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之行
Date:2015/1/5 — 2015/2/8
Location:深圳市龙岗区坪山比亚迪公司
我跟另外一个汽车系老师是在1月5日晚上到达深圳比亚迪公司的。而这之前,汽车系另外两个老师已经带领100多个学生提前一个月来到公司开展了实习工作。我们两个老师替换之前的两个老师,学生要在这里实习两个月。
1、学生的实习工作:
一类是在焊装车间,约70人左右,有的工位就是拿焊枪进行焊接的,有的工位是在装配线上打螺母,还有的在净化物料科。
一类是在总装车间,工作环境相对安全一些,貌似工作强度也相对轻一些,尤其还存在一部分同学,其工作内容是非常少的,很多时间是在闲着。
当然,焊装车间的工资整体比总装车间高了几百到一千不等。
学生的实习工作非常的机械化。两个月内,他们每个人做的工作基本上就是一个动作的重复,就是流水线上的苦力工作。而拿焊枪的工位又相对危险的多,很多做这个工作的同学都有受伤记录,几乎每个同学的劳保服都被电焊时打出的火星烫穿了密密麻麻的小洞,有的同学自己带来的衣服都被烫坏了。但是这些受伤和自己衣物的损坏,厂子是不会去处理的。在这两个月的实习中,实行白班、夜班制度,每个月调换一次,这个月上白班的同学下个月上夜班。而这两个月里是没有周末休假的,除了每个月1日调班时休息一天,其余每天都是要上班的。
学生在这两个月的实习中的收获是什么?多不多?对于专业内容来讲,收获不多,可以说根本不需要拉长到一个月里去感知,一个礼拜完全够了。而对于社会经历来说,这两个月的实习是相当丰富的。跟公司沟通、跟车间沟通、跟学校沟通,人情世故,公平与不公平,想必他们一定比之前变得成熟了许多。
2、学校的问题
(1)在最原初的行为上,学校就是有问题的。根据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第十五条的规定:“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而学校是通过某湖南长沙的中介机构来输送学生前往比亚迪实习的。单单这一条,就已经判定了此次实习工作不合规。更不用提用工劳动时间的问题。
(2)系里在前期动员和宣传时,对工作的实际内容讲解不清,对工作的劳动强度、劳动时间的描述都与实际情况有严重的出入。系里说的是:每天8小时工作制,三班倒,厂区管理人性化,有很多诸如乒乓球室、运动场等娱乐休闲设施,定期对学生进行汽车专业的实践培训。所以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预期和积极性被拔得很高。很多学生都有一种被骗的感觉。
其实就算是系里在宣传时如实向学生讲清了实习的真实情况,学生还是无法真的理解和感知到。学生是一定会有落差的,有落差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系里在宣传时严重避重就轻,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
(3)鉴于在第一项中所描述的工作状况,可想而知,学生在一开始的抵触心理一定不小。原本,人们在变换环境的时候都有一个不适应的过渡期,但这样的工作量和安全环境一定使得很多人不想继续做下去。不过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学生们还在硬着头皮去做,没有发生什么事。
直到工作了半个月之后,一位同学较为严重的受伤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12月22日,汽电131班的米鹏如同学在上夜班的时候手部被夹伤,求助领班,领班让他在休息室休息,但没有任何医疗辅助,一直到第二天早上,米鹏如还是在休息室坐着。工厂的处理方法其实就是不处理。到了白天,汽电131班上白班的几位同学就到车间办公室闹起来了。而特别赶巧的就是,在23日当天,系里派到厂区的两位带队老师去香港旅游了,电话打不通。其实在两位老师离开厂区到深圳市区以后,他们已经知晓了此事,但在跟另外一个班的班长(注意,此班长并非汽电131的班长)通过电话以后,该班长承诺两位老师自己能处理好此事,两位老师就过海关了。而在汽电131班很多同学看来,不仅工厂不在乎学生员工的安全问题,就连学校也不管学生了。
个中细节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一开始,学生跟厂区协商的就是要办离职了,而学校是绝对不允许办离职。其中一位带队老师的说话方式非常严厉,一直在用扣留奖助学金,扣发毕业证为要挟,强留学生在比亚迪实习。至此,不论是汽电131班,还是另外两个班,对学校的失望情绪是很严重的。
(4)除了此事之外,就没有群体性的罢工事件了,剩下的都是一些个别同学的抵触情绪,工作比较难做的, 就提前离职回家了。等到第二个月我和另外一个老师去了之后,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事情。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前期并没有处理好:学生购买返程票。
第一个月去的带队老师曾承诺同学们可以买团体票,最后发现春运购票非常困难,即便提前60天也根本买不到票。之后两位老师又督促学生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车票问题,学生又一次对老师失望了。而由于比亚迪公司确认工资的时间不明确,有的学生买的早了一些,而系里又明令禁止学生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提前离职。这期间又产生了一些矛盾。
当然,造成无法确定买何时车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比亚迪公司。
3、比亚迪的问题
(1)HR无法提前确定离职时间。
最开始,学校跟中介定下的实习截止日期是2月4日,包括4日夜班也要上。如果单是这样看,那买5号或5号以后的票都是可以的。但实际情况是,比亚迪办理离职手续和结算工资有日期上的要求,而这个日期还是可能会变得。之前,比亚迪规定的是:周2、周4办离职,周3、周5结算工资。顺序是:办离职手续——退宿(退宿后就必须离开宿舍,不能住在厂区了)——结算工资(工资里要扣水电费,所以要提前退宿)。但一到2月份,变成“周3离职,周4确认工资”了。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又跟中介进行协商,把实习截止日期提前了一天到2月3日。另外,确认工资只能在下午4点进行。总之,最后的情况是:2月4日办理离职,2月5日下午4点、2月6日、7日、9日的上午11点之后确认工资(8号是周日不上班)。
而这些细节,在前期的沟通中是根本没有说清楚的,或许也很难说清楚。而如果说不清,学生买票就很难买得准。比如:有的学生买了6日早上的车票,考虑到要在广州火车站坐车,他就要在6日很早的时候离厂,那他就要在5号下午确认工资,那他就要在5号中午退宿。这样他5号晚上还是要出去租房住一晚的。如果提前能够沟通好,那么同学们购买6号或者7号晚上7点以后的车票是最合适的,就不需要租房过一晚了。
在离邢台千里之外的地方,将近100个学生,就这样有的走得早,有的走得晚,有的还在厂区上班,有的还在从深圳去广州的路上,有的已经在广州火车站旁边找个小旅馆住下了。而系里只有我跟马老师两个人留在厂区,我们只能尽可能安排同学们结伴同行,至少凑成4~5人,指定负责人,一波一波离厂。他们的路途安全都是问题。
比亚迪为什么无法提前定好办理的时间呢?HR给我们的回应也是变来变去。可能的一点是,临近过年,离职的员工非常多,员工人数与产量直接挂钩,也直接影响了HR的工作量,但离职人员数量前期无法确定。
理想的情况是,在学生入职的时候,就能把离职时办理各项手续的时间确定下来。
(2)厂区内部管理。
车间主任大多是一些在基层做了很多年,比较有经验的员工。但领班和小组长的水平就相对参差不齐。其实很多领班的素质还不如汽车系的学生,毕竟学历、经验这些硬性指标摆在那里。
我想一开始了解到车间管理状况的外人一定都会对其中的问题指出一二,管理不人性化是最显而易见的。但是看得多了以后,我反而觉得会不会全国的车间都是这样?比亚迪的管理高层们就跟他们在一个厂区办公,难道不了解基层生产的状况吗?大批量的不需要学历的人进入到里面,培训只有一两天,之后迅速上岗,做得时间长的能做几个月然后离职,短的可能当天晚上就跑了。只要产量压下来,你就是发高烧重感冒那也要上班;只要产量的压力没有了,请假就非常容易。曾经某地车主的比亚迪汽车爆炸,公司的赔偿款从整个车间员工的工资里扣除而来,公司的赔偿责任立刻平摊到每个员工头上。
或许,人工生产线作为行业里即将淘汰的生产方式,比亚迪的领导们也不寄希望于能有多么优质的生产管理和产品,只要量够就可以了。
4、总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们传了什么道?又解了学生什么惑?!
Location:深圳市龙岗区坪山比亚迪公司
我跟另外一个汽车系老师是在1月5日晚上到达深圳比亚迪公司的。而这之前,汽车系另外两个老师已经带领100多个学生提前一个月来到公司开展了实习工作。我们两个老师替换之前的两个老师,学生要在这里实习两个月。
1、学生的实习工作:
一类是在焊装车间,约70人左右,有的工位就是拿焊枪进行焊接的,有的工位是在装配线上打螺母,还有的在净化物料科。
一类是在总装车间,工作环境相对安全一些,貌似工作强度也相对轻一些,尤其还存在一部分同学,其工作内容是非常少的,很多时间是在闲着。
当然,焊装车间的工资整体比总装车间高了几百到一千不等。
学生的实习工作非常的机械化。两个月内,他们每个人做的工作基本上就是一个动作的重复,就是流水线上的苦力工作。而拿焊枪的工位又相对危险的多,很多做这个工作的同学都有受伤记录,几乎每个同学的劳保服都被电焊时打出的火星烫穿了密密麻麻的小洞,有的同学自己带来的衣服都被烫坏了。但是这些受伤和自己衣物的损坏,厂子是不会去处理的。在这两个月的实习中,实行白班、夜班制度,每个月调换一次,这个月上白班的同学下个月上夜班。而这两个月里是没有周末休假的,除了每个月1日调班时休息一天,其余每天都是要上班的。
学生在这两个月的实习中的收获是什么?多不多?对于专业内容来讲,收获不多,可以说根本不需要拉长到一个月里去感知,一个礼拜完全够了。而对于社会经历来说,这两个月的实习是相当丰富的。跟公司沟通、跟车间沟通、跟学校沟通,人情世故,公平与不公平,想必他们一定比之前变得成熟了许多。
2、学校的问题
(1)在最原初的行为上,学校就是有问题的。根据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第十五条的规定:“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而学校是通过某湖南长沙的中介机构来输送学生前往比亚迪实习的。单单这一条,就已经判定了此次实习工作不合规。更不用提用工劳动时间的问题。
(2)系里在前期动员和宣传时,对工作的实际内容讲解不清,对工作的劳动强度、劳动时间的描述都与实际情况有严重的出入。系里说的是:每天8小时工作制,三班倒,厂区管理人性化,有很多诸如乒乓球室、运动场等娱乐休闲设施,定期对学生进行汽车专业的实践培训。所以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预期和积极性被拔得很高。很多学生都有一种被骗的感觉。
其实就算是系里在宣传时如实向学生讲清了实习的真实情况,学生还是无法真的理解和感知到。学生是一定会有落差的,有落差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系里在宣传时严重避重就轻,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
(3)鉴于在第一项中所描述的工作状况,可想而知,学生在一开始的抵触心理一定不小。原本,人们在变换环境的时候都有一个不适应的过渡期,但这样的工作量和安全环境一定使得很多人不想继续做下去。不过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学生们还在硬着头皮去做,没有发生什么事。
直到工作了半个月之后,一位同学较为严重的受伤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12月22日,汽电131班的米鹏如同学在上夜班的时候手部被夹伤,求助领班,领班让他在休息室休息,但没有任何医疗辅助,一直到第二天早上,米鹏如还是在休息室坐着。工厂的处理方法其实就是不处理。到了白天,汽电131班上白班的几位同学就到车间办公室闹起来了。而特别赶巧的就是,在23日当天,系里派到厂区的两位带队老师去香港旅游了,电话打不通。其实在两位老师离开厂区到深圳市区以后,他们已经知晓了此事,但在跟另外一个班的班长(注意,此班长并非汽电131的班长)通过电话以后,该班长承诺两位老师自己能处理好此事,两位老师就过海关了。而在汽电131班很多同学看来,不仅工厂不在乎学生员工的安全问题,就连学校也不管学生了。
个中细节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一开始,学生跟厂区协商的就是要办离职了,而学校是绝对不允许办离职。其中一位带队老师的说话方式非常严厉,一直在用扣留奖助学金,扣发毕业证为要挟,强留学生在比亚迪实习。至此,不论是汽电131班,还是另外两个班,对学校的失望情绪是很严重的。
(4)除了此事之外,就没有群体性的罢工事件了,剩下的都是一些个别同学的抵触情绪,工作比较难做的, 就提前离职回家了。等到第二个月我和另外一个老师去了之后,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事情。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前期并没有处理好:学生购买返程票。
第一个月去的带队老师曾承诺同学们可以买团体票,最后发现春运购票非常困难,即便提前60天也根本买不到票。之后两位老师又督促学生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车票问题,学生又一次对老师失望了。而由于比亚迪公司确认工资的时间不明确,有的学生买的早了一些,而系里又明令禁止学生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提前离职。这期间又产生了一些矛盾。
当然,造成无法确定买何时车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比亚迪公司。
3、比亚迪的问题
(1)HR无法提前确定离职时间。
最开始,学校跟中介定下的实习截止日期是2月4日,包括4日夜班也要上。如果单是这样看,那买5号或5号以后的票都是可以的。但实际情况是,比亚迪办理离职手续和结算工资有日期上的要求,而这个日期还是可能会变得。之前,比亚迪规定的是:周2、周4办离职,周3、周5结算工资。顺序是:办离职手续——退宿(退宿后就必须离开宿舍,不能住在厂区了)——结算工资(工资里要扣水电费,所以要提前退宿)。但一到2月份,变成“周3离职,周4确认工资”了。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又跟中介进行协商,把实习截止日期提前了一天到2月3日。另外,确认工资只能在下午4点进行。总之,最后的情况是:2月4日办理离职,2月5日下午4点、2月6日、7日、9日的上午11点之后确认工资(8号是周日不上班)。
而这些细节,在前期的沟通中是根本没有说清楚的,或许也很难说清楚。而如果说不清,学生买票就很难买得准。比如:有的学生买了6日早上的车票,考虑到要在广州火车站坐车,他就要在6日很早的时候离厂,那他就要在5号下午确认工资,那他就要在5号中午退宿。这样他5号晚上还是要出去租房住一晚的。如果提前能够沟通好,那么同学们购买6号或者7号晚上7点以后的车票是最合适的,就不需要租房过一晚了。
在离邢台千里之外的地方,将近100个学生,就这样有的走得早,有的走得晚,有的还在厂区上班,有的还在从深圳去广州的路上,有的已经在广州火车站旁边找个小旅馆住下了。而系里只有我跟马老师两个人留在厂区,我们只能尽可能安排同学们结伴同行,至少凑成4~5人,指定负责人,一波一波离厂。他们的路途安全都是问题。
比亚迪为什么无法提前定好办理的时间呢?HR给我们的回应也是变来变去。可能的一点是,临近过年,离职的员工非常多,员工人数与产量直接挂钩,也直接影响了HR的工作量,但离职人员数量前期无法确定。
理想的情况是,在学生入职的时候,就能把离职时办理各项手续的时间确定下来。
(2)厂区内部管理。
车间主任大多是一些在基层做了很多年,比较有经验的员工。但领班和小组长的水平就相对参差不齐。其实很多领班的素质还不如汽车系的学生,毕竟学历、经验这些硬性指标摆在那里。
我想一开始了解到车间管理状况的外人一定都会对其中的问题指出一二,管理不人性化是最显而易见的。但是看得多了以后,我反而觉得会不会全国的车间都是这样?比亚迪的管理高层们就跟他们在一个厂区办公,难道不了解基层生产的状况吗?大批量的不需要学历的人进入到里面,培训只有一两天,之后迅速上岗,做得时间长的能做几个月然后离职,短的可能当天晚上就跑了。只要产量压下来,你就是发高烧重感冒那也要上班;只要产量的压力没有了,请假就非常容易。曾经某地车主的比亚迪汽车爆炸,公司的赔偿款从整个车间员工的工资里扣除而来,公司的赔偿责任立刻平摊到每个员工头上。
或许,人工生产线作为行业里即将淘汰的生产方式,比亚迪的领导们也不寄希望于能有多么优质的生产管理和产品,只要量够就可以了。
4、总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们传了什么道?又解了学生什么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