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封面设计和标题都不足以体现这本书的别致
〖三联学术通讯〗小站按语:
每到年底,检点一年来三联的出版物,似乎那些好读的书已经被大家发现或已被媒体推选了出来,但实际上,常常会有遗珠之憾。幸好,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比如说这部《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作者是梁鹤年老先生。这部书自从2014年3月首印以来,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加印三次了。
借用卓越网的一位读者评论的话来说:“封面设计和标题不足以体现这本书的别致”——
梁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特别的腔调,细想来,之前读过的木心的文字被认为未受意识形态污染,哈佛中古文学的冯象能把西方传说故事演绎得那么家常,二者尚且是专门在语言文字上下了大工夫的。但梁先生的身份是城市规划领域的杰出学者,考虑到这一点,就不能不对他不着痕迹的别致文笔、文笔流露出的从容态度和对西方思想文化极深的洞察和概括能力感到惊讶了。这是一位“世间法”(自己的行当专业)与“出世间法”(洞察、智慧、立言)一样精深的作者。且看这本书第一章第一节正文第一句:“应该是公元64年的事吧。仲夏7月18日晚上,罗马城失火。尼禄(Nero)皇帝疯了,罗马在烧,他在弄琴。烧了七夜,罗马城变废墟,总的有人要负责人,基督徒遭殃了。”这当然不是全书最精彩的段落,我想说的只是全书类似的精彩俯拾皆是。大概查了一下梁先生的问学轨迹。这本书之所以有别于哪怕是清华北大最亲民的教授们的作品,大概在于发心不同。他早年中断在香港十分赚钱的建筑师行业选择留洋,就是要“从里面体验”西方社会,因此也”特别留意洋现象和洋理论之间的关系“,最终是为了考察”洋为中用“的可行性和方法。不是为了学问而学问(虽然这在当代已经是了不起的品质)而是(一开始是为自己,成书以后是为大家)追根溯源,解读当下。梁先生曾就这本新书说过盼望理科生能够关注文化,而我辈文科生对研究对象的社会却也只有一些片段的道听途说的了解,现在就要大大获益于此书的此种”实用“原则了。这本书才看到三分之一,但是给它点赞成了压倒性的愿望。此外,如果读者同道知道有类似此公此书的,请告知,大谢!
我们在这里选摘了两篇相关报道,以便于有兴趣的朋友进一步了解这部书以及作者梁鹤年先生。
梁鹤年新书发布 解密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图)
2014年03月03日 13: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唐云云)近日,中西方文化与城市规划领域著名专家梁鹤年推出新书《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该书中,作者以多年的亲身考察和思考,深入解密了西方“自由”、“民主”等文明现象的背后的“所以然”,也就是“文化基因”。3月2日下午,在新书学术研讨暨发布会上,梁鹤年表示,“文化基因”是支配西方人思想和行为的因素,它们与时代心态、民族性格、历史背景相结合,决定了西方文明的演化。
梁鹤年出生于香港,早先在从事建筑方面的工作,因深感建筑的服务对象仅限于富有阶层,他毅然选择出国攻读城市规划学,期待能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在这一过程中,他逐渐将自己的视角更深入到中西方文明的考察,通过对“洋为中用”、“洋为洋用”的探究,试图从西方文明中获得“借鉴(看清自己)”、“启发(打开思路)”、“教训(免入歧途)”。
在考察的过程中,梁鹤年首先发现了中西思考方式的差异。梁鹤年认为,“西方人是一只眼睛看世界,就像射击瞄准,看得比较‘清’,是‘追求目标’的文化;东方人是两只眼睛看世界,就像引线穿针,看得比较‘全’,是‘处理关系’的文化。但一只眼睛不能穿针,两只眼睛也不能瞄准,要‘清’且‘全’,才可得‘真’。”
基于此,梁鹤年又进一步指出:“‘清’与‘全’是构成‘真’的两个层面。如果想看得清楚些,用逻辑;如果想看得全面些,用想象。逻辑使人有信心但容易变得刚愎自用,想象要人有虚心但容易变得优柔寡断。这可能也是东西方文化之别。”
当然,梁鹤年对西方文明的考察和探究不仅限于此。他一直试图找出西方“自由”、“民主”、“资本”、“法治”的根源,找出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基因。而找寻的结果是西方文明的根源为古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他认为,两希文明接触、融合之后,共同构成了今日西方文明的核心。古希腊文明的精髓是追求唯一真理;希伯来文明的核心要义是追求唯一真神。两希文明虽然原本差异甚大,但却都追求“唯一真”。“追求‘唯一真’的理念,会让人对‘真’绝对信服,追求真神、真理、真科学等;也会对异端不容忍;并会有宣传‘唯一真’的使命意识,具有明显的扩张性。这三方面结果产生的是对理性的充分尊重、基于理性的世界观,以及对自由的极端追求。”
除此之外,梁鹤年表示,西方文明就是他们的宇宙观、伦理观和社会观的实质体现。
西方人对天地、对自己、对别人的看法决定了西方文明,而他们会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就是支配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有别于生理、生态、环境、偶然等因素),这也构成了新书讨论的主题。“文化基因”是支配西方人思想和行为的因素,在西方历史过程的不同阶段,它们与不同的时代心态、民族性格、历史背景相结合,决定了西方文明的演化。
有业内人士评价道:“该书深入浅出,以十分‘接地气’的书写方式,在支配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方面给出了独到的见解,可以称得上是‘人人都能读懂的西方文明史’。”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4/03-03/5902825.shtml
------------------------------------------------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探讨历史成败脉络
2014年03月03日新浪读书
西方人对天地、对自己、对别人的看法决定了西方文明。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这些“为什么”,就是本书讨论的主题,也就是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
在轰轰烈烈地讨论“洋为中用”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洋”究竟是什么?西方的“自由”、“民主”、“资本”、“法治”,究竟有什么样的内涵?诞生在怎样的背景之下?
可以想象一幅今天的地图,西端是美国,东端是俄国。追求个人自由的强度西高东低地倾斜;追求人人平等的强度东高西低地倾斜;交叉点在英、法之间。过去百年来,西风逐渐压倒东风,自由压倒平等。东西之别可以通过追溯文化基因如何结合了时代心态、民族性格和历史背景与契机去解释。
从西班牙到法国、到英国,再到美国的霸权交替,都是约130年的周期,分起、承、转、衰四个阶段,也就是四代人。美国之后,霸权归谁?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会承担什么样的角色与命运?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是对西方文明发展史的一个大整理,作者希望借此系统分析,梳理出西方文明发展的脉络,找出“大国盛衰”的逻辑,通过看清“对手”,为中国的未来找到位置和方向。
作者认为,“现代前”犹太之神的权威与基督之神的慈爱、希腊的理性和罗马的秩序,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一起,造就了西方第一组文化基因,即“唯一、真”,也就是“真是值得追求的”,“真是唯一的”。16世纪的宗教改革打断了西方人信仰与理性的统一。封建崩溃,多年战乱,法国产生了乐观悯人的理性主义,英国产生了悲观功利的经验主义。前者以心法、内省求真,有泛人的意识;后者以观察、反思求真,有个人的意识。这就构成了西方第二组文化基因,即“泛人”与“个人”。泛人意味平等;个人意味自由。但两者又都坚持是唯一真。于是西方文明性格与思维就此分裂。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之别演变为英法民族之争,在民族性格、时代心态、历史背景与契机的互动下,英国胜出并崛起,英式经验主义、自由主义成为西方主流。自由竞争和功利主义使得西方物质文明空前大发展;美国接棒,青出于蓝,带领全人类走上自由世界与全球资本之路,并以诱人的消费、强大的武力、功利的容忍来缓解产生的社会矛盾。然而,这还是无法解决西方社会的固有矛盾——“唯一、真”逻辑下的泛人、个人两条路线产生矛盾,自我保存和与人共存无法共容。自由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今日面临的种种问题,越来越说明这一点。中国有着与西方文明完全不同的文化基因,或许可以兼容此矛盾。
至此,方可看到作者写作此书的落脚点——作者用了大量的史实,勾勒出一幅浩浩荡荡的西方文明画卷,其实是要以此为对照,通过研究“别人”,来看清自己,通过研究西方,来反思中国。
全书分5卷,充满了细节与故事,西方文明中的著名人物和著名事件逐一登台,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嬗变逐一展现。一辈子都在跟学生打交道的作者梁鹤年,将这本书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流畅,“这本书不是写给专家的,是写给大家”——他曾经在清华大学讲授这些内容,特别希望理工科的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这些知识。
梁鹤年在前言中写道:一种“模式”是否成功,是相对于它的目的、成本和正负影响。我们跟西方国家是否追求同样的目的,拥有同样的本钱,可承受同样的影响?不然,就只能羡慕人家的成功,而不得去模仿。——其实,研究西方的“不成功”之处,或许更有收益。成功的条件往往是独特的,不能抄袭;失败的原因则往往是共通的,可供参考。西方的确有许多令人艳羡的成就,但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多重原因互动的结果,一窝蜂地模仿不是出路,观察、反思,然后创新,或可找条生路。
作者简介
梁鹤年(Hok-Lin Leung),加拿大籍华人。加拿大女王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院长、教授,2009年荣誉退休。1970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建筑系,197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规划硕士学位,1982年获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硕士学位,1985年获英国雷丁大学土地开发与管理博士学位。研究范围包括土地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政策分析方法、西方文化基因。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曾在加拿大担任联邦财务部顾问,并创办“国家不动产高级官员论坛”、“企业地产高级研修班”、“大使论坛”。于2003年入选《加拿大名人录》。1986年开始回国讲学,现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开设课程,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高级顾问和专家组成员。除城市规划外,在科技、经济、金融、贸易、文化等方面出版了大量的专著与论文。2002年被国务院授予外国专家最高奖——“国家友谊奖”。
目 录
写在前面 5
前言 15
第一篇 源头 17
20 第一章 基督信仰成为崩溃中的罗马帝国的国教
31 第二章 基督信仰与希腊理性首次结合:奥古斯丁与柏拉图
47 第三章 “基督太平”:政治宗教化下的欧洲大一统
60 第四章 基督信仰与希腊理性二度结合:阿奎纳与亚里士多德
73 第五章 西方第一组文化基因:“真”与“唯一”
84 第六章 灾难来临:西方人心理失衡
96 第七章 大变前夕:腐化的教会面对涌现的民族意识和人文思想
第二篇 物竞 111
114 第八章 充满犯罪感的宗教改革
127 第九章 宗教政治化的欧洲大混乱: 西班牙帝国的盛衰与国家理念的抬头
143 第十章 迷惘、无奈的时代: 命蹇的伽利略
156 第十一章 绝无原则的法国内争产出乐观、悯人的理性主义
167 第十二章 做梦的笛卡尔带出“天赋理念”
179 第十三章 绝对原则的英国内争产出悲观、功利的经验主义
194 第十四章 做官的洛克带出“天赋自由”
210 第十五章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争
220 第十六章 西方第二组文化基因:“人”与“个人”
第三篇 天择 227
230 第十七章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从和解有望到和解绝望
246 第十八章 法国从盛到衰:理性主义藏身于浪漫卢梭的“天赋平等”
260 第十九章 大英崛起:斯密的“追求私利可达公益”
278 第二十章 资本成形:达尔文的“自由竞争”是天演原则
293 第二十一章 英、美交替:自由、资本交棒
第四篇 适者? 311
314 第二十二章 资本世界:功利文明全球化
325 第二十三章 自由、功利压倒平等意识:资本主义腐蚀共产主义
342 第二十四章 自由、功利战胜民族意识:资本主义击败国家主义
354 第二十五章 自由、功利取代生命意义:资本主义吸纳存在主义
第五篇 生存? 369
372 第二十六章 个人:小我与大我、公众与公共
381 第二十七章 “不损害别人自由的个人自由”是不可能的
401 第二十八章 自由与平等
409 第二十九章 民主:“是人民的、由人民的、为人民的政府”可能吗?
424 第三十章 资本主义与自由经济
436 第三十一章 资本主义是以钱赚钱
454 第三十二章 法治、人权是资本主义之盾
467 第三十三章 “唯一、真”、“人、个人”两组文化基因的纠缠:
民族性格、时代心态、历史背景与契机的互动
481 第三十四章 大国盛衰的逻辑
后记 493
附录 495
496 1. 神圣罗马帝国
498 2. 雇佣兵
500 3. 宗教改革时代各教派教义的分别
501 4. 荷兰崛起
504 5. 理性主义三杰与经验主义三杰的主要思路
506 6. 英式自由贸易,粮食法案为例
509 7. 天定命运
513 8. 德国统一
517 9. 康德的先验
521 10. 英国大宪章
http://book.sina.com.cn/news/b/2014-03-03/1611608574.shtml
---------------------------------------------------------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
作者: (加)梁鹤年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4-3
页数: 526
定价: 65.00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888083/
每到年底,检点一年来三联的出版物,似乎那些好读的书已经被大家发现或已被媒体推选了出来,但实际上,常常会有遗珠之憾。幸好,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比如说这部《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作者是梁鹤年老先生。这部书自从2014年3月首印以来,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加印三次了。
借用卓越网的一位读者评论的话来说:“封面设计和标题不足以体现这本书的别致”——
梁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特别的腔调,细想来,之前读过的木心的文字被认为未受意识形态污染,哈佛中古文学的冯象能把西方传说故事演绎得那么家常,二者尚且是专门在语言文字上下了大工夫的。但梁先生的身份是城市规划领域的杰出学者,考虑到这一点,就不能不对他不着痕迹的别致文笔、文笔流露出的从容态度和对西方思想文化极深的洞察和概括能力感到惊讶了。这是一位“世间法”(自己的行当专业)与“出世间法”(洞察、智慧、立言)一样精深的作者。且看这本书第一章第一节正文第一句:“应该是公元64年的事吧。仲夏7月18日晚上,罗马城失火。尼禄(Nero)皇帝疯了,罗马在烧,他在弄琴。烧了七夜,罗马城变废墟,总的有人要负责人,基督徒遭殃了。”这当然不是全书最精彩的段落,我想说的只是全书类似的精彩俯拾皆是。大概查了一下梁先生的问学轨迹。这本书之所以有别于哪怕是清华北大最亲民的教授们的作品,大概在于发心不同。他早年中断在香港十分赚钱的建筑师行业选择留洋,就是要“从里面体验”西方社会,因此也”特别留意洋现象和洋理论之间的关系“,最终是为了考察”洋为中用“的可行性和方法。不是为了学问而学问(虽然这在当代已经是了不起的品质)而是(一开始是为自己,成书以后是为大家)追根溯源,解读当下。梁先生曾就这本新书说过盼望理科生能够关注文化,而我辈文科生对研究对象的社会却也只有一些片段的道听途说的了解,现在就要大大获益于此书的此种”实用“原则了。这本书才看到三分之一,但是给它点赞成了压倒性的愿望。此外,如果读者同道知道有类似此公此书的,请告知,大谢!
我们在这里选摘了两篇相关报道,以便于有兴趣的朋友进一步了解这部书以及作者梁鹤年先生。
![]() |
梁鹤年在新书发布会上 |
梁鹤年新书发布 解密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图)
2014年03月03日 13: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唐云云)近日,中西方文化与城市规划领域著名专家梁鹤年推出新书《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该书中,作者以多年的亲身考察和思考,深入解密了西方“自由”、“民主”等文明现象的背后的“所以然”,也就是“文化基因”。3月2日下午,在新书学术研讨暨发布会上,梁鹤年表示,“文化基因”是支配西方人思想和行为的因素,它们与时代心态、民族性格、历史背景相结合,决定了西方文明的演化。
梁鹤年出生于香港,早先在从事建筑方面的工作,因深感建筑的服务对象仅限于富有阶层,他毅然选择出国攻读城市规划学,期待能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在这一过程中,他逐渐将自己的视角更深入到中西方文明的考察,通过对“洋为中用”、“洋为洋用”的探究,试图从西方文明中获得“借鉴(看清自己)”、“启发(打开思路)”、“教训(免入歧途)”。
在考察的过程中,梁鹤年首先发现了中西思考方式的差异。梁鹤年认为,“西方人是一只眼睛看世界,就像射击瞄准,看得比较‘清’,是‘追求目标’的文化;东方人是两只眼睛看世界,就像引线穿针,看得比较‘全’,是‘处理关系’的文化。但一只眼睛不能穿针,两只眼睛也不能瞄准,要‘清’且‘全’,才可得‘真’。”
基于此,梁鹤年又进一步指出:“‘清’与‘全’是构成‘真’的两个层面。如果想看得清楚些,用逻辑;如果想看得全面些,用想象。逻辑使人有信心但容易变得刚愎自用,想象要人有虚心但容易变得优柔寡断。这可能也是东西方文化之别。”
当然,梁鹤年对西方文明的考察和探究不仅限于此。他一直试图找出西方“自由”、“民主”、“资本”、“法治”的根源,找出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基因。而找寻的结果是西方文明的根源为古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他认为,两希文明接触、融合之后,共同构成了今日西方文明的核心。古希腊文明的精髓是追求唯一真理;希伯来文明的核心要义是追求唯一真神。两希文明虽然原本差异甚大,但却都追求“唯一真”。“追求‘唯一真’的理念,会让人对‘真’绝对信服,追求真神、真理、真科学等;也会对异端不容忍;并会有宣传‘唯一真’的使命意识,具有明显的扩张性。这三方面结果产生的是对理性的充分尊重、基于理性的世界观,以及对自由的极端追求。”
除此之外,梁鹤年表示,西方文明就是他们的宇宙观、伦理观和社会观的实质体现。
西方人对天地、对自己、对别人的看法决定了西方文明,而他们会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就是支配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有别于生理、生态、环境、偶然等因素),这也构成了新书讨论的主题。“文化基因”是支配西方人思想和行为的因素,在西方历史过程的不同阶段,它们与不同的时代心态、民族性格、历史背景相结合,决定了西方文明的演化。
有业内人士评价道:“该书深入浅出,以十分‘接地气’的书写方式,在支配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方面给出了独到的见解,可以称得上是‘人人都能读懂的西方文明史’。”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4/03-03/5902825.shtml
------------------------------------------------
![]() |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探讨历史成败脉络
2014年03月03日新浪读书
西方人对天地、对自己、对别人的看法决定了西方文明。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这些“为什么”,就是本书讨论的主题,也就是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
在轰轰烈烈地讨论“洋为中用”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洋”究竟是什么?西方的“自由”、“民主”、“资本”、“法治”,究竟有什么样的内涵?诞生在怎样的背景之下?
可以想象一幅今天的地图,西端是美国,东端是俄国。追求个人自由的强度西高东低地倾斜;追求人人平等的强度东高西低地倾斜;交叉点在英、法之间。过去百年来,西风逐渐压倒东风,自由压倒平等。东西之别可以通过追溯文化基因如何结合了时代心态、民族性格和历史背景与契机去解释。
从西班牙到法国、到英国,再到美国的霸权交替,都是约130年的周期,分起、承、转、衰四个阶段,也就是四代人。美国之后,霸权归谁?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会承担什么样的角色与命运?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是对西方文明发展史的一个大整理,作者希望借此系统分析,梳理出西方文明发展的脉络,找出“大国盛衰”的逻辑,通过看清“对手”,为中国的未来找到位置和方向。
作者认为,“现代前”犹太之神的权威与基督之神的慈爱、希腊的理性和罗马的秩序,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一起,造就了西方第一组文化基因,即“唯一、真”,也就是“真是值得追求的”,“真是唯一的”。16世纪的宗教改革打断了西方人信仰与理性的统一。封建崩溃,多年战乱,法国产生了乐观悯人的理性主义,英国产生了悲观功利的经验主义。前者以心法、内省求真,有泛人的意识;后者以观察、反思求真,有个人的意识。这就构成了西方第二组文化基因,即“泛人”与“个人”。泛人意味平等;个人意味自由。但两者又都坚持是唯一真。于是西方文明性格与思维就此分裂。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之别演变为英法民族之争,在民族性格、时代心态、历史背景与契机的互动下,英国胜出并崛起,英式经验主义、自由主义成为西方主流。自由竞争和功利主义使得西方物质文明空前大发展;美国接棒,青出于蓝,带领全人类走上自由世界与全球资本之路,并以诱人的消费、强大的武力、功利的容忍来缓解产生的社会矛盾。然而,这还是无法解决西方社会的固有矛盾——“唯一、真”逻辑下的泛人、个人两条路线产生矛盾,自我保存和与人共存无法共容。自由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今日面临的种种问题,越来越说明这一点。中国有着与西方文明完全不同的文化基因,或许可以兼容此矛盾。
至此,方可看到作者写作此书的落脚点——作者用了大量的史实,勾勒出一幅浩浩荡荡的西方文明画卷,其实是要以此为对照,通过研究“别人”,来看清自己,通过研究西方,来反思中国。
全书分5卷,充满了细节与故事,西方文明中的著名人物和著名事件逐一登台,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嬗变逐一展现。一辈子都在跟学生打交道的作者梁鹤年,将这本书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流畅,“这本书不是写给专家的,是写给大家”——他曾经在清华大学讲授这些内容,特别希望理工科的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这些知识。
梁鹤年在前言中写道:一种“模式”是否成功,是相对于它的目的、成本和正负影响。我们跟西方国家是否追求同样的目的,拥有同样的本钱,可承受同样的影响?不然,就只能羡慕人家的成功,而不得去模仿。——其实,研究西方的“不成功”之处,或许更有收益。成功的条件往往是独特的,不能抄袭;失败的原因则往往是共通的,可供参考。西方的确有许多令人艳羡的成就,但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多重原因互动的结果,一窝蜂地模仿不是出路,观察、反思,然后创新,或可找条生路。
作者简介
梁鹤年(Hok-Lin Leung),加拿大籍华人。加拿大女王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院长、教授,2009年荣誉退休。1970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建筑系,197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规划硕士学位,1982年获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硕士学位,1985年获英国雷丁大学土地开发与管理博士学位。研究范围包括土地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政策分析方法、西方文化基因。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曾在加拿大担任联邦财务部顾问,并创办“国家不动产高级官员论坛”、“企业地产高级研修班”、“大使论坛”。于2003年入选《加拿大名人录》。1986年开始回国讲学,现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开设课程,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高级顾问和专家组成员。除城市规划外,在科技、经济、金融、贸易、文化等方面出版了大量的专著与论文。2002年被国务院授予外国专家最高奖——“国家友谊奖”。
目 录
写在前面 5
前言 15
第一篇 源头 17
20 第一章 基督信仰成为崩溃中的罗马帝国的国教
31 第二章 基督信仰与希腊理性首次结合:奥古斯丁与柏拉图
47 第三章 “基督太平”:政治宗教化下的欧洲大一统
60 第四章 基督信仰与希腊理性二度结合:阿奎纳与亚里士多德
73 第五章 西方第一组文化基因:“真”与“唯一”
84 第六章 灾难来临:西方人心理失衡
96 第七章 大变前夕:腐化的教会面对涌现的民族意识和人文思想
第二篇 物竞 111
114 第八章 充满犯罪感的宗教改革
127 第九章 宗教政治化的欧洲大混乱: 西班牙帝国的盛衰与国家理念的抬头
143 第十章 迷惘、无奈的时代: 命蹇的伽利略
156 第十一章 绝无原则的法国内争产出乐观、悯人的理性主义
167 第十二章 做梦的笛卡尔带出“天赋理念”
179 第十三章 绝对原则的英国内争产出悲观、功利的经验主义
194 第十四章 做官的洛克带出“天赋自由”
210 第十五章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争
220 第十六章 西方第二组文化基因:“人”与“个人”
第三篇 天择 227
230 第十七章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从和解有望到和解绝望
246 第十八章 法国从盛到衰:理性主义藏身于浪漫卢梭的“天赋平等”
260 第十九章 大英崛起:斯密的“追求私利可达公益”
278 第二十章 资本成形:达尔文的“自由竞争”是天演原则
293 第二十一章 英、美交替:自由、资本交棒
第四篇 适者? 311
314 第二十二章 资本世界:功利文明全球化
325 第二十三章 自由、功利压倒平等意识:资本主义腐蚀共产主义
342 第二十四章 自由、功利战胜民族意识:资本主义击败国家主义
354 第二十五章 自由、功利取代生命意义:资本主义吸纳存在主义
第五篇 生存? 369
372 第二十六章 个人:小我与大我、公众与公共
381 第二十七章 “不损害别人自由的个人自由”是不可能的
401 第二十八章 自由与平等
409 第二十九章 民主:“是人民的、由人民的、为人民的政府”可能吗?
424 第三十章 资本主义与自由经济
436 第三十一章 资本主义是以钱赚钱
454 第三十二章 法治、人权是资本主义之盾
467 第三十三章 “唯一、真”、“人、个人”两组文化基因的纠缠:
民族性格、时代心态、历史背景与契机的互动
481 第三十四章 大国盛衰的逻辑
后记 493
附录 495
496 1. 神圣罗马帝国
498 2. 雇佣兵
500 3. 宗教改革时代各教派教义的分别
501 4. 荷兰崛起
504 5. 理性主义三杰与经验主义三杰的主要思路
506 6. 英式自由贸易,粮食法案为例
509 7. 天定命运
513 8. 德国统一
517 9. 康德的先验
521 10. 英国大宪章
http://book.sina.com.cn/news/b/2014-03-03/1611608574.shtml
---------------------------------------------------------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
作者: (加)梁鹤年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4-3
页数: 526
定价: 65.00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88808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