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
其实就我而言,是没资格谈写作的,毕竟从没认真研究过,也没看过这方面的书,写作经验也非常之少。但写出好文章是未来想要实现的目标之一,所以聊以记之,为自己提个醒儿。
1. 小说归根结底是讲故事的艺术,讲究叙事结构和技巧。要把故事讲的吸引人,情节设计很重要,但务必避免铁板一块,主次不分。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斯蒂芬.金在写到人物过去时要注意只需交代跟情节发展最相关的背景,也许作为作者,在与小说中人物进行对话时,对方会告诉你很多他的事情,但你不能全写出来,不然结构就不利落了。这一点也适用于电影,前段时间,国内大热的Interstella。我看了首映,明显觉得前面铺垫太多,导演想表现的东西太多,导致主次不分。单从讲故事的角度来说,明显逊于他的盗梦空间。
2. 简洁,简洁,简洁。英文叫concise,显然concise跟simple有本质不同。避免大段的背景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除非是情节需要。当然,小说跟散文及随笔的要求是不同的,小说不可避免会需要人物对话的描写,但我更偏爱写人物心理活动及内心独白。而我未来的目标也并不是写小说,所以可以一直锻炼简洁的描写,能用一个词一句话表达的意思坚决不用两个词两句话。这里说的简洁是指保持行文完整性的前提下的简洁。我以前喜欢写一些小段的感悟,一篇日记里可能有几个小段,但严格来说那并不算完整的文章。另外,现在的一些畅销书作家写的东西也不像真的写作,倒像段子手、心灵鸡汤合集。
3. 练笔和修改。多写多练,写着写着就发现自己越来越会写,越来越能写了。即使是写一篇小文,也需要反复回去读,修改措辞,以求使用最少的字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效果。说到底,修改其中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实现上一点提到的简洁。最近在看的布罗茨基《文明的孩子》,其中有多篇文章都是谈论阅读、写作和诗歌的。他说诗人对于简洁的追求是出于本能。而这应当是散文家向诗人学习的方面。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素材的积累相当于量的积累,从量变达到质变需要过程,但这感觉非常美妙。阿兰.德波顿在剑桥时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为的就是探索如何表达自我。他说,在阅读某些书籍时,他可以感觉到自己越来越接近所欲之言。之所以要写作,是因为我们有表达的欲望,我知道我要说点什么,但却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形成文字。大量的阅读,会让我们越来越接近写作的真相。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你不需要绞尽脑汁想你要写什么,因为文字会从你指尖流出。就像达到境界的小说家根本不需要设计非常具体的人物命运走向,因为你的人物会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他们只是借你的口讲出了自己的故事。
总体来说,相比于写小说,写随笔及散文其实是不需要过多锤炼技巧的,你不需要费尽心思设计人物和情节,因为是短篇也无需把握故事走向。散文及随笔甚至自传体式小说更多需要的是准确有力地表达论点、情感和价值观。尤其是对于情感和价值观的表达,根本不需要任何技巧,更多需要的是素材积累和对自己的认知,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很重要。做到这些,基本可以当一个普通的写作者了。当然,如果要当真正的作家(不是畅销书作家),我还是相信天赋和灵感比较重要。而真正强烈的情感,并无多少恰当的形式表达。
1. 小说归根结底是讲故事的艺术,讲究叙事结构和技巧。要把故事讲的吸引人,情节设计很重要,但务必避免铁板一块,主次不分。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斯蒂芬.金在写到人物过去时要注意只需交代跟情节发展最相关的背景,也许作为作者,在与小说中人物进行对话时,对方会告诉你很多他的事情,但你不能全写出来,不然结构就不利落了。这一点也适用于电影,前段时间,国内大热的Interstella。我看了首映,明显觉得前面铺垫太多,导演想表现的东西太多,导致主次不分。单从讲故事的角度来说,明显逊于他的盗梦空间。
2. 简洁,简洁,简洁。英文叫concise,显然concise跟simple有本质不同。避免大段的背景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除非是情节需要。当然,小说跟散文及随笔的要求是不同的,小说不可避免会需要人物对话的描写,但我更偏爱写人物心理活动及内心独白。而我未来的目标也并不是写小说,所以可以一直锻炼简洁的描写,能用一个词一句话表达的意思坚决不用两个词两句话。这里说的简洁是指保持行文完整性的前提下的简洁。我以前喜欢写一些小段的感悟,一篇日记里可能有几个小段,但严格来说那并不算完整的文章。另外,现在的一些畅销书作家写的东西也不像真的写作,倒像段子手、心灵鸡汤合集。
3. 练笔和修改。多写多练,写着写着就发现自己越来越会写,越来越能写了。即使是写一篇小文,也需要反复回去读,修改措辞,以求使用最少的字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效果。说到底,修改其中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实现上一点提到的简洁。最近在看的布罗茨基《文明的孩子》,其中有多篇文章都是谈论阅读、写作和诗歌的。他说诗人对于简洁的追求是出于本能。而这应当是散文家向诗人学习的方面。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素材的积累相当于量的积累,从量变达到质变需要过程,但这感觉非常美妙。阿兰.德波顿在剑桥时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为的就是探索如何表达自我。他说,在阅读某些书籍时,他可以感觉到自己越来越接近所欲之言。之所以要写作,是因为我们有表达的欲望,我知道我要说点什么,但却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形成文字。大量的阅读,会让我们越来越接近写作的真相。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你不需要绞尽脑汁想你要写什么,因为文字会从你指尖流出。就像达到境界的小说家根本不需要设计非常具体的人物命运走向,因为你的人物会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他们只是借你的口讲出了自己的故事。
总体来说,相比于写小说,写随笔及散文其实是不需要过多锤炼技巧的,你不需要费尽心思设计人物和情节,因为是短篇也无需把握故事走向。散文及随笔甚至自传体式小说更多需要的是准确有力地表达论点、情感和价值观。尤其是对于情感和价值观的表达,根本不需要任何技巧,更多需要的是素材积累和对自己的认知,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很重要。做到这些,基本可以当一个普通的写作者了。当然,如果要当真正的作家(不是畅销书作家),我还是相信天赋和灵感比较重要。而真正强烈的情感,并无多少恰当的形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