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lf 1882.1.25----1941.3.28
弗吉尼亚•伍尔芙世界女性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如果有人想看看女人写的小说,那么我会热切地向他推荐:从伍尔芙开始吧。从伍尔芙开始就意味着我们的视角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是站在月桂树上俯瞰草尖上的萤火,而不是站在草尖上仰望星空。
伍尔芙是不确定的,流动的,复杂的,任何理论和批评都不能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帮助。她是一个例外,例外就意味着不合常规,不合常规就意味着业已形成的种种判断标准和解读方式对她都是不适用的。我们只能用伍尔芙式的批评方式来解读她。既然她本人在这方面堪称天才,而且这也是她本人开创的充满活力的批评方法。
伍尔芙天生就是一个作家,她是作家的作家。那些不喜欢她的人除了嫉妒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她是无法模仿的。她是一株风中的独叶草,每时每刻都在摇摆不已,颤栗不已。她敏感而又细致的地感受着周围的变化,而且还那样痛苦而又狂喜地关注内心的变化。这株独特的植物并没有模仿谁也没有抄袭谁,她是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摇曳和绽放。
伍尔芙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不是她的错,也不是她父亲的错,而是她必须成为一个天才。天才除了超人的天赋之外,还必须拥有其它的一些特征,比如说敏感、狂热、超人的爱、以及大的缺憾。从这个意义上说天才是某些机缘造就的。伍尔芙对大学的感情是复杂的,而且也是耿耿于怀的。在伍尔芙的身上,包括她的作品,一切都是以对称的形式而存在的。她曾经把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戏称为“牛桥大学”。虽然她没有进过一所大学,但她的博学多识却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女性作家都无可比拟的。
一个有好胃口的人差不多是半个美食家,而一个广泛阅读的人差不多就是半个批评家。伍尔芙的一生,除了读书和写作,再没有别的东西能够让她分神分心。她抽烟,喝酒,喝咖啡,这些爱好隶属她读书与写作的一部分。在阅读方面,她的胃口好得出奇,好得惊人。一流的小说,二流的诗歌,三流的传记,还有其它门类的作品,没有她不读的。我在阅读她的《伍尔芙日记选》、《书和画像》、《一间自己的屋子》等书时,下意识地做了一个统计,我想看看她读过多少本书,提到了多少个文学家的名字,等我在电脑上敲下一个长长的单子之后,我发现这是愚蠢而又困难的。因为她阅读的范围太杂、太广,不仅仅止于文学,而且,她提到的有的作品我无法归类,有些人物我无法确定身份。她的阅读几乎是不加选择的,但她又是格外挑剔的。她一边如饥似渴地阅读,一边不停地抱怨、不停地发着牢骚。但丁、莎士比亚、雪莱、拜伦……天才们的瑕疵——无论多么细小——总逃不过她美丽的大眼睛。
伍尔芙苛刻的精确的分析天才不仅仅在阅读上有充分的体现,而且她对自己的创作同样一点也不宽容。最多,她会无奈而又沮丧地唠叨:随它去吧,我管了那么多了。实际上,她一刻也不放松对外界的关注,尤其是那些与她作品有关的评论。伍尔芙是个女人,女人都是渴望赞誉的。一点点赞誉都会使她欣喜若狂,一点点伤害都能让她沮丧万分。那不能怪她,因为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探索和尝试的结果,她就像是破壳而出的蝉一样,不断地向上飞翔,她看不清自己的高度,色彩和声音,所以她需要别人来确认和提醒。
伍尔芙的一生是幸福的。她有己的房间;自己的爱人;有那些书、纸张和笔。因此,她骄傲。然而这种自豪和骄傲仅仅是昙花一现,她不能长久保留它们。她拒绝了大学颁发给她的荣誉,但她不能拒绝去那儿演讲,不能拒绝想念那儿的朋友。更要命的是,她不能拒绝头痛。她的病是与生俱来的,但在福斯特那里(伍尔芙亲切地叫他摩根,他们是朋友,)却被称为“在伍尔芙的书中,正如在她自己的私生活问题一样,她总是既有教养又清醒地关注着发疯这一题目。她锋利地解剖这一特殊病,受这一题目的困扰,自己也患上了这种病。”这是朋友之间体贴的理解。
伍尔芙确实有那么一批朋友,这些朋友有的在世界文坛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如T.S.艾略特,福斯特(摩根)。她每写出一部作品,首先关注的是朋友们的反应。尤其是被她称之为摩根的福斯特。他在她心目中的位置很重。伍尔芙有阅读报纸的习惯,有关她作品的评论文字她一篇也不放过。她抽着烟,焦灼地搜寻着一个名字,喃喃地说:摩根在哪里,摩根为什么不说话?在她看来,如果摩根不发表观点,那么就意味着她的作品——尽管她呕心沥血——是失败的。其他人的赞美只能给她些微的慰藉,有时还会令她麻木。她深深知道,天才需要天才来解读,天才通常是天才唯一精确的尺度。福斯特指出了伍尔芙暧昧的人物形象问题,伍尔芙马上就脸红了,她在心里做着脆弱无力的辩解与反抗:人物形象,不不不,是的,有那么一点儿。
从根本上说,伍尔芙是个异常坚定、格外自信的人,如果说她经常显得犹疑不定,倒不是她信心不足,而是说她需要爱,渴望得到赞美,伦那德是第一个赞美和肯定她的人,他是她的丈夫,他给予她最大的承诺是:细致地保全了伍尔芙的体面和自尊。伍尔芙是典型的贵族血统,几乎没有哪个女人比她更有贵族的气质。伍尔芙的婚姻是幸福的,满足的,因为伦那德心悦诚服地甘做一片绿叶,让她这朵出众的花儿完全裸露在阳光下。这是最大的理解与支持。在她那个时代,女人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里,都没有资格拥有更多的空间和享受更多的阳光。
伍尔芙被视为一个女权主义者,来自她心中最柔弱的部分表明:她比女人还要女人。人们之所以留下这种印象,包括摩根也是,大多是因为她写出了一本《自己的房间》的著作,还有她不要孩子,以及她抽烟、喝酒这些男人的作派。这是伦那德以及她的那些朋友们溺爱的结果,朋友们常常误读她。福斯特——摩根——是伍尔芙第二个渴望聆听赞美的人物,她是那么在乎他。福斯特说:像她这样目的纯粹的作家,在英国很长时期都不会有第二个的。根本上像她这样爱好写作本身的作家在任何时代都是凤毛鳞角的。不过,摩根说她“视批评家如无物”倒是误解了她,因为她的紧张与焦虑几乎有一半是来自批评家和读者。
伍尔芙对声音、气味、色彩敏感异常,她最钟情的当属蓝色。蓝色给她以宁静与和谐,能平息她内心的狂野和骚乱。福斯特说:读伍尔芙的小说的时候,挑出那些描写饮食的段落,还常提醒你这里有一个异常注中官能感觉的女人。而乔治•梅里狄斯笔下的葡萄酒总有一股煤油灯味,查尔斯•兰姆笔下的烤肉总嫌粘了些硬纸,亨利•詹姆斯小说里的所有菜式都味同嚼蜡,只有伍尔夫文字之中的色香味俱佳,能给我们带来美妙的享受。她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她的一切包括她那高傲的虚荣心,无不证明这一点。
伍尔芙天生就是一个作家,也许她写随笔比她写小说是更像是一个作家。无论她写小说还是写随笔,她的状态与感觉都出奇的好。她早上写随笔,下午写小说,一切都在她的控制之中。她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女人,而是一个勇于探索和实验的女人。这一点,我们得感谢她的丈夫伦那德,伦那德不仅保存了伍尔芙的26卷日记,而且还出版了它们,缺少它们,我们就会对她的探索和实验缺乏足够的了解。伍尔芙式的批评是如何形成的,伍尔芙的小说的实验是怎样完成的,虽然我们能捕捉到蛛丝马迹,但远远不能领略其全部的风采和魅力。她的书斋是她的实验室,她的日记是她每一次实验之后忠实而又详细的记录。它们是完备的专业史料,同时又是一个天才发展的轨迹。凭藉它,我们就可以从伍尔芙纷繁的富丽的文学作品中理出清晰的头绪来。
伍尔芙的批评文体,是她大胆探索的结果;她的小说,是她锐意实验的结果。散文、诗歌、音乐、戏剧、绘画……伍尔芙想把一切文体的特点以及其它艺术形式之中的美统纳进她的小说创作中。她的批评,更有小说、散文和随笔的特点,她不止一次地说,她要发明一种新的批评文体。总之,她不喜欢单调和沉闷,单调和沉闷会使她发疯的。那些日记,犹如一条潺潺的、五彩缤纷的河,向我们展示了她变化、发展、犹疑、自信、沮丧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过程。每一天,不读点什么不写点什么,对她而言,意味着生命的麻木、迟钝和凝滞。也就是说,伍尔芙如何成为伍尔芙的,她是如何读书与写作的,她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她的日记能告诉我们一大半答案。她的日记,就像天才画家们的写生集,闪烁着勤奋与智慧的光芒。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超强度的职业训练。天才是一粒种子,我们所看到的是他们眩目的光芒,却看不到那个孕育和生长的过程。这不仅仅是我们的原因。因为,他们没有留下详细的史料和真实的记录。
伍尔芙是强韧的,迷人的,她的一切都是对称的。她不仅放纵自己的感性,也放纵着自己的理性,否则,她就有失控的危险。她神经的狂乱,疾病的折磨,最有效的药物就是日记。日记是她缓解痛疼的良药。实际上,她是个完美主义者。她并不想成就这一方面的美而以牺牲另一方面的美作为代价。这种交易对她是一种伤害。她只不过想更多地展示世界的丰富性。在创作和批评中,她总想找一种别人没有尝试过的方式作为自己的切入点,然而,这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天赋和知性。她把自己的全部生活简化成了两个符号:读书和写作。这就是她必须付出的代价。
令我们欣慰的是,伍尔芙的摩根——亲爱的——并不会永远沉默。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绯闻。在伍尔芙逝世之后,福斯特写了一篇《弗吉尼亚•伍尔芙》的锦绣文章,那是他在大学作演讲时的演讲稿。没有谁比福斯特更有资格、更有权威来批评伍尔芙,否则伍尔芙也不会焦灼地在报纸上寻找摩根的名字了。她是一株风中的独叶草,一生都处在风暴的中心。如果说她此刻已慢慢收拢自己的叶子,彻底的皈依宁静并享受宁静,应归功于福斯特,因为,伍尔芙的摩根终于说话了,而且细致、周到地叙述和概括了她的一生。
伍尔芙是不确定的,流动的,复杂的,任何理论和批评都不能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帮助。她是一个例外,例外就意味着不合常规,不合常规就意味着业已形成的种种判断标准和解读方式对她都是不适用的。我们只能用伍尔芙式的批评方式来解读她。既然她本人在这方面堪称天才,而且这也是她本人开创的充满活力的批评方法。
伍尔芙天生就是一个作家,她是作家的作家。那些不喜欢她的人除了嫉妒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她是无法模仿的。她是一株风中的独叶草,每时每刻都在摇摆不已,颤栗不已。她敏感而又细致的地感受着周围的变化,而且还那样痛苦而又狂喜地关注内心的变化。这株独特的植物并没有模仿谁也没有抄袭谁,她是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摇曳和绽放。
伍尔芙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不是她的错,也不是她父亲的错,而是她必须成为一个天才。天才除了超人的天赋之外,还必须拥有其它的一些特征,比如说敏感、狂热、超人的爱、以及大的缺憾。从这个意义上说天才是某些机缘造就的。伍尔芙对大学的感情是复杂的,而且也是耿耿于怀的。在伍尔芙的身上,包括她的作品,一切都是以对称的形式而存在的。她曾经把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戏称为“牛桥大学”。虽然她没有进过一所大学,但她的博学多识却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女性作家都无可比拟的。
一个有好胃口的人差不多是半个美食家,而一个广泛阅读的人差不多就是半个批评家。伍尔芙的一生,除了读书和写作,再没有别的东西能够让她分神分心。她抽烟,喝酒,喝咖啡,这些爱好隶属她读书与写作的一部分。在阅读方面,她的胃口好得出奇,好得惊人。一流的小说,二流的诗歌,三流的传记,还有其它门类的作品,没有她不读的。我在阅读她的《伍尔芙日记选》、《书和画像》、《一间自己的屋子》等书时,下意识地做了一个统计,我想看看她读过多少本书,提到了多少个文学家的名字,等我在电脑上敲下一个长长的单子之后,我发现这是愚蠢而又困难的。因为她阅读的范围太杂、太广,不仅仅止于文学,而且,她提到的有的作品我无法归类,有些人物我无法确定身份。她的阅读几乎是不加选择的,但她又是格外挑剔的。她一边如饥似渴地阅读,一边不停地抱怨、不停地发着牢骚。但丁、莎士比亚、雪莱、拜伦……天才们的瑕疵——无论多么细小——总逃不过她美丽的大眼睛。
伍尔芙苛刻的精确的分析天才不仅仅在阅读上有充分的体现,而且她对自己的创作同样一点也不宽容。最多,她会无奈而又沮丧地唠叨:随它去吧,我管了那么多了。实际上,她一刻也不放松对外界的关注,尤其是那些与她作品有关的评论。伍尔芙是个女人,女人都是渴望赞誉的。一点点赞誉都会使她欣喜若狂,一点点伤害都能让她沮丧万分。那不能怪她,因为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探索和尝试的结果,她就像是破壳而出的蝉一样,不断地向上飞翔,她看不清自己的高度,色彩和声音,所以她需要别人来确认和提醒。
伍尔芙的一生是幸福的。她有己的房间;自己的爱人;有那些书、纸张和笔。因此,她骄傲。然而这种自豪和骄傲仅仅是昙花一现,她不能长久保留它们。她拒绝了大学颁发给她的荣誉,但她不能拒绝去那儿演讲,不能拒绝想念那儿的朋友。更要命的是,她不能拒绝头痛。她的病是与生俱来的,但在福斯特那里(伍尔芙亲切地叫他摩根,他们是朋友,)却被称为“在伍尔芙的书中,正如在她自己的私生活问题一样,她总是既有教养又清醒地关注着发疯这一题目。她锋利地解剖这一特殊病,受这一题目的困扰,自己也患上了这种病。”这是朋友之间体贴的理解。
伍尔芙确实有那么一批朋友,这些朋友有的在世界文坛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如T.S.艾略特,福斯特(摩根)。她每写出一部作品,首先关注的是朋友们的反应。尤其是被她称之为摩根的福斯特。他在她心目中的位置很重。伍尔芙有阅读报纸的习惯,有关她作品的评论文字她一篇也不放过。她抽着烟,焦灼地搜寻着一个名字,喃喃地说:摩根在哪里,摩根为什么不说话?在她看来,如果摩根不发表观点,那么就意味着她的作品——尽管她呕心沥血——是失败的。其他人的赞美只能给她些微的慰藉,有时还会令她麻木。她深深知道,天才需要天才来解读,天才通常是天才唯一精确的尺度。福斯特指出了伍尔芙暧昧的人物形象问题,伍尔芙马上就脸红了,她在心里做着脆弱无力的辩解与反抗:人物形象,不不不,是的,有那么一点儿。
从根本上说,伍尔芙是个异常坚定、格外自信的人,如果说她经常显得犹疑不定,倒不是她信心不足,而是说她需要爱,渴望得到赞美,伦那德是第一个赞美和肯定她的人,他是她的丈夫,他给予她最大的承诺是:细致地保全了伍尔芙的体面和自尊。伍尔芙是典型的贵族血统,几乎没有哪个女人比她更有贵族的气质。伍尔芙的婚姻是幸福的,满足的,因为伦那德心悦诚服地甘做一片绿叶,让她这朵出众的花儿完全裸露在阳光下。这是最大的理解与支持。在她那个时代,女人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里,都没有资格拥有更多的空间和享受更多的阳光。
伍尔芙被视为一个女权主义者,来自她心中最柔弱的部分表明:她比女人还要女人。人们之所以留下这种印象,包括摩根也是,大多是因为她写出了一本《自己的房间》的著作,还有她不要孩子,以及她抽烟、喝酒这些男人的作派。这是伦那德以及她的那些朋友们溺爱的结果,朋友们常常误读她。福斯特——摩根——是伍尔芙第二个渴望聆听赞美的人物,她是那么在乎他。福斯特说:像她这样目的纯粹的作家,在英国很长时期都不会有第二个的。根本上像她这样爱好写作本身的作家在任何时代都是凤毛鳞角的。不过,摩根说她“视批评家如无物”倒是误解了她,因为她的紧张与焦虑几乎有一半是来自批评家和读者。
伍尔芙对声音、气味、色彩敏感异常,她最钟情的当属蓝色。蓝色给她以宁静与和谐,能平息她内心的狂野和骚乱。福斯特说:读伍尔芙的小说的时候,挑出那些描写饮食的段落,还常提醒你这里有一个异常注中官能感觉的女人。而乔治•梅里狄斯笔下的葡萄酒总有一股煤油灯味,查尔斯•兰姆笔下的烤肉总嫌粘了些硬纸,亨利•詹姆斯小说里的所有菜式都味同嚼蜡,只有伍尔夫文字之中的色香味俱佳,能给我们带来美妙的享受。她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她的一切包括她那高傲的虚荣心,无不证明这一点。
伍尔芙天生就是一个作家,也许她写随笔比她写小说是更像是一个作家。无论她写小说还是写随笔,她的状态与感觉都出奇的好。她早上写随笔,下午写小说,一切都在她的控制之中。她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女人,而是一个勇于探索和实验的女人。这一点,我们得感谢她的丈夫伦那德,伦那德不仅保存了伍尔芙的26卷日记,而且还出版了它们,缺少它们,我们就会对她的探索和实验缺乏足够的了解。伍尔芙式的批评是如何形成的,伍尔芙的小说的实验是怎样完成的,虽然我们能捕捉到蛛丝马迹,但远远不能领略其全部的风采和魅力。她的书斋是她的实验室,她的日记是她每一次实验之后忠实而又详细的记录。它们是完备的专业史料,同时又是一个天才发展的轨迹。凭藉它,我们就可以从伍尔芙纷繁的富丽的文学作品中理出清晰的头绪来。
伍尔芙的批评文体,是她大胆探索的结果;她的小说,是她锐意实验的结果。散文、诗歌、音乐、戏剧、绘画……伍尔芙想把一切文体的特点以及其它艺术形式之中的美统纳进她的小说创作中。她的批评,更有小说、散文和随笔的特点,她不止一次地说,她要发明一种新的批评文体。总之,她不喜欢单调和沉闷,单调和沉闷会使她发疯的。那些日记,犹如一条潺潺的、五彩缤纷的河,向我们展示了她变化、发展、犹疑、自信、沮丧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过程。每一天,不读点什么不写点什么,对她而言,意味着生命的麻木、迟钝和凝滞。也就是说,伍尔芙如何成为伍尔芙的,她是如何读书与写作的,她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她的日记能告诉我们一大半答案。她的日记,就像天才画家们的写生集,闪烁着勤奋与智慧的光芒。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超强度的职业训练。天才是一粒种子,我们所看到的是他们眩目的光芒,却看不到那个孕育和生长的过程。这不仅仅是我们的原因。因为,他们没有留下详细的史料和真实的记录。
伍尔芙是强韧的,迷人的,她的一切都是对称的。她不仅放纵自己的感性,也放纵着自己的理性,否则,她就有失控的危险。她神经的狂乱,疾病的折磨,最有效的药物就是日记。日记是她缓解痛疼的良药。实际上,她是个完美主义者。她并不想成就这一方面的美而以牺牲另一方面的美作为代价。这种交易对她是一种伤害。她只不过想更多地展示世界的丰富性。在创作和批评中,她总想找一种别人没有尝试过的方式作为自己的切入点,然而,这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天赋和知性。她把自己的全部生活简化成了两个符号:读书和写作。这就是她必须付出的代价。
令我们欣慰的是,伍尔芙的摩根——亲爱的——并不会永远沉默。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绯闻。在伍尔芙逝世之后,福斯特写了一篇《弗吉尼亚•伍尔芙》的锦绣文章,那是他在大学作演讲时的演讲稿。没有谁比福斯特更有资格、更有权威来批评伍尔芙,否则伍尔芙也不会焦灼地在报纸上寻找摩根的名字了。她是一株风中的独叶草,一生都处在风暴的中心。如果说她此刻已慢慢收拢自己的叶子,彻底的皈依宁静并享受宁静,应归功于福斯特,因为,伍尔芙的摩根终于说话了,而且细致、周到地叙述和概括了她的一生。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