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国债事件百度百科备份
327国债事件百度百科最后的评论也是蛮敢写的,备份一下。
1995年2月23日的“327”国债券期货事件无疑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于股指期货到2010年才正式推出,而新的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到2012年才推出。根据现有的资料去分析1995年的事件,1995年中经开的特殊背景,和中经开在市场上疯狂做多的行为来看,中经开很有可能参与内幕交易,在市场并不确定是否增加贴息率的时候,已经得到内幕消息,确定财政部一定会加息。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这桩内幕交易即使不是最大的一桩内幕交易案,也是影响最恶劣的内幕交易之一。根据1995年上交所规定,个人持仓不得超过3万口,机构不得超过5万口,最多只允许开40万口,不论是万国证券,还是中经开,辽国发,都大大超出上证交易所的持仓额。但是最终处理该事件的时候,只严肃处理了管金生和万国证券。而同样违规的中经开,则成为此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对于管金生最后八分钟的砸盘,一些人认为是胆大妄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管金生也可能是受到中经开,辽国发的影响,看到他们都违规拉盘,直逼着万国破产,万国同样也可以违规砸盘,保护万国免于破产。对于尉文渊取消最后的8分钟,其目的还是为了保护万国证券,因为即使万国证券按砸盘价格当天盈利了,但万国既无真实持仓,又无法应对接下来的多头的攻势。1995年的国债期货市场是有很多漏洞,使得这些本来违规的交易得以在1995年2月23日进行。
应当注意的是:
中经开作为财政部的担负财政资金周转任务的直属机构,中经开在人事、资金、经营运作方面都与财政部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经开的董事长曾任财政部副部长,总经理则是财政部综合司司长。
1995年2月23日之前,财政部刚将国债期货监管权力移交证监会。
1992(3)国债 总额240亿 如果按增加补贴来算 要增加13.152亿的财政支出。
中经开是市场中做多的主要力量。
327事件后,中经开未受处罚。
管金生不愿请律师辩护,后被判重刑。
327国债输赢规模达巨大。而95年底接任的中经开第三任总经理的韩国春(前财政部部长助理)却证实:"327给中经开的利润连1个亿都没有。"
中经开1995年2月9日开始建立多仓,而这一时间,财政部贴息方案已经制定完毕。
魏东等一批人在327中收获颇丰。
“327”事件当晚,财政部国债司打电话给尉文渊,要求保证第二天正常交易。
财政部贴息公告是1995年2月24日正式公布,但23日,市场流言已起,多方疯狂做多。
根据以上内容,提出以下假设:
一.“327”国债期货事件是由财政部制造。财政部既作为国债政策的制定者,其下属机构中经开又为国债期货市场的交易者。1992(3)国债 将增加13.152亿的财政支出,但财政部如能拖延消息公布,让其下属机构在市场做多。在月底交割前,财政部向证监会移交了监管权力,并在新的监管条例还未出现前,公布消息,规避了监管责任的风险和受到新监管条例制约的风险。如果计划实行顺利,则财政部将在1995年2月23日收益颇丰,远超所支付13亿多的支出。但是财政部加息消息的透露,使得多方肆无忌惮做多,万国的管金生意图维持价位,在盘面上做空,万国的抛盘又促使多方加大了筹码,“327”的雪球越滚越大,最终管金生孤注一掷,在最后八分钟天量砸盘。管金生的行为显然出乎财政部的预料,使得原先的计划落空,惹恼了财政部。
二.尉文渊最终取消了最后八分钟的成交,目的也是为了保护万国,如果没有取消,第二天多方重来,万国证券必然无法承受。
三.在这次事件中,如果只是个人参与其中,那他也很难完全应付后面的调查。而如果是组织参与,且这个组织又是实权部门,并且它还是调查组的构成机构之一,那就完全有可能改变调查的最终结果。
四.“327”国债期货事件中巨额的盈利并未流向中经开,而是通过各种渠道流回了财政部。
五.管金生显然在审判的时候意识到了自己的对手是谁,知道自己在劫难逃,所以没有请律师,在此后的日子里,再未抛头露面谈论此事。最终管金生是以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并没收个人财产10万元,罪名中却没有涉及违规交易,不使用违规交易是为了避免将中经开牵扯其中。中经开也在财政部的保护下,未受此案牵连。
1995年2月23日的“327”国债券期货事件无疑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于股指期货到2010年才正式推出,而新的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到2012年才推出。根据现有的资料去分析1995年的事件,1995年中经开的特殊背景,和中经开在市场上疯狂做多的行为来看,中经开很有可能参与内幕交易,在市场并不确定是否增加贴息率的时候,已经得到内幕消息,确定财政部一定会加息。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这桩内幕交易即使不是最大的一桩内幕交易案,也是影响最恶劣的内幕交易之一。根据1995年上交所规定,个人持仓不得超过3万口,机构不得超过5万口,最多只允许开40万口,不论是万国证券,还是中经开,辽国发,都大大超出上证交易所的持仓额。但是最终处理该事件的时候,只严肃处理了管金生和万国证券。而同样违规的中经开,则成为此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对于管金生最后八分钟的砸盘,一些人认为是胆大妄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管金生也可能是受到中经开,辽国发的影响,看到他们都违规拉盘,直逼着万国破产,万国同样也可以违规砸盘,保护万国免于破产。对于尉文渊取消最后的8分钟,其目的还是为了保护万国证券,因为即使万国证券按砸盘价格当天盈利了,但万国既无真实持仓,又无法应对接下来的多头的攻势。1995年的国债期货市场是有很多漏洞,使得这些本来违规的交易得以在1995年2月23日进行。
应当注意的是:
中经开作为财政部的担负财政资金周转任务的直属机构,中经开在人事、资金、经营运作方面都与财政部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经开的董事长曾任财政部副部长,总经理则是财政部综合司司长。
1995年2月23日之前,财政部刚将国债期货监管权力移交证监会。
1992(3)国债 总额240亿 如果按增加补贴来算 要增加13.152亿的财政支出。
中经开是市场中做多的主要力量。
327事件后,中经开未受处罚。
管金生不愿请律师辩护,后被判重刑。
327国债输赢规模达巨大。而95年底接任的中经开第三任总经理的韩国春(前财政部部长助理)却证实:"327给中经开的利润连1个亿都没有。"
中经开1995年2月9日开始建立多仓,而这一时间,财政部贴息方案已经制定完毕。
魏东等一批人在327中收获颇丰。
“327”事件当晚,财政部国债司打电话给尉文渊,要求保证第二天正常交易。
财政部贴息公告是1995年2月24日正式公布,但23日,市场流言已起,多方疯狂做多。
根据以上内容,提出以下假设:
一.“327”国债期货事件是由财政部制造。财政部既作为国债政策的制定者,其下属机构中经开又为国债期货市场的交易者。1992(3)国债 将增加13.152亿的财政支出,但财政部如能拖延消息公布,让其下属机构在市场做多。在月底交割前,财政部向证监会移交了监管权力,并在新的监管条例还未出现前,公布消息,规避了监管责任的风险和受到新监管条例制约的风险。如果计划实行顺利,则财政部将在1995年2月23日收益颇丰,远超所支付13亿多的支出。但是财政部加息消息的透露,使得多方肆无忌惮做多,万国的管金生意图维持价位,在盘面上做空,万国的抛盘又促使多方加大了筹码,“327”的雪球越滚越大,最终管金生孤注一掷,在最后八分钟天量砸盘。管金生的行为显然出乎财政部的预料,使得原先的计划落空,惹恼了财政部。
二.尉文渊最终取消了最后八分钟的成交,目的也是为了保护万国,如果没有取消,第二天多方重来,万国证券必然无法承受。
三.在这次事件中,如果只是个人参与其中,那他也很难完全应付后面的调查。而如果是组织参与,且这个组织又是实权部门,并且它还是调查组的构成机构之一,那就完全有可能改变调查的最终结果。
四.“327”国债期货事件中巨额的盈利并未流向中经开,而是通过各种渠道流回了财政部。
五.管金生显然在审判的时候意识到了自己的对手是谁,知道自己在劫难逃,所以没有请律师,在此后的日子里,再未抛头露面谈论此事。最终管金生是以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并没收个人财产10万元,罪名中却没有涉及违规交易,不使用违规交易是为了避免将中经开牵扯其中。中经开也在财政部的保护下,未受此案牵连。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