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哈利·波特》到底有多火?
查看话题 >疤痕头男孩万岁

第一次知道哈利·波特,是05年,那时候表姐看着厚厚的《凤凰社》。
暗蓝色的封面,转身张望的哈利。
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关于疤痕头男孩的一切。
上到六年级,突然开始突发奇想地想去了解哈利·波特,于是人生第一次对着几百页的书籍看了起来,对了,那是《火焰杯》。
惊讶于罗琳姐的想象力,三强争霸、火龙、黑湖、迷宫、魔法,一边看一边赞叹着“我也好想写出那样的小说啊……”
突然之间,彻彻底底地爱上了这个魔法世界,爱着它的一切,霍格华兹永远能满足你年少时的一切幻想。
也是在06年,《火焰杯》电影出来了,刚看见海报时顿觉“帅呆了!”。
但在看了电影之后却发觉,原来海报那么酷炫的衣服都是骗人的……
没能在电影院看,后来爸爸把它下载到电脑上填补了我的遗憾。
一边看电影,一边看着原著,感觉真奇妙,边看边想:“咦?开头麻瓜世界的那一段全部都没了??”
07年在广州,《凤凰社》公映,和奶奶一起看外语版。奶奶说,“应该叫你和姐姐一起看,我看不懂英文”。
仍旧记得在黑漆漆的电影院里,魔法部的玻璃全数破裂,虽然奶奶看不懂,却看得很认真。
——那是我和奶奶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电影,也是我们的最后一次。
现在,“想和奶奶看电影”已经是一种奢望了……敲下这段文字时忍不住落泪。
同年,完结篇《死亡圣器》出版,马上便掀起一股热潮,报纸、媒体都在讨论这部作品,那时还和小伙伴们为译名而争论不休,到底是“死圣”还是“死亡圣徒”呢。
结果,我们都输了。
把《死亡圣器》带到学校里阅读,也因此被喜欢的女孩注意,她向我借来阅读了一周。
那时,也许我是在暗暗地感谢哈利吧。
拉了两个同学一同跃进HP这个坑,上课下课都在念叨着哈利·波特,热衷和疤痕头男孩哈利有关的一切事物,也尝试着玩由电影改编的游戏。
晚自习的时候总是不安分,不断地传阅小纸条:
“考考你们,《魔法石》里第一次由级长珀西说出的口令是什么?”
“《魔法石》游戏最后一关打不过啊啊啊!”
……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无比的美好。
随后的时间,电影《混血王子》,《死亡圣器:上》,《死亡圣器:下》,断断续续地霸占我们的视野。
2011年,最后一部电影出来时,我发现已经这个疤痕头男孩已经陪着我们所有人许久了。
所以,当看见最后一幕“19年后”,真的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哈利已经变成了一个好父亲了啊,他也有孩子了啊,他还会记得他年少时的轻狂和冒险么?
不由得从喜悦和难过的心底间,发出一口叹息。
原来,告别总是那么艰难。
所谓告别,意味着你不能再享受着它们陪伴你左右的充实和满足,只能通过以后越来越模糊的回忆去怀念、去重新感受、重新想起那一种快乐。
隐藏在拐角处的对角巷,巫师世界的入口。
在你落难时出现的骑士公共汽车。
有趣的魔法、魔药和咒语。
打人柳、会飞的汽车、古灵阁的妖精们、三强争霸、活点地图、巴克比克、魔法部、幻影移形、万能的隐身衣……
当然,还有那一座,永远屹立在海面上的霍格沃兹魔法学院。
“霍格沃兹永远等待你们回家。”
时至今日,看见这句话,心中还是会有感动的。
那个大难不死的疤痕头少年,带着我一窥魔法世界,从此让我的生命灿烂了许久许久。
直到将要告别,才如此不舍。
舍不得哈利·波特,舍不得霍格沃兹,舍不得魔法世界,更舍不得陪着我长大的那一段时光。
感谢哈利出现在我们的青春岁月里,因他而使魔法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