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弹 莱布尼茨【窝猜他不会做女红23333
![]() |
是的,泥没看错~今天要介绍的是一位非常帅气哒【多一字】哲学家——莱布尼茨!这位哲学家也是大神级别哒
PS:相信微积分已经虐过泥了?窝绝对没有笑
继续歪个楼,窝觉得窝数学巅峰期绝对是在初中了吧╮(╯▽╰)╭,因为,窝还记得做过这样的题:
![]() |
这个图叫莱布尼茨三角形,泥肯定知道哒对不对?
回到正题来,莱布尼茨是一个千古绝伦的大智者,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还记得吧?那个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在法律、管理、历史、文学、逻辑等方面都作出过卓越贡献,因其在这些领域显赫的成就,人们永远纪念他。用“全才”这个词形容莱布尼茨,可以说并不夸张。
1646年7月1日,莱布尼茨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的莱比锡。他的祖父以上三代人均曾在萨克森政府供职;他的父亲是莱比锡大学的伦理学教授。莱布尼茨的少年时代是在官宦家庭以及浓厚的学术气氛中度过的。
![]() |
暗搓搓的继续上传一张多一字的图23333 |
莱布尼茨在6岁时失去父亲,但他父亲对历史的钟爱已经感染了他。虽然考进莱比锡学校,但他主要是靠在父亲的藏书室里阅读自学的【泥造咩,他父亲给他的遗物中有一间超级棒的图书馆!!!!!!星星眼!!!好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漂亮的图书馆啊~】。8岁时他开始学习拉丁文,12岁时学希腊文,从而广博地阅读了许多古典的历史、文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
13岁时,莱布尼茨对中学的逻辑学课程特别感兴趣,不顾老师的劝阻,他试图改进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范畴。
1661年,15岁的莱布尼茨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专业。他跟上了标准的二年级人文学科的课程,其中包括哲学、修辞学、文学、历史、数学、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莱文。1663年,17岁的莱布尼茨因其一篇出色的哲学论文《论个体原则方面的形而上学争论——关于“作为整体的有机体”的学说》,获得学士学位。
莱布尼茨需在更高一级的学院,如神学院、法律学院或医学院学习才能拿到博士学位。他选择了法学。但是,法律并没有占据他全部的时间,他还广泛地阅读哲学,学习数学。例如他曾利用暑期到耶拿听韦尔的数学讲座,接触了新毕达哥拉斯主义——认为数是宇宙的基本实在,以及一些别的“异端”思想。
1666年,20岁的莱布尼茨已经为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莱比锡的教员们拒绝授予他学位。他们公开的借口是他太年轻,不够成熟,实际上是因为嫉妒而恼怒——当时莱布尼茨掌握的法律知识,远比他们那些人的知识加在一起还要多!
于是,莱布尼茨转到纽伦堡郊外的阿尔特多夫大学,递交了他早已准备好的博士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被正式授予博士学位。阿尔特多夫大学还提供他一个教授的职位,他谢绝了。他说他另有志向——他要改变过学院式生活的初衷,而决定更多地投身到外面的世界中去。
1666年是牛顿创造奇迹的一年——发明了微积分和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一年也是莱布尼茨作出伟大创举的一年——在他自称为“中学生习作”的《论组合术》一书中,这个20岁的年轻人,试图创造一种普遍的方法,其间一切论证的正确性都能够归结为某种计算。同时,这也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或文字,其间的符号甚至词语会导致推理,而除了那些事实以外的谬误,只能是计算中的错误。
----------------------------------------------------------------------------------------------------------------------------------- 数学界的大撕逼【咦?】
![]() |
微积分发明权之争牛顿vs莱布尼茨
时间: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
正方:牛顿
反方:莱布尼茨 柏林科学院院长
1666年,后来被称作科学史上的奇迹年,这一年,鼠疫爆发,牛顿避祸于乡下伍尔索普庄园。这一年,牛顿遇到了自己的苹果。牛顿把地球对苹果的引力和对月球的引力联系到一处,在计算月球轨道涉及到的繁琐的向心力计算时,为了方便计算,他发明了微积分。这一年牛顿24岁。
而九年之后的1675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经历数年研究,独立发明了微积分。与牛顿从天体力学入手创立微积分的角度不同,莱布尼茨以数学家的身份,从几何学的切线面积问题发散,提出了同样的数学理论,二者殊途同归。
在进行微积分研究之时,莱布尼茨已经与牛顿有所交集。1675年莱布尼茨得到来自英国方面的最新无穷级数研究目录,便涉及到一些牛顿的研究。一年后,莱布尼茨在英国皇家学会秘书引荐下,与牛顿进行了短暂的通信。
其中两封最重要的牛顿回函如今被称作“前函”与“后函”,其中在“后函”中,牛顿怀疑自己的微积分理论存在被莱布尼茨剽窃的可能,对莱布尼茨信件中提到的与自己体系有异但内核一致的微积分体系,他不算客气地评价道:“以前悬而未决的问题现在同样无解。”
莱布尼茨晚于牛顿十年发明微积分,两人都没有急于公布自己的成果,直到八年后,也正是牛顿进行撰写《原理》工作之时,1684年10月,莱比锡大学学术刊物《学术论文集》刊登了莱布尼茨署名的论文,在这一篇论文里,莱布尼茨率先发表了微分研究,声称自己发明了这一崭新的数学工具。
这是数学史上公认的最早发表的微积分文献。两年后莱布尼茨发表积分学论文,两篇论文携手确立了微积分体系,并采用了先进现代的微积分符号,一直沿用至今。
两篇论文均没有提到牛顿的名字。
这是巨人间对微积分优先权争夺的开始,当时的牛顿隐而不发,一年半后牛顿完成巨著《原理》,在其中的第二册中增加一段叙述,提到了十年前与莱布尼茨的“前函”与“后函”中的密码表述,陈明自己才是微积分的最早发明人。
真正的对决又拖了十余年,牛顿料理了与胡克的恩怨【这又是另一场旷日持久的撕逼战了】后,终于腾出手来。在牛顿的影响下,一个特别委员会在英国皇家学会中被组织起来,专门负责处理微积分的优先权之争。牛顿表示,委员会成员学识广博,来自几个不同国家,学术精熟,一定可以给出公正客观的解答。
一份详实的报告被很快被委员会匿名出具,宣布牛顿对微积分具有优先权。
莱布尼茨自然无法忍气吞声,他与学生伯努利一道,以匿名传单的形式通报全欧,攻击牛顿过分追名逐利。只是双方的话语权并不对等,莱布尼茨如同可笑的堂吉诃德,面对英国皇家学会隆隆旋转的风车,无疑势单力孤。
1716年,70岁的莱布尼茨在痛风和胆结石引起的绞痛中长逝。
影响:
来自牛顿的打压并未湮没莱布尼茨的功绩,今天人们公正地将牛顿与莱布尼茨同时视为微积分的独立发现者,莱布尼茨微积分系统的符号体系简洁优雅,被全世界沿用。同时的英国数学家则因为沉醉于民族荣光,在之后一直固执地使用牛顿繁琐的记法,令英国的数学水平在此后的一个世纪都落后于欧洲。
此前的学术争论往往在于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针锋相对,而牛顿与莱布尼茨进行的却是学术优先权之争。科学家们第一次严肃对待起优先权问题,正是自牛顿与莱布尼茨而始。后来的学者们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教训,从而完善了科学论文发表制度,学界关于优先权的争论日渐减少。
------------------------------------------------------------------------------------------------------------------------------------------窝说忘点啥 忘记PO莱布尼茨长什么样子了ORZ#今天的大脑里都是多一字的英姿#
![]() |
看看莱布尼茨的发质!多棒!
但是【这个但是是凑字数哒~】,在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里,罗素却对莱布尼茨讽刺有加:
的确,在一名未来的雇员的推荐书里大家希望提到的优良品质,他样样具备:他勤勉,俭朴,有节制,在财务上诚实。但是他完全欠缺在斯宾诺莎身上表现得很显著的那些崇高的哲学品德。他的最精湛的思想并不是会给他博来声望的一种思想,那么他就把这类思想的记载束置高阁不发表。他所发表的都是蓄意要讨王公后妃们嘉赏的东西。
结果,便有了两个可以认为代表莱布尼兹的哲学体系:他公开宣扬的一个体系讲乐观、守正统、玄虚离奇而又浅薄;另一个体系是相当晚近的编订者们从他的手稿中慢慢发掘出来的,这个体系内容深奥,条理一贯,富于斯宾诺莎风格,并且有惊人的逻辑性。
啧啧啧,这里就不继续抹黑莱布尼茨惹,说说他的哲学贡献吧。
莱布尼茨在哲学上杰出的是单子论。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构成万物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实体。而在莱布尼茨看来,作为物质实体的原子无论多小,都是空间的一部分,而占有空间一部分的东西是不可能不可分的,而可分的东西必定由部分组成,所以不可能是终极的实在。因此莱布尼茨认为,万物由原子构成,但不是德谟克利特的物质的原子,而是精神原子,莱布尼茨称之为“单子”。
他说:“我们在这里所要讲的单子,不是别的东西,只是一种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单纯,就是没有部分的意思„„在没有部分的地方,是不可能有广袤、形状、可分性的。”他认为,单子才是万事万物真正的原子,因为单子没有部分不占有空间是绝对不可分的,这样的原子才是终极的实在。
莱布尼茨认为单子具有以下基本性质:
1.由于单子没有部分,是不可分的,因此,它不能以自然的方式,通过各个部分的结合而产生,或通过分解而消灭。
他认为,单子的开始和终结只能一下子发生,它只能通过被创造而获得开始,只能通过被消灭而告之终结。他说,单子只能“突然产生,突然消灭,这就是说,它们只能凭借创造而产生,凭借毁灭而消灭”。
2.单子是非物质的精神性的东西。
他认为,精神实体不具有形体,因而是单纯的、不可分的。
3.单子的数目是无限的,单子有质的区别。
他认为,只承认惟一无限的实体,是无法解释其与杂多的样式之间的联系,因此,必须承认实体的杂多性。单子在性质上还具有多样性。他说:“每个单子必须与任何一个别的单子不同。因为在自然中决没有两个东西完全相似,在其中不可能找出一种内在的差别或基于一种固有特质的差别。”在莱布尼茨看来,样式的差别来自单子的差别。
4.单子有知觉。
他说:“一切单纯的实体和被创造出来的单子都可以称为灵魂。”他之所以把单子称为灵魂,就在于单子具有知觉(或表象)和欲望。单子的变化,就是在欲望的推动下,从一种知觉向另一种知觉的变化。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从实质上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他说的单子是有知觉、有欲求的精神实体。
不过,莱布尼茨的哲学在其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形式中,却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
他有一句名言大意是:自己扬起来的灰,你却埋怨别人看不到。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