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流行音乐有关的几件往事
王洛宾: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传说是王洛宾为三毛写的,于是民间因此演出很多故事。我就曾多次想象过三毛独自前往茫茫戈壁寻找王洛宾的身影。
其实是王洛宾写给藏族一位千户长的女儿的。她叫卓玛,长着乌溜溜的大眼睛,两条辫子粗又长。当年王洛宾26岁,在西宁拍电影,他和卓玛演一对牧羊人。王洛宾彼时已是名气不小的音乐家,当他何卓玛同骑一马时,十分拘谨。倒是卓玛姑娘热情奔放,她洒脱地策马奔驰,使得王洛宾不由抱住了她的腰。就这样,王洛宾第一次当了三天牧羊人。在最后一天黄昏时分,当卓玛轻驱羊群入栏时,王洛宾在身后痴迷地望着这位美丽的藏族姑娘,当她转身时,四目相对,卓玛的眼睛也跳跃着火焰。然而,摄制组第二天一早就要离开了。卓玛轻轻地用鞭子在王洛宾身上打了一下,然后转身离去。
在归途中,王洛宾思念着和卓玛在一起的牧羊时光,思绪如飞,写下了这首歌。后来三毛把这段故事写了出来,至于他们二人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就不得而知了。这首歌很快获得好评,并在不久后和《半个月亮爬上来》同获国际音乐大奖,且被编入外国音乐教材。
刀郎:保持内心对音乐的敏感与纯净
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刀郎绝对算个传奇人物。一夜成名,之后又神秘消失。对于他的走红,一般人没有异词,他的音乐风格实在太鲜明,在当年乐坛较为低迷的时候,他粗犷而受伤的声音传来,令人不禁耳目一新。
和王洛宾一样,刀郎也在西域生活多年。广漠的大自然和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赋予了他们独特的个性。当然,由于诸多方面的差异,刀郎自然与王洛宾无法相提并论。尽管也常年深入民间采风,但刀郎只是个歌手,他的音乐主题也限于个人情感的狭窄范围。而王洛宾,这位音乐系的高材生,则是大师级的音乐人。
当年我听到《2002年的第一场雪》时,内心彷佛感觉到天山般的宁静。刀郎沙哑的声音似从山顶飘落,穿过辽阔的新疆,带着那里的寒意与野性,来到萎靡不振的都市。于是,很多人的心里定格了这样的风景:在那个冷清的车站,大雪纷纷扬扬,最后凋落的黄叶在风中飘摇。
我们带着童年的乡村记忆,生活在工业化的都市,一种无根的漂泊感酿成了心底浓浓的乡愁。这就是为什么原生态的东西会感动我们,比如有关西藏的一切。在那些经济落后故而污染较少的地方,还能看到原始神话的色彩。而原始神话是给予我们浪漫想象的根源。因为生活在那片土地上,所以他们的音乐带有强烈的土地的气息,闪烁着生命力的光芒。
有时人们不免猜测,刀郎怎么消失了呢。表面看来,他的确如昙花一现。刀郎对媒体说,他永远不会参加签售、走穴等。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体,他惊慌失措,手机换了又换,依然常常遭遇在家门口被堵截。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意味着巨大的成功,从此可以平步青云。刀郎却说,参加这些活动,会让自己变得浮躁。我想在内心保持对音乐的敏感与纯净。
传媒时代,这样冷静而纯洁的人恐怕不多了。如果这是真的,他值得我们对他永远保持敬意。
沙宝亮:“千年老二”一夜成名
一直以来,以为沙宝亮是凭那首《暗香》而一夜走红的。事实上,当金粉世家热播的时候,沙宝亮已是老音乐人了,而且多年来,由于那首《我的秋天谁来过》(?或许是另一首,记不清了)一直在各大电台排行榜上稳居第二,而被人送外号“千年老二”。
虽然自己此后亦出了两张专辑,然终归成绩平平。他更多的工作是参与一些音乐活动的策划和组织。金粉世家的热播而成就了沙宝亮的成名,这对于他完全出于偶然。然而,沙氏风格却由此确立。
好歌一定有好词。当初喜欢《暗香》,除了为沙宝亮细腻深情的演绎倾倒之外,歌词也写的很美(尽管后来作者陈涛站了出来)。“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无人来嗅。如果爱告诉我走下去,我会拼到爱尽头。若心在灿烂中死去,爱会在灰烬里重生。。。烈火烧过青草痕,看看又是一年春风。”很符合“暗香”这个词的古典意境。
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传说是王洛宾为三毛写的,于是民间因此演出很多故事。我就曾多次想象过三毛独自前往茫茫戈壁寻找王洛宾的身影。
其实是王洛宾写给藏族一位千户长的女儿的。她叫卓玛,长着乌溜溜的大眼睛,两条辫子粗又长。当年王洛宾26岁,在西宁拍电影,他和卓玛演一对牧羊人。王洛宾彼时已是名气不小的音乐家,当他何卓玛同骑一马时,十分拘谨。倒是卓玛姑娘热情奔放,她洒脱地策马奔驰,使得王洛宾不由抱住了她的腰。就这样,王洛宾第一次当了三天牧羊人。在最后一天黄昏时分,当卓玛轻驱羊群入栏时,王洛宾在身后痴迷地望着这位美丽的藏族姑娘,当她转身时,四目相对,卓玛的眼睛也跳跃着火焰。然而,摄制组第二天一早就要离开了。卓玛轻轻地用鞭子在王洛宾身上打了一下,然后转身离去。
在归途中,王洛宾思念着和卓玛在一起的牧羊时光,思绪如飞,写下了这首歌。后来三毛把这段故事写了出来,至于他们二人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就不得而知了。这首歌很快获得好评,并在不久后和《半个月亮爬上来》同获国际音乐大奖,且被编入外国音乐教材。
刀郎:保持内心对音乐的敏感与纯净
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刀郎绝对算个传奇人物。一夜成名,之后又神秘消失。对于他的走红,一般人没有异词,他的音乐风格实在太鲜明,在当年乐坛较为低迷的时候,他粗犷而受伤的声音传来,令人不禁耳目一新。
和王洛宾一样,刀郎也在西域生活多年。广漠的大自然和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赋予了他们独特的个性。当然,由于诸多方面的差异,刀郎自然与王洛宾无法相提并论。尽管也常年深入民间采风,但刀郎只是个歌手,他的音乐主题也限于个人情感的狭窄范围。而王洛宾,这位音乐系的高材生,则是大师级的音乐人。
当年我听到《2002年的第一场雪》时,内心彷佛感觉到天山般的宁静。刀郎沙哑的声音似从山顶飘落,穿过辽阔的新疆,带着那里的寒意与野性,来到萎靡不振的都市。于是,很多人的心里定格了这样的风景:在那个冷清的车站,大雪纷纷扬扬,最后凋落的黄叶在风中飘摇。
我们带着童年的乡村记忆,生活在工业化的都市,一种无根的漂泊感酿成了心底浓浓的乡愁。这就是为什么原生态的东西会感动我们,比如有关西藏的一切。在那些经济落后故而污染较少的地方,还能看到原始神话的色彩。而原始神话是给予我们浪漫想象的根源。因为生活在那片土地上,所以他们的音乐带有强烈的土地的气息,闪烁着生命力的光芒。
有时人们不免猜测,刀郎怎么消失了呢。表面看来,他的确如昙花一现。刀郎对媒体说,他永远不会参加签售、走穴等。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体,他惊慌失措,手机换了又换,依然常常遭遇在家门口被堵截。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意味着巨大的成功,从此可以平步青云。刀郎却说,参加这些活动,会让自己变得浮躁。我想在内心保持对音乐的敏感与纯净。
传媒时代,这样冷静而纯洁的人恐怕不多了。如果这是真的,他值得我们对他永远保持敬意。
沙宝亮:“千年老二”一夜成名
一直以来,以为沙宝亮是凭那首《暗香》而一夜走红的。事实上,当金粉世家热播的时候,沙宝亮已是老音乐人了,而且多年来,由于那首《我的秋天谁来过》(?或许是另一首,记不清了)一直在各大电台排行榜上稳居第二,而被人送外号“千年老二”。
虽然自己此后亦出了两张专辑,然终归成绩平平。他更多的工作是参与一些音乐活动的策划和组织。金粉世家的热播而成就了沙宝亮的成名,这对于他完全出于偶然。然而,沙氏风格却由此确立。
好歌一定有好词。当初喜欢《暗香》,除了为沙宝亮细腻深情的演绎倾倒之外,歌词也写的很美(尽管后来作者陈涛站了出来)。“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无人来嗅。如果爱告诉我走下去,我会拼到爱尽头。若心在灿烂中死去,爱会在灰烬里重生。。。烈火烧过青草痕,看看又是一年春风。”很符合“暗香”这个词的古典意境。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