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溪寺
与二百米之外的云南佛学院比起来,曹溪寺显得过于小巧,而她的美也正在她的小巧。
沿着久经磨损的石阶走近寺院的外墙,蓝底白框黑字的南无阿弥陀佛几个字映入眼帘。院墙不是单调的直线型同一高度,而是随着山势如台阶般呈现错落,金色的晨阳透过树叶洒落在砖红色墙面上,像一幅现代派绘画。循着墙根走,拐弯时经文停止在“无”字处。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一停断,正契合佛家的观空说。就冲这一点,我就开始喜欢上曹溪寺。
拐过弯即是寺院正门,依旧小巧,传统的飞檐式建筑,左右各一位彩绘哼哈二将把守,少了些威严,多了些欢乐。进入寺门,即见一写着大大“佛”字的小影壁,虽小,但给人很大的震慑感。向左转,过一个月亮门,是一个小型前殿, 再向左,经过一个月亮门,就进入曹溪寺的花园。花园正中是一个花瓣型池塘,塘中水质清澈,蓝天白云倒映其中。池正中是一眼水井,据说是圣泉水,一天之中有三次涨潮,徐霞客在其游记中曾有记录。此时,泉水安静异常,不知当年此景是否还有。
从花园向后山,顺石阶向右侧上,即是曹溪寺的正殿宝华阁。木质结构,殿内供奉着观音、文殊、普贤三圣像,均塑得线条流畅,极柔美,让人陶醉。上世纪40年代,梁思成浏览此寺时,考证此寺为宋代建筑,后经鉴定,由寺庙到造像确为宋代遗物,怪不得其造型风格如此阴柔雅致。
正殿前侧有一株直径足有一米的矮树株,一看即知是古树。果然,这就是赫赫有名植于元代的古昙花。只可惜此时正是冬季,不能得见昙花一现。正殿前方左右两侧是钟楼和鼓楼,据说此处的钟声非常雄浑,可惜我也不得一闻。
正殿的右侧过一个月亮门是一座坐东朝西的两层楼建筑。楼的廊檐以灰、橙、蓝、绿、红、金多色涂刷,并雕饰有凤头。正在疑惑为何如此娇媚,转入正面一看,原来此楼是“傍花楼”,护佑那株千年昙花的。
相比于云南其他大牛景点,曹溪寺太过不值一提,所以少有游客前来,故寺内鸟鸣清丽,迎春鸟、画眉、白头翁各显其能。独自一人,置身于这样的历史与自然中,迎着清晨的朝阳,感觉自己也被点亮并祝福了。
沿着久经磨损的石阶走近寺院的外墙,蓝底白框黑字的南无阿弥陀佛几个字映入眼帘。院墙不是单调的直线型同一高度,而是随着山势如台阶般呈现错落,金色的晨阳透过树叶洒落在砖红色墙面上,像一幅现代派绘画。循着墙根走,拐弯时经文停止在“无”字处。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一停断,正契合佛家的观空说。就冲这一点,我就开始喜欢上曹溪寺。
拐过弯即是寺院正门,依旧小巧,传统的飞檐式建筑,左右各一位彩绘哼哈二将把守,少了些威严,多了些欢乐。进入寺门,即见一写着大大“佛”字的小影壁,虽小,但给人很大的震慑感。向左转,过一个月亮门,是一个小型前殿, 再向左,经过一个月亮门,就进入曹溪寺的花园。花园正中是一个花瓣型池塘,塘中水质清澈,蓝天白云倒映其中。池正中是一眼水井,据说是圣泉水,一天之中有三次涨潮,徐霞客在其游记中曾有记录。此时,泉水安静异常,不知当年此景是否还有。
从花园向后山,顺石阶向右侧上,即是曹溪寺的正殿宝华阁。木质结构,殿内供奉着观音、文殊、普贤三圣像,均塑得线条流畅,极柔美,让人陶醉。上世纪40年代,梁思成浏览此寺时,考证此寺为宋代建筑,后经鉴定,由寺庙到造像确为宋代遗物,怪不得其造型风格如此阴柔雅致。
正殿前侧有一株直径足有一米的矮树株,一看即知是古树。果然,这就是赫赫有名植于元代的古昙花。只可惜此时正是冬季,不能得见昙花一现。正殿前方左右两侧是钟楼和鼓楼,据说此处的钟声非常雄浑,可惜我也不得一闻。
正殿的右侧过一个月亮门是一座坐东朝西的两层楼建筑。楼的廊檐以灰、橙、蓝、绿、红、金多色涂刷,并雕饰有凤头。正在疑惑为何如此娇媚,转入正面一看,原来此楼是“傍花楼”,护佑那株千年昙花的。
相比于云南其他大牛景点,曹溪寺太过不值一提,所以少有游客前来,故寺内鸟鸣清丽,迎春鸟、画眉、白头翁各显其能。独自一人,置身于这样的历史与自然中,迎着清晨的朝阳,感觉自己也被点亮并祝福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