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经历分享:群面与一对一面谈
面试经历分享:群面与一对一面谈
0712学员 大文
遇见十二家园时正是我开始找工作的时期,那会刚离职,思考着下一步要怎么走。工作五年,没有正经地去找过工作,对如何写好一份简历都没有把握,更别谈应付面试了,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觉得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了,在这件事上需要有外界的帮助。于是,徒弟准备好了,师傅就自然出现了,预见得遇见,在这种机缘下我遇见了十二家园。
站在现在这个节点上,回望加入十二家园后的一个半月,生活忙碌而充实。我刚开始比较懒散,想着工作几年太辛苦,先休息一段时间再说。第一次与叶老师面谈时,被叶老师一记重拳砸下,说目标要“一个月内找到工作”。当时心想,怎么可能?这是在逗我吧?转念又想,反正我也没什么可以损失的,就试试吧。开始时可以说是被叶老师赶鸭子上架,不太情愿地走上找工作的“事件成长之路”,后来逐渐找到感觉,主动地与HR和面试官联系跟进,积极地推荐自己,状态也更加外向和积极……
言归正传,出于职业病,回头清理了一下数据,其实面试也是个体力活,1个半月,参加约15场的面试,接触了近10家公司,平均每两天就有一次面试,有时一天还会参加几场面试,如果再加上那些电话聊过或者叫电话面试的,这个数字还需要翻番。在大冬天的北京顶着肩部手术还没有揭掉的膏药,带着曾经崴伤的脚,穿梭在写字楼之间,经历着各种奇葩的面试提问和见到各位难以琢磨的面试官,感受着身心疲惫,心里狠狠地想,这辈子再也不愿意去面试了!
面试也是脑力和时间的投入:每家公司的面试前都需要花2-3天时间用叶老师的“面试十七问”精心准备,每次面试前都需要花至少2-3小时对“十七问”的回答再次修正,每次面试回来后再花1-2小时对面试的过程做总结和更进,再加上与叶老师的1-2小时的咨询时间。无论是圣诞节,元旦节,深夜还在电脑前奋笔疾书,准备面试问题,也错过了小伙伴的节日聚会,人家说“你不是没上班吗?还假装忙啥呢?”我无言以对……写到这里,仿佛耳边响起了叶老师的倒计时钟表的“滴滴声”,时间到了!身为话唠的我,分享永远超时,汗!再次回到主题,分享具体的面试经历。
对于面试,我的感悟是,首先想清楚这次面试本质上是要考察哪些点,然后你在面试中表现出来你具备这些点都可以了。
小组群面
本以为小组群面是基层岗位的应届毕业生才经历到的,但互联网公司的做事方式令人脑洞打开。首先,以高薪和低岗位要求的招聘启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量简历,也许是有意借此打广告的方式,基本上没有简历筛选阶段,参加群面时发现面试者从在校大学生到工作十多年的都有。而且连小组群面都连续组织了两周(含周末),保守估计来参加面试者至少有千人以上。面试当天等待面试者挤满了整栋大楼以及楼梯间,而且很多还是外地赶来的。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样一次小组群面。
1)群面的形式:首先是小组成员轮流自我介绍,每人1-2分钟;接下来是无领导小组讨论,要求在20-30分钟内,针对一个问题小组得出统一的结论;最后是HR抛出问题,小组成员轮流回答。
2)群面的考察点:为什么有群面这种方式?好处之一时有利于面试官快速筛选,另外在群面中也可以考察出面试者在团队中表达观点的能力,融入团体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这都是在现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
3)针对考察点,需要注意点是:每次发言控制时间在2分钟内,体现你心中有他人,也给别人留下表现的机会;在简短的回答中要有结构化的思路,加一二三,给面试官留下印象;轮流回答时首先回馈其他同学的答案,再讲自己的回答,既显示自己有倾听和总结的能力,也为自己争取思考时间,表现淡定从容。
4)小组讨论中角色的选择:角色一般就两种,小组实际领导人和组员。
由于是无领导小组讨论,要求不能明确选出组长,但是在小组讨论中,还是会有一位推动小组讨论进程的实际领导人,或者是小组总结的发言人。作为小组领导和发言人,在讨论时需要尊重每个人意见,讨论结束时需要带领小组达到一致的目标,发言时要体现结构化思维,说话有条理。一般发言人是比较容易受到面试官的关注,也是很容易通过面试的,如果你是喜欢做领导和讲话的,可以去争取发言人的角色,这样胜算较大。
但如果你性格内向,做发言人让你觉得不舒服和没把握,我觉得还不如老实做个好组员,也有你表现的机会。作为组员,需要体现你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与别人交往的能力,比如:在轮流发言时对他人的发言认真倾听,并表示赞同,同时提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在讨论中遵守规则,充当“计时员”和“记录员”,当讨论中两派起争论时充当“调解员”,都会给面试官留下很好的印象。
一对一面谈
群面通过后,就会进入一对一面谈环节,我把这种分为三类,HR面谈,业务经理(直接上司)面谈和高层面谈。
1) HR面谈
1. 考察点
HR一般不懂业务,所以考察时主要针对的是简历中学历和工作经历的核实,看你是不是符合岗位要的学历和工作经验;以及对经历中的断层或关键事件的询问,典型的问题就是“讲一个你做过的印象最深刻的项目或事件”(后来发现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几乎每场面试必问),在回答中HR主要看的是你是否具有结构化的思维方式,以及正确的三观,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找工作的倾向性,比如:是希望进入创业公司还是平稳发展的公司?
2.注意点
按照叶老师的“面试十七问”对每个问题做好准备,巧妙回答,劣势转优势。在做答案准备时就会对公司所在行业,竞争对手,以及公司自身发展的情况有个很清晰的了解。
在回答过程中,注意结构化思维,以及表现淡定从容,可以掌控工作的自信心态,让HR对你有信心。
最后还需要注意一些陷阱提问,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面试时一定要注意把自己任何看上去的“短板”都转化成“优势”,典型的陷阱提问有“你有什么缺点?”“你理想中的工作是怎样的?” “你没有与本岗位对口的专业和工作背景,为什么还来我们公司?”其实HR这些提问,也是他心里的疑问,他需要用你的回答去说服自己接受你,并向他的上级推荐你。所以,面试的过程就是说服的过程,说服面试官“我就是这个岗位最合适的人选”(这一点在各种面试中都适用)。
2) 业务经理面谈
1. 考察点
如果说HR侧重是对知识经验背景和价值观的考察,那么业务经理则侧重的是“对岗位知识和能力”的考察。
如果能找到一位做此岗位的多年的人进行职业访谈是最好不过的了,但如果没有,就只能通过网络去搜索。这对转行找工作的人尤其重要,隔行如隔山,我在此就吃过亏,就是因为对岗位工作内容了解不透彻,短时间内一时也没有找到业内人士了解,于是在最后关键一轮面试中失败了。不过最后也是吸取了这一教训而在其他的面试中成功。所以奉劝各位想转行的,至少要提前半年开始认识业内人士,充分了解行业,让自己变得就像是业内人士,这样转行就顺理成章了。如果时间紧,实在找不到业内人士的,就需要找到经验丰富的人,帮你分析这个岗位的具体要求,回答问题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
另外,这层面试时还需要很注意,如果你面试成功,面试官很可能就是你的直接上司,这样就需要在面试中揣摩对方的气场和思维方式,评估自己与对方的匹配度,注意说话放慢速度,给对方也留下表现的空间,大家互相观察。
2. 注意点
知道了考察点,那么做好这类面试,很关键的是要对这个岗位具体工作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了解此岗位需要什么知识和能力,每天做什么事情,然后表现自己具有这样的知识能力,愿意做这些事情就可以了。
如何深入了解呢?都几个基本点是需要注意的,面试前了解面试官的职位,岗位在公司架构中的位置,岗位给公司的价值所在,此岗位要求什么特质,是要有冲劲,每天都有新点子,还是要稳定埋头苦干?未来发展是什么?
这些在“十七问”中都有,但相信小伙伴和我都会有这个困惑,怎么才知道我是“深入了解”了呢?每次我觉得自己准备的很充分,结果上场后发现还是远远不够,这样就只能是靠多练习,多面试几次就会掌握到这个度,还有就是与叶老师和家园的同学交流,让对方感到“哦,你很专业啊”,特别是有机会与业内人士交流,你就能明显感到自己的差距。
3) 高层面谈
所谓高层,我这里指的就是公司的CEO,CTO或者副总这样的。
1. 考察点
我个人觉得这种面谈最难的是你拿不准对方的意图,不知道这个问题是要考察什么,也就不知道如何应对。也有人觉得,这层面试反而是简单的,只要业务经理通过,高层一般不会再刷人,随便聊聊天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一层考察的是思维模式,态度价值观这样更虚的东西。
2. 注意点
知道了考察点,所以即使是随便聊天,你也一定要记住表现自己的“三观”与公司文化吻合。在这里,我的感想是,如果你抱着随缘的态度找工作,在这个环节就“不要装”,尽量真实表现自己,也许这个公司的就是不适合你。但如果你是真的非常想进这家公司,那一定要把公司领导人的讲话和发言找出来仔细研究,公司的文化是什么?老板是什么看法和观点?在面试中,你要表现出和老板的对未来的看法一致,也就是说“前景是美好的”,但观点可以不一致,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思考之处,比如说“道路中哪些崎岖之处”。
具体面试的情况我讲完了,最后想给转行找工作的同学们一些建议。对于转行,我们首先最大的顾虑是“我专业背景不符合,也没有相关知识经验,人家怎么会要我?”
这里我请大家换个角度,从面试官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一个岗位可以明码标价“年薪XX,要求XX专业,XX学历,X年从事XX的工作经验”,那还需要HR干啥?也不需要面试,直接上岗就可以了,正是因为中间存在很多空间,于是就有了转行的机会。
招聘单位首先看重的是面试者对工作的热情,认同和态度,其次是具有这个岗位要求的能力,最后才是学历背景和工作经验。注意,我们找工作最大的顾虑,在面试官那里是排名最后的!所以你需要表现首先是“对工作的认可和热情”,其次是自己具有“岗位能力”,而“岗位能力”是可以迁移的,比如我之前做研究分析,具有“数据分析,撰写分析报告,沟通交流”的能力,这个能力同样可以迁移到其他岗位上。
最后,回归到对面试的本质思考:面试的本质是考察对工作的态度和岗位胜任水平,拿出你的热情,不用担心经验和学历,只是怕没能力!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0712学员 大文
遇见十二家园时正是我开始找工作的时期,那会刚离职,思考着下一步要怎么走。工作五年,没有正经地去找过工作,对如何写好一份简历都没有把握,更别谈应付面试了,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觉得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了,在这件事上需要有外界的帮助。于是,徒弟准备好了,师傅就自然出现了,预见得遇见,在这种机缘下我遇见了十二家园。
站在现在这个节点上,回望加入十二家园后的一个半月,生活忙碌而充实。我刚开始比较懒散,想着工作几年太辛苦,先休息一段时间再说。第一次与叶老师面谈时,被叶老师一记重拳砸下,说目标要“一个月内找到工作”。当时心想,怎么可能?这是在逗我吧?转念又想,反正我也没什么可以损失的,就试试吧。开始时可以说是被叶老师赶鸭子上架,不太情愿地走上找工作的“事件成长之路”,后来逐渐找到感觉,主动地与HR和面试官联系跟进,积极地推荐自己,状态也更加外向和积极……
言归正传,出于职业病,回头清理了一下数据,其实面试也是个体力活,1个半月,参加约15场的面试,接触了近10家公司,平均每两天就有一次面试,有时一天还会参加几场面试,如果再加上那些电话聊过或者叫电话面试的,这个数字还需要翻番。在大冬天的北京顶着肩部手术还没有揭掉的膏药,带着曾经崴伤的脚,穿梭在写字楼之间,经历着各种奇葩的面试提问和见到各位难以琢磨的面试官,感受着身心疲惫,心里狠狠地想,这辈子再也不愿意去面试了!
面试也是脑力和时间的投入:每家公司的面试前都需要花2-3天时间用叶老师的“面试十七问”精心准备,每次面试前都需要花至少2-3小时对“十七问”的回答再次修正,每次面试回来后再花1-2小时对面试的过程做总结和更进,再加上与叶老师的1-2小时的咨询时间。无论是圣诞节,元旦节,深夜还在电脑前奋笔疾书,准备面试问题,也错过了小伙伴的节日聚会,人家说“你不是没上班吗?还假装忙啥呢?”我无言以对……写到这里,仿佛耳边响起了叶老师的倒计时钟表的“滴滴声”,时间到了!身为话唠的我,分享永远超时,汗!再次回到主题,分享具体的面试经历。
对于面试,我的感悟是,首先想清楚这次面试本质上是要考察哪些点,然后你在面试中表现出来你具备这些点都可以了。
小组群面
本以为小组群面是基层岗位的应届毕业生才经历到的,但互联网公司的做事方式令人脑洞打开。首先,以高薪和低岗位要求的招聘启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量简历,也许是有意借此打广告的方式,基本上没有简历筛选阶段,参加群面时发现面试者从在校大学生到工作十多年的都有。而且连小组群面都连续组织了两周(含周末),保守估计来参加面试者至少有千人以上。面试当天等待面试者挤满了整栋大楼以及楼梯间,而且很多还是外地赶来的。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样一次小组群面。
1)群面的形式:首先是小组成员轮流自我介绍,每人1-2分钟;接下来是无领导小组讨论,要求在20-30分钟内,针对一个问题小组得出统一的结论;最后是HR抛出问题,小组成员轮流回答。
2)群面的考察点:为什么有群面这种方式?好处之一时有利于面试官快速筛选,另外在群面中也可以考察出面试者在团队中表达观点的能力,融入团体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这都是在现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
3)针对考察点,需要注意点是:每次发言控制时间在2分钟内,体现你心中有他人,也给别人留下表现的机会;在简短的回答中要有结构化的思路,加一二三,给面试官留下印象;轮流回答时首先回馈其他同学的答案,再讲自己的回答,既显示自己有倾听和总结的能力,也为自己争取思考时间,表现淡定从容。
4)小组讨论中角色的选择:角色一般就两种,小组实际领导人和组员。
由于是无领导小组讨论,要求不能明确选出组长,但是在小组讨论中,还是会有一位推动小组讨论进程的实际领导人,或者是小组总结的发言人。作为小组领导和发言人,在讨论时需要尊重每个人意见,讨论结束时需要带领小组达到一致的目标,发言时要体现结构化思维,说话有条理。一般发言人是比较容易受到面试官的关注,也是很容易通过面试的,如果你是喜欢做领导和讲话的,可以去争取发言人的角色,这样胜算较大。
但如果你性格内向,做发言人让你觉得不舒服和没把握,我觉得还不如老实做个好组员,也有你表现的机会。作为组员,需要体现你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与别人交往的能力,比如:在轮流发言时对他人的发言认真倾听,并表示赞同,同时提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在讨论中遵守规则,充当“计时员”和“记录员”,当讨论中两派起争论时充当“调解员”,都会给面试官留下很好的印象。
一对一面谈
群面通过后,就会进入一对一面谈环节,我把这种分为三类,HR面谈,业务经理(直接上司)面谈和高层面谈。
1) HR面谈
1. 考察点
HR一般不懂业务,所以考察时主要针对的是简历中学历和工作经历的核实,看你是不是符合岗位要的学历和工作经验;以及对经历中的断层或关键事件的询问,典型的问题就是“讲一个你做过的印象最深刻的项目或事件”(后来发现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几乎每场面试必问),在回答中HR主要看的是你是否具有结构化的思维方式,以及正确的三观,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找工作的倾向性,比如:是希望进入创业公司还是平稳发展的公司?
2.注意点
按照叶老师的“面试十七问”对每个问题做好准备,巧妙回答,劣势转优势。在做答案准备时就会对公司所在行业,竞争对手,以及公司自身发展的情况有个很清晰的了解。
在回答过程中,注意结构化思维,以及表现淡定从容,可以掌控工作的自信心态,让HR对你有信心。
最后还需要注意一些陷阱提问,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面试时一定要注意把自己任何看上去的“短板”都转化成“优势”,典型的陷阱提问有“你有什么缺点?”“你理想中的工作是怎样的?” “你没有与本岗位对口的专业和工作背景,为什么还来我们公司?”其实HR这些提问,也是他心里的疑问,他需要用你的回答去说服自己接受你,并向他的上级推荐你。所以,面试的过程就是说服的过程,说服面试官“我就是这个岗位最合适的人选”(这一点在各种面试中都适用)。
2) 业务经理面谈
1. 考察点
如果说HR侧重是对知识经验背景和价值观的考察,那么业务经理则侧重的是“对岗位知识和能力”的考察。
如果能找到一位做此岗位的多年的人进行职业访谈是最好不过的了,但如果没有,就只能通过网络去搜索。这对转行找工作的人尤其重要,隔行如隔山,我在此就吃过亏,就是因为对岗位工作内容了解不透彻,短时间内一时也没有找到业内人士了解,于是在最后关键一轮面试中失败了。不过最后也是吸取了这一教训而在其他的面试中成功。所以奉劝各位想转行的,至少要提前半年开始认识业内人士,充分了解行业,让自己变得就像是业内人士,这样转行就顺理成章了。如果时间紧,实在找不到业内人士的,就需要找到经验丰富的人,帮你分析这个岗位的具体要求,回答问题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
另外,这层面试时还需要很注意,如果你面试成功,面试官很可能就是你的直接上司,这样就需要在面试中揣摩对方的气场和思维方式,评估自己与对方的匹配度,注意说话放慢速度,给对方也留下表现的空间,大家互相观察。
2. 注意点
知道了考察点,那么做好这类面试,很关键的是要对这个岗位具体工作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了解此岗位需要什么知识和能力,每天做什么事情,然后表现自己具有这样的知识能力,愿意做这些事情就可以了。
如何深入了解呢?都几个基本点是需要注意的,面试前了解面试官的职位,岗位在公司架构中的位置,岗位给公司的价值所在,此岗位要求什么特质,是要有冲劲,每天都有新点子,还是要稳定埋头苦干?未来发展是什么?
这些在“十七问”中都有,但相信小伙伴和我都会有这个困惑,怎么才知道我是“深入了解”了呢?每次我觉得自己准备的很充分,结果上场后发现还是远远不够,这样就只能是靠多练习,多面试几次就会掌握到这个度,还有就是与叶老师和家园的同学交流,让对方感到“哦,你很专业啊”,特别是有机会与业内人士交流,你就能明显感到自己的差距。
3) 高层面谈
所谓高层,我这里指的就是公司的CEO,CTO或者副总这样的。
1. 考察点
我个人觉得这种面谈最难的是你拿不准对方的意图,不知道这个问题是要考察什么,也就不知道如何应对。也有人觉得,这层面试反而是简单的,只要业务经理通过,高层一般不会再刷人,随便聊聊天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一层考察的是思维模式,态度价值观这样更虚的东西。
2. 注意点
知道了考察点,所以即使是随便聊天,你也一定要记住表现自己的“三观”与公司文化吻合。在这里,我的感想是,如果你抱着随缘的态度找工作,在这个环节就“不要装”,尽量真实表现自己,也许这个公司的就是不适合你。但如果你是真的非常想进这家公司,那一定要把公司领导人的讲话和发言找出来仔细研究,公司的文化是什么?老板是什么看法和观点?在面试中,你要表现出和老板的对未来的看法一致,也就是说“前景是美好的”,但观点可以不一致,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思考之处,比如说“道路中哪些崎岖之处”。
具体面试的情况我讲完了,最后想给转行找工作的同学们一些建议。对于转行,我们首先最大的顾虑是“我专业背景不符合,也没有相关知识经验,人家怎么会要我?”
这里我请大家换个角度,从面试官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一个岗位可以明码标价“年薪XX,要求XX专业,XX学历,X年从事XX的工作经验”,那还需要HR干啥?也不需要面试,直接上岗就可以了,正是因为中间存在很多空间,于是就有了转行的机会。
招聘单位首先看重的是面试者对工作的热情,认同和态度,其次是具有这个岗位要求的能力,最后才是学历背景和工作经验。注意,我们找工作最大的顾虑,在面试官那里是排名最后的!所以你需要表现首先是“对工作的认可和热情”,其次是自己具有“岗位能力”,而“岗位能力”是可以迁移的,比如我之前做研究分析,具有“数据分析,撰写分析报告,沟通交流”的能力,这个能力同样可以迁移到其他岗位上。
最后,回归到对面试的本质思考:面试的本质是考察对工作的态度和岗位胜任水平,拿出你的热情,不用担心经验和学历,只是怕没能力!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