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之英雄——山中鹿之介
山中鹿之介幸盛,尼子十勇士①之首,与熊谷新右衛門,立原久綱并称为尼子三杰。也是日后尼子再兴的主导家臣。身为谱代重臣三河守山中満幸之子,十六岁便完成了自己辉煌的初阵。在此阵中,讨取了山名家勇将菊池喜八(菊地正茂)的首级,一战成名。经过初阵的辉煌,使鹿之介对自己有了强大的自信心,并在今后成为了日本战国史上的一位名将。
幼鹿初生
天文十四年(1545年)八月十五日的雷雨之夜,鹿之介在新宮谷山中的屋敷内出生,幼名甚次郎。母亲是尼子家臣立原久綱的姐姐。父亲満幸当时正在备後国小早川领内作战,对方是小早川的盟友——毛利氏,不久战死。父亲为襁褓中的儿子留下了一把利剑,也就是以后被称为天下五剑之一的“三日月宗近”。从那一时起,鹿之介的命运中注定与毛利结下不解之仇。
鹿之介幼年时,有一次与兄长一起被母亲叫到床塌前。在那,他第一次看到家传的鹿角三日月盔。兄长指着这副有着巨大鹿角前立的甲胄对鹿之介炫耀道:“甚次郎,这是咱们家传的宝胄,现在已经传给我了,等我元服后披上它出阵斩敌首,就是象父亲一样真正勇猛的武士了。”鹿之介羡慕的看着鹿角盔,随后低下头说道:“我也要戴上它,我也要成为真正的武士。”母亲此时接着说道:“你们两个记住,永远也不能忘记主君尼子家的大恩,你们的父亲对你们寄予厚望,希望你们成人后讨伐万恶的敌人毛利氏,让尼子家恢复以前的辉煌。”鹿之介将此训言时刻铭记在心,在后来的元服仪式上,他眼中泛着泪光,心里默念着复兴主家的誓言,对着鹿角三日月许愿:“愿我经历七苦八难……”。以后在与毛利氏作战时,每当形势紧张,山中鹿之介总是对这三日月鹿角盔祈祷:“愿我经历七苦八难……”
出雲制霸
十六岁时,山中鹿之介迎娶了亀井秀綱之女,一度改姓亀井,但因兄长病弱,他回去继承山中家。继承了山中氏家业的鹿之介首次身披鹿角三日月盔上阵,一骑斩杀山名家的骁将菊地正茂,一战成名。
永禄六年(1563年),在山陰、山陽两线频频告捷的毛利军开始进攻尼子家十旗之一的白鹿城。总数一万五千余的毛利军围住了仅两千驻军的白鹿城。城主松田誠保向本家求援。因为白鹿城是通往月山富田城的咽喉要道,如果失守,富田城將难以保住。所以尼子家立即派兵一万援救,但是在白鹿城下被迎击的毛利军击溃。此役中十九岁的鹿之介担任了撤退时的殿军,出色的表现令追击的毛利军无功而返。
白鹿城陷落后不久,毛利军又以三万五千的兵力包围了尼子家居城——月山富田城。永禄八年(1565年),尼子守军愈战愈惫,毛利军从管谷口、御子守口、盐谷口三面对富田城展开猛攻,在此为难之际,年仅二十一岁的鹿之介一骑讨死毛利方勇将福延大膳,使得尼子军士气大振,迫使毛利家不得不使用断粮围困的办法方才尼子义久率军投降。
当时毛利方勇将福延大膳立马飯梨川边,看到一名身着赤丝威大铠、头戴鹿角三日月盔的武将在对岸疾驰,于是放声挑战。那武将正是山中鹿之介,他大喝一声,接受了一骑讨,拔刀而来。这时候福延大膳突然发箭,被鹿之介闪过——士兵们喊到:“使用飞行道具,何等卑怯!”福延大膳于是扔下弓箭,提刀来战。二人缠斗数十回合不分胜负,最后全都下马以短刀对战。先是大膳占了上风,把鹿之介压在身下,但很快被鹿之介巧妙地扳回了上风,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杀死大膳。鹿之介割下大膳的首级,大声喊道:“今天,出雲的鹿杀死了石見的狼②!”“出雲之鹿”山中鹿之介的勇名从此响彻整个中国地方。
三星掩月
在月山富田城久攻不落的情况下,毛利用了兵粮战术。这里不得不提到尼子家对鹿之介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个人——尼子家的首席家老宇山久兼。守城战中,他用自家的钱买入粮食,分配给士兵们食用,为此他几乎掏空了家底。可是后来因为毛利元就的一纸书信,尼子義久对他起了疑心,令其自刃。这时尼子十旗的诸将对義久完全丧失了信心,象赤穴光清、諏訪部(三刀屋)久扶、三沢為清等等除了战死便是归降了毛利氏。永禄九年(1566年),在毛利家围城断粮的战术下,号称难攻不落的天下名城月山富田城在尼子義久的带领下开城投降,尼子家就此灭亡。据说此战山中鹿之介也遭俘虏,还有以后的几次,这都因元就爱惜将才,欲效仿三国孔明“七擒七纵”以获其心的做法。但是鹿之介一直认为杀父之仇无法化解,到死也是假降。想想,毛利家的著名外交僧侣——安国寺惠琼和毛利氏也有杀父之仇③,但是他和毛利长子隆元因为对庭院艺术上有相同的见解,又因为已看破了红尘,而和毛利氏化解了冤仇,成为毛利家后期的重要人物。如果鹿之介在京都东福寺能参禅的时间更长一些,或者尼子勝久没有出现,那么也许…………二十二岁的鹿之介流浪到京都東福寺,出家作了僧侣,但不想竟在那遇到了尼子国久之子尼子孙四郎勝久。复兴主家的愿望在鹿之介的心中燃烧起来。
尼子再兴
永禄九年(1566年),经过3年的反思和准备,鹿之介集合了流亡各地的尼子家遗臣旧部三百余人,在出云忠山拥立尼子胜久,树起了兴复主家的大旗。不久,尼子军人数就膨胀到三千多人。这支尼子军士气空前高涨,上上下下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复兴尼子家的激情。
而当时毛利氏正忙与和大友氏在北九州的筑后作战,双方相持不下,毛利的主要力量都被牵制在九州和周防、長門一带。守卫月山富田城的是天野隆重,将寡兵稀,根本不是士气如虹的尼子旧部的对手。在鹿之介的率领下,仅仅一个月就将四目结(尼子家纹)的旗帜插在了月山富田城上,尼子方的声势大振。惊愕之下,毛利家紧急从九州抽调了小早川军团,赶赴出雲,与山陽毛利辉元军团、出雲吉川元春军团合兵后北上反攻月山富田城。并且通过足利将军和大友家签定了休战和约。元龟元年(1570年)二月十四日清晨,在城南的布部山,一万四千之众的毛利军与七千尼子军展开决战。激战至午时,尼子军稍占优势。此时吉川元春看出尼子军本阵空虚,遂率一支别动队从右侧迂回,通过收买当地土民,找到一条上山小道,一举突入尼子军本阵,战况立刻形势逆转。尼子军大乱,鹿之介以下几乎全部战死,鹿之介单身脱出,护卫尼子勝久退到末次城,月山富田城也得而复失了。
布部山合战失利后,尼子家的城塞相继陷落,鹿之介等逃出出雲,投奔了織田信長。这时他的配下就仅有十勇士这些年轻人了,就是这时他和秋上的会话流传后世。信長称赞鹿之介是“真正的武士”,赏赐名马“四十里鹿毛”。并将其与其他尼子残部一起划归明智光秀配下。
天正五年(1577年),信長任命羽柴秀吉为总大将,开始进攻中国的毛利家。在攻下播磨重要隘口上月城后,鹿之介三千余军担任了守备队。鹿之介亲自上京迎接在京都居住的主君尼子勝久。此时宇喜多直家命令家臣真壁彦九郎夺回上月城。鹿之介与勝久急忙回到上月城,与彦九郎交战,彦九郎战败后逃走。之后,直家再次率领大军攻击上月城,鹿之介与勝久从城中逃出。天正六年(1578年)三月上旬,第二次上月城合战开始。城再次陷落,秀吉本来准备将上月城放弃,但鹿之介强烈要求保留。秀吉考虑到上月城是重要的战略要地,对毛利方也同样重要,不能让对方得到,鹿之介终于还是说服秀吉保留上月城,作为尼子家的本阵。
不久,毛利、宇喜多联军三万余兵力反攻上月城,因为秀吉被谋反的三木城主別所長治牵制,无法增援,战况非常紧急。秀吉曾私下对鹿之介说:“舍弃尼子家吧,这样下去只会是浪费时间。”但是鹿之介一口否决。不久,上月城失守,尼子勝久自刃。这样除了被软禁于毛利家的尼子義久外,尼子氏已无后代,鹿之介的主家兴复的梦想完全破灭了。此时的鹿之介想着:“至少也要多杀死毛利家几人”④,遂假意投降。
鹿亡于川
天正六年(1578年)七月十七日,当鹿之介在被押解往安芸国的过程中,路过备中国甲部川渡口时,受吉川元春(一说是口羽通良)密令的刺客河村新左衛門(一说是世鬼流忍者)趁鹿之介眺远水面时突然下手。因为身付枷锁闪躲不及,鹿之介被杀害,怀着满腹的怨念葬身川中。(有人说吉川派人刺杀他是看上了他的妻子??……)这位被称为“出雲之鹿”的山陰名将遇害时年仅三十四岁。戒名追贈「幸盛院殿鹿山中的大居士」 。鹿之介的妹婿亀井新十郎兹矩,继承了义兄的遗志,立下了赫赫战功,位列豊臣秀吉名下四万八千石的大名。
纵观鹿之介的一生,短暂而充满坎坷。从幼年丧父到长眠于甲部川,鹿之介的三十四年都是在动荡和复仇中度过,几乎没过上一天快心的生活,也许他最辉煌的时候就是守御月山富田城和重新攻落月山富田城,但此辉煌也似樱花一般,经雨即逝。鹿之介的时代正值尼子家颓势之时(自経久以下,尼子似乎一代不如一代)而其并未因此抛弃主家另投别家——这在战国史上也不乏其人(象松永久秀),忠诚二字刻乎于骨,铭乎于心。虽然鹿之介的梦想没能实现,但是他那专注忠于主家的精神被世人所敬佩。也因为这样,对于山中鹿之介的评价,许多人以名将称之,可是我认为评价他为一位忠臣倒是更贴切。对于他的军事才华,或许在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的辉煌下显得微不足道了。他的能力对毛利家来说也并不可怕,但是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尼子家的那份执着与自信对于毛利家来说,才是鹿之介的可怕所在!后来许多武士在成人仪式上采用对着月牙型的日月盔发誓的形势表示对主家尽忠。而那句“愿我经历七苦八难……”的誓言也类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位逆境中的英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是他光辉形象中最为绚烂的一笔。
注:
①尼子十勇士,山中鹿之介、秋上伊織介、横道兵庫介、植田早苗介、寺元生死介、尤 道理介、小倉鼠之介、深田泥之介、早川鮎之介、薮中荊之介。
②福延大膳名为狼之助。
③安芸武田亡于毛利之手,安国寺惠琼之父就是武田信実,惠琼后来还预言了秀吉终将继承信長。
④另一种说法是“至少砍下毛利家一员大将的首级……”。
幼鹿初生
天文十四年(1545年)八月十五日的雷雨之夜,鹿之介在新宮谷山中的屋敷内出生,幼名甚次郎。母亲是尼子家臣立原久綱的姐姐。父亲満幸当时正在备後国小早川领内作战,对方是小早川的盟友——毛利氏,不久战死。父亲为襁褓中的儿子留下了一把利剑,也就是以后被称为天下五剑之一的“三日月宗近”。从那一时起,鹿之介的命运中注定与毛利结下不解之仇。
![]() |
山中(鹿介)幸盛の肖像画(部分)(広瀬中学校蔵) |
鹿之介幼年时,有一次与兄长一起被母亲叫到床塌前。在那,他第一次看到家传的鹿角三日月盔。兄长指着这副有着巨大鹿角前立的甲胄对鹿之介炫耀道:“甚次郎,这是咱们家传的宝胄,现在已经传给我了,等我元服后披上它出阵斩敌首,就是象父亲一样真正勇猛的武士了。”鹿之介羡慕的看着鹿角盔,随后低下头说道:“我也要戴上它,我也要成为真正的武士。”母亲此时接着说道:“你们两个记住,永远也不能忘记主君尼子家的大恩,你们的父亲对你们寄予厚望,希望你们成人后讨伐万恶的敌人毛利氏,让尼子家恢复以前的辉煌。”鹿之介将此训言时刻铭记在心,在后来的元服仪式上,他眼中泛着泪光,心里默念着复兴主家的誓言,对着鹿角三日月许愿:“愿我经历七苦八难……”。以后在与毛利氏作战时,每当形势紧张,山中鹿之介总是对这三日月鹿角盔祈祷:“愿我经历七苦八难……”
出雲制霸
十六岁时,山中鹿之介迎娶了亀井秀綱之女,一度改姓亀井,但因兄长病弱,他回去继承山中家。继承了山中氏家业的鹿之介首次身披鹿角三日月盔上阵,一骑斩杀山名家的骁将菊地正茂,一战成名。
永禄六年(1563年),在山陰、山陽两线频频告捷的毛利军开始进攻尼子家十旗之一的白鹿城。总数一万五千余的毛利军围住了仅两千驻军的白鹿城。城主松田誠保向本家求援。因为白鹿城是通往月山富田城的咽喉要道,如果失守,富田城將难以保住。所以尼子家立即派兵一万援救,但是在白鹿城下被迎击的毛利军击溃。此役中十九岁的鹿之介担任了撤退时的殿军,出色的表现令追击的毛利军无功而返。
白鹿城陷落后不久,毛利军又以三万五千的兵力包围了尼子家居城——月山富田城。永禄八年(1565年),尼子守军愈战愈惫,毛利军从管谷口、御子守口、盐谷口三面对富田城展开猛攻,在此为难之际,年仅二十一岁的鹿之介一骑讨死毛利方勇将福延大膳,使得尼子军士气大振,迫使毛利家不得不使用断粮围困的办法方才尼子义久率军投降。
![]() |
山富田城跡の太鼓壇公園に建つ山中鹿介幸盛の銅像。 |
当时毛利方勇将福延大膳立马飯梨川边,看到一名身着赤丝威大铠、头戴鹿角三日月盔的武将在对岸疾驰,于是放声挑战。那武将正是山中鹿之介,他大喝一声,接受了一骑讨,拔刀而来。这时候福延大膳突然发箭,被鹿之介闪过——士兵们喊到:“使用飞行道具,何等卑怯!”福延大膳于是扔下弓箭,提刀来战。二人缠斗数十回合不分胜负,最后全都下马以短刀对战。先是大膳占了上风,把鹿之介压在身下,但很快被鹿之介巧妙地扳回了上风,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杀死大膳。鹿之介割下大膳的首级,大声喊道:“今天,出雲的鹿杀死了石見的狼②!”“出雲之鹿”山中鹿之介的勇名从此响彻整个中国地方。
三星掩月
在月山富田城久攻不落的情况下,毛利用了兵粮战术。这里不得不提到尼子家对鹿之介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个人——尼子家的首席家老宇山久兼。守城战中,他用自家的钱买入粮食,分配给士兵们食用,为此他几乎掏空了家底。可是后来因为毛利元就的一纸书信,尼子義久对他起了疑心,令其自刃。这时尼子十旗的诸将对義久完全丧失了信心,象赤穴光清、諏訪部(三刀屋)久扶、三沢為清等等除了战死便是归降了毛利氏。永禄九年(1566年),在毛利家围城断粮的战术下,号称难攻不落的天下名城月山富田城在尼子義久的带领下开城投降,尼子家就此灭亡。据说此战山中鹿之介也遭俘虏,还有以后的几次,这都因元就爱惜将才,欲效仿三国孔明“七擒七纵”以获其心的做法。但是鹿之介一直认为杀父之仇无法化解,到死也是假降。想想,毛利家的著名外交僧侣——安国寺惠琼和毛利氏也有杀父之仇③,但是他和毛利长子隆元因为对庭院艺术上有相同的见解,又因为已看破了红尘,而和毛利氏化解了冤仇,成为毛利家后期的重要人物。如果鹿之介在京都东福寺能参禅的时间更长一些,或者尼子勝久没有出现,那么也许…………二十二岁的鹿之介流浪到京都東福寺,出家作了僧侣,但不想竟在那遇到了尼子国久之子尼子孙四郎勝久。复兴主家的愿望在鹿之介的心中燃烧起来。
![]() |
『太平記英雄傳 尼子四郎勝久』 落合芳幾画 |
尼子再兴
永禄九年(1566年),经过3年的反思和准备,鹿之介集合了流亡各地的尼子家遗臣旧部三百余人,在出云忠山拥立尼子胜久,树起了兴复主家的大旗。不久,尼子军人数就膨胀到三千多人。这支尼子军士气空前高涨,上上下下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复兴尼子家的激情。
而当时毛利氏正忙与和大友氏在北九州的筑后作战,双方相持不下,毛利的主要力量都被牵制在九州和周防、長門一带。守卫月山富田城的是天野隆重,将寡兵稀,根本不是士气如虹的尼子旧部的对手。在鹿之介的率领下,仅仅一个月就将四目结(尼子家纹)的旗帜插在了月山富田城上,尼子方的声势大振。惊愕之下,毛利家紧急从九州抽调了小早川军团,赶赴出雲,与山陽毛利辉元军团、出雲吉川元春军团合兵后北上反攻月山富田城。并且通过足利将军和大友家签定了休战和约。元龟元年(1570年)二月十四日清晨,在城南的布部山,一万四千之众的毛利军与七千尼子军展开决战。激战至午时,尼子军稍占优势。此时吉川元春看出尼子军本阵空虚,遂率一支别动队从右侧迂回,通过收买当地土民,找到一条上山小道,一举突入尼子军本阵,战况立刻形势逆转。尼子军大乱,鹿之介以下几乎全部战死,鹿之介单身脱出,护卫尼子勝久退到末次城,月山富田城也得而复失了。
布部山合战失利后,尼子家的城塞相继陷落,鹿之介等逃出出雲,投奔了織田信長。这时他的配下就仅有十勇士这些年轻人了,就是这时他和秋上的会话流传后世。信長称赞鹿之介是“真正的武士”,赏赐名马“四十里鹿毛”。并将其与其他尼子残部一起划归明智光秀配下。
![]() |
山中幸盛の花押。天正6年7月8日 遠藤勘介宛書状より |
天正五年(1577年),信長任命羽柴秀吉为总大将,开始进攻中国的毛利家。在攻下播磨重要隘口上月城后,鹿之介三千余军担任了守备队。鹿之介亲自上京迎接在京都居住的主君尼子勝久。此时宇喜多直家命令家臣真壁彦九郎夺回上月城。鹿之介与勝久急忙回到上月城,与彦九郎交战,彦九郎战败后逃走。之后,直家再次率领大军攻击上月城,鹿之介与勝久从城中逃出。天正六年(1578年)三月上旬,第二次上月城合战开始。城再次陷落,秀吉本来准备将上月城放弃,但鹿之介强烈要求保留。秀吉考虑到上月城是重要的战略要地,对毛利方也同样重要,不能让对方得到,鹿之介终于还是说服秀吉保留上月城,作为尼子家的本阵。
不久,毛利、宇喜多联军三万余兵力反攻上月城,因为秀吉被谋反的三木城主別所長治牵制,无法增援,战况非常紧急。秀吉曾私下对鹿之介说:“舍弃尼子家吧,这样下去只会是浪费时间。”但是鹿之介一口否决。不久,上月城失守,尼子勝久自刃。这样除了被软禁于毛利家的尼子義久外,尼子氏已无后代,鹿之介的主家兴复的梦想完全破灭了。此时的鹿之介想着:“至少也要多杀死毛利家几人”④,遂假意投降。
鹿亡于川
天正六年(1578年)七月十七日,当鹿之介在被押解往安芸国的过程中,路过备中国甲部川渡口时,受吉川元春(一说是口羽通良)密令的刺客河村新左衛門(一说是世鬼流忍者)趁鹿之介眺远水面时突然下手。因为身付枷锁闪躲不及,鹿之介被杀害,怀着满腹的怨念葬身川中。(有人说吉川派人刺杀他是看上了他的妻子??……)这位被称为“出雲之鹿”的山陰名将遇害时年仅三十四岁。戒名追贈「幸盛院殿鹿山中的大居士」 。鹿之介的妹婿亀井新十郎兹矩,继承了义兄的遗志,立下了赫赫战功,位列豊臣秀吉名下四万八千石的大名。
![]() |
観泉寺(岡山県高梁市落合町)にある幸盛の墓所 |
纵观鹿之介的一生,短暂而充满坎坷。从幼年丧父到长眠于甲部川,鹿之介的三十四年都是在动荡和复仇中度过,几乎没过上一天快心的生活,也许他最辉煌的时候就是守御月山富田城和重新攻落月山富田城,但此辉煌也似樱花一般,经雨即逝。鹿之介的时代正值尼子家颓势之时(自経久以下,尼子似乎一代不如一代)而其并未因此抛弃主家另投别家——这在战国史上也不乏其人(象松永久秀),忠诚二字刻乎于骨,铭乎于心。虽然鹿之介的梦想没能实现,但是他那专注忠于主家的精神被世人所敬佩。也因为这样,对于山中鹿之介的评价,许多人以名将称之,可是我认为评价他为一位忠臣倒是更贴切。对于他的军事才华,或许在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的辉煌下显得微不足道了。他的能力对毛利家来说也并不可怕,但是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尼子家的那份执着与自信对于毛利家来说,才是鹿之介的可怕所在!后来许多武士在成人仪式上采用对着月牙型的日月盔发誓的形势表示对主家尽忠。而那句“愿我经历七苦八难……”的誓言也类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位逆境中的英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是他光辉形象中最为绚烂的一笔。
注:
①尼子十勇士,山中鹿之介、秋上伊織介、横道兵庫介、植田早苗介、寺元生死介、尤 道理介、小倉鼠之介、深田泥之介、早川鮎之介、薮中荊之介。
②福延大膳名为狼之助。
③安芸武田亡于毛利之手,安国寺惠琼之父就是武田信実,惠琼后来还预言了秀吉终将继承信長。
④另一种说法是“至少砍下毛利家一员大将的首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