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查看话题 >思乡情浓,近乡情怯
人都是在离开家的时候,才开始想家的。小时候,常常想长大以后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这样才好。现在在离家一千多公里地方,常常想念那个北方,那个家。
小时候在姥姥家长大,所以故乡对我来说,就是那个小村庄。每到周末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可以跟着妈妈去姥姥家。到了寒假暑假,更是想着他们早点把我送回去,因为那里有好吃的,有看着我长大的姥姥、姥爷,有我喜欢的猫呀、狗呀,可以肆无忌惮的玩耍,没有人逼我写作业、背书。每次要走的时候我都哭着不肯走,为此挨了很多顿打。现在有很多时候我都在想,我应该回去过一段日子了。只是,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其实每次回到童年的那个村庄,我都会悄悄的流泪,因为那里是我的天堂,而它还在那里,却永远消失了。村子里曾经住着我的姥姥、姥爷,现在他们被埋在村外的地里。每次坐着车回去的时候,我都会远远的看着他们,默默的在心里说一句,我回来了。我想念小时候春天的嫩绿的树芽,夏日漫天的繁星,秋天累累的果实,冬天浓浓的年味。我也想念小时候扎着羊角辫在菜地里疯跑的那个小姑娘,更想念我以为会一直一直在我身边的姥姥和姥爷。可是我知道,回不去了。那个有着枣树、杏树、核桃树、山楂树、柿子树以及我的童年的院子已经被一把锁牢牢的锁上了,打开了亦是物是人非。姥姥、姥爷走后的一个春节,我曾经和弟弟偷偷的从墙上翻进去过,满目苍夷,毫无生机。窗台上晒着两颗核桃,似乎还等着我们去吃。曾经整洁的院子里长满了杂草,再也看不到那个拿着扫帚扫院子的人了。实在没有勇气呆太久,匆匆的逃离。
后来上了大学,第一次离家,第一次独立的生活。短暂的狂喜之后,是对家里与日俱增的思念。从不放过每一次放假回家的机会,在学校不开心了,动不动就打电话要回家。每次想回家的时候,爸都会说你想回来就回来吧。于是就屁颠屁颠的跑回家,在家赖着。去见见同学,一起穿过大街小巷肆无忌惮的去吃好吃的,各种玩儿。赖的时间久了就会不招人待见,跟妈吵架,每次都威胁她“我明天就走,再也不回来了!”像是小孩子的气话,说的时候愤愤的,好像真的一样。妈是不吃我这一套的,“你走呀,你现在走我也不拦你!”后来说的多了自己都觉得好笑,说着说着两个人都笑了。有时觉得不能这样了,应该留在学校或者去什么地方玩玩,总是信誓旦旦的跟舍友们说,这次我不回去了!他们总是一群比你自己还了解你的人,“得了吧,像你这么恋家的人,怎么会不回去!”果然临近放假,我又开始纠结要不要回家,纠结到最后,还是回家了。那个时候想家是有条件的,因为离家很近,想回去就回去了。还有两次想回家记忆特别的深刻,一次是考司考的时候,临近考试又快过中秋了,给妈电话,心里很想回去,又不敢说,自己又觉得还有几天了,回去又不值得。说到最后,妈说:“要不你回来吧”。我真的很动心,但最后还是没有回去,一直到考试才回了临汾。其实现在想来,挺后悔的,如果那时我回去了,是不是还可以见姥姥最后一面。再有一次是考研,姥姥走了,那段时间连呼吸都觉得需要用尽全力,十几本专业课的书,都不想看了,想回家,觉得回家就好了。大家都在劝我,还有几天了,坚持一下就结束了。可是那时我真的是坚持不住了,几个月内心的煎熬和痛苦,整夜整夜的失眠,真的累了。考研还有十几天,收拾书,准备回家去看,我都把书收拾好从图书馆准备搬回宿舍,飞哥看到了,硬是把书从我手里夺了过来放在桌子上,跟我说:“回什么回!”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话挽救了自我放弃的我。让我觉得,逃跑回家不是办法,或许应该试着坚持一下。
再后来,就来上海了。第一次来的时是跟爸一起来的,没有买到卧铺,坐了14个小时,靠在爸的肩上,却睡的很香很安稳。来了以后跟觉得离家太远了,跟爸嘟囔,太远了,不好。后来再打电话说想回家的时候,爸竟然说“这么远,你回来干嘛,回来也没事。”是呀,太远了。在节假日想回家的时候,也不能立刻就跳上火车,说走就走了。我自己也怕麻烦,不想坐车,不想在路上折腾。其实真正意思上的独立,是来了上海才开始的,慢慢的习惯了离家在外的生活,只是手机里的天气预报永远都是家里和上海两个地方,前些日子看到家里下雪了,整个冬天都没有见到雪的我,特别想回去看雪。是的,想家了。早早的买好了回家的车票,在日历上标注了醒目的回家日期,手边的日历不断的翻看,归家的心已在路上。有时候觉得,想念的也不仅仅是家人,而是与家有关的所有的一切。比如说家里的花花草草、我的小窝、还有猫爷。所谓的想念不过是在家的那些惬意的时光,还有熟悉的人,熟悉的味道,还有那种可以让你放下所有的防线和戒备,回到了只属于自己的世界的感觉。
有时候觉得,越长大,越怕过年。怕被围观、被问东问西。很多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我都只是笑着沉默,不想多说什么,心里觉得这些人都好麻烦和啰嗦,可是就算这样,一颗想要回家的心是不会被这些打败的,因为我想要的不过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的好时光。有他们在,就不会怕。
小时候在姥姥家长大,所以故乡对我来说,就是那个小村庄。每到周末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可以跟着妈妈去姥姥家。到了寒假暑假,更是想着他们早点把我送回去,因为那里有好吃的,有看着我长大的姥姥、姥爷,有我喜欢的猫呀、狗呀,可以肆无忌惮的玩耍,没有人逼我写作业、背书。每次要走的时候我都哭着不肯走,为此挨了很多顿打。现在有很多时候我都在想,我应该回去过一段日子了。只是,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其实每次回到童年的那个村庄,我都会悄悄的流泪,因为那里是我的天堂,而它还在那里,却永远消失了。村子里曾经住着我的姥姥、姥爷,现在他们被埋在村外的地里。每次坐着车回去的时候,我都会远远的看着他们,默默的在心里说一句,我回来了。我想念小时候春天的嫩绿的树芽,夏日漫天的繁星,秋天累累的果实,冬天浓浓的年味。我也想念小时候扎着羊角辫在菜地里疯跑的那个小姑娘,更想念我以为会一直一直在我身边的姥姥和姥爷。可是我知道,回不去了。那个有着枣树、杏树、核桃树、山楂树、柿子树以及我的童年的院子已经被一把锁牢牢的锁上了,打开了亦是物是人非。姥姥、姥爷走后的一个春节,我曾经和弟弟偷偷的从墙上翻进去过,满目苍夷,毫无生机。窗台上晒着两颗核桃,似乎还等着我们去吃。曾经整洁的院子里长满了杂草,再也看不到那个拿着扫帚扫院子的人了。实在没有勇气呆太久,匆匆的逃离。
后来上了大学,第一次离家,第一次独立的生活。短暂的狂喜之后,是对家里与日俱增的思念。从不放过每一次放假回家的机会,在学校不开心了,动不动就打电话要回家。每次想回家的时候,爸都会说你想回来就回来吧。于是就屁颠屁颠的跑回家,在家赖着。去见见同学,一起穿过大街小巷肆无忌惮的去吃好吃的,各种玩儿。赖的时间久了就会不招人待见,跟妈吵架,每次都威胁她“我明天就走,再也不回来了!”像是小孩子的气话,说的时候愤愤的,好像真的一样。妈是不吃我这一套的,“你走呀,你现在走我也不拦你!”后来说的多了自己都觉得好笑,说着说着两个人都笑了。有时觉得不能这样了,应该留在学校或者去什么地方玩玩,总是信誓旦旦的跟舍友们说,这次我不回去了!他们总是一群比你自己还了解你的人,“得了吧,像你这么恋家的人,怎么会不回去!”果然临近放假,我又开始纠结要不要回家,纠结到最后,还是回家了。那个时候想家是有条件的,因为离家很近,想回去就回去了。还有两次想回家记忆特别的深刻,一次是考司考的时候,临近考试又快过中秋了,给妈电话,心里很想回去,又不敢说,自己又觉得还有几天了,回去又不值得。说到最后,妈说:“要不你回来吧”。我真的很动心,但最后还是没有回去,一直到考试才回了临汾。其实现在想来,挺后悔的,如果那时我回去了,是不是还可以见姥姥最后一面。再有一次是考研,姥姥走了,那段时间连呼吸都觉得需要用尽全力,十几本专业课的书,都不想看了,想回家,觉得回家就好了。大家都在劝我,还有几天了,坚持一下就结束了。可是那时我真的是坚持不住了,几个月内心的煎熬和痛苦,整夜整夜的失眠,真的累了。考研还有十几天,收拾书,准备回家去看,我都把书收拾好从图书馆准备搬回宿舍,飞哥看到了,硬是把书从我手里夺了过来放在桌子上,跟我说:“回什么回!”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话挽救了自我放弃的我。让我觉得,逃跑回家不是办法,或许应该试着坚持一下。
再后来,就来上海了。第一次来的时是跟爸一起来的,没有买到卧铺,坐了14个小时,靠在爸的肩上,却睡的很香很安稳。来了以后跟觉得离家太远了,跟爸嘟囔,太远了,不好。后来再打电话说想回家的时候,爸竟然说“这么远,你回来干嘛,回来也没事。”是呀,太远了。在节假日想回家的时候,也不能立刻就跳上火车,说走就走了。我自己也怕麻烦,不想坐车,不想在路上折腾。其实真正意思上的独立,是来了上海才开始的,慢慢的习惯了离家在外的生活,只是手机里的天气预报永远都是家里和上海两个地方,前些日子看到家里下雪了,整个冬天都没有见到雪的我,特别想回去看雪。是的,想家了。早早的买好了回家的车票,在日历上标注了醒目的回家日期,手边的日历不断的翻看,归家的心已在路上。有时候觉得,想念的也不仅仅是家人,而是与家有关的所有的一切。比如说家里的花花草草、我的小窝、还有猫爷。所谓的想念不过是在家的那些惬意的时光,还有熟悉的人,熟悉的味道,还有那种可以让你放下所有的防线和戒备,回到了只属于自己的世界的感觉。
有时候觉得,越长大,越怕过年。怕被围观、被问东问西。很多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我都只是笑着沉默,不想多说什么,心里觉得这些人都好麻烦和啰嗦,可是就算这样,一颗想要回家的心是不会被这些打败的,因为我想要的不过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的好时光。有他们在,就不会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