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世事可以在宁静里回忆
读《世事沧桑话鸣鸟》让我想起了中国南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全诗如下: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仔细比对,发现连诗歌描写的内容及音韵的节奏都近似,只有在结尾的抒怀时的角度有所区别。罗伯特•潘•沃伦说,怀念的是“鸟鸣时的那种宁静”,王籍说,长年的羁旅生涯让他深感厌倦和悲伤,想要回家去了;两者的叙述角度一正一侧,产生的效果也随之有了差异。怀念鸟鸣时宁静的诗人的怡然和羁旅思家的诗人的凄苦均跃然纸上,谈不上艺术手法上的高低优劣;再深思之,二者生活的境遇也在诗歌的深处荡漾上心头,两次获得普利策奖的罗伯特•潘•沃伦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桂冠诗人,在当时就已在世界的普遍赞誉中成为璀璨的星辰照耀每一个渴望精神自由的灵魂,其生活和思想是自由的、饱满的;而王籍的生活境遇明显不乐观、所处时代给予他的抱负始终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压在他身上。不得不再次感叹,生活成就了诗歌的境界。因此,国内有些人在评论罗伯特•潘•沃伦的诗歌时,喜欢讲其诗歌中的禅意。实际上,在中国古代诗人中,同样题材的诗歌,王维的《鸟鸣涧》境界写的就比罗伯特•潘•沃伦这首诗的境界高。原因无它,王维是真正的高富帅也,刨除时代和才华的因素外,其人生活的际遇决定了思想和精神的饱和度与自由度。
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请点击以下姓名,声音诗社为您朗诵《世事沧桑话鸣鸟》。
张恬|郑强|颜燕妮
世事沧桑话鸣鸟
作者:罗伯特•潘•沃伦
那只是一只鸟在晚上鸣叫,认不出是什么鸟,
当我从泉边取水回来,走过满是石头的牧场,
我站得那么静,头上的天空和水桶里的天空一样静。
多少年过去,多少地方多少脸都淡漠了,有的人已谢世,
而我站在远方,夜那么静,我终于肯定
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东西,而是鸟鸣时的那种宁静。
来源:阅读派|声音诗社
仔细比对,发现连诗歌描写的内容及音韵的节奏都近似,只有在结尾的抒怀时的角度有所区别。罗伯特•潘•沃伦说,怀念的是“鸟鸣时的那种宁静”,王籍说,长年的羁旅生涯让他深感厌倦和悲伤,想要回家去了;两者的叙述角度一正一侧,产生的效果也随之有了差异。怀念鸟鸣时宁静的诗人的怡然和羁旅思家的诗人的凄苦均跃然纸上,谈不上艺术手法上的高低优劣;再深思之,二者生活的境遇也在诗歌的深处荡漾上心头,两次获得普利策奖的罗伯特•潘•沃伦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桂冠诗人,在当时就已在世界的普遍赞誉中成为璀璨的星辰照耀每一个渴望精神自由的灵魂,其生活和思想是自由的、饱满的;而王籍的生活境遇明显不乐观、所处时代给予他的抱负始终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压在他身上。不得不再次感叹,生活成就了诗歌的境界。因此,国内有些人在评论罗伯特•潘•沃伦的诗歌时,喜欢讲其诗歌中的禅意。实际上,在中国古代诗人中,同样题材的诗歌,王维的《鸟鸣涧》境界写的就比罗伯特•潘•沃伦这首诗的境界高。原因无它,王维是真正的高富帅也,刨除时代和才华的因素外,其人生活的际遇决定了思想和精神的饱和度与自由度。
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请点击以下姓名,声音诗社为您朗诵《世事沧桑话鸣鸟》。
张恬|郑强|颜燕妮
世事沧桑话鸣鸟
作者:罗伯特•潘•沃伦
那只是一只鸟在晚上鸣叫,认不出是什么鸟,
当我从泉边取水回来,走过满是石头的牧场,
我站得那么静,头上的天空和水桶里的天空一样静。
多少年过去,多少地方多少脸都淡漠了,有的人已谢世,
而我站在远方,夜那么静,我终于肯定
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东西,而是鸟鸣时的那种宁静。
来源:阅读派|声音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