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哲学百科:亚氏伦理学
亚氏伦理学
伦理理论不同于理论科学,1不如其精确 2 不仅是为知识,是为了促进我们的好生活 不同于柏拉图,亚氏不认为我们可以通过理性反思就能生活的好,必须通过教育、习惯培养、实践智慧(?)。
尼伦和油轮,前者比后者涉及更多主题,因而推断更晚。如伦理探究与政治的关系,哲学生活优于政治生活。另一本大伦理学,西塞罗没提到,不如前两本重要
人类美善和功能论证
何为至高的好,或者好的本质?三个特征,因其本身可欲求,并非为了其他好而欲求它,所有其他的好都是为了它。幸福。Eudaimonia活的好,既是评价性的也是描述性的。
什么构成幸福?从ergon入手,灵魂的理性部分符合其美德。我们区别于动物植物的本性人之为人者在于,那就是很好地运用理性,很好地运用意味着合乎美德地运用。亚氏对于那种认为美德就是幸福的观点做了精致化,幸福不是美德而是美德的活动,活得好不是某个状态而是要求:灵魂的理性部分的美德在一生中的实现!It consists in those lifelong activities that actualize the virtues of the rational part of the soul。
为了变得幸福一个人还需要其他的外在善,如朋友财富等,因为这些是理性有美德地是实现的条件。也是靠运气。 不过亚氏说,美德的实现活动并非是纯粹偶然的,它需要我们承担责任。
方法
亚氏的听众必须是已经经过良好的教养的人。与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试图通过理性说服道德怀疑。美德不是基于论证就能获得的。 但并非意味着那些美德没有理由。 不过,好的习惯教养是一个必要的起点。
与柏拉图不同,成为有德之人不必必须学习辩证法,学习自然科学,亚氏伦理学不基于柏拉图式的理念论、至善等等。
与柏拉图同样的是,亚氏认为好的意味着自身就值得追求而非为了外物,对正义的论证。
美德与不足 克制
美德的雏形在幼年时既有。但直到真正成年后才能从心所欲,在美德活动中感到快乐,并且不会受到邪念打扰不会有心理斗争。
三种人 克制的人,不克制的人,恶人,都不是有美德的人。但是这三者都可以通过美德之人来得到解释,恶人最终必然会后悔,因为他们不会实现他们的目标。那些系统地做坏事的人源于其心理的不健康不理性。
中道学说
伦理美德是一种倾向,hexis, 不同于早期柏拉图的美德即知识,他认为美德包含着恰当的情感反应,因而也与技艺或科学知识不同。中道,在过与不及之间,因人因境况而异。中庸之为德民鲜能久矣!
伦理理论并未提供决策程序。并且认为伦理理论不可能提供一种普遍的决策程序,因为需要因时而异。 不过,亚氏仍然认为存在着某一些规则,比如偷,通奸等等,因为它们违反法律。Virtue makes the goal right, practical wisdom the things leading to it…….
理智美德
理智比伦理更加是人类的理性的有美德地实现活动,或者说更接近幸福我们的最终目的,更高级。最幸福的生活是哲学生活,因为它更少依赖于其他外在的条件。伦理美德的充分实现需要更多的资源,成为领袖,有财富,获得荣耀等等,而爱智生活着所需更少。
对中庸的补充解释,最好的标准就是哲学家,其次是政治家。但是,成为前者并非意味着可以摆脱伦理美德。
意志薄弱不自制(略):三种情感对于理性的挑战,一,虽然理性取胜,但是有心理斗争。二、意志薄弱,情感阻碍了理性的充分运作。 三、情感取胜,冲动鲁莽灭列
快乐
快乐对于幸福生活时必要的,最好的快乐是有美德的。 定义自然状态的未受阻碍地活动。 必然是好的,因为是自然状态。 快乐虽好,但并不总是值得追求,当它们阻碍其他更好的额活动时。 快乐不是过程,不必等待事情结束才出现。快乐是伴随活动的。 快乐补充了它所伴随的活动,但并非意味着它补充的伴随的活动就是不完美的。
快乐是好的,但并非好本身,因为好本身不会因加上别的而更好,但快乐加上智慧会更好。快乐并不总是可欲的。对快乐的取舍选择依赖于快乐所伴随的东西。快乐本身不能作为独立标准,需要其他的价值——美德。美德是使得其他好得以理解的东西。
友谊)略(
三种生活
快乐并非终极目的。另外两种中,沉思生活比政治生活更为幸福。沉思生活并非追问探究,因为那意味着有所未知,而沉思其实就是沉思的展现、是接近神的生活。
有学者认为最后一卷关于沉思的论述与前面不合。较好的解释是,伦理生活美德是沉思的必要条件,沉思之为幸福更高这一观点与前文并无矛盾。
为何政治生活时次优的?因为政治生活缺少时间沉思;更重要的是,政治生活更少闲暇,它预设了人所生活的现实世界,这是个不完美的世界。比如勇敢预设了战争。
伦理理论不同于理论科学,1不如其精确 2 不仅是为知识,是为了促进我们的好生活 不同于柏拉图,亚氏不认为我们可以通过理性反思就能生活的好,必须通过教育、习惯培养、实践智慧(?)。
尼伦和油轮,前者比后者涉及更多主题,因而推断更晚。如伦理探究与政治的关系,哲学生活优于政治生活。另一本大伦理学,西塞罗没提到,不如前两本重要
人类美善和功能论证
何为至高的好,或者好的本质?三个特征,因其本身可欲求,并非为了其他好而欲求它,所有其他的好都是为了它。幸福。Eudaimonia活的好,既是评价性的也是描述性的。
什么构成幸福?从ergon入手,灵魂的理性部分符合其美德。我们区别于动物植物的本性人之为人者在于,那就是很好地运用理性,很好地运用意味着合乎美德地运用。亚氏对于那种认为美德就是幸福的观点做了精致化,幸福不是美德而是美德的活动,活得好不是某个状态而是要求:灵魂的理性部分的美德在一生中的实现!It consists in those lifelong activities that actualize the virtues of the rational part of the soul。
为了变得幸福一个人还需要其他的外在善,如朋友财富等,因为这些是理性有美德地是实现的条件。也是靠运气。 不过亚氏说,美德的实现活动并非是纯粹偶然的,它需要我们承担责任。
方法
亚氏的听众必须是已经经过良好的教养的人。与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试图通过理性说服道德怀疑。美德不是基于论证就能获得的。 但并非意味着那些美德没有理由。 不过,好的习惯教养是一个必要的起点。
与柏拉图不同,成为有德之人不必必须学习辩证法,学习自然科学,亚氏伦理学不基于柏拉图式的理念论、至善等等。
与柏拉图同样的是,亚氏认为好的意味着自身就值得追求而非为了外物,对正义的论证。
美德与不足 克制
美德的雏形在幼年时既有。但直到真正成年后才能从心所欲,在美德活动中感到快乐,并且不会受到邪念打扰不会有心理斗争。
三种人 克制的人,不克制的人,恶人,都不是有美德的人。但是这三者都可以通过美德之人来得到解释,恶人最终必然会后悔,因为他们不会实现他们的目标。那些系统地做坏事的人源于其心理的不健康不理性。
中道学说
伦理美德是一种倾向,hexis, 不同于早期柏拉图的美德即知识,他认为美德包含着恰当的情感反应,因而也与技艺或科学知识不同。中道,在过与不及之间,因人因境况而异。中庸之为德民鲜能久矣!
伦理理论并未提供决策程序。并且认为伦理理论不可能提供一种普遍的决策程序,因为需要因时而异。 不过,亚氏仍然认为存在着某一些规则,比如偷,通奸等等,因为它们违反法律。Virtue makes the goal right, practical wisdom the things leading to it…….
理智美德
理智比伦理更加是人类的理性的有美德地实现活动,或者说更接近幸福我们的最终目的,更高级。最幸福的生活是哲学生活,因为它更少依赖于其他外在的条件。伦理美德的充分实现需要更多的资源,成为领袖,有财富,获得荣耀等等,而爱智生活着所需更少。
对中庸的补充解释,最好的标准就是哲学家,其次是政治家。但是,成为前者并非意味着可以摆脱伦理美德。
意志薄弱不自制(略):三种情感对于理性的挑战,一,虽然理性取胜,但是有心理斗争。二、意志薄弱,情感阻碍了理性的充分运作。 三、情感取胜,冲动鲁莽灭列
快乐
快乐对于幸福生活时必要的,最好的快乐是有美德的。 定义自然状态的未受阻碍地活动。 必然是好的,因为是自然状态。 快乐虽好,但并不总是值得追求,当它们阻碍其他更好的额活动时。 快乐不是过程,不必等待事情结束才出现。快乐是伴随活动的。 快乐补充了它所伴随的活动,但并非意味着它补充的伴随的活动就是不完美的。
快乐是好的,但并非好本身,因为好本身不会因加上别的而更好,但快乐加上智慧会更好。快乐并不总是可欲的。对快乐的取舍选择依赖于快乐所伴随的东西。快乐本身不能作为独立标准,需要其他的价值——美德。美德是使得其他好得以理解的东西。
友谊)略(
三种生活
快乐并非终极目的。另外两种中,沉思生活比政治生活更为幸福。沉思生活并非追问探究,因为那意味着有所未知,而沉思其实就是沉思的展现、是接近神的生活。
有学者认为最后一卷关于沉思的论述与前面不合。较好的解释是,伦理生活美德是沉思的必要条件,沉思之为幸福更高这一观点与前文并无矛盾。
为何政治生活时次优的?因为政治生活缺少时间沉思;更重要的是,政治生活更少闲暇,它预设了人所生活的现实世界,这是个不完美的世界。比如勇敢预设了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