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河畔的越南妇女
![]() |
我第一次采访是在中越边境的北仑河畔,当时我刚踏进电视台的门槛,跟着编导去拍一个系列片,我们负责的那集是广西,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起点东兴出发,一路东进,然后北上,把广西走了一遍。
北仑河是中越两国的界河,河上有一座桥,两国关系好的时候叫“中越友谊大桥”,关系不好的时候就叫“中越大桥”,这是当地宣传部的人调侃时告诉我们的。每天桥上都有很多人往来,有越南的,也有中国的。其中有很多越南妇女过来在北仑河畔的集市上兜售越南商品,无非是香水、活络油、手镯之类的日用品。只不过对中国人来说多少有些新奇,所以不乏购买者。
编导让我和广西电视台的王姐去采访这些越南妇女,王姐入行已经好几年,采访经验丰富,而且为人友善,编导算是让我跟她学习学习。因为片子的主题是体现我们国家的地大物博、物产丰隆、风土人情、经济发展,所以采访的内容我大概心里有数。无非就是想借一个外国人的口,夸一夸自己的发展,顺便展示一些越南的特产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
北仑河畔到处都是卖东西的越南妇女,因为常年在中国做生意,她们的汉语都说得很好。王姐带着我和摄像随便找了一个摊位,拿着话筒和人家聊了起来。
那是一个很瘦弱的越南妇女,皮肤黄的发黑,头上包着一条白色的头巾,眼睛深深陷在颧骨和眉骨之间,眼神中有一种浑浊不清的冷漠。回答问题的时候一直低着头,不敢看摄像机,也不愿意看我们俩。
“您是越南人吗?”王姐把话筒对着她问。
“是。”
“来这边做生意多久了?”
“好几年了。”
“这边生意好不好做?”
“一般。”
“为什么想到来中国做生意呢?”
“因为大家都来。”
尽管已经事先沟通好,但越南妇女还是表现得很冷淡,对我们的采访爱理不理。这样的状态肯定没有办法出现在一集“展示祖国边疆魅力”的片子里。我虽然着急,但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倒是王姐的问题更加直接了:“你觉得中国和越南比哪里更好一点呢?”
“肯定是这边更好一点。”越南妇女突然笑了,她的眼神依然浑浊而冷漠,让我不知道她是在自嘲还是在嘲笑我们。
这样一句话差强人意,不过再问下去好像也没什么问题了,王姐和摄像只好又去找别的商贩采访了。
我看到那个越南妇女低着头不再说话,摆弄着自己脚下的商品。
我们找到的第二个商贩年纪更轻一些,人也更活泼。她问我们接受采访后能不能买点她的东西,我们答应了。于是这次采访顺利了许多。
采访结束之后,大家都开始在河边买东西。我自己转了一圈,又回到刚刚那个越南妇女的摊位前,因为我看见她手里捧着一本书,正专心地读着。
我好奇地问她:“您看的是什么书?”
可能因为这次我身后没跟着一台摄像机,她对我的态度友好了许多,把书的封面翻过来给我看。我看见上面是一个女人的头像,还有一行我看不懂的越南文字。我以为那是一本小说。
“这是越南的书。”她说。
“讲什么的?”我问。
“讲相面的,算命。”她说。
“哦,怎么讲的?”
她见我有兴趣,眼神一下子有了光,不再那么浑浊。她翻起一页指给我看,问我:“你认识她吗?”
我看到一张灰白的纸上印着一个女人的脸。
我摇摇头,她很认真地和我讲:“这是刘嘉玲,香港人。她的面相很好。”
我又看了看那张脸,完全看不出来那是刘嘉玲。
我原本还想和她再多聊几句,但编导已经叫我们上车回去了。
我和她说再见,她笑了笑,然后低头看书,和我没来过之前一样。
20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