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爱,付出天大的爱——《瑞丽伊人》2015年3月刊
她是香港第一位华人市政局主席张兴源的女儿、富商邢李原的前妻;她是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第一张华人面孔,更是香港80年代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她是天爱基金会创始人、Tian Art时装品牌创始人,以及天爱艺术培训机构创始人……完美成长、复杂情史、传奇创业,都只是她的一部分;名媛、艺术家、商人、都是不足以概括她的标签。
十五年过去,现在的张天爱把重心转向了内地,她说,儿童芭蕾启蒙和芭蕾公益事业会成为她打算用余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一件多美的衣服,脱下后都不会呼吸,没有生命;而在孩子心中种下优雅,却会一直发芽、成长,去支持她的一生。”
天爱,是得到上天足够的爱,也付出天大的爱。
张天爱,付出天大的爱
第一部 过去种种,皆为必经之路
十五年过去,她身姿未有任何变化,毫无戒备的笑容,眼睛里的单纯如昔。她安静地坐在化妆间,削瘦的身姿裹在黑色蕾丝中,优雅又庄重,像不怒自威的圣母。我们问起,最近一次下午茶是什么时候?她微微一笑:“我的生活没那么悠闲,我一直在做事,一辈子都没有停下来过。”
张天爱出生于南美洲,9岁那年,她从世界各地五千多名儿童中脱颖而出,成为英国皇家芭蕾学院首个华人学生,在那里,她度过了十四年的光阴。“9岁开始,我上午6点要起床练功,晚上要自己叠被子,学校竞争非常激烈。这让我很早就懂得了坚强。”学习之余,她帮着为一些歌剧做服装设计,没想到好评如潮。然而一片惊叹中,她却出奇地清醒,因为“当大幕一落,一切便都结束了”。但从那开始,天爱已下定决心创立自己的时装品牌。她大量地学习音乐,歌剧,舞台装妆,绘画,雕塑,甚至还修了一个西方哲学硕士,这一切,为未来的厚积薄发做准备,更奠定了她的艺术世界观。
再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她抱着玩票心态进入香港演艺圈,却一炮而红,鼎盛的时候一年拍二十几个封面。家势、美貌以及与富商名仕各种版本的感情故事,使得她尽管一再低调却依然成为镜头前的焦点。时隔那么多年,她至今对那些喧嚣都不认同,“其实我很反感人家叫我名媛,好像我没事只会化好妆在各个奢侈品发布会被记者拍照。我做的舞蹈呢?我做的服装呢?我是个艺术家。”
2007年,张天爱看中了内地艺术的土壤,只身来到北京,这个过程对她来说自然而言。“我从小也不是在香港长大,它和巴黎、纽约、伦敦一样,只是我长期旅居的一个地方。香港是个金融社会,精英们都关心股票、投资、数据。而北京很像伦敦,有嬉皮士、诗人、作家、表演者,我需要生活在包容性很大的地方,可以看到人生不同的状态。”
来到北京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因为天爱的妈妈是北京人。她是个位女高音歌唱家,家中有六个姐姐,都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我童年中最难忘的一幕,就是仲夏夜,妈妈和姨妈们在四合院的大院子里包饺子、大家吃完饭后,非常自然地就开始拿出乐器,吹拉弹唱。那几乎是她们唯一的娱乐。月光下,大家一曲接着一曲弹钢琴、唱意大利歌剧,跳华尔兹,我看到睡着,梦里她们还在笑,好像夜晚永远不会结束一样。”
妈妈在她19岁那年患癌症去世,这是张天爱永远的遗憾。至今,她还经常强烈地感到,陪伴妈妈的时间太短暂。“每天我都会想到妈妈,感到她在天上温柔地看着我、告诉我,天爱,你要把每分钟都用尽,用来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
这些年,她经历了感情的风风雨雨,第二段与林青霞丈夫邢李原的婚姻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而她,却不仅与林青霞成了很好的朋友,还落落大方地感谢对方照顾自己女儿那么多年。“就算一切重来一遍,我不会改变人生任何一个决定,也没有一点后悔。人生所有的东西都留不住,一个动作,一句话,一阵风,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任何故事里,都没有就此不变的结果,和所谓的永恒。”
她的所有婚姻中,都没有第三者,因为单纯的感受,她热切地走进去;又仅仅因为感觉变了,她主动要求走出来。她不要互相的牵绊,亦不愿意委屈和求全。世界对大部分女人的也许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贤妻良母”,但她已经看到了足够大的、外面的世界,见过太多好东西,所有的艺术和美都包围着她,她起了贪心,什么都不愿意放弃。
天爱说:“你知道,我从9岁开始学芭蕾舞,我的世界一直在童话里,穿着洁白的纱裙,在音乐中旋转,在泉水边等待王子……我们学芭蕾的人会一直活在童话里,拒绝长大。我们就像DISNEY的公主,一辈子都只要那个挥着烟火棒、有魔法的时刻。”
当我们问起她未来五年的理想,她依然把爱情放在第一位。“不管经历多少次失败,我永远都相信爱情。这个爱情不一定是婚姻,仅是soulmate就可以。我会把他带到我的世界,一个有魔法的世界,我要找一个,忘记应酬、股票、地位,能够跟我一起感受魔法的男人。”
第二部分 以芭蕾之义,种下优雅种子
在上世纪80年代,张天爱就创立了个人时装品牌,而她的作品更加被收藏于伦敦、挪威、中国等著名艺术馆和博物馆之内。2009年,天爱为寻找设计灵感,去了西藏阿坝县,在那里,她遇上了卓格活佛。这次遇见,对她产生深远影响。
“他见我第一面,就喊出了我前世的名字,这个名字我之前听人家说过,居然一模一样。那时候,我开始相信命运,卓格告诉她, 要去给予,因为我已经得到太多。”
那一趟旅行,天爱在西藏见到了很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和藏民,她突然想,自己做服装,做很多广告,鼓励大家一直消费,是不是就是对的?“那时我觉得要离开熟悉的生活一下,不能再没原因地重复做同一件事,只是为了美。”
张天爱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做了一件事:在山村不同的地方购入原住民画作,拍卖,用这笔钱建了她第一间艺术培训学校;又把其中的一些钱投放到基金里,资助需要帮助的小朋友,“看到自己有力量去帮助小孩,我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快乐,原来这个快乐,才是可以支持我的最大能量。”
我们这次见到天爱,她刚完成北京上海两场慈善芭蕾舞汇报义演,演出由以张天爱命名的天爱基金会(Tian Art Foundation)联合天爱基金赞助的“小舞鞋”和光爱学校联合举办,旨在为贫穷的学生提供欣赏艺术演出的机会,让更多贫穷的孩子享有艺术教育的权利。而演出的主要参演者除了她的天爱艺术培训学校学习芭蕾舞的小朋友们外,还有来自由天爱基金赞助的“小舞鞋”项目的小舞者们,这些孩子都是来自农民工家庭及孤儿,而“小舞鞋”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为农名工子女提供免费芭蕾舞教育的慈善项目。天爱说, “我希望看到的是,即使来自社会底层的孩子们也有权利享受高雅的宫廷舞蹈-芭蕾。演出那天,孩子们眼睛里闪烁的光芒,让我相信那是一次梦想成真的体验,也是我一辈子都追求的一种magic moment。”
“衣服再美丽,脱下来后,它是死的,它只是一块布料,没有生命。但芭蕾不是,它会在一个孩子身上撒下一个优雅的种子,未来也许她的人生要经历种种波折,但优雅会一直发芽、一直成长,去支持它。”目前,天爱基金资助着35个男孩,45个女孩享受免费芭蕾教育,张天爱也第一次把英国皇家芭蕾学院的教育和考核体系引入中国,使内地小孩不用出国,也能接受最正宗的英式教育,而引进的考试系统,它的成绩为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所承认。“我在北京开了十几所艺术培训学校,为皇家芭蕾学院输送了500多个内地学生,这是史无前例的。我最近的重点是关注芭蕾舞男孩的成长,我刚去一个学校,面试了十几个小男孩,为这些小天鹅们找到了王子,这件事让我高兴了好多天。”
现在的天爱,依然在一些课程中亲自授课。在教学中,她也是一个严厉的老师,她甚至把这些要求会延续到家里:“我会对孩子的父母说,在家也要保持好的情绪,对女孩子要保持礼仪。”
天爱跟我们说起一件事,有一次,她学校一个小女孩刚刚升到大班,因为过于迫切想穿大班的裙子证明自己,小女孩在现场哭了起来,当时她不在场。当她第二次见到那个女孩,她说第一句话是,下次不要这样,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我要她们记住,芭蕾是皇家舞蹈,你们在场上是公主,公主一定要优雅,而优雅,就要付出自我约束的代价。”
天爱看来,若对孩子们严厉,证明她是有希望的,值得她这样去做的。“女人的一生像宝石,你天生资质已经很好还不够,一刀一刀雕刻,你才可以放出光芒。”
在舞蹈之中,年过不惑的张天爱还在孜孜不不倦地旋转着,“现在我已经悟到,舞蹈本身也是一种修行,呼吸舒展,注意力集中于此,不再纷扰,同时,你把美丽传递给大家,背后的心事自己咽下。”
而舞蹈之外,张天爱的世界依然广阔。她还在继续读书,攻读美国一所大学艺术管理博士,做很多的展览和服装。“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你是丰满的,你跳出的舞蹈才是有生命的。你的脚尖在起舞,一笔一划,跳的都是你人生的故事和体会。”
这就是张天爱,她已经美了一辈子,现在,她通过芭蕾,把美的秘密手把手告诉未来无数的女孩,那就是“坚强、节制、教养、和永远都仰着头的姿态。”
天爱所爱
1、全家福
照片里的我4、5岁,里面有我的爸爸妈妈,两个哥哥。这张照片里包含着我很多回忆。有段时间,我是想摆脱“华人”这个身份的。作为皇家芭蕾舞学院第一个中国人,我努力想融入西方社会。我的语音语调都刻意模仿英国人,进最大努力跳舞,高烧40度也不能休息,骨头断了接好了继续跳。这些我都没告诉家里,那段日子里,有时候甚至连爸爸妈妈都不想见。我在芭蕾皇家舞团呆了十年,但毕业的时候,学校告诉我,因为肤色,我永远不可能成为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首席演员。那时候我崩溃了,但也清醒了,我永远地结束了这种对家庭的“背叛”。这段经历也是我现在努力让内地孩子享受纯英式芭蕾教育并顺利进入国际舞台的动力之一,因为我知道,世界舞台上,芭蕾跳的最好的,可以是中国人。
2、银质古董包
女人在17、18世纪,穿着配鲸骨的巨大宫廷裙,但带的包却很小,在里面除了放少量的银币,会放胭脂、香料,使她们全身带着某种神秘气息。这些盒子材质都很昂贵稀有,玉、象牙、需要很小心地清洁和保养,我没事的时候就会拿出来把玩,好像听他们说那些贵族女人的故事。我从9岁在英国读书就收藏这些东西,甚至把妈妈给的生活费都花这上面。我有时候也挑一些配衣服,或者随身带着放名片。我迷恋这种巴洛克和古典主义的情怀,我总觉得自己属于那个时代。
3、书籍《Anatony dance technique》
一本舞蹈教材。它告诉我的学生,芭蕾的力气用该用在什么地方,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训练自己的身体,旋转的力量和平衡是由内而外发出的,既有技巧,又包含身体的语言和情感。
我最近正在撰写的博士论文,主题是关于她将中国八卦掌的动作与精神内涵,与古典芭蕾和现代舞相融合而创造的一种全新舞蹈形式。这本书也告诉我如何避免舞蹈中的受伤,其实里面融会贯通了很多东西方力学的知识,包括太极里以柔克刚的东西。
4、CD 《Siddharta》
巴黎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戏剧音乐。在所有的芭蕾舞曲里我最喜欢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因为它足够悲凉。所有的芭蕾舞女主角最后结局不是等待就是死亡,但在悲剧中,她们展示了生命不屈服的过程,给人们留下希望。她们孤独地消逝,却留下动人背影让世人热泪盈眶,这就是美的意义。
5、小狗斑比
我养过很多只小狗,他们聪明、忠诚、敏感,带给我很多单纯的感情和快乐,我把他们看做自己的家人,所以,我也会给吉娃娃秋秋做过芭蕾舞服,我希望他们的每个时刻也跟我一样,是干净、优美、很有尊严的。
6、芭蕾舞鞋
我小小年纪便发疯似的爱上了芭蕾,正是因为羡慕姐姐的芭蕾舞鞋。现在,我有150双芭蕾舞鞋。不同的芭蕾舞需要配合不同的鞋子。芭蕾舞鞋是贯穿我家中每个空间的最为耀眼的陈列——我会从法国古董店中淘来记录日常灵感的画板上,挂上一双我从英国古董商店淘来的黑色芭蕾舞鞋,甚至会特意在鞋子上搭配了一对珠宝。
7、服饰手稿
这是为2015年米兰世博设计的服装手稿。这些设计里有“天、地、仁”为核心概念,我还2015米兰世博会重点文化交流项目展现时装走秀部分,阐述了时装主题“敬自然”的意义——取意老子《道德经》,道以自然为法则,是产生万事万物的本源。我的工作台上始终放着迷你复古缝纫机和Chanel巴黎莫斯科系列俄罗斯套娃背包,她们时刻提醒着我的另外一个身份——设计师。
天爱时间轴
1999年 获得中国时装设计师协会及中国服装协会十大品牌奖。
2001年 出演香港芭蕾舞团的新作--摇滚芭蕾舞剧《白蛇》;受浪琴表邀请赴米兰与著名意大利歌唱家FiliPpa Giordano交流
2002年 在上海与北京同时推出男装品牌“RGW Russell”
2003年 担任首届“中华小姐环球大赛”评委;与第四任丈夫罗素在洛杉矶的家中举行田园式婚礼
2004年 讲求揉和不同、甚至互相对立的元素新女装品牌在杭州发布
2005年 成立“天爱基金”,筹得的款项会供学院使用,并设有奖学金,供家境有困难的学生申请
2007年获美国加州圣格拉斯加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2009年 创办亚洲第一家CISCA。CISCA是享誉世界的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Royal Academy of Dance, RAD)的全球合作伙伴,在中国推广RAD的课程。英国皇家舞蹈学院提供全球认可的考试认证系统,每年都会有来自RAD的芭蕾教育专家来到CISCA给孩子做交流指导以及英皇考级。同年,跟淘宝网小虫米子合作,当年8月推出了天爱小虫专卖的"Flora Zeta for Tone
2010年,参加中央台《咏乐汇》访问
2011年,参加中国时装周,发表新设计作品
2012年 与罗素和平分手;赴天津拜访李氏第四代太极传人,希望将太极元素融入芭蕾舞蹈之中,开创芭蕾新流派
2013年 在北京,与Johan Stjernholm博士共同创办 “舞天渊”芭蕾舞团,并在香港成立了慈善机构,免费教贫穷的孩子们跳舞;因为女儿邢嘉倩投资千万办学,赴港与林青霞捧场互拥
十五年过去,现在的张天爱把重心转向了内地,她说,儿童芭蕾启蒙和芭蕾公益事业会成为她打算用余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一件多美的衣服,脱下后都不会呼吸,没有生命;而在孩子心中种下优雅,却会一直发芽、成长,去支持她的一生。”
天爱,是得到上天足够的爱,也付出天大的爱。
张天爱,付出天大的爱
第一部 过去种种,皆为必经之路
十五年过去,她身姿未有任何变化,毫无戒备的笑容,眼睛里的单纯如昔。她安静地坐在化妆间,削瘦的身姿裹在黑色蕾丝中,优雅又庄重,像不怒自威的圣母。我们问起,最近一次下午茶是什么时候?她微微一笑:“我的生活没那么悠闲,我一直在做事,一辈子都没有停下来过。”
张天爱出生于南美洲,9岁那年,她从世界各地五千多名儿童中脱颖而出,成为英国皇家芭蕾学院首个华人学生,在那里,她度过了十四年的光阴。“9岁开始,我上午6点要起床练功,晚上要自己叠被子,学校竞争非常激烈。这让我很早就懂得了坚强。”学习之余,她帮着为一些歌剧做服装设计,没想到好评如潮。然而一片惊叹中,她却出奇地清醒,因为“当大幕一落,一切便都结束了”。但从那开始,天爱已下定决心创立自己的时装品牌。她大量地学习音乐,歌剧,舞台装妆,绘画,雕塑,甚至还修了一个西方哲学硕士,这一切,为未来的厚积薄发做准备,更奠定了她的艺术世界观。
再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她抱着玩票心态进入香港演艺圈,却一炮而红,鼎盛的时候一年拍二十几个封面。家势、美貌以及与富商名仕各种版本的感情故事,使得她尽管一再低调却依然成为镜头前的焦点。时隔那么多年,她至今对那些喧嚣都不认同,“其实我很反感人家叫我名媛,好像我没事只会化好妆在各个奢侈品发布会被记者拍照。我做的舞蹈呢?我做的服装呢?我是个艺术家。”
2007年,张天爱看中了内地艺术的土壤,只身来到北京,这个过程对她来说自然而言。“我从小也不是在香港长大,它和巴黎、纽约、伦敦一样,只是我长期旅居的一个地方。香港是个金融社会,精英们都关心股票、投资、数据。而北京很像伦敦,有嬉皮士、诗人、作家、表演者,我需要生活在包容性很大的地方,可以看到人生不同的状态。”
来到北京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因为天爱的妈妈是北京人。她是个位女高音歌唱家,家中有六个姐姐,都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我童年中最难忘的一幕,就是仲夏夜,妈妈和姨妈们在四合院的大院子里包饺子、大家吃完饭后,非常自然地就开始拿出乐器,吹拉弹唱。那几乎是她们唯一的娱乐。月光下,大家一曲接着一曲弹钢琴、唱意大利歌剧,跳华尔兹,我看到睡着,梦里她们还在笑,好像夜晚永远不会结束一样。”
妈妈在她19岁那年患癌症去世,这是张天爱永远的遗憾。至今,她还经常强烈地感到,陪伴妈妈的时间太短暂。“每天我都会想到妈妈,感到她在天上温柔地看着我、告诉我,天爱,你要把每分钟都用尽,用来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
这些年,她经历了感情的风风雨雨,第二段与林青霞丈夫邢李原的婚姻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而她,却不仅与林青霞成了很好的朋友,还落落大方地感谢对方照顾自己女儿那么多年。“就算一切重来一遍,我不会改变人生任何一个决定,也没有一点后悔。人生所有的东西都留不住,一个动作,一句话,一阵风,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任何故事里,都没有就此不变的结果,和所谓的永恒。”
她的所有婚姻中,都没有第三者,因为单纯的感受,她热切地走进去;又仅仅因为感觉变了,她主动要求走出来。她不要互相的牵绊,亦不愿意委屈和求全。世界对大部分女人的也许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贤妻良母”,但她已经看到了足够大的、外面的世界,见过太多好东西,所有的艺术和美都包围着她,她起了贪心,什么都不愿意放弃。
天爱说:“你知道,我从9岁开始学芭蕾舞,我的世界一直在童话里,穿着洁白的纱裙,在音乐中旋转,在泉水边等待王子……我们学芭蕾的人会一直活在童话里,拒绝长大。我们就像DISNEY的公主,一辈子都只要那个挥着烟火棒、有魔法的时刻。”
当我们问起她未来五年的理想,她依然把爱情放在第一位。“不管经历多少次失败,我永远都相信爱情。这个爱情不一定是婚姻,仅是soulmate就可以。我会把他带到我的世界,一个有魔法的世界,我要找一个,忘记应酬、股票、地位,能够跟我一起感受魔法的男人。”
第二部分 以芭蕾之义,种下优雅种子
在上世纪80年代,张天爱就创立了个人时装品牌,而她的作品更加被收藏于伦敦、挪威、中国等著名艺术馆和博物馆之内。2009年,天爱为寻找设计灵感,去了西藏阿坝县,在那里,她遇上了卓格活佛。这次遇见,对她产生深远影响。
“他见我第一面,就喊出了我前世的名字,这个名字我之前听人家说过,居然一模一样。那时候,我开始相信命运,卓格告诉她, 要去给予,因为我已经得到太多。”
那一趟旅行,天爱在西藏见到了很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和藏民,她突然想,自己做服装,做很多广告,鼓励大家一直消费,是不是就是对的?“那时我觉得要离开熟悉的生活一下,不能再没原因地重复做同一件事,只是为了美。”
张天爱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做了一件事:在山村不同的地方购入原住民画作,拍卖,用这笔钱建了她第一间艺术培训学校;又把其中的一些钱投放到基金里,资助需要帮助的小朋友,“看到自己有力量去帮助小孩,我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快乐,原来这个快乐,才是可以支持我的最大能量。”
我们这次见到天爱,她刚完成北京上海两场慈善芭蕾舞汇报义演,演出由以张天爱命名的天爱基金会(Tian Art Foundation)联合天爱基金赞助的“小舞鞋”和光爱学校联合举办,旨在为贫穷的学生提供欣赏艺术演出的机会,让更多贫穷的孩子享有艺术教育的权利。而演出的主要参演者除了她的天爱艺术培训学校学习芭蕾舞的小朋友们外,还有来自由天爱基金赞助的“小舞鞋”项目的小舞者们,这些孩子都是来自农民工家庭及孤儿,而“小舞鞋”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为农名工子女提供免费芭蕾舞教育的慈善项目。天爱说, “我希望看到的是,即使来自社会底层的孩子们也有权利享受高雅的宫廷舞蹈-芭蕾。演出那天,孩子们眼睛里闪烁的光芒,让我相信那是一次梦想成真的体验,也是我一辈子都追求的一种magic moment。”
“衣服再美丽,脱下来后,它是死的,它只是一块布料,没有生命。但芭蕾不是,它会在一个孩子身上撒下一个优雅的种子,未来也许她的人生要经历种种波折,但优雅会一直发芽、一直成长,去支持它。”目前,天爱基金资助着35个男孩,45个女孩享受免费芭蕾教育,张天爱也第一次把英国皇家芭蕾学院的教育和考核体系引入中国,使内地小孩不用出国,也能接受最正宗的英式教育,而引进的考试系统,它的成绩为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所承认。“我在北京开了十几所艺术培训学校,为皇家芭蕾学院输送了500多个内地学生,这是史无前例的。我最近的重点是关注芭蕾舞男孩的成长,我刚去一个学校,面试了十几个小男孩,为这些小天鹅们找到了王子,这件事让我高兴了好多天。”
现在的天爱,依然在一些课程中亲自授课。在教学中,她也是一个严厉的老师,她甚至把这些要求会延续到家里:“我会对孩子的父母说,在家也要保持好的情绪,对女孩子要保持礼仪。”
天爱跟我们说起一件事,有一次,她学校一个小女孩刚刚升到大班,因为过于迫切想穿大班的裙子证明自己,小女孩在现场哭了起来,当时她不在场。当她第二次见到那个女孩,她说第一句话是,下次不要这样,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我要她们记住,芭蕾是皇家舞蹈,你们在场上是公主,公主一定要优雅,而优雅,就要付出自我约束的代价。”
天爱看来,若对孩子们严厉,证明她是有希望的,值得她这样去做的。“女人的一生像宝石,你天生资质已经很好还不够,一刀一刀雕刻,你才可以放出光芒。”
在舞蹈之中,年过不惑的张天爱还在孜孜不不倦地旋转着,“现在我已经悟到,舞蹈本身也是一种修行,呼吸舒展,注意力集中于此,不再纷扰,同时,你把美丽传递给大家,背后的心事自己咽下。”
而舞蹈之外,张天爱的世界依然广阔。她还在继续读书,攻读美国一所大学艺术管理博士,做很多的展览和服装。“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你是丰满的,你跳出的舞蹈才是有生命的。你的脚尖在起舞,一笔一划,跳的都是你人生的故事和体会。”
这就是张天爱,她已经美了一辈子,现在,她通过芭蕾,把美的秘密手把手告诉未来无数的女孩,那就是“坚强、节制、教养、和永远都仰着头的姿态。”
天爱所爱
1、全家福
照片里的我4、5岁,里面有我的爸爸妈妈,两个哥哥。这张照片里包含着我很多回忆。有段时间,我是想摆脱“华人”这个身份的。作为皇家芭蕾舞学院第一个中国人,我努力想融入西方社会。我的语音语调都刻意模仿英国人,进最大努力跳舞,高烧40度也不能休息,骨头断了接好了继续跳。这些我都没告诉家里,那段日子里,有时候甚至连爸爸妈妈都不想见。我在芭蕾皇家舞团呆了十年,但毕业的时候,学校告诉我,因为肤色,我永远不可能成为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首席演员。那时候我崩溃了,但也清醒了,我永远地结束了这种对家庭的“背叛”。这段经历也是我现在努力让内地孩子享受纯英式芭蕾教育并顺利进入国际舞台的动力之一,因为我知道,世界舞台上,芭蕾跳的最好的,可以是中国人。
2、银质古董包
女人在17、18世纪,穿着配鲸骨的巨大宫廷裙,但带的包却很小,在里面除了放少量的银币,会放胭脂、香料,使她们全身带着某种神秘气息。这些盒子材质都很昂贵稀有,玉、象牙、需要很小心地清洁和保养,我没事的时候就会拿出来把玩,好像听他们说那些贵族女人的故事。我从9岁在英国读书就收藏这些东西,甚至把妈妈给的生活费都花这上面。我有时候也挑一些配衣服,或者随身带着放名片。我迷恋这种巴洛克和古典主义的情怀,我总觉得自己属于那个时代。
3、书籍《Anatony dance technique》
一本舞蹈教材。它告诉我的学生,芭蕾的力气用该用在什么地方,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训练自己的身体,旋转的力量和平衡是由内而外发出的,既有技巧,又包含身体的语言和情感。
我最近正在撰写的博士论文,主题是关于她将中国八卦掌的动作与精神内涵,与古典芭蕾和现代舞相融合而创造的一种全新舞蹈形式。这本书也告诉我如何避免舞蹈中的受伤,其实里面融会贯通了很多东西方力学的知识,包括太极里以柔克刚的东西。
4、CD 《Siddharta》
巴黎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戏剧音乐。在所有的芭蕾舞曲里我最喜欢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因为它足够悲凉。所有的芭蕾舞女主角最后结局不是等待就是死亡,但在悲剧中,她们展示了生命不屈服的过程,给人们留下希望。她们孤独地消逝,却留下动人背影让世人热泪盈眶,这就是美的意义。
5、小狗斑比
我养过很多只小狗,他们聪明、忠诚、敏感,带给我很多单纯的感情和快乐,我把他们看做自己的家人,所以,我也会给吉娃娃秋秋做过芭蕾舞服,我希望他们的每个时刻也跟我一样,是干净、优美、很有尊严的。
6、芭蕾舞鞋
我小小年纪便发疯似的爱上了芭蕾,正是因为羡慕姐姐的芭蕾舞鞋。现在,我有150双芭蕾舞鞋。不同的芭蕾舞需要配合不同的鞋子。芭蕾舞鞋是贯穿我家中每个空间的最为耀眼的陈列——我会从法国古董店中淘来记录日常灵感的画板上,挂上一双我从英国古董商店淘来的黑色芭蕾舞鞋,甚至会特意在鞋子上搭配了一对珠宝。
7、服饰手稿
这是为2015年米兰世博设计的服装手稿。这些设计里有“天、地、仁”为核心概念,我还2015米兰世博会重点文化交流项目展现时装走秀部分,阐述了时装主题“敬自然”的意义——取意老子《道德经》,道以自然为法则,是产生万事万物的本源。我的工作台上始终放着迷你复古缝纫机和Chanel巴黎莫斯科系列俄罗斯套娃背包,她们时刻提醒着我的另外一个身份——设计师。
天爱时间轴
1999年 获得中国时装设计师协会及中国服装协会十大品牌奖。
2001年 出演香港芭蕾舞团的新作--摇滚芭蕾舞剧《白蛇》;受浪琴表邀请赴米兰与著名意大利歌唱家FiliPpa Giordano交流
2002年 在上海与北京同时推出男装品牌“RGW Russell”
2003年 担任首届“中华小姐环球大赛”评委;与第四任丈夫罗素在洛杉矶的家中举行田园式婚礼
2004年 讲求揉和不同、甚至互相对立的元素新女装品牌在杭州发布
2005年 成立“天爱基金”,筹得的款项会供学院使用,并设有奖学金,供家境有困难的学生申请
2007年获美国加州圣格拉斯加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2009年 创办亚洲第一家CISCA。CISCA是享誉世界的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Royal Academy of Dance, RAD)的全球合作伙伴,在中国推广RAD的课程。英国皇家舞蹈学院提供全球认可的考试认证系统,每年都会有来自RAD的芭蕾教育专家来到CISCA给孩子做交流指导以及英皇考级。同年,跟淘宝网小虫米子合作,当年8月推出了天爱小虫专卖的"Flora Zeta for Tone
2010年,参加中央台《咏乐汇》访问
2011年,参加中国时装周,发表新设计作品
2012年 与罗素和平分手;赴天津拜访李氏第四代太极传人,希望将太极元素融入芭蕾舞蹈之中,开创芭蕾新流派
2013年 在北京,与Johan Stjernholm博士共同创办 “舞天渊”芭蕾舞团,并在香港成立了慈善机构,免费教贫穷的孩子们跳舞;因为女儿邢嘉倩投资千万办学,赴港与林青霞捧场互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