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和陈软软
(一)蓬松的马尾和好看的左手
“我一直害怕坐电梯。”
陈软软站在安静的电梯门前,突然说着。
戴文正在看她短发下若隐若现的耳朵轮廓,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你没有这种感觉吗?因为不知道开门那一刹那,会出现什么东西。”
语毕,红色的灯亮起,电梯门“嘎吱嘎吱”地张开,极不情愿似的。
什么都没有。
陈软软就这样一蹦一跳地走进电梯,转过身,按住按钮,留给戴文一个难以忘怀的甜美笑容。
戴文认识陈软软十年了。十年前的陈软软留着蓬松的马尾辫,常常系着红色的头绳。坐在她后面的戴文总是对着马尾发呆,托着下巴想象着解开头绳的陈软软会是什么样子。陈软软的头发有一点自然卷。不甚明显弧度的发尾总是无意懒洋洋地躺着在戴文的铅笔盒上,温柔地扫去上面的空气,让戴文感到呼吸困难。
每次陈软软需要将试卷之类的物品递给戴文时,她都不会回头。戴文只能看见她的左手以别扭的姿势伸过来,好像小时候把玩的变形金刚身体的某个部分被安装错了位置。戴文会在这时故意迟疑一下,观察陈软软因为不舒服的扭曲而微微发抖的左手。不愿见人的淡浅掌纹被藏在了娇小的手掌里,手指纤细白洁,指甲总是剪在恰到好处的位置。好看得不可思议。
高中三年里,陈软软蓬松的马尾和好看的左手拉扯着戴文青涩的悸动。
(二)“好玩的”就要乖乖奉上
在拥挤的二食堂找到娇小的陈软软时,戴文突然觉得有些脸热。
高中同学考到同一个大学同一个专业,这样的结果让戴文觉得这个炎热夏天格外醉人,当得知两个人还被分到同一个班时,戴文彻底懵住了。陈软软却似乎毫不在意,对呆滞地吃着锅塌里脊盖饭的戴文说,“又可以欺负你四年了。真好!”
提到“欺负”时,戴文的精神才被拉回来,随即记忆被铅笔扭转卡带一般回放着。高中时,陈软软喜欢一切新奇的事物,这些被她统称为“好玩的”。每当她对某人的某件东西感兴趣时,眼睛就会跳舞一般弯起来,拉扯对方的衣角,说,“大好人,借我玩会吧。”这一招对面无论男女,基本都要缴械投降。戴文坐在陈软软后面,当然不例外。事实上,到了后期,陈软软根本不需要做什么,对着戴文笑一下,伸出左手,戴文就要把各种“好玩的”的乖乖奉上……
戴文深吸一口气,用纸巾擦了擦嘴角,凝视陈软软狡黠的眼神,鼓足勇气,说,“软软,我们都是大学生了……能不能不要这么幼稚?”
“呵呵。”
“……”
(三)我们一起去北京玩吧
“我们一起去北京玩吧!”林薇兴奋地对着戴文说。戴文皱了下眉头,思考着要不要带陈软软去。
林薇好像是戴文的女朋友。她、戴文和陈软软都在中文系1班。林薇外表比同龄女孩成熟:长发,皮肤白皙,身材高挑,看起来面容冰冷,却在戴文面前乖巧依人。戴文自己都不记得如何和这个女孩走到一起,只是在几次接触后,没有征兆地“被交往”了起来。戴文不觉得和一个漂亮女孩一起吃饭、自习、聊天有什么不妥,只是有一天在食堂遇到和室友吃饭的陈软软,后者看了一眼戴文和他身边的林薇,嘴角一歪地走开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好像很久没有和陈软软说话了。
面对相对好哄的林薇,戴文轻易地说服了她的二人旅游的提议,但他没有自信说服那个内心很倔的陈软软。
“软软,我们出来吃个饭吧……”
死磨硬泡后,软软终于答应和戴文一起吃晚饭。但当她看到坐在旁边的林薇时,陈软软的眼神仿佛飞出一把刀,戴文下意识地低头,胸口没有血涌出,只是心脏有点疼痛感。
三个人出去玩,当然要一起商量了。这是林薇让戴文无法拒绝自己出席的一句话。
事后,戴文无论如何也想不起自己如何机智地周旋在林薇和陈软软中间,在微妙地气氛下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他只记住了,把陈软软送回宿舍时,她在他耳边轻声说的那句话:
“我不喜欢你和她在一起玩。”
(四)麦当劳和圣经
戴文坐在椅子上,手捧着新买的《圣经故事》,眼神时不时地飘向趴在斜对面的陈软软。此刻是北京晚上的三点四十五分,后海附近的一家麦当劳的二楼上。六月将至,空气已经有了几分闷热,戴文面前的咖啡已经见底,但他没有离开座位去楼下续杯,因为两个女孩都已在熟睡中。
三个人一早来到北京,租了自行车,辗转了几所大学,还受到了昔日高中同学的款待:
“今天看到老朋友真高兴……除了这货。”那姑娘指着戴文,笑着说。
之后三个人趁夜跑到后海的烟袋斜街胡同和诸多喧闹的酒吧门前饶了一圈。着实累得够呛,谁都不愿意再多走一步,就近选择在麦当劳休息。
林薇坐在了戴文的旁边,刚开始还小声和戴文说着话,不一会就拉着戴文的衣角渐渐睡去了。陈软软则吃过宵夜后就立刻趴下。马尾辫自然地从左边流下来。黑色的漂泊大雨一般。她的身体有节奏地起伏着,把头埋在双臂里,戴文假装不努力地偷看着。虽然看不到她睡着的表情,却不妨碍对陈软软橙色的单衣和青色的发夹发呆。事实上,“亚当一百三十岁的时候生了一个儿子”这句话他已经看了快一个小时了。始终无法集中精神在白纸黑字上。
“软软……”戴文突然不出声地叫着她的名字,眼眶慢慢湿润起来。
是夜,空气太过闷热。
(五)牵手是多么遥远的距离
一直以来,戴文只知道北京的地铁很挤,没想到,北京的公交……更挤!
三个人在前往798艺术区的路上,甫一上车,便被导弹一样的人群冲散。林薇试图隔着两个壮硕的男子够到扶手,中指醒目地对着戴文打招呼;戴文也不好过,一直在谦让的他被挤到车厢的角落里,承受着大多数人的重量;娇小的陈软软则放弃了所有抵抗,双手抱怀,被夹成了站立着的肉夹馍状。幸好,还可以看到戴文狰狞的脸。陈软软感到一丝丝的暗爽。
下车后,三个人长叹一口气,难得交心地说了同一句话,“我靠!”
随即,林薇迈开了脚步,全然忘记两天劳累般游走在各个工作室里,将戴文和陈软软抛在脑后。戴文则清闲地走在后面,拉着陈软软装模作样地对每个作品都评头论足一番,然后两个人相视一笑,好像从公交车下来,穿梭回了旧时光。
在上楼梯时,陈软软突然拉住戴文的书包带,没有用力,只是自然地用手拉住左侧垂下的带子。戴文回过头,看着陈软软,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打在她的脸上,勾勒出清晰的面容,眼睛发着光,照在戴文心里。
戴文呆住了。原来陈软软这么好看。
“看什么看,这样比较省力。你快点走!”陈软软用力拽了下带子,几乎把戴文拉了下来。那个下午,女孩就这么走在男孩的身后,拉着他的书包带。男孩的手有意无意地向后摆动,却始终没有伸过去。
“风沙好大啊……”林薇突然跑到戴文的身边,随即伏在他身后,双手放在了他的肩膀上,低下头,面容娇羞。戴文一时愣住了。回过神时,陈软软已经松开了手,远远地走在了他的前面,留给戴文一个骄傲的背影。
戴文张开嘴,却没有说出一个字,迎风灌入了沙粒。
风沙真的好大。
(六)天台友情
“陈软软,我命令你现在到天台上来!给寡人送酒!”放下电话,戴文猛然将最后一瓶啤酒灌向自己的喉咙,然后发着呆。十五分钟后,陈软软抱着一袋子青岛啤酒,冲着戴文叫道:“大变态,你发什么神经啊!”
戴文的眼睛醉了,声音却清醒着:“来,我们今晚不醉不归!”
天台是戴文无意发现的好地方。从一栋教学楼的外侧楼梯爬上去,撬开已经生锈的门锁,就是天台。天台是这座大学里最接近天空的地方,也是后来戴文和陈软软的私人酒吧。戴文也带几个朋友来过,但真正喜欢天台的,只有他和陈软软。
“软软,我失恋了。”
“咕咚,咕咚。”
“你不应该安慰我一下吗?”
“咕咚,咕咚。”
“你要是酒后乱性了,记得对我负责。”
“咕咚,咕咚。”
“……”
那天晚上,戴文和陈软软就像两个许久不见的朋友一样,聊着自己最近的故事,但又像自说自话的独白。戴文说,自己管不住自己的那张嘴,看见漂亮姑娘就忍不住过去聊聊。陈软软说,喜欢老娘的人比喜欢你的人多多了。戴文说,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你,没见过你不讲理的样子。陈软软说,对你不需要温柔。戴文说,陈软软你喜欢过我吗?陈软软说,你信不信我把你推下去。戴文说,你嫁不出去老子就免费学雷锋把你娶了。陈软软说,我很好奇,你个变态到底勾搭过多少个无知少女……
戴文凝视陈软软,陈软软仰望天空。两个朋友在寒冷的夜里微微发抖,为了伟大的友情。
(七)陈软软恋爱了
诶,戴文,你知不知道陈软软有对象了?
怎么可能,她有男朋友肯定会告诉我。
我们都看见了啊,那天在电影院,两个人拉着手,就你们屋的周强啊……
“软软,你和周强在一起了为什么不告诉我?”
“我……”
“最好的朋友谈恋爱了,还是我们屋的,结果是别人告诉我的,讽刺啊……”
隔着电话,戴文和陈软软沉默得像两块石头。戴文坐在阳台的角落里。此时是十一月末,有些冷,以致时牙齿在偷偷地发抖。他望着远处女生宿舍楼的方向,黑夜里看不到那栋楼,看不到那扇窗。看不到陈软软。
两个人就这样安静地举着电话,从听筒里能听到微乎其微的呼吸声。谁也不想挂掉电话,谁也不想再说话。但戴文能感受到,一把锋利的镰刀悬在两个人中间,摇摇晃晃。一旦坠落,刀刃便会切断两个人的现在。
“就这样吧。”不知过了多久,戴文舞动了镰刀。
溅起一片青春。
戴文和陈软软在毕业前再没有说过一句话。就像失去了粘性的贴纸,从墙上轻飘飘地落下,没有一点声响地结束了作为贴纸的存在意义。陈软软的名字一直在戴文手机的快捷拨号名单里,她的QQ号也暗淡在只有彼此的分组中。只是被镰刀切断了联系,植物人一样地躺在病床上。
戴文没有变,陈软软没有变。但戴文和陈软软变了。
(八)再见,陈软软 (上篇)
站在马路上,戴文感到一丝丝的寒意。九月末的夜晚已经有了冷的气息。马路上往来的人,偶尔向戴文瞥过一眼,怀着善意的目光。
戴文在等陈软软下班。
不一会,穿着深蓝色风衣的陈软软从大楼里走了出来。解开束缚的马尾辫随意地搭在身后。黑色的长靴鞋跟打在地上,鼓点般敲动了戴文的心。戴文甚至感觉自己脸有点发烫,幸好是九月,有寒风。
“主角,我们吃什么?”
“别,您老人家在,我哪敢当主角啊。吃的事我又不擅长,还是妳来吧。”
“西餐怎么样?”
“走!”
两个小时后,戴文把可乐递给一脸幽怨的陈软软,每看到她撅起嘴的样子,就忍不住笑。陈软软被看得脸红,小声嘟囔着:“我再也不吃西餐了。吃不好,吃不饱。”
“但我以后可能要经常吃西餐了啊……”戴文喝了一口咖啡,感觉有些苦涩。没有加糖。
“你要去哪里留学来着?”
“澳洲,悉尼。”
“几年?”
“大概两年吧。”
“两年,两年……”陈软软的声音越来越小,直至被汹涌的可乐淹没。
坐在公交车的最后一排,两个人都慢慢沉默了。戴文突然想起去年陈软软生日那天晚上,两个人也是这样坐在最后一排,也是送陈软软回家。当时戴文喝醉了酒,身体趴在前面的椅背上,目不转睛地看着陈软软,悄悄问她,为什么是周强。那时得不到的回应,现在也没有答案。
时间的好处是督促人们选择性去丢弃过往。但忘不了的事一旦结成疤,碰起来就会疼。戴文突然感到烦闷。眼泪要涌出来,却停留在那个瞬间。陈软软坐在他的左边,看着黑暗飞快地被另一片黑暗代替。
(九)再见,陈软软 (下篇)
陈软软让戴文站在她家楼下等候。晚上11点半,戴文站在路灯映照的地方。陈软软慢慢地爬着楼梯。透过过道的窗,戴文仰视着她路过每一层楼时亮起的光。一直到五楼。
戴文哈着气,觉得心情舒缓了一些。杂念融入到空气,消散在黑夜。时间被静止住一样,他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整个世界无声。直到几分钟后那道光再次亮起,变成看不见的手扭动了收音机的开关。戴文深呼吸,叹气时的声音清楚得难以置信。
推开门,陈软软走了出来,怀里抱着一个袋子,笑得很诡异。
“你……你不会要送我个临行大礼包吧?”戴文看着那个不得不用双手捧着的大袋子,舌头有点打结。
“必须的。咱俩谁跟谁啊。你看啊,这是我爸爸上个月去香港出差买的表,太丑了,给你戴;这是我去苏州买的娃娃钥匙链(一盒),后来不喜欢,你拿着;还有这个……这个……”
陈软软把袋子里的东西一件件塞到戴文怀里,同时介绍着东西的来历。戴文终于意识到了之前那个看起来诡异的笑是为何了。
“所以,这些都是你不喜欢的东西了……”戴文耐心地把礼物再放回袋子里,笑着说。
“你不用太感谢我!”陈软软又笑了。在灰蒙蒙的灯光下,嘴唇的颜色发出一丝亮洁的光。戴文才意识到,她擦了口红。
像个大人一样了啊。这句话戴文在脑海里嘟囔了一下,没有说出口。
“对了,还有这个。”陈软软从衣服的口袋里掏出一个类似手办的东西。戴文拿在手中观察,是个古铜色开瓶器,雕刻着一个看不清面孔的女人。
“我知道你喜欢喝酒,到那边很实用的。但记得少喝点。”
戴文端详许久,突然愣了一下,无力地说,“软软……你送我一个裸女开瓶器是几个意思啊?”
“啊……我没注意,就觉得乍一看挺好看的。”
“好了,不要解释了。大家都是成年人。我懂你!”戴文把陈软软逗得脸红了起来。突然他想起陈软软高中时的模样,蓝白色的校服不合身地套在瘦弱的身躯上,每次笑起来脸蛋也都会绯红,然后被戴文嘲笑说,大家快看,软软脸又红了。
那时的戴文和陈软软,一定不会想到,17岁建立的友情可以保持到今天。
我们常常忘记时间的流逝,唯有打开储藏室,擦拭掉记忆的灰尘,才会感到岁岁年年对我们的改变,和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
是时候说再见了。戴文觉得按照一般惯例应该有个拥抱,但这个想法只在脑海里闪过一秒就燃烧殆尽。他只是伸手弄乱了陈软软的头发,说,“陈软软,再见。”
多少年后戴文想起这个场景,觉得那时头也不回的自己怂爆了。至于陈软软当时的心情,他永远不知道。或许陈软软自己也不知道。
在2012年9月的那个夜晚。有些心情被改变了。
(十)12点和3点
从打工的超市回到家时,已经是悉尼时间晚上11点了。
足足搬了九个小时的货啊!戴文心中默念着,揉了揉酸痛的腰,噗通一声倒在床上。
这时,微信铃声响起。戴文笑了下,拿起手机,果然是陈软软。
“上QQ,有事。”简单得接近霸道,毕竟是陈软软。
“死哪去了?”
“打工……昨天跟你说的,朋友介绍的华人超市。”
“好玩吗?”
“好玩……你试试把十几袋50斤大米从一边搬到另一边。”
“好吧。我明天要做演讲,但PPT和演讲稿什么的还没弄好呢。”
陈软软报读了在职研究生,差不多每个周末都要去上课。学校是戴文帮她挑选的。
“那,你把语音开着,你把你要说的点讲给我听,我帮你整理好了。”
陈软软从来不让戴文跟她视频,但却不介意语音聊天。而对戴文来说,隔着空间和时差听到的陈软软的声音就像森林里逃跑出来的活泼小兔,充盈着不可言状的可爱。
这次演讲是个小组作业,陈软软作为演讲者,照理只需要接收准备好的材料,编撰演讲稿就好。偏偏同组人是一群事务繁忙的存在,他们嬉笑着把事情都推给了一脸学生气的陈软软,然后坐享其成。
戴文非常鄙夷这样的人。却又无可奈何。事实上,关于陈软软电话里说起的每一件事,戴文都无可奈何。他只能隔着手机听筒,听着她的声音,思考着她的忧虑。23岁的陈软软在这一年里辞职了,买了人生第一辆车,报读了研究生班,当上了老师,第一次相亲;24岁的戴文只能在大洋彼岸为她搜索各种信息,帮她分析问题,或者在夜深人静时吃干醋就着红酒……
陈软软真的什么都没准备好,无论是要展示的PPT,还是整个演讲所需要的论点、论据。戴文趁着陈软软一时不在,冲了杯Espresso(浓缩咖啡),拍了拍脸。这时已经是晚上2点了。资料刚刚整理好,却还没整合成一篇合格的演讲稿。
陈软软似乎听出了戴文声音里的疲惫。
“你今天打工很累吧,很晚了,要不你睡吧?”
“行了,都折腾这么半天了,就差最后一冲刺,你现在拿我练习下。”
“哦……”
时间慢慢地流。戴文听着软软的演讲,眼睛盯着电脑右下角的时间。
“打断一下,”戴文突然说,“北京时间12点,陈软软,生日快乐。好了,你继续。”
陈软软愣住了,两个人同时陷入沉默。夜晚3点,就像有人无意错按在遥控器上的静音键一样,声音被摧毁了一秒。
“你,不会就为了说这句话才不睡觉吧?”
“顺便想起来的……快点念,我困死了!”
再次爬到床上时,戴文没有经过一秒的挣扎就进入了梦境。梦里的陈软软失了眠,看着天花板,想着戴文这个大变态。
(十一)戴文寄给陈软软的明信片
第一页,背景:黄昏下的丽江古城。
10月23日 昆明
最后一天在云南,写在三无宾馆。动笔前刚又有人打电话来问,先生,要不要做大保健啊?跟了这么多团,总被人当成是“一个人旅游的怪人”,我希望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自己旅游。在云南,我有过三次“情不自禁”的感觉:
A 香格里拉的路上,看着自然的纯真,听着藏佛教故事
B 回到丽江的第二个晚上,买了啤酒,和朋友微信聊天时,没由来地想起你,当晚写了首诗
C 夜晚去普洱的六个小时车程里,决心做现在这件事
第二页,背景:幽蓝色的泸沽湖。
过去几年里,我一直想找个机会表白,但面对面,话在口边,总是变味。也许这方面我天生不擅长,又或许只在妳面前笨拙。
我对妳,是一场憋出内伤,又认真又虐心,又无可奈何的暗(?)恋。
面对在意的人总是手足无措,完全无法像面对别人般游刃有余。所以妳无法相信“诚意”“真挚”之类的情愫也是无可厚非。
我不否认我是个容易寂寞的人,当我一个人时,酒后,失意,高兴,我只愿第一时间与你分享(所以常说幼稚的事给妳听)。
这是友情,习惯;也不是友情、习惯。
第三页,背景:洱海。
我曾说,没有期待就没有失落。妳来澳洲时,我活在彻头彻尾的失落中,但更多的是对自己,而且有时妳无意的话真的很伤人,我一度想用“就这样吧”结束这场漫长的暗恋。
但当我一个人坐在酒店里,喝着啤酒时,坐在大巴,看着风景时,我知道,逃避是愚蠢的。
我想结束这场暗恋,明确告诉妳,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被妳吸引。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最有趣的事不是任何事本身,而是和妳做的每一件事。
第四页,背景:香格里拉,普达措风景。
我这一次没有太多期待,早就明白妳的态度,只是在想明白后一定要说出来。
希望妳喜欢这几张明信片。
b 戴文 2014年10月23日下午2:15
(十二)不是结局的结局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结束往往不是结局,戴文用尽全身力气的表白还是被拒绝了。但收到回应那一刹那他依然释怀。这场变了味道的友情依旧散发香醇,他们还在为彼此付出,还是对着彼此微笑。
如果你硬要为戴文和陈软软找到一个结尾,我只好说,一切走着瞧。
最近开始失眠
躺在枕头上和回忆聊天
那些自以为是的舍得
兜了个乱七八糟的圈
灰头土脸的样子妳会心酸吧
晚风安静地跨过窗檐
眼泪踩着油门拐到一边
嘴角拧出的弧度在心里
砸了个坑 很伤感
被锁在记忆里的那件衣衫
展开的褶皱像极了
画笔下我们可能老去的脸
以前的故事轻轻地翻着页
误会了结尾 耽误了看官
你不在我心里
但是我还爱你
我不在你心里
请继续不爱我
“我一直害怕坐电梯。”
陈软软站在安静的电梯门前,突然说着。
戴文正在看她短发下若隐若现的耳朵轮廓,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你没有这种感觉吗?因为不知道开门那一刹那,会出现什么东西。”
语毕,红色的灯亮起,电梯门“嘎吱嘎吱”地张开,极不情愿似的。
什么都没有。
陈软软就这样一蹦一跳地走进电梯,转过身,按住按钮,留给戴文一个难以忘怀的甜美笑容。
戴文认识陈软软十年了。十年前的陈软软留着蓬松的马尾辫,常常系着红色的头绳。坐在她后面的戴文总是对着马尾发呆,托着下巴想象着解开头绳的陈软软会是什么样子。陈软软的头发有一点自然卷。不甚明显弧度的发尾总是无意懒洋洋地躺着在戴文的铅笔盒上,温柔地扫去上面的空气,让戴文感到呼吸困难。
每次陈软软需要将试卷之类的物品递给戴文时,她都不会回头。戴文只能看见她的左手以别扭的姿势伸过来,好像小时候把玩的变形金刚身体的某个部分被安装错了位置。戴文会在这时故意迟疑一下,观察陈软软因为不舒服的扭曲而微微发抖的左手。不愿见人的淡浅掌纹被藏在了娇小的手掌里,手指纤细白洁,指甲总是剪在恰到好处的位置。好看得不可思议。
高中三年里,陈软软蓬松的马尾和好看的左手拉扯着戴文青涩的悸动。
(二)“好玩的”就要乖乖奉上
在拥挤的二食堂找到娇小的陈软软时,戴文突然觉得有些脸热。
高中同学考到同一个大学同一个专业,这样的结果让戴文觉得这个炎热夏天格外醉人,当得知两个人还被分到同一个班时,戴文彻底懵住了。陈软软却似乎毫不在意,对呆滞地吃着锅塌里脊盖饭的戴文说,“又可以欺负你四年了。真好!”
提到“欺负”时,戴文的精神才被拉回来,随即记忆被铅笔扭转卡带一般回放着。高中时,陈软软喜欢一切新奇的事物,这些被她统称为“好玩的”。每当她对某人的某件东西感兴趣时,眼睛就会跳舞一般弯起来,拉扯对方的衣角,说,“大好人,借我玩会吧。”这一招对面无论男女,基本都要缴械投降。戴文坐在陈软软后面,当然不例外。事实上,到了后期,陈软软根本不需要做什么,对着戴文笑一下,伸出左手,戴文就要把各种“好玩的”的乖乖奉上……
戴文深吸一口气,用纸巾擦了擦嘴角,凝视陈软软狡黠的眼神,鼓足勇气,说,“软软,我们都是大学生了……能不能不要这么幼稚?”
“呵呵。”
“……”
(三)我们一起去北京玩吧
“我们一起去北京玩吧!”林薇兴奋地对着戴文说。戴文皱了下眉头,思考着要不要带陈软软去。
林薇好像是戴文的女朋友。她、戴文和陈软软都在中文系1班。林薇外表比同龄女孩成熟:长发,皮肤白皙,身材高挑,看起来面容冰冷,却在戴文面前乖巧依人。戴文自己都不记得如何和这个女孩走到一起,只是在几次接触后,没有征兆地“被交往”了起来。戴文不觉得和一个漂亮女孩一起吃饭、自习、聊天有什么不妥,只是有一天在食堂遇到和室友吃饭的陈软软,后者看了一眼戴文和他身边的林薇,嘴角一歪地走开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好像很久没有和陈软软说话了。
面对相对好哄的林薇,戴文轻易地说服了她的二人旅游的提议,但他没有自信说服那个内心很倔的陈软软。
“软软,我们出来吃个饭吧……”
死磨硬泡后,软软终于答应和戴文一起吃晚饭。但当她看到坐在旁边的林薇时,陈软软的眼神仿佛飞出一把刀,戴文下意识地低头,胸口没有血涌出,只是心脏有点疼痛感。
三个人出去玩,当然要一起商量了。这是林薇让戴文无法拒绝自己出席的一句话。
事后,戴文无论如何也想不起自己如何机智地周旋在林薇和陈软软中间,在微妙地气氛下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他只记住了,把陈软软送回宿舍时,她在他耳边轻声说的那句话:
“我不喜欢你和她在一起玩。”
(四)麦当劳和圣经
戴文坐在椅子上,手捧着新买的《圣经故事》,眼神时不时地飘向趴在斜对面的陈软软。此刻是北京晚上的三点四十五分,后海附近的一家麦当劳的二楼上。六月将至,空气已经有了几分闷热,戴文面前的咖啡已经见底,但他没有离开座位去楼下续杯,因为两个女孩都已在熟睡中。
三个人一早来到北京,租了自行车,辗转了几所大学,还受到了昔日高中同学的款待:
“今天看到老朋友真高兴……除了这货。”那姑娘指着戴文,笑着说。
之后三个人趁夜跑到后海的烟袋斜街胡同和诸多喧闹的酒吧门前饶了一圈。着实累得够呛,谁都不愿意再多走一步,就近选择在麦当劳休息。
林薇坐在了戴文的旁边,刚开始还小声和戴文说着话,不一会就拉着戴文的衣角渐渐睡去了。陈软软则吃过宵夜后就立刻趴下。马尾辫自然地从左边流下来。黑色的漂泊大雨一般。她的身体有节奏地起伏着,把头埋在双臂里,戴文假装不努力地偷看着。虽然看不到她睡着的表情,却不妨碍对陈软软橙色的单衣和青色的发夹发呆。事实上,“亚当一百三十岁的时候生了一个儿子”这句话他已经看了快一个小时了。始终无法集中精神在白纸黑字上。
“软软……”戴文突然不出声地叫着她的名字,眼眶慢慢湿润起来。
是夜,空气太过闷热。
(五)牵手是多么遥远的距离
一直以来,戴文只知道北京的地铁很挤,没想到,北京的公交……更挤!
三个人在前往798艺术区的路上,甫一上车,便被导弹一样的人群冲散。林薇试图隔着两个壮硕的男子够到扶手,中指醒目地对着戴文打招呼;戴文也不好过,一直在谦让的他被挤到车厢的角落里,承受着大多数人的重量;娇小的陈软软则放弃了所有抵抗,双手抱怀,被夹成了站立着的肉夹馍状。幸好,还可以看到戴文狰狞的脸。陈软软感到一丝丝的暗爽。
下车后,三个人长叹一口气,难得交心地说了同一句话,“我靠!”
随即,林薇迈开了脚步,全然忘记两天劳累般游走在各个工作室里,将戴文和陈软软抛在脑后。戴文则清闲地走在后面,拉着陈软软装模作样地对每个作品都评头论足一番,然后两个人相视一笑,好像从公交车下来,穿梭回了旧时光。
在上楼梯时,陈软软突然拉住戴文的书包带,没有用力,只是自然地用手拉住左侧垂下的带子。戴文回过头,看着陈软软,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打在她的脸上,勾勒出清晰的面容,眼睛发着光,照在戴文心里。
戴文呆住了。原来陈软软这么好看。
“看什么看,这样比较省力。你快点走!”陈软软用力拽了下带子,几乎把戴文拉了下来。那个下午,女孩就这么走在男孩的身后,拉着他的书包带。男孩的手有意无意地向后摆动,却始终没有伸过去。
“风沙好大啊……”林薇突然跑到戴文的身边,随即伏在他身后,双手放在了他的肩膀上,低下头,面容娇羞。戴文一时愣住了。回过神时,陈软软已经松开了手,远远地走在了他的前面,留给戴文一个骄傲的背影。
戴文张开嘴,却没有说出一个字,迎风灌入了沙粒。
风沙真的好大。
(六)天台友情
“陈软软,我命令你现在到天台上来!给寡人送酒!”放下电话,戴文猛然将最后一瓶啤酒灌向自己的喉咙,然后发着呆。十五分钟后,陈软软抱着一袋子青岛啤酒,冲着戴文叫道:“大变态,你发什么神经啊!”
戴文的眼睛醉了,声音却清醒着:“来,我们今晚不醉不归!”
天台是戴文无意发现的好地方。从一栋教学楼的外侧楼梯爬上去,撬开已经生锈的门锁,就是天台。天台是这座大学里最接近天空的地方,也是后来戴文和陈软软的私人酒吧。戴文也带几个朋友来过,但真正喜欢天台的,只有他和陈软软。
“软软,我失恋了。”
“咕咚,咕咚。”
“你不应该安慰我一下吗?”
“咕咚,咕咚。”
“你要是酒后乱性了,记得对我负责。”
“咕咚,咕咚。”
“……”
那天晚上,戴文和陈软软就像两个许久不见的朋友一样,聊着自己最近的故事,但又像自说自话的独白。戴文说,自己管不住自己的那张嘴,看见漂亮姑娘就忍不住过去聊聊。陈软软说,喜欢老娘的人比喜欢你的人多多了。戴文说,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你,没见过你不讲理的样子。陈软软说,对你不需要温柔。戴文说,陈软软你喜欢过我吗?陈软软说,你信不信我把你推下去。戴文说,你嫁不出去老子就免费学雷锋把你娶了。陈软软说,我很好奇,你个变态到底勾搭过多少个无知少女……
戴文凝视陈软软,陈软软仰望天空。两个朋友在寒冷的夜里微微发抖,为了伟大的友情。
(七)陈软软恋爱了
诶,戴文,你知不知道陈软软有对象了?
怎么可能,她有男朋友肯定会告诉我。
我们都看见了啊,那天在电影院,两个人拉着手,就你们屋的周强啊……
“软软,你和周强在一起了为什么不告诉我?”
“我……”
“最好的朋友谈恋爱了,还是我们屋的,结果是别人告诉我的,讽刺啊……”
隔着电话,戴文和陈软软沉默得像两块石头。戴文坐在阳台的角落里。此时是十一月末,有些冷,以致时牙齿在偷偷地发抖。他望着远处女生宿舍楼的方向,黑夜里看不到那栋楼,看不到那扇窗。看不到陈软软。
两个人就这样安静地举着电话,从听筒里能听到微乎其微的呼吸声。谁也不想挂掉电话,谁也不想再说话。但戴文能感受到,一把锋利的镰刀悬在两个人中间,摇摇晃晃。一旦坠落,刀刃便会切断两个人的现在。
“就这样吧。”不知过了多久,戴文舞动了镰刀。
溅起一片青春。
戴文和陈软软在毕业前再没有说过一句话。就像失去了粘性的贴纸,从墙上轻飘飘地落下,没有一点声响地结束了作为贴纸的存在意义。陈软软的名字一直在戴文手机的快捷拨号名单里,她的QQ号也暗淡在只有彼此的分组中。只是被镰刀切断了联系,植物人一样地躺在病床上。
戴文没有变,陈软软没有变。但戴文和陈软软变了。
(八)再见,陈软软 (上篇)
站在马路上,戴文感到一丝丝的寒意。九月末的夜晚已经有了冷的气息。马路上往来的人,偶尔向戴文瞥过一眼,怀着善意的目光。
戴文在等陈软软下班。
不一会,穿着深蓝色风衣的陈软软从大楼里走了出来。解开束缚的马尾辫随意地搭在身后。黑色的长靴鞋跟打在地上,鼓点般敲动了戴文的心。戴文甚至感觉自己脸有点发烫,幸好是九月,有寒风。
“主角,我们吃什么?”
“别,您老人家在,我哪敢当主角啊。吃的事我又不擅长,还是妳来吧。”
“西餐怎么样?”
“走!”
两个小时后,戴文把可乐递给一脸幽怨的陈软软,每看到她撅起嘴的样子,就忍不住笑。陈软软被看得脸红,小声嘟囔着:“我再也不吃西餐了。吃不好,吃不饱。”
“但我以后可能要经常吃西餐了啊……”戴文喝了一口咖啡,感觉有些苦涩。没有加糖。
“你要去哪里留学来着?”
“澳洲,悉尼。”
“几年?”
“大概两年吧。”
“两年,两年……”陈软软的声音越来越小,直至被汹涌的可乐淹没。
坐在公交车的最后一排,两个人都慢慢沉默了。戴文突然想起去年陈软软生日那天晚上,两个人也是这样坐在最后一排,也是送陈软软回家。当时戴文喝醉了酒,身体趴在前面的椅背上,目不转睛地看着陈软软,悄悄问她,为什么是周强。那时得不到的回应,现在也没有答案。
时间的好处是督促人们选择性去丢弃过往。但忘不了的事一旦结成疤,碰起来就会疼。戴文突然感到烦闷。眼泪要涌出来,却停留在那个瞬间。陈软软坐在他的左边,看着黑暗飞快地被另一片黑暗代替。
(九)再见,陈软软 (下篇)
陈软软让戴文站在她家楼下等候。晚上11点半,戴文站在路灯映照的地方。陈软软慢慢地爬着楼梯。透过过道的窗,戴文仰视着她路过每一层楼时亮起的光。一直到五楼。
戴文哈着气,觉得心情舒缓了一些。杂念融入到空气,消散在黑夜。时间被静止住一样,他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整个世界无声。直到几分钟后那道光再次亮起,变成看不见的手扭动了收音机的开关。戴文深呼吸,叹气时的声音清楚得难以置信。
推开门,陈软软走了出来,怀里抱着一个袋子,笑得很诡异。
“你……你不会要送我个临行大礼包吧?”戴文看着那个不得不用双手捧着的大袋子,舌头有点打结。
“必须的。咱俩谁跟谁啊。你看啊,这是我爸爸上个月去香港出差买的表,太丑了,给你戴;这是我去苏州买的娃娃钥匙链(一盒),后来不喜欢,你拿着;还有这个……这个……”
陈软软把袋子里的东西一件件塞到戴文怀里,同时介绍着东西的来历。戴文终于意识到了之前那个看起来诡异的笑是为何了。
“所以,这些都是你不喜欢的东西了……”戴文耐心地把礼物再放回袋子里,笑着说。
“你不用太感谢我!”陈软软又笑了。在灰蒙蒙的灯光下,嘴唇的颜色发出一丝亮洁的光。戴文才意识到,她擦了口红。
像个大人一样了啊。这句话戴文在脑海里嘟囔了一下,没有说出口。
“对了,还有这个。”陈软软从衣服的口袋里掏出一个类似手办的东西。戴文拿在手中观察,是个古铜色开瓶器,雕刻着一个看不清面孔的女人。
“我知道你喜欢喝酒,到那边很实用的。但记得少喝点。”
戴文端详许久,突然愣了一下,无力地说,“软软……你送我一个裸女开瓶器是几个意思啊?”
“啊……我没注意,就觉得乍一看挺好看的。”
“好了,不要解释了。大家都是成年人。我懂你!”戴文把陈软软逗得脸红了起来。突然他想起陈软软高中时的模样,蓝白色的校服不合身地套在瘦弱的身躯上,每次笑起来脸蛋也都会绯红,然后被戴文嘲笑说,大家快看,软软脸又红了。
那时的戴文和陈软软,一定不会想到,17岁建立的友情可以保持到今天。
我们常常忘记时间的流逝,唯有打开储藏室,擦拭掉记忆的灰尘,才会感到岁岁年年对我们的改变,和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
是时候说再见了。戴文觉得按照一般惯例应该有个拥抱,但这个想法只在脑海里闪过一秒就燃烧殆尽。他只是伸手弄乱了陈软软的头发,说,“陈软软,再见。”
多少年后戴文想起这个场景,觉得那时头也不回的自己怂爆了。至于陈软软当时的心情,他永远不知道。或许陈软软自己也不知道。
在2012年9月的那个夜晚。有些心情被改变了。
(十)12点和3点
从打工的超市回到家时,已经是悉尼时间晚上11点了。
足足搬了九个小时的货啊!戴文心中默念着,揉了揉酸痛的腰,噗通一声倒在床上。
这时,微信铃声响起。戴文笑了下,拿起手机,果然是陈软软。
“上QQ,有事。”简单得接近霸道,毕竟是陈软软。
“死哪去了?”
“打工……昨天跟你说的,朋友介绍的华人超市。”
“好玩吗?”
“好玩……你试试把十几袋50斤大米从一边搬到另一边。”
“好吧。我明天要做演讲,但PPT和演讲稿什么的还没弄好呢。”
陈软软报读了在职研究生,差不多每个周末都要去上课。学校是戴文帮她挑选的。
“那,你把语音开着,你把你要说的点讲给我听,我帮你整理好了。”
陈软软从来不让戴文跟她视频,但却不介意语音聊天。而对戴文来说,隔着空间和时差听到的陈软软的声音就像森林里逃跑出来的活泼小兔,充盈着不可言状的可爱。
这次演讲是个小组作业,陈软软作为演讲者,照理只需要接收准备好的材料,编撰演讲稿就好。偏偏同组人是一群事务繁忙的存在,他们嬉笑着把事情都推给了一脸学生气的陈软软,然后坐享其成。
戴文非常鄙夷这样的人。却又无可奈何。事实上,关于陈软软电话里说起的每一件事,戴文都无可奈何。他只能隔着手机听筒,听着她的声音,思考着她的忧虑。23岁的陈软软在这一年里辞职了,买了人生第一辆车,报读了研究生班,当上了老师,第一次相亲;24岁的戴文只能在大洋彼岸为她搜索各种信息,帮她分析问题,或者在夜深人静时吃干醋就着红酒……
陈软软真的什么都没准备好,无论是要展示的PPT,还是整个演讲所需要的论点、论据。戴文趁着陈软软一时不在,冲了杯Espresso(浓缩咖啡),拍了拍脸。这时已经是晚上2点了。资料刚刚整理好,却还没整合成一篇合格的演讲稿。
陈软软似乎听出了戴文声音里的疲惫。
“你今天打工很累吧,很晚了,要不你睡吧?”
“行了,都折腾这么半天了,就差最后一冲刺,你现在拿我练习下。”
“哦……”
时间慢慢地流。戴文听着软软的演讲,眼睛盯着电脑右下角的时间。
“打断一下,”戴文突然说,“北京时间12点,陈软软,生日快乐。好了,你继续。”
陈软软愣住了,两个人同时陷入沉默。夜晚3点,就像有人无意错按在遥控器上的静音键一样,声音被摧毁了一秒。
“你,不会就为了说这句话才不睡觉吧?”
“顺便想起来的……快点念,我困死了!”
再次爬到床上时,戴文没有经过一秒的挣扎就进入了梦境。梦里的陈软软失了眠,看着天花板,想着戴文这个大变态。
(十一)戴文寄给陈软软的明信片
第一页,背景:黄昏下的丽江古城。
10月23日 昆明
最后一天在云南,写在三无宾馆。动笔前刚又有人打电话来问,先生,要不要做大保健啊?跟了这么多团,总被人当成是“一个人旅游的怪人”,我希望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自己旅游。在云南,我有过三次“情不自禁”的感觉:
A 香格里拉的路上,看着自然的纯真,听着藏佛教故事
B 回到丽江的第二个晚上,买了啤酒,和朋友微信聊天时,没由来地想起你,当晚写了首诗
C 夜晚去普洱的六个小时车程里,决心做现在这件事
第二页,背景:幽蓝色的泸沽湖。
过去几年里,我一直想找个机会表白,但面对面,话在口边,总是变味。也许这方面我天生不擅长,又或许只在妳面前笨拙。
我对妳,是一场憋出内伤,又认真又虐心,又无可奈何的暗(?)恋。
面对在意的人总是手足无措,完全无法像面对别人般游刃有余。所以妳无法相信“诚意”“真挚”之类的情愫也是无可厚非。
我不否认我是个容易寂寞的人,当我一个人时,酒后,失意,高兴,我只愿第一时间与你分享(所以常说幼稚的事给妳听)。
这是友情,习惯;也不是友情、习惯。
第三页,背景:洱海。
我曾说,没有期待就没有失落。妳来澳洲时,我活在彻头彻尾的失落中,但更多的是对自己,而且有时妳无意的话真的很伤人,我一度想用“就这样吧”结束这场漫长的暗恋。
但当我一个人坐在酒店里,喝着啤酒时,坐在大巴,看着风景时,我知道,逃避是愚蠢的。
我想结束这场暗恋,明确告诉妳,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被妳吸引。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最有趣的事不是任何事本身,而是和妳做的每一件事。
第四页,背景:香格里拉,普达措风景。
我这一次没有太多期待,早就明白妳的态度,只是在想明白后一定要说出来。
希望妳喜欢这几张明信片。
b 戴文 2014年10月23日下午2:15
(十二)不是结局的结局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结束往往不是结局,戴文用尽全身力气的表白还是被拒绝了。但收到回应那一刹那他依然释怀。这场变了味道的友情依旧散发香醇,他们还在为彼此付出,还是对着彼此微笑。
如果你硬要为戴文和陈软软找到一个结尾,我只好说,一切走着瞧。
最近开始失眠
躺在枕头上和回忆聊天
那些自以为是的舍得
兜了个乱七八糟的圈
灰头土脸的样子妳会心酸吧
晚风安静地跨过窗檐
眼泪踩着油门拐到一边
嘴角拧出的弧度在心里
砸了个坑 很伤感
被锁在记忆里的那件衣衫
展开的褶皱像极了
画笔下我们可能老去的脸
以前的故事轻轻地翻着页
误会了结尾 耽误了看官
你不在我心里
但是我还爱你
我不在你心里
请继续不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