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成活,所以不疯魔——《恋爱的犀牛》十周年(转)
在百年讲堂看了《恋爱的犀牛》十年纪念版。我这个人感观比较失调,虽然也愿意凑热闹去欣赏各种艺术形式,比如电影昆曲话剧,但似乎只有台词和旁白,也就是说只有文本本身能刺激到我,而对于声音、色彩、形象、旋律则充耳不闻,熟视无睹,甚至能够自动地将配乐中的歌词过滤出来:
“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涌来,所有的氧气都被我吸光,所有的物体都失去重量,我的爱情,走到了所有路的尽头。”在低音炮的冲击中,只为静默的文字五内俱焚。
此前剧本看过几遍,真的在以一种呐喊的方式去阅读,于内心深处呐喊,甚至咆哮,因为廖一梅的文字就是那么充满力量,让人觉得心平气和眉清目秀的阅读简直是不能承受之轻。她的文章永远找不到任何冷僻的、生造的字词,句式简单,无繁复转换,修辞方式也直率坦白到了有些任性的地步。
你瞧这句,“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
司空见惯的事物与形而上的爱情、形而下的欲望八杆子打不着,可是这比喻竟然如此确切,如此生动,甚至,它根本不是比喻,只是直觉的描述,脱口而出的胡言乱语。无修辞的修辞,用最简单的方式轻易挑开了人们心底最复杂的千千结。好比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是燕子在梁间的呢喃,是人间的四月天;好比你是我最亲爱的妹,我最亲爱的姐,我最可怜的王后,我屋旁的小白菜。(周云蓬:《不会说话的爱情》)
再看这句:像阳光一样无法逃避,像饥饿一样冷酷无情。天哪天哪,我一笔笔敲打出这样的句子 ,不忍心去复制粘贴。这纯洁的,天真的,玻璃一样的文字和情感,什么也污染不了,什么也改变不了,阳光穿过你,却改变了自己的方向。
阳光穿过你,却改变了自己的方向。
请允许我唐僧一样重复这些句子,以示敬意。能把无关国计民生、不着八荒六合的小情绪,写到风云山河为之变色的程度,可谓文妖。
那么冷静一下,我想来说说这部“爱情圣经”于文字之外的事。
我不知道它为什么被称为爱情圣经,我是想说,如果这样的爱情成为人们普世的信仰,那么这个世界,就真的如韦唯所唱,“死神也望而却步”。至于幸福之花是否会处处开放,不得而知。
廖一梅以犀牛为喻,示人类在爱情中是盲目的,我不禁联想到有人以豪猪作比,说人们在恋爱中要相互取暖,却又不能离的太近否则势必互刺流血。这是多么的有趣,坠入爱河的人们,被不约而同地比作这样庞大的、无敌的、所向披靡的丛林之王,草原之主,实际又耳不聪眼不明,且性情猥琐人格残缺,近之不逊远之则怨,多么绝妙的对比和讽刺!犀牛和豪猪的外型特质就决定了爱情的战场死忠于成者王侯败者贼的法则,得意时呼风唤雨,爱情使侏儒变成巨人;失意时愚不可及,甚至楚楚可怜都不能做到,因为犀牛和豪猪,是怎样的庞然大物,越是痛苦,越是呻吟,越是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就越显得滑稽透顶愚不可及。
在爱情中,每个人都是这样,外强中干。看上去,似乎只要你去爱,去渴望,只要你有足够强大的愿望,你就不可战胜,可只要一次挥手,一个眼神,一个否定词,就可以把你推向愚蠢的泥潭。
戏剧之所以扣人心弦,之所以荡气回肠,就在于它源于生活,且注定高于生活,戏剧是我们永生永世在模仿,却又至死无法达成的境界,原因很简单,简单到粗鄙的程度:戏剧可以演上100场,而人生只有一次。这诚然是一句废话,可就是这样一句废话,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崇拜戏剧,鄙夷自己。戏剧中的人可以不疯魔不成活,而活在世上的我们,即使爱的再痛再苦再深再远,也不能真的疯魔,因为我们要成活!要“正常”的活着!因为我们只能活一次!
不管怎样的呐喊,怎样的咆哮,你我都清楚,我们充其量能做到默默忍受,饮泣而眠,或是在某一个稍合时宜的场合高声喊叫,声嘶力竭,甚至可以上大学读博士保不齐当上作家,但却绝不可能冲进办公室把你推倒在地,更不可能爱你爱疯了进入精神病院,尤其是绝无,绝无可能在你窗下自杀。理性是造物主赋予人类的最为强大、凭其凌驾于整个星球的唯一武器,却也是人类至为脆弱至为猥琐的唯一根由。我们在舞台之下,我们最低的、最高的渴望,就是要成活。想到自杀,无非是想看看自己血溅当场口吐白沫,能在对方的脸上划上怎样一道表情,哪怕是转瞬即逝的惊恐,哪怕是嗤之以鼻的哂笑,哪怕是间或一轮的白眼,哪怕是麻木不仁的摆头。可是小朋友也知道,舞台上的人可以从血泊中爬起谢幕,而我们死去,一无所知。
因此,怎能不爱戏剧?它表达了、实现了我们最终极的幻想:生死相许,以死相逼,以死酬知己,以死谢天下。
因此,怎能不恨戏剧?它揭露了、鞭挞了我们最低极的自私和胆怯,幻想就是幻想,俗话说的好,有招儿想去,没招儿死去,我们没招儿,但是我们不可能死,想都不会想一下的。哪怕是像马路一样,一把剪刀刺进犀牛的胸膛挖心掏肺,这事也太“变态”了,我们以为爱那人爱的疯了,可我们终究是“正常人”,走下舞台,真给你把刀,连杀鸡都是不敢的。
因为要成活,所以不能疯魔。
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如此庸俗,庸俗的让自命不凡的人难以接受,可你若不接受,也就没命了。先锋戏剧的独白说“上天一定会厚待那些勇敢的、坚强的、多情的人们”,而老祖宗的处世哲学智慧地告诉我们: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这不是真理,这是常识。
套用那个句式: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XX。
《恋爱的犀牛》男主角马路说:忘掉她,忘掉你没有的东西,忘掉别人有的东西,忘掉你失去和以后不能得到的东西,忘掉仇恨,忘掉屈辱,忘掉爱情,像犀牛忘掉草原,像水鸟忘掉湖泊,像地狱里的人忘掉天堂,像截肢的人忘掉自己曾快步如飞,像落叶忘掉风,像图拉忘掉母犀牛。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惟一的事。但是我决定不忘掉她。
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惟一的事,是一般人不愿避免,也根本没本事避免的事。
但是马路决定,不忘掉她。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马路,一个永不能抵达的疯魔家园,一个终生不能横渡的,精神彼岸
“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涌来,所有的氧气都被我吸光,所有的物体都失去重量,我的爱情,走到了所有路的尽头。”在低音炮的冲击中,只为静默的文字五内俱焚。
此前剧本看过几遍,真的在以一种呐喊的方式去阅读,于内心深处呐喊,甚至咆哮,因为廖一梅的文字就是那么充满力量,让人觉得心平气和眉清目秀的阅读简直是不能承受之轻。她的文章永远找不到任何冷僻的、生造的字词,句式简单,无繁复转换,修辞方式也直率坦白到了有些任性的地步。
你瞧这句,“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
司空见惯的事物与形而上的爱情、形而下的欲望八杆子打不着,可是这比喻竟然如此确切,如此生动,甚至,它根本不是比喻,只是直觉的描述,脱口而出的胡言乱语。无修辞的修辞,用最简单的方式轻易挑开了人们心底最复杂的千千结。好比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是燕子在梁间的呢喃,是人间的四月天;好比你是我最亲爱的妹,我最亲爱的姐,我最可怜的王后,我屋旁的小白菜。(周云蓬:《不会说话的爱情》)
再看这句:像阳光一样无法逃避,像饥饿一样冷酷无情。天哪天哪,我一笔笔敲打出这样的句子 ,不忍心去复制粘贴。这纯洁的,天真的,玻璃一样的文字和情感,什么也污染不了,什么也改变不了,阳光穿过你,却改变了自己的方向。
阳光穿过你,却改变了自己的方向。
请允许我唐僧一样重复这些句子,以示敬意。能把无关国计民生、不着八荒六合的小情绪,写到风云山河为之变色的程度,可谓文妖。
那么冷静一下,我想来说说这部“爱情圣经”于文字之外的事。
我不知道它为什么被称为爱情圣经,我是想说,如果这样的爱情成为人们普世的信仰,那么这个世界,就真的如韦唯所唱,“死神也望而却步”。至于幸福之花是否会处处开放,不得而知。
廖一梅以犀牛为喻,示人类在爱情中是盲目的,我不禁联想到有人以豪猪作比,说人们在恋爱中要相互取暖,却又不能离的太近否则势必互刺流血。这是多么的有趣,坠入爱河的人们,被不约而同地比作这样庞大的、无敌的、所向披靡的丛林之王,草原之主,实际又耳不聪眼不明,且性情猥琐人格残缺,近之不逊远之则怨,多么绝妙的对比和讽刺!犀牛和豪猪的外型特质就决定了爱情的战场死忠于成者王侯败者贼的法则,得意时呼风唤雨,爱情使侏儒变成巨人;失意时愚不可及,甚至楚楚可怜都不能做到,因为犀牛和豪猪,是怎样的庞然大物,越是痛苦,越是呻吟,越是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就越显得滑稽透顶愚不可及。
在爱情中,每个人都是这样,外强中干。看上去,似乎只要你去爱,去渴望,只要你有足够强大的愿望,你就不可战胜,可只要一次挥手,一个眼神,一个否定词,就可以把你推向愚蠢的泥潭。
戏剧之所以扣人心弦,之所以荡气回肠,就在于它源于生活,且注定高于生活,戏剧是我们永生永世在模仿,却又至死无法达成的境界,原因很简单,简单到粗鄙的程度:戏剧可以演上100场,而人生只有一次。这诚然是一句废话,可就是这样一句废话,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崇拜戏剧,鄙夷自己。戏剧中的人可以不疯魔不成活,而活在世上的我们,即使爱的再痛再苦再深再远,也不能真的疯魔,因为我们要成活!要“正常”的活着!因为我们只能活一次!
不管怎样的呐喊,怎样的咆哮,你我都清楚,我们充其量能做到默默忍受,饮泣而眠,或是在某一个稍合时宜的场合高声喊叫,声嘶力竭,甚至可以上大学读博士保不齐当上作家,但却绝不可能冲进办公室把你推倒在地,更不可能爱你爱疯了进入精神病院,尤其是绝无,绝无可能在你窗下自杀。理性是造物主赋予人类的最为强大、凭其凌驾于整个星球的唯一武器,却也是人类至为脆弱至为猥琐的唯一根由。我们在舞台之下,我们最低的、最高的渴望,就是要成活。想到自杀,无非是想看看自己血溅当场口吐白沫,能在对方的脸上划上怎样一道表情,哪怕是转瞬即逝的惊恐,哪怕是嗤之以鼻的哂笑,哪怕是间或一轮的白眼,哪怕是麻木不仁的摆头。可是小朋友也知道,舞台上的人可以从血泊中爬起谢幕,而我们死去,一无所知。
因此,怎能不爱戏剧?它表达了、实现了我们最终极的幻想:生死相许,以死相逼,以死酬知己,以死谢天下。
因此,怎能不恨戏剧?它揭露了、鞭挞了我们最低极的自私和胆怯,幻想就是幻想,俗话说的好,有招儿想去,没招儿死去,我们没招儿,但是我们不可能死,想都不会想一下的。哪怕是像马路一样,一把剪刀刺进犀牛的胸膛挖心掏肺,这事也太“变态”了,我们以为爱那人爱的疯了,可我们终究是“正常人”,走下舞台,真给你把刀,连杀鸡都是不敢的。
因为要成活,所以不能疯魔。
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如此庸俗,庸俗的让自命不凡的人难以接受,可你若不接受,也就没命了。先锋戏剧的独白说“上天一定会厚待那些勇敢的、坚强的、多情的人们”,而老祖宗的处世哲学智慧地告诉我们: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这不是真理,这是常识。
套用那个句式: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XX。
《恋爱的犀牛》男主角马路说:忘掉她,忘掉你没有的东西,忘掉别人有的东西,忘掉你失去和以后不能得到的东西,忘掉仇恨,忘掉屈辱,忘掉爱情,像犀牛忘掉草原,像水鸟忘掉湖泊,像地狱里的人忘掉天堂,像截肢的人忘掉自己曾快步如飞,像落叶忘掉风,像图拉忘掉母犀牛。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惟一的事。但是我决定不忘掉她。
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惟一的事,是一般人不愿避免,也根本没本事避免的事。
但是马路决定,不忘掉她。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马路,一个永不能抵达的疯魔家园,一个终生不能横渡的,精神彼岸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