?
她倏然睁开双眼,惊叫一声,用力支起上身,恍惚间自己竟坐在一张锦被堆叠的秀榻之上,隔着重重帘幕只能看见模模糊糊一片伏低的人头。唯一站着的是一个危髻入云的妇人,逆着光看不清脸庞,却能看出她身穿窄袖短袄,裙腰束至胸口,臂缠披帛,足蹬高履,全然不是现代人装扮。
她听见自己抖着尖尖细细的声音问:“你是谁?我在哪?”
就看妇人手中的玉碗应声而落,转眼摔得粉碎。
-----☆------☆------☆------☆------☆------☆------☆------☆------☆------☆------☆------☆------☆------☆-----
夭夭睁开眼的时候,有人正在窗子底下“吃吃”的笑,一个带着几分威严的声音嘘道:“噤声!”静了一息后就听有人小声求道:“英姐姐饶了我们吧!”紧接着是一阵细碎的脚步声,渐渐行远,再说什么就听不见了。
她早就想跟携英说,对那几个小丫头不必这样严苛。她们才多大呀,脸还没长开呢,就要伺候人了。
天都大亮了,其实她早就醒了。夭夭翻了个身,目光落在头顶绣着碧桃雏凤的银红帐子上。她怔怔望着那密密匝匝的针脚,眼睛都酸了,仿佛总也看不够似的。这幅帐子她看了快两个月,携英说,这叫《九重春色图》。
她还在这儿。合上眼,夭夭把这几天发生的事在心里又过了一遍,不由得叹了口气。如果这只是一场绮梦,天明后就会随着晨雾消散于无形,那该多好。
屋外响起了轻轻的叩门声,携英隔着门道:“三娘子,该起了。”
夭夭抓过被子捂在脸上,不情愿的咕哝了一声,又往里躲了躲。
很快,门开了。侍女们捧着铜盆香笼鱼贯而入,衣裙窸窣。
自从这副身躯的正主坠马而亡,一缕香魂随风去,她来到这里已一月有余。简单说,她穿越了;具体说,她八成借尸还了魂。至于此时所处之地,从身边侍女的衣饰判断,大约是唐朝。
当初她醒来之时,四肢百骸俱像被磨石碾过一般疼痛难忍,将养了近一个月方能活动自如。之后太医虽几次明言已无大碍,可是她父母放心不下,硬是拘着不让下床。她被困在这一顶帐子围成的四方天地里,长日无事,便听丫鬟婆子们讲讲古,再学学摆主子的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半个多月。
渐渐的,她从旁人的只言片语中将自己的身世拼凑出了个大概。她的父亲姓郭名鏦,字利用,乃汾阳王郭子仪的后人,尚今上宪宗皇帝的胞姐汉阳长公主,领一个检校国子监祭酒的闲职。夭夭是她的乳名,至于大名是什么,没人叫起,她也无从知晓。下人见她口称“三娘子”,皆因幼时她在祖母膝下长大,相伴一处的还有叔伯家的两个堂姐,因此这样排了序齿。
驸马爷没有纳妾,也不爱畜养歌伎,夭夭下面只有一个五岁的弟弟,小名叫豆儿的,第一次跟着乳娘来看她,刚打了个照面便“哇”一声哭了起来,嘴里还嚷嚷着“她不是姐姐!她不是姐姐!”险些把她的魂儿都吓掉了。还好乳娘机敏,三句两句哄住抱了出去。偌大的府邸中一共就四个正经主子,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处理,豆儿不认她这个姐姐也无所谓,毕竟他人小言轻。孩子嘛,往后哄哄就好了。
既来之、则安之。这个简单的道理,她在最初的慌乱过后就想通了。不想昨日驸马爷传话进来,让她今天打扮齐整了到前头去,说有要事。她才发现想通了,并不就是一通百通,事到临头,人还是会退缩的。
夭夭又叹了口气,终于从衾被中坐了起来。
床前立着一张素绢桃花插屏,一角儿落着边鸾的款;画屏外人影绰绰,却听不见一点儿声响。
夭夭向眼前正拢着锦帐的俏婢笑了笑,唤了声“携英”。
携英是她房里的大丫头,十八、九岁的年纪,鹅蛋脸,柳条身,看着像是个忠厚的。
夭夭搭着她的手下榻更衣,转过屏风,只见两个还扎着总角的小丫头,唤作鸦儿、鹊儿的一左一右立在妆台前,见了她福身道:“请娘子梳妆。”夭夭一眼看见那海兽葡萄纹铜镜,唬了一跳,直觉就是要逃开,却被携英半扶半掺推坐了下去。
自从到了这里,夭夭就一直不敢照镜子,这会儿被婢女强压着别不开身,心里咚咚直跳,情知躲不过,咬牙猛地抬头,对上镜中那张皇的杏眼,顿时长舒一口气。
原来铜镜里那朦朦胧胧的人影儿依稀还是前世的自己,一张俏脸更是在大红襦裙的映衬下凭添三分艳色。
携英轻唤一声,立时从外间又进来四个小丫头,一个端热汤,一个持布巾,一个递胰子,一个捧青盐。偏夭夭还沉浸在中彩票一般的幸运中无法自拔,只管一眼一眼瞟那镜子。携英看她不动,忍不住出声提醒:“娘子?”夭夭这才恍过神,急忙接过来净面漱口,毕竟不是用惯的东西,难免带出几分生涩来。携英也净了手,打开妆奁,伺候夭夭用香脂匀面,螺黛扫眉,又将胭脂在掌中调匀,徐徐涂在她的双腮上,做了个寻常的酒晕妆。
夭夭想告诉她:眉毛太粗,脸太红了!
此时身后的擒芳手持玉梳上前为夭夭通发,跟在一旁的鸦儿打开一只匣子,伶俐道:“娘子如今大安了,今日又得主人召见,该戴些颜色才好。”夭夭看去,只见是一支凤凰样式的金步摇,凤羽皆点翠而成,纤毫毕现,凤喙中衔一枚红宝石,颌下缀着明珠数颗,凤尾巍巍而动,似是装有机窍。她不免在心中赞一声好,随即不动声色的点点头。
擒芳本与携英一道,是贴身伺候夭夭的大丫头,只是素日里呐口少言,不知为何事事都叫携英压了一头,几天相处下来却也知道夭夭不喜繁杂,今天只简单挽了个百合双髻,簪了两朵初放的赤芍并那支步摇,又在脑后插上一把蝉纹金梳。夭夭自己挑了一对金镶红宝耳铛戴上,让鹊儿把着菱花镜前前后后照了个遍。
所谓“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便是这般富贵风流吧。夭夭摸摸自己的脸,稚气未脱,却比前一世丰腴了不少。
“我……多大年纪?”她问道。
几个丫头自然知道三娘子在坠马之后便记忆全无,正巧方才提膳的小丫头送了食盒进来,携英转出外间张罗去了,于是擒芳出声答道:“娘子芳龄一十有五,正是好年华。”
15岁啊。当真好年华。
打扮停当,又用过早膳,忽然外间通传太医到了。这次来的还是一直给她瞧病的那个白胡子老头,仔细切了脉,道说无事。夭夭正吩咐人好生送他出去,可巧携英抱了斗篷进来,便向他福了福,道声“张太医好走”,又对夭夭说:“娘子,时候不早了,咱们也过去吧?”夭夭“嗯”了声,一旁的擒芳问:“娘子今日用什么香?”夭夭看了眼堂前袅袅吐烟的金猊香兽,问:“屋里点的是什么香?”擒芳回道:“是白檀。”夭夭点点头,“就用那个,甚好。”擒芳着小丫头捧来香药,置于金丝香球中,亲手为夭夭在四边裙角各系上一个。
夭夭一动不动任她摆布。携英蹲下身为她理了理袍角,度着她的心思开口道:“娘子莫怕,婢子先陪您去给长公主请安,再一道往前院去。”又打开夭夭系在腰间的荷包,取了一片沈麝递给她。夭夭知道这是饭后去口气用的,连忙接过噙在口里。登时整个人笼在了一团香气中。
小佛堂里,长公主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默诵着佛经。自从爱女出事,她几乎每天都要在这里呆上一晌。以前她也时常跟着母后和姐妹们上香礼佛,但从未跪得像现在这样心甘情愿过。
常嬷嬷无声无息地推门进来,伏下身轻声道:“公主,三娘子快过来了。”长公主微微颔首,依然双目紧闭,口中念念有词。常嬷嬷退立在她身后,也不催促。
好一歇才听长公主说:“素心,扶我出去吧。”
素心是常嬷嬷的名字,她是跟着公主陪嫁过来的,是府里的老人儿了。
回屋刚坐定,就听外屋响起打帘子的声音,小丫头在门外报称:“公子过来了。”
五岁的豆儿被乳娘抱着进来给长公主请安。
长公主张手从乳娘怀中接过豆儿,抱在腿上嘱咐道:“一会长姊过来,可不许顽皮。”豆儿噘着小嘴不应,扭啊扭啊地顺着长公主的裙子溜了下来,脚一沾地就往外跑,边跑还边喊:“她不是我姐姐!”唬得乳娘赶三赶四地撵了出去。
“冤家!”长公主无奈的叹了口气。自从夭夭病愈,这姐弟俩就一直不对付,看得人莫名其妙。还是一旁的常嬷嬷开解道:“公主宽心,依老奴看,人好好的比什么都强。”
长公主念了声佛,道:“都是菩萨保佑的!”
夭夭扶着携英带着一长串人刚进院门,就见豆儿小炮弹似的冲了出来,结果来不及刹车,一头扎在携英身上。携英吓了一跳,忙扶稳他,关切道:“公子慢些走,仔细摔跤。”
豆儿挣开她的手,说了声“不要你管”接着往院外跑,还不忘回头冲夭夭做了个鬼脸。
这熊孩子!
夭夭看了眼跪了一地请安的乳娘、嬷嬷们,连忙摆手叫起,道:“还不赶紧跟上去?”
常嬷嬷听到动静,迎了出来,笑着行了个万福,亲自打帘道:“三娘子快请进。”夭夭也换上一张笑脸,客气地说了声“有劳姑姑”,低头进了屋里。
不多时转进花厅,长公主见女儿这会过来,穿一件红地织锦宝相花纹八幅裙,罩着同色百蝶穿花遍地金斗篷,未语先笑,脸色也好,里里外外透着一股欢快劲儿,先向常嬷嬷笑道:“可见是全好了。” 接着又对夭夭说:“屋里暖和,快解了斗篷。”然后端端正正坐好,受了夭夭一拜。
夭夭左足轻移半步,双手搭在腰边,微微踹身屈膝俛首,口中道:“孩儿给母亲请安,母亲万福。”
这个姿势是她昨天跟着自己屋里的教引嬷嬷学的,练了一个晚上,腿抖打颤了,自忖成果还是很可观的。
果然长公主似是赞许般点了点头,对身边人说:“快扶起来!”又向她招手道:“我儿,来娘身边坐。”夭夭斜签着身子挨着长公主坐下,凭她拉着手问了昨天歇得可好、身上还疼不疼、可曾按时服药,少不得照着嬷嬷教的规矩一一回答了。
丫头奉了八宝茶上来,长公主忽然问:“擒芳怎么没跟着伺候?”
夭夭不禁向携英看去。方才擒芳要跟来,被这丫头给拦下了。携英欠身替她答道:“回公主,娘子瞧着今日天气好,便开了书斋洒扫,怕小丫头们不懂事,留擒芳看着呢。”
就看常嬷嬷瞪了她一眼。
夭夭只管低头喝茶,假装看不见她们的眉眼官司,心中却暗暗记下一笔。恐怕擒芳是长公主安排在她身边的人,那么今后是既贵重不得,也轻贱不得的。
又说了一刻钟话,长公主才站起身,带着夭夭上前头去了。
为什么水那么冰冷,胸口却像火烧一般?
她觉得自己变得很轻很轻,轻得像一把泡沫,一个浪头打过来就散了……也不知过了多久,浮浮沉沉间渐渐似有人声,在说什么“撬开牙”、“灌进去”的。远远的仿佛还能看到一线光亮,她赶紧手脚并用,往上挣了挣,张开嘴急喘一口气,结果又呛了一口水……苦的!不是水……是药?
她倏然睁开双眼,惊叫一声,用力支起上身,恍惚间自己竟坐在一张锦被堆叠的秀榻之上,隔着重重帘幕只能看见模模糊糊一片伏低的人头。唯一站着的是一个危髻入云的妇人,逆着光看不清脸庞,却能看出她身穿窄袖短袄,裙腰束至胸口,臂缠披帛,足蹬高履,全然不是现代人装扮。
她听见自己抖着尖尖细细的声音问:“你是谁?我在哪?”
就看妇人手中的玉碗应声而落,转眼摔得粉碎。
-----☆------☆------☆------☆------☆------☆------☆------☆------☆------☆------☆------☆------☆------☆-----
夭夭睁开眼的时候,有人正在窗子底下“吃吃”的笑,一个带着几分威严的声音嘘道:“噤声!”静了一息后就听有人小声求道:“英姐姐饶了我们吧!”紧接着是一阵细碎的脚步声,渐渐行远,再说什么就听不见了。
她早就想跟携英说,对那几个小丫头不必这样严苛。她们才多大呀,脸还没长开呢,就要伺候人了。
天都大亮了,其实她早就醒了。夭夭翻了个身,目光落在头顶绣着碧桃雏凤的银红帐子上。她怔怔望着那密密匝匝的针脚,眼睛都酸了,仿佛总也看不够似的。这幅帐子她看了快两个月,携英说,这叫《九重春色图》。
她还在这儿。合上眼,夭夭把这几天发生的事在心里又过了一遍,不由得叹了口气。如果这只是一场绮梦,天明后就会随着晨雾消散于无形,那该多好。
屋外响起了轻轻的叩门声,携英隔着门道:“三娘子,该起了。”
夭夭抓过被子捂在脸上,不情愿的咕哝了一声,又往里躲了躲。
很快,门开了。侍女们捧着铜盆香笼鱼贯而入,衣裙窸窣。
自从这副身躯的正主坠马而亡,一缕香魂随风去,她来到这里已一月有余。简单说,她穿越了;具体说,她八成借尸还了魂。至于此时所处之地,从身边侍女的衣饰判断,大约是唐朝。
当初她醒来之时,四肢百骸俱像被磨石碾过一般疼痛难忍,将养了近一个月方能活动自如。之后太医虽几次明言已无大碍,可是她父母放心不下,硬是拘着不让下床。她被困在这一顶帐子围成的四方天地里,长日无事,便听丫鬟婆子们讲讲古,再学学摆主子的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半个多月。
渐渐的,她从旁人的只言片语中将自己的身世拼凑出了个大概。她的父亲姓郭名鏦,字利用,乃汾阳王郭子仪的后人,尚今上宪宗皇帝的胞姐汉阳长公主,领一个检校国子监祭酒的闲职。夭夭是她的乳名,至于大名是什么,没人叫起,她也无从知晓。下人见她口称“三娘子”,皆因幼时她在祖母膝下长大,相伴一处的还有叔伯家的两个堂姐,因此这样排了序齿。
驸马爷没有纳妾,也不爱畜养歌伎,夭夭下面只有一个五岁的弟弟,小名叫豆儿的,第一次跟着乳娘来看她,刚打了个照面便“哇”一声哭了起来,嘴里还嚷嚷着“她不是姐姐!她不是姐姐!”险些把她的魂儿都吓掉了。还好乳娘机敏,三句两句哄住抱了出去。偌大的府邸中一共就四个正经主子,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处理,豆儿不认她这个姐姐也无所谓,毕竟他人小言轻。孩子嘛,往后哄哄就好了。
既来之、则安之。这个简单的道理,她在最初的慌乱过后就想通了。不想昨日驸马爷传话进来,让她今天打扮齐整了到前头去,说有要事。她才发现想通了,并不就是一通百通,事到临头,人还是会退缩的。
夭夭又叹了口气,终于从衾被中坐了起来。
床前立着一张素绢桃花插屏,一角儿落着边鸾的款;画屏外人影绰绰,却听不见一点儿声响。
夭夭向眼前正拢着锦帐的俏婢笑了笑,唤了声“携英”。
携英是她房里的大丫头,十八、九岁的年纪,鹅蛋脸,柳条身,看着像是个忠厚的。
夭夭搭着她的手下榻更衣,转过屏风,只见两个还扎着总角的小丫头,唤作鸦儿、鹊儿的一左一右立在妆台前,见了她福身道:“请娘子梳妆。”夭夭一眼看见那海兽葡萄纹铜镜,唬了一跳,直觉就是要逃开,却被携英半扶半掺推坐了下去。
自从到了这里,夭夭就一直不敢照镜子,这会儿被婢女强压着别不开身,心里咚咚直跳,情知躲不过,咬牙猛地抬头,对上镜中那张皇的杏眼,顿时长舒一口气。
原来铜镜里那朦朦胧胧的人影儿依稀还是前世的自己,一张俏脸更是在大红襦裙的映衬下凭添三分艳色。
携英轻唤一声,立时从外间又进来四个小丫头,一个端热汤,一个持布巾,一个递胰子,一个捧青盐。偏夭夭还沉浸在中彩票一般的幸运中无法自拔,只管一眼一眼瞟那镜子。携英看她不动,忍不住出声提醒:“娘子?”夭夭这才恍过神,急忙接过来净面漱口,毕竟不是用惯的东西,难免带出几分生涩来。携英也净了手,打开妆奁,伺候夭夭用香脂匀面,螺黛扫眉,又将胭脂在掌中调匀,徐徐涂在她的双腮上,做了个寻常的酒晕妆。
夭夭想告诉她:眉毛太粗,脸太红了!
此时身后的擒芳手持玉梳上前为夭夭通发,跟在一旁的鸦儿打开一只匣子,伶俐道:“娘子如今大安了,今日又得主人召见,该戴些颜色才好。”夭夭看去,只见是一支凤凰样式的金步摇,凤羽皆点翠而成,纤毫毕现,凤喙中衔一枚红宝石,颌下缀着明珠数颗,凤尾巍巍而动,似是装有机窍。她不免在心中赞一声好,随即不动声色的点点头。
擒芳本与携英一道,是贴身伺候夭夭的大丫头,只是素日里呐口少言,不知为何事事都叫携英压了一头,几天相处下来却也知道夭夭不喜繁杂,今天只简单挽了个百合双髻,簪了两朵初放的赤芍并那支步摇,又在脑后插上一把蝉纹金梳。夭夭自己挑了一对金镶红宝耳铛戴上,让鹊儿把着菱花镜前前后后照了个遍。
所谓“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便是这般富贵风流吧。夭夭摸摸自己的脸,稚气未脱,却比前一世丰腴了不少。
“我……多大年纪?”她问道。
几个丫头自然知道三娘子在坠马之后便记忆全无,正巧方才提膳的小丫头送了食盒进来,携英转出外间张罗去了,于是擒芳出声答道:“娘子芳龄一十有五,正是好年华。”
15岁啊。当真好年华。
打扮停当,又用过早膳,忽然外间通传太医到了。这次来的还是一直给她瞧病的那个白胡子老头,仔细切了脉,道说无事。夭夭正吩咐人好生送他出去,可巧携英抱了斗篷进来,便向他福了福,道声“张太医好走”,又对夭夭说:“娘子,时候不早了,咱们也过去吧?”夭夭“嗯”了声,一旁的擒芳问:“娘子今日用什么香?”夭夭看了眼堂前袅袅吐烟的金猊香兽,问:“屋里点的是什么香?”擒芳回道:“是白檀。”夭夭点点头,“就用那个,甚好。”擒芳着小丫头捧来香药,置于金丝香球中,亲手为夭夭在四边裙角各系上一个。
夭夭一动不动任她摆布。携英蹲下身为她理了理袍角,度着她的心思开口道:“娘子莫怕,婢子先陪您去给长公主请安,再一道往前院去。”又打开夭夭系在腰间的荷包,取了一片沈麝递给她。夭夭知道这是饭后去口气用的,连忙接过噙在口里。登时整个人笼在了一团香气中。
小佛堂里,长公主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默诵着佛经。自从爱女出事,她几乎每天都要在这里呆上一晌。以前她也时常跟着母后和姐妹们上香礼佛,但从未跪得像现在这样心甘情愿过。
常嬷嬷无声无息地推门进来,伏下身轻声道:“公主,三娘子快过来了。”长公主微微颔首,依然双目紧闭,口中念念有词。常嬷嬷退立在她身后,也不催促。
好一歇才听长公主说:“素心,扶我出去吧。”
素心是常嬷嬷的名字,她是跟着公主陪嫁过来的,是府里的老人儿了。
回屋刚坐定,就听外屋响起打帘子的声音,小丫头在门外报称:“公子过来了。”
五岁的豆儿被乳娘抱着进来给长公主请安。
长公主张手从乳娘怀中接过豆儿,抱在腿上嘱咐道:“一会长姊过来,可不许顽皮。”豆儿噘着小嘴不应,扭啊扭啊地顺着长公主的裙子溜了下来,脚一沾地就往外跑,边跑还边喊:“她不是我姐姐!”唬得乳娘赶三赶四地撵了出去。
“冤家!”长公主无奈的叹了口气。自从夭夭病愈,这姐弟俩就一直不对付,看得人莫名其妙。还是一旁的常嬷嬷开解道:“公主宽心,依老奴看,人好好的比什么都强。”
长公主念了声佛,道:“都是菩萨保佑的!”
夭夭扶着携英带着一长串人刚进院门,就见豆儿小炮弹似的冲了出来,结果来不及刹车,一头扎在携英身上。携英吓了一跳,忙扶稳他,关切道:“公子慢些走,仔细摔跤。”
豆儿挣开她的手,说了声“不要你管”接着往院外跑,还不忘回头冲夭夭做了个鬼脸。
这熊孩子!
夭夭看了眼跪了一地请安的乳娘、嬷嬷们,连忙摆手叫起,道:“还不赶紧跟上去?”
常嬷嬷听到动静,迎了出来,笑着行了个万福,亲自打帘道:“三娘子快请进。”夭夭也换上一张笑脸,客气地说了声“有劳姑姑”,低头进了屋里。
不多时转进花厅,长公主见女儿这会过来,穿一件红地织锦宝相花纹八幅裙,罩着同色百蝶穿花遍地金斗篷,未语先笑,脸色也好,里里外外透着一股欢快劲儿,先向常嬷嬷笑道:“可见是全好了。” 接着又对夭夭说:“屋里暖和,快解了斗篷。”然后端端正正坐好,受了夭夭一拜。
夭夭左足轻移半步,双手搭在腰边,微微踹身屈膝俛首,口中道:“孩儿给母亲请安,母亲万福。”
这个姿势是她昨天跟着自己屋里的教引嬷嬷学的,练了一个晚上,腿抖打颤了,自忖成果还是很可观的。
果然长公主似是赞许般点了点头,对身边人说:“快扶起来!”又向她招手道:“我儿,来娘身边坐。”夭夭斜签着身子挨着长公主坐下,凭她拉着手问了昨天歇得可好、身上还疼不疼、可曾按时服药,少不得照着嬷嬷教的规矩一一回答了。
丫头奉了八宝茶上来,长公主忽然问:“擒芳怎么没跟着伺候?”
夭夭不禁向携英看去。方才擒芳要跟来,被这丫头给拦下了。携英欠身替她答道:“回公主,娘子瞧着今日天气好,便开了书斋洒扫,怕小丫头们不懂事,留擒芳看着呢。”
就看常嬷嬷瞪了她一眼。
夭夭只管低头喝茶,假装看不见她们的眉眼官司,心中却暗暗记下一笔。恐怕擒芳是长公主安排在她身边的人,那么今后是既贵重不得,也轻贱不得的。
又说了一刻钟话,长公主才站起身,带着夭夭上前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