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中国游客素质的批判说开去
撸主是一个留学欧洲某二流屌丝国家的留学生一枚,久闻很多媒体对国人游客的素质都有很多负面的报道,加之撸主自身在国外也略有见闻,所以有了一个写一篇文章来陈述一下自己的意见以及给出一些建议的想法。
对于那些存在已久的对中国游客素质的诟病,我觉得虽然的确有一些客观的因素,但有很多也的确是文化上的差异。国人的素质并没有真的那么不堪。在我看来当地人的素质也不高,夜里醉酒在街上大呼小叫,横穿马路,随地吐痰扔烟头的比比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在国外也可以这样行事。因为我们代表了国人的外在形象,所以我们要更加严格的律己。有些人又会说,为什么所见的西方人大部分都表现得像翩翩君子,经常让座,帮后来之人挡门之类的。个人愚见西方文化具有掩蔽性极强的内外双重性,最突出的要属公行为和私行为的完全分离。而中国文化恰恰宣扬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这样的思想(君子诚于内、行于外);要求公行为和私行为一致,这样的理念在公共空间具体执行的话,被中国人俗称为“公德”,但是这种公德在中国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包含了修养和道德的深层次含义。可在西方文化中,公共空间的语言、动作表达,只是一种社会规范,与修养、道德毫不沾边。
我大学国际政治的老师以前曾经和我说过要粗浅的认识一个国家必须在当地居住半年以上,这还是粗浅的认识。我在这个国家待了一年有余,也不敢说对这里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期间我也发现不同文化区的各方面的差异真的可以是很巨大的。所以这样巨大的文化差异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可能会升级成各种各样的误会。而国人处在亚洲文化圈里都普遍比较内敛含蓄,尤其是在陌生的地方更加容易害怕表达自己,这样导致误会没法被解决,国人很多就是这样莫名其妙的留下了恶名。
我就见过不少游客对于当地人的交流意愿表现得比较生人勿进,甚至直接掉头走掉。在这里我想说,很多欧洲国家英语都不是很通用,所以导致很多游客基本无法和当地人沟通,但是不用惧怕交流,当地人也没有几个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的,在别人表现出交流意愿时,我们可以用肢体语言,或者英语尽量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哪怕对方无法理解,但是一个礼貌的回应我觉得是应当的。昨天早晨走到楼下,和邻居老太太隔着一道门四目相对了,老太太苦大仇深的盯着我。然后我给老太太开了门微微一笑,说了你好,老太太回应了我一个更大、更开心的微笑。于是,昨天一整天,我都很开心。我一直相信,老人和孩子的笑是最有感染力的,一个纯真,一个沧桑。我想说的是,你对生活微笑,生活才能对你微笑。
这里给大家说一个关于跨文化交流中肢体语言的问题,确切的说是眼神交流的问题。去年回国发现一个让我很苦恼的现象,跟陌生人对视时,人们都习惯性的躲避对方的目光。可是你知道吗?人们日常交流中通过语言传递的信息只占全部信息的33%。忘记不会说当地语言这个借口,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微笑,你和你的异国朋友还有66%的机会搞明白对方的意思。
有一次在某右翼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写了中国人一大堆“坏话”,最后说,“很多在欧洲生活一辈子的中国人连尝试着做一次西餐都没想过。”如果双方对于对方的文化都不感兴趣,跨文化交流是无法维系的。看过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吗?学富五车的钱诗人为什么能和胸无点墨的邻居齐老太爷成为好朋友?因为石榴!对,你没看错。诗人赏花,老头更在意多结几个大石榴,逗儿孙们玩儿。但是,两人在种植技术上找到了共同语言。
没准儿你也可以因为土豆、火腿或者啤酒,和你的偶遇的歪果仁成为朋友,或者至少是泛泛之交。求同存异之间寒暄几句,所谓的“乡情”、“归属感”、“认同感”,不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吗?说到这里我对游客们有一个建议,就是再去目的国家旅游之前一定要先做些功课,学习一些当地的语言以及在网上搜索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入乡随俗是很有必要的。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一能拉近和当地人的距离,二来在一些英语无法沟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说国内的姑娘们不喜欢被晒黑,阳光很烈的时候总会撑阳伞,但在以小麦色肤色为美的欧美这就是一件回头率百分之百了的怪事了。
我建议短期旅行需要掌握的当地语言词汇有:
1.你好2.再见3.谢谢4.借过5.是/否6.抱歉7.询价8.我不会说xx语 etc.
在沟通的时候我觉得那个能说谢谢的时候就不要吝啬,道理很简单,要得到善意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给出善意。一个微笑或者一个眼神有的时候都很有用。有时我总觉得国人在面对外国人的时候有些民族自卑心理,1840年前的中国人,面对异族是不自卑的,有兴趣的可以搜搜乾隆爷让马戛尔尼带回英国的国书,看看我们曾经是如何傲慢的戏谑英国这个“撮尔小邦”。看起来我们的国家在崛起,但是与欧美人交往时,我们多多少少都带着几代人的自卑基因。我的一个当地同学曾近和我说:我在和你们中国人对视的时候为什么你们总要扭过头去?所以保持一个不卑不亢的态度也很重要。说实话以我在当地的见闻并没有觉得当地人有任何的优越之处,反而都比较懒惰,笨。在欧洲我也没觉得有任何一个城市的繁华程度可以比的上北上广这些国内一线城市。所以这里的观点就是想得到尊重也要尊重自己。
在这里稍微就民族多扯两句,我现在越发觉得我们华夏民族的优越之处。我们有世界上现存文明不间断的最长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文学,先进的文字(相关论证文章最近在人人上很火大家可以搜一下),最和善勤劳的人民,最可口的美食。
反观欧洲,先撇开我们在天朝上国的时候还处于蒙昧的中世纪的欧洲不说,之后欧美的发展史完全可以用战争掠夺来概括。而热爱和平的华夏民族在如此悠久的历史中从未主动地侵略过其他国家(元清都不算正统汉民族政权吧?)这一点就给了欧美那些媒体鼓吹的中国威胁论一个很大的耳光了。觉得欧美人都一副圣人嘴脸全身闪着人道主义光环喊着we come in peace的同学就算了,我在欧洲的街头无数次被不认识的路人用各种辱华的词汇招呼过。但是我在中国就没见过对外国人没由来的不友好的。顺便说一下欧美的媒体,最爱干的事就是论人是非,自己的事反倒真一只眼闭一只眼。还记得去年欧洲某电视台在节目中公然辱华,这就是一个例子。西方媒体最喜欢的就是对异于自己文化的其他文化毫无理由的抨击诋毁。前段时间的查理周刊事件也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对于穆斯林的喜好完全是个人的事,但是公然刊登带侮辱诋毁性质的漫画就真的过分了。虽然以恐怖袭击为报复确实更加的恶劣,但是不得不是这件事也算得上自食其果。我在和当地人的相处上经常感觉到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他们就是自觉比我们高一等,在我们看来却是异常的可笑。我的同学印象中的中国就是一个落后破败的国家,每天都要工作很多小时etc.(我觉得可能就和我们看朝鲜的感觉差不多)另外就是很多当地人会觉得中国人抢了工作,赚了很多钱,让他们失业。而当地人的做派是既不想工作又想要很多工资,罢工是常有的事。引用我同学的话:要钱你就去挣啊瞎bb什么呢。再转到年轻人,据我信息系统的老师给出的数据,是当地百分之八十的年轻人吸过毒。在系门口常年飘着一股大麻味。且先不论大麻是否有很大的危害,光从这个人口基数上来看已经很可怕了。我的当地同学们的娱乐活动最常见的就是酗酒和吸毒。去年暑假我曾带了一个外国同学回国玩,他再去中国之前显得很担心,一直问我他会不会被抢劫,晚上是不是不能出门之类的,借过来了之后乐不思蜀,说中国比他的家乡发达多了,现在她已经办理好了转学手续准备前往上海一所大学进修。
综上所述,就是整个西方陷入了一种奇怪的毫无道理的傲慢与偏见中,媒体也传达着他们高我们一等的这样的信息。我们的国家目前位置确实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但是妄自菲薄是完全没必要的。我没在面对世界是应当骄傲。
好吧又扯远了,变成吐槽了。今天先说这些,过两天再补充。
对于那些存在已久的对中国游客素质的诟病,我觉得虽然的确有一些客观的因素,但有很多也的确是文化上的差异。国人的素质并没有真的那么不堪。在我看来当地人的素质也不高,夜里醉酒在街上大呼小叫,横穿马路,随地吐痰扔烟头的比比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在国外也可以这样行事。因为我们代表了国人的外在形象,所以我们要更加严格的律己。有些人又会说,为什么所见的西方人大部分都表现得像翩翩君子,经常让座,帮后来之人挡门之类的。个人愚见西方文化具有掩蔽性极强的内外双重性,最突出的要属公行为和私行为的完全分离。而中国文化恰恰宣扬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这样的思想(君子诚于内、行于外);要求公行为和私行为一致,这样的理念在公共空间具体执行的话,被中国人俗称为“公德”,但是这种公德在中国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包含了修养和道德的深层次含义。可在西方文化中,公共空间的语言、动作表达,只是一种社会规范,与修养、道德毫不沾边。
我大学国际政治的老师以前曾经和我说过要粗浅的认识一个国家必须在当地居住半年以上,这还是粗浅的认识。我在这个国家待了一年有余,也不敢说对这里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期间我也发现不同文化区的各方面的差异真的可以是很巨大的。所以这样巨大的文化差异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可能会升级成各种各样的误会。而国人处在亚洲文化圈里都普遍比较内敛含蓄,尤其是在陌生的地方更加容易害怕表达自己,这样导致误会没法被解决,国人很多就是这样莫名其妙的留下了恶名。
我就见过不少游客对于当地人的交流意愿表现得比较生人勿进,甚至直接掉头走掉。在这里我想说,很多欧洲国家英语都不是很通用,所以导致很多游客基本无法和当地人沟通,但是不用惧怕交流,当地人也没有几个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的,在别人表现出交流意愿时,我们可以用肢体语言,或者英语尽量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哪怕对方无法理解,但是一个礼貌的回应我觉得是应当的。昨天早晨走到楼下,和邻居老太太隔着一道门四目相对了,老太太苦大仇深的盯着我。然后我给老太太开了门微微一笑,说了你好,老太太回应了我一个更大、更开心的微笑。于是,昨天一整天,我都很开心。我一直相信,老人和孩子的笑是最有感染力的,一个纯真,一个沧桑。我想说的是,你对生活微笑,生活才能对你微笑。
这里给大家说一个关于跨文化交流中肢体语言的问题,确切的说是眼神交流的问题。去年回国发现一个让我很苦恼的现象,跟陌生人对视时,人们都习惯性的躲避对方的目光。可是你知道吗?人们日常交流中通过语言传递的信息只占全部信息的33%。忘记不会说当地语言这个借口,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微笑,你和你的异国朋友还有66%的机会搞明白对方的意思。
有一次在某右翼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写了中国人一大堆“坏话”,最后说,“很多在欧洲生活一辈子的中国人连尝试着做一次西餐都没想过。”如果双方对于对方的文化都不感兴趣,跨文化交流是无法维系的。看过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吗?学富五车的钱诗人为什么能和胸无点墨的邻居齐老太爷成为好朋友?因为石榴!对,你没看错。诗人赏花,老头更在意多结几个大石榴,逗儿孙们玩儿。但是,两人在种植技术上找到了共同语言。
没准儿你也可以因为土豆、火腿或者啤酒,和你的偶遇的歪果仁成为朋友,或者至少是泛泛之交。求同存异之间寒暄几句,所谓的“乡情”、“归属感”、“认同感”,不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吗?说到这里我对游客们有一个建议,就是再去目的国家旅游之前一定要先做些功课,学习一些当地的语言以及在网上搜索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入乡随俗是很有必要的。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一能拉近和当地人的距离,二来在一些英语无法沟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说国内的姑娘们不喜欢被晒黑,阳光很烈的时候总会撑阳伞,但在以小麦色肤色为美的欧美这就是一件回头率百分之百了的怪事了。
我建议短期旅行需要掌握的当地语言词汇有:
1.你好2.再见3.谢谢4.借过5.是/否6.抱歉7.询价8.我不会说xx语 etc.
在沟通的时候我觉得那个能说谢谢的时候就不要吝啬,道理很简单,要得到善意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给出善意。一个微笑或者一个眼神有的时候都很有用。有时我总觉得国人在面对外国人的时候有些民族自卑心理,1840年前的中国人,面对异族是不自卑的,有兴趣的可以搜搜乾隆爷让马戛尔尼带回英国的国书,看看我们曾经是如何傲慢的戏谑英国这个“撮尔小邦”。看起来我们的国家在崛起,但是与欧美人交往时,我们多多少少都带着几代人的自卑基因。我的一个当地同学曾近和我说:我在和你们中国人对视的时候为什么你们总要扭过头去?所以保持一个不卑不亢的态度也很重要。说实话以我在当地的见闻并没有觉得当地人有任何的优越之处,反而都比较懒惰,笨。在欧洲我也没觉得有任何一个城市的繁华程度可以比的上北上广这些国内一线城市。所以这里的观点就是想得到尊重也要尊重自己。
在这里稍微就民族多扯两句,我现在越发觉得我们华夏民族的优越之处。我们有世界上现存文明不间断的最长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文学,先进的文字(相关论证文章最近在人人上很火大家可以搜一下),最和善勤劳的人民,最可口的美食。
反观欧洲,先撇开我们在天朝上国的时候还处于蒙昧的中世纪的欧洲不说,之后欧美的发展史完全可以用战争掠夺来概括。而热爱和平的华夏民族在如此悠久的历史中从未主动地侵略过其他国家(元清都不算正统汉民族政权吧?)这一点就给了欧美那些媒体鼓吹的中国威胁论一个很大的耳光了。觉得欧美人都一副圣人嘴脸全身闪着人道主义光环喊着we come in peace的同学就算了,我在欧洲的街头无数次被不认识的路人用各种辱华的词汇招呼过。但是我在中国就没见过对外国人没由来的不友好的。顺便说一下欧美的媒体,最爱干的事就是论人是非,自己的事反倒真一只眼闭一只眼。还记得去年欧洲某电视台在节目中公然辱华,这就是一个例子。西方媒体最喜欢的就是对异于自己文化的其他文化毫无理由的抨击诋毁。前段时间的查理周刊事件也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对于穆斯林的喜好完全是个人的事,但是公然刊登带侮辱诋毁性质的漫画就真的过分了。虽然以恐怖袭击为报复确实更加的恶劣,但是不得不是这件事也算得上自食其果。我在和当地人的相处上经常感觉到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他们就是自觉比我们高一等,在我们看来却是异常的可笑。我的同学印象中的中国就是一个落后破败的国家,每天都要工作很多小时etc.(我觉得可能就和我们看朝鲜的感觉差不多)另外就是很多当地人会觉得中国人抢了工作,赚了很多钱,让他们失业。而当地人的做派是既不想工作又想要很多工资,罢工是常有的事。引用我同学的话:要钱你就去挣啊瞎bb什么呢。再转到年轻人,据我信息系统的老师给出的数据,是当地百分之八十的年轻人吸过毒。在系门口常年飘着一股大麻味。且先不论大麻是否有很大的危害,光从这个人口基数上来看已经很可怕了。我的当地同学们的娱乐活动最常见的就是酗酒和吸毒。去年暑假我曾带了一个外国同学回国玩,他再去中国之前显得很担心,一直问我他会不会被抢劫,晚上是不是不能出门之类的,借过来了之后乐不思蜀,说中国比他的家乡发达多了,现在她已经办理好了转学手续准备前往上海一所大学进修。
综上所述,就是整个西方陷入了一种奇怪的毫无道理的傲慢与偏见中,媒体也传达着他们高我们一等的这样的信息。我们的国家目前位置确实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但是妄自菲薄是完全没必要的。我没在面对世界是应当骄傲。
好吧又扯远了,变成吐槽了。今天先说这些,过两天再补充。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