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明
![]() |
中国二十四节气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广府人清明扫墓,称为“拜山”。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
清明养生最佳时,现介绍几道让人食欲大动的螺蛳菜谱吧!
材料:茨菰250克、螺蛳1000克、小茴香10克、猪苓60克、生姜3片。
烹制:茨菰去皮、洗净、拍碎;螺蛳清水浸养1~2日并勤换水,斩去螺笃;小茴香、猪芩洗净。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清水2500毫升(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清热止渴、利水通淋,亦适宜风热目赤、便秘、咳嗽、热痰、营养性水肿、脚气病.。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