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展归来
国际教育展归来,记录一些东西:
关于学校:
过去展会的目的很明确,针对去法国留学的意向,事先和四个学校作了预约,虽然预约被安排在了今天和明天两天,但一看形势,个别学校的老师有空,所以就挑了个空,把四个预约全都做完了,效率颇高。今天一上午把4个学校面试完,为这个周末的行程挤出了很多原本打算闲晃掉的时间。
总结:——目的明确,事先做好功课,可以避免盲目性,从而节省时间。
——临场应变,以温和协商的口吻解释自己改变约会安排的目的,一般情况下都能如愿以偿。
第一个预约:ESCP Europo
原本安排在明天的约会,我提出今天做愉悦的要求,法国小伙子犹豫了一下,显然法国人不会像美国人那样,翘着大拇指夸你:you have a flexible mind。欧洲人比美国人更讲究秩序和预约。法国小伙长得挺帅,个有点矮,英语说得。。。。
ESCP在全球五个主要城市都有分校,如伦敦、马德里、柏林,硕士在读期间,有机会到各个分校参加一些交流活动。在ESCP读硕士用的是英语课程,所以入学语言成绩以GMAT为准,GMAT分数忘记了,小伙的英语实在不怎么样,不记得他有没有说了。有一个叫做SAI的机构,负责法国五所大学的综合录取和相关行政工作,叫做SAI,外国学生所有的留学申请材料全都递交给SAI进行审核,如果需要申请奖学金(Eiffel),也同样由 SAI对申请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排名,最后作出决定。
在ESCP的brochour里面,发现了有个专业叫做Master in Business Law。列入功课范围内。
总结:
——和外国人相处,要尽量自然,如果是英语不太好的外国人,和他们打交道的时候英语要说得尽量慢,而且要竖起耳朵仔细分辨从他嘴里迸出来的词。你可以通过重复确认他说出的单词来和他进行互动,好让他明白你不是一个只会点头和"yep "的人,否则他明显会热情减退,越说越轻,最后你们的谈话只能以冷场say bye bye 结束。
——学会让对方笑。其实我只是为了进行一种尝试,当法国小伙说得有点累得时候,我话题一转,问他关于法语读音的问题,第一个尝试是拿着他的名片,慢慢地、清晰地、认真地用法语读出他的名字,显然他很高兴我能完整读出他长长的名字。第二个尝试是我让他纠正我的法语发音,要知道老外通常都比较热情而且较真,他很认真地纠正我关于“九”的发音,然后我故意做出很泄气的样子,埋怨了一句“法语比英语难多了”,他立刻回应我“法语可没有中文难”,我故作神气地说“那是”。他立刻就笑了,现场气场就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控制时间,不要超时。每一个面谈的时间是20分钟左右,所以你应当在你坐下的时候就看一下手表,然后把谈话尽量控制在20分钟左右,欧洲人的时间观念比较强,你要比他更注意掌握时间和谈话的节奏,这样,就能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
第二个预约:Grenoble ecole de management
做面试的是个中国人,1972年出生,打扮朴素,不化妆(这一点说实话,和意大利大学展区的那些风情万种的意大利女人想比,相差甚远,要知道那些意大利女人看上去少说也有40多岁,但那种意大利特有的风情,让人心神向往)。不过中国人很务实,对我的专业,工作经验和硕士专业的选择进行了很客观的分析,而且给出的建议也十分中肯。是一个traditional 的建议者,她给我的建议是读MBA或者management consuting这个专业,Grenoble的MBA专业根据FA排名,是全球87名,不算太差,相对而言,我对management consulting这个专业更感兴趣一点,毕竟和我现在所从事的职业本质上属于一个行当。
在Grenoble就读MBA,可以就单科申请奖学金,而且是在国内进行申请,而不是去到法国后根据实际的学习情况再进行评估,每年都会有个叫做early dolphin的奖学金,专门鼓励最早的申请Grenoble的学生。不过early dophin的奖学金和MBA单科奖学金不能累计申请。
——Tips:因为面试间的门关着,我以为里面有人面试,所以在外面站了有20多分钟,但后来心想每个人面试的时间不会超过20分钟,为什么这么久了还没有一个学生出来。所以我尝试敲门,门开了,里面没有人在面试,老师一个人坐在里面,显然她以为外面如果有人自会敲门。因此,之后再遇到这种问题,先要估计一下里面是不是有人,比如可以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下,如果你无法确定并且不愿意干等着,记得敲门的时候要缓慢并且稳定,不要让里面人觉得你很急躁,否则万一里面的确有人在谈话,被你打断了,会显得你很不礼貌。
——总结:和中国老师谈话,要做到两点:又谦虚礼貌,又自信。中国人么,尊师重教理念始终存在,形式上也不可能像法国小伙那样随和随性。但面对一个外国大学搞教育工作的老师,她的做事风格肯定会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因此你要表现得有自信,有目的性,有准备,这样不会让她觉得你毫无准备,而这也是区分一个人"social ability"的标准之一。
第三个预约:Mod'art
Mod'art 是仅有的两所艺术设计类的学校之一。我当时预约的专业是“奢侈品管理和营销”。展台里有两个女孩。第一个和我交谈的一个女孩是学校在上海的校方代表,说话的口吻比较夸张,一个劲地强调就读该校的法语能力要有多么强,我想这也是她推荐他们学校语言预科的手段之一吧。第二个女孩是主要展台负责人,负责接待前来咨询的所有学生。她的风格比较沉稳,谈话的时候很专注,专注于你提出的问题,专注于交流的眼神,话语平时,打扮也比较简单入时,看上去像个艺术设计类的院校出来的人。
虽然我一直很憧憬这个专业,把它视之为梦想中的职业,不过说实话,这个学校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因为给到我手里的信息只有两页中文的介绍,而这看上去显然就像是自己用word和图画板做出来的普通文档,多少给人一种实力不雄厚,缺乏准备和缺乏经验的感觉。
短短一上午,也看到了很多种人,在美国大学的展柜工作人员中,不乏黄皮肤,而这些黄皮肤给人的感觉有得很 Amereican Local,精干,埋头做事,忙碌不停,说话大声有力,配以肢体语言,表情丰富夸张,会引发你的笑细胞和自卑感,而有的人则是Chinese Local ,手上做着事情,眼睛却东张西望。再比如有些不知道主办方从哪里请来的临时工人,负责请人完成调查清单,贼眉鼠眼,说话怯生生,反正怎么看怎么和那些大大方方的主办方工作人员相差甚远,这种人要我给他做调查,想也别想,因为我直接怀疑他有没有力气把他的目的清楚地表达给我,而且不让我对他产生厌恶感。当然,也有很多年轻人,本科在读生,落落大方,谈话时轻松、友好还能开点小玩笑,这样的年轻人是值得赞扬的,因为在这样一个五湖四海的国际人齐聚的场合,能表现得自信友好,也是一种能力。
关于学校:
过去展会的目的很明确,针对去法国留学的意向,事先和四个学校作了预约,虽然预约被安排在了今天和明天两天,但一看形势,个别学校的老师有空,所以就挑了个空,把四个预约全都做完了,效率颇高。今天一上午把4个学校面试完,为这个周末的行程挤出了很多原本打算闲晃掉的时间。
总结:——目的明确,事先做好功课,可以避免盲目性,从而节省时间。
——临场应变,以温和协商的口吻解释自己改变约会安排的目的,一般情况下都能如愿以偿。
第一个预约:ESCP Europo
原本安排在明天的约会,我提出今天做愉悦的要求,法国小伙子犹豫了一下,显然法国人不会像美国人那样,翘着大拇指夸你:you have a flexible mind。欧洲人比美国人更讲究秩序和预约。法国小伙长得挺帅,个有点矮,英语说得。。。。
ESCP在全球五个主要城市都有分校,如伦敦、马德里、柏林,硕士在读期间,有机会到各个分校参加一些交流活动。在ESCP读硕士用的是英语课程,所以入学语言成绩以GMAT为准,GMAT分数忘记了,小伙的英语实在不怎么样,不记得他有没有说了。有一个叫做SAI的机构,负责法国五所大学的综合录取和相关行政工作,叫做SAI,外国学生所有的留学申请材料全都递交给SAI进行审核,如果需要申请奖学金(Eiffel),也同样由 SAI对申请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排名,最后作出决定。
在ESCP的brochour里面,发现了有个专业叫做Master in Business Law。列入功课范围内。
总结:
——和外国人相处,要尽量自然,如果是英语不太好的外国人,和他们打交道的时候英语要说得尽量慢,而且要竖起耳朵仔细分辨从他嘴里迸出来的词。你可以通过重复确认他说出的单词来和他进行互动,好让他明白你不是一个只会点头和"yep "的人,否则他明显会热情减退,越说越轻,最后你们的谈话只能以冷场say bye bye 结束。
——学会让对方笑。其实我只是为了进行一种尝试,当法国小伙说得有点累得时候,我话题一转,问他关于法语读音的问题,第一个尝试是拿着他的名片,慢慢地、清晰地、认真地用法语读出他的名字,显然他很高兴我能完整读出他长长的名字。第二个尝试是我让他纠正我的法语发音,要知道老外通常都比较热情而且较真,他很认真地纠正我关于“九”的发音,然后我故意做出很泄气的样子,埋怨了一句“法语比英语难多了”,他立刻回应我“法语可没有中文难”,我故作神气地说“那是”。他立刻就笑了,现场气场就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控制时间,不要超时。每一个面谈的时间是20分钟左右,所以你应当在你坐下的时候就看一下手表,然后把谈话尽量控制在20分钟左右,欧洲人的时间观念比较强,你要比他更注意掌握时间和谈话的节奏,这样,就能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
第二个预约:Grenoble ecole de management
做面试的是个中国人,1972年出生,打扮朴素,不化妆(这一点说实话,和意大利大学展区的那些风情万种的意大利女人想比,相差甚远,要知道那些意大利女人看上去少说也有40多岁,但那种意大利特有的风情,让人心神向往)。不过中国人很务实,对我的专业,工作经验和硕士专业的选择进行了很客观的分析,而且给出的建议也十分中肯。是一个traditional 的建议者,她给我的建议是读MBA或者management consuting这个专业,Grenoble的MBA专业根据FA排名,是全球87名,不算太差,相对而言,我对management consulting这个专业更感兴趣一点,毕竟和我现在所从事的职业本质上属于一个行当。
在Grenoble就读MBA,可以就单科申请奖学金,而且是在国内进行申请,而不是去到法国后根据实际的学习情况再进行评估,每年都会有个叫做early dolphin的奖学金,专门鼓励最早的申请Grenoble的学生。不过early dophin的奖学金和MBA单科奖学金不能累计申请。
——Tips:因为面试间的门关着,我以为里面有人面试,所以在外面站了有20多分钟,但后来心想每个人面试的时间不会超过20分钟,为什么这么久了还没有一个学生出来。所以我尝试敲门,门开了,里面没有人在面试,老师一个人坐在里面,显然她以为外面如果有人自会敲门。因此,之后再遇到这种问题,先要估计一下里面是不是有人,比如可以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下,如果你无法确定并且不愿意干等着,记得敲门的时候要缓慢并且稳定,不要让里面人觉得你很急躁,否则万一里面的确有人在谈话,被你打断了,会显得你很不礼貌。
——总结:和中国老师谈话,要做到两点:又谦虚礼貌,又自信。中国人么,尊师重教理念始终存在,形式上也不可能像法国小伙那样随和随性。但面对一个外国大学搞教育工作的老师,她的做事风格肯定会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因此你要表现得有自信,有目的性,有准备,这样不会让她觉得你毫无准备,而这也是区分一个人"social ability"的标准之一。
第三个预约:Mod'art
Mod'art 是仅有的两所艺术设计类的学校之一。我当时预约的专业是“奢侈品管理和营销”。展台里有两个女孩。第一个和我交谈的一个女孩是学校在上海的校方代表,说话的口吻比较夸张,一个劲地强调就读该校的法语能力要有多么强,我想这也是她推荐他们学校语言预科的手段之一吧。第二个女孩是主要展台负责人,负责接待前来咨询的所有学生。她的风格比较沉稳,谈话的时候很专注,专注于你提出的问题,专注于交流的眼神,话语平时,打扮也比较简单入时,看上去像个艺术设计类的院校出来的人。
虽然我一直很憧憬这个专业,把它视之为梦想中的职业,不过说实话,这个学校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因为给到我手里的信息只有两页中文的介绍,而这看上去显然就像是自己用word和图画板做出来的普通文档,多少给人一种实力不雄厚,缺乏准备和缺乏经验的感觉。
短短一上午,也看到了很多种人,在美国大学的展柜工作人员中,不乏黄皮肤,而这些黄皮肤给人的感觉有得很 Amereican Local,精干,埋头做事,忙碌不停,说话大声有力,配以肢体语言,表情丰富夸张,会引发你的笑细胞和自卑感,而有的人则是Chinese Local ,手上做着事情,眼睛却东张西望。再比如有些不知道主办方从哪里请来的临时工人,负责请人完成调查清单,贼眉鼠眼,说话怯生生,反正怎么看怎么和那些大大方方的主办方工作人员相差甚远,这种人要我给他做调查,想也别想,因为我直接怀疑他有没有力气把他的目的清楚地表达给我,而且不让我对他产生厌恶感。当然,也有很多年轻人,本科在读生,落落大方,谈话时轻松、友好还能开点小玩笑,这样的年轻人是值得赞扬的,因为在这样一个五湖四海的国际人齐聚的场合,能表现得自信友好,也是一种能力。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