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下跌后的马后炮,我对哈尔滨的一点分析
100w的二手房比一年前大概降了15%,50w的大概降了接近10%。
房市的主要问题是,市中心好地方已经没地方盖新楼了。这是一个刚性的限制,不容易被宏观政策解决掉。
我是个哈尔滨人,我现在的观察是:(太乱了,前后重复,车轱辘话来回说,懒得改了,对付看吧)
1,新楼盘大多数都在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价格没法卖上去。甚至是地铁沿线,只要远离市中心,都没法把价格卖上去。
坐地铁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地铁暂时只有一根,下了地铁也还要做bus。第二根,第三根的规划完全是为了拉动房市用的,而不是用来解决现在的交通问题的,再说看现在的形势,这两根啥时候能完成很难说。
2,市中心有拆迁重建价值的地段也不多,都是20-30年房龄的高密度七层板楼,补偿款太多,政府也从中捞不到什么,开发商在10年内是看不到拆迁重建的动力。
3,没房的刚需多数根本就不是钢需,因为没钱。他们的钢需更多会被释放在二手市场上,因为装修是笔大钱。
4,改善型需求们,在过去3年内已经被大量释放,身边的人,不管有孩子的没孩子的,都换到使用80米以上的了;还没结婚的剩女们,只要父母或自己财力足够的,很多也都买好了一套自己名下的。使用100米的房子在东北,一年供暖成本要4000块,加上物业就6000块。对于普通工薪族,住到这个米数以后,继续改善的欲望就不大了。江北新区有大量地方可以建别墅,但因为采暖成本和交通的问题,哈尔滨的别墅注定只属于很少数的人。新区现有的二手别墅竟然可以低到不到150万,还带装修!这个世界太疯狂了,只是不知道是过去疯狂还是现在疯狂!
5,人口净留出,有点水平的和家里有点钱的年轻人大量流失。有点能力的省内小城市的年轻人外出谋生会选择京沪或南方的省会,而不是本省的省会。
本省外地进入省会的基本都是低端劳动力,他们买房的目标通常是30万左右30年房龄的老房子,这给了本地人一个处理手中老房子机会;这部分人对买新房动力不足,因为新房就算不装修也要简单收拾收拾,花个10万很正常,这十万还不如用来补偿市中心到郊区的差价,起码还能因此降低每天的交通成本,这部分人对整洁的要求是很低的,另一个选择老房子的理由是,越老的社区,生活成本越低。
6,新区(江北)有大量大户型空置房,这些多数都是曾经投机需求,十年内的二手房带装修,价格已经达到使用面积3xxx一米,这是建筑和装修的成本价!基本上没什么盈利空间的,(很多是赔的)。新房的价格比这个高50%,但有这些二手房在,新的是很难卖出去的。
7,(哈尔滨的特殊点),在城市中心释放新土地的唯一可能性是,把火车站搬到郊区去,把市内的三条铁道线和调车场填平。但这个需要市政府和铁老大协调,过去60多年都没能实现的事情,未来也很难说。
8,(哈尔滨的特殊点之二),本城的退休者的改善型需求,二套房需求,被大量释放在了海南省。
9,能创造高水平工业价值的企业太少,好的就业机会很少,这一方面和人才流失互相促进,陷入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使社会平均工资,作为一个省会来说,很低,限制了对市区内大户型和郊区别墅的购买力。现在大户型的米均价低于小户型至少20%,说明改善型需求基本释放完了,新需求主要集中在真正的穷人身上。
10,市中心有大量使用40米以下高房龄的空置房,这些是改善型需求搬离后空出来的,和老人离世后空出来的。因为钢需们对这种房子的需求还算充足,而且卖方往往也因为不值几个钱不着急卖,所以价格要比大户型坚挺。
11,在过去10年间,省内其他城市有点钱的家庭在省会购房的需求已经基本被释放了。我的高中同桌不是本地人,父母为了她上学早在20年前就在哈尔滨买了个小两室,在过去十年中,她的父母已经加入了改善型需求的队伍。
我的预测是,未来哈尔滨的房市将主要转换到以二手房转手为主,新房销售为辅。
除非能有办法刺激出来新的投机需求,要不然新房销量很难实现,多数人是懒惰的,不会为了把人均面积从25米提高到40米,而忍受每天路上多花1小时。
现阶段三世同堂的家庭基本已不存在,二世同堂也不太多,分家买房是不会增加二手房供给的,而不分家的改善性买房会带来的二手房供给的增加,这两种情况对市场的影响是不同的。现阶段少数的分家型买房需求,买的往往都是食物链的底端的高房龄二手小户型。
使用120米的房屋每卖出一套,往往意味着80米的会被吐出到二手市场上一套,买80米的这位其实也是改善型需求,然后他又吐出一套50米的,买50米的人可能还会吐出一套30米的,当有钱人的投机需求退去,改善型需求的穷人是不会,也没有财力囤积多套房的,这种食物链,对新房的需求有很大的杀伤。
甚至我发现,很多改善型需求的买家,是朝着分家的相反方向。当父母中的一个过世后,接剩下的一个同住,结果是买了一个大的,吐出2个小的。
政府的财路,需要做一些调整了。
-------------------------------------------------------------------------------------------
房价下跌后的马后炮(续)
http://www.douban.com/note/485131606/
房市的主要问题是,市中心好地方已经没地方盖新楼了。这是一个刚性的限制,不容易被宏观政策解决掉。
我是个哈尔滨人,我现在的观察是:(太乱了,前后重复,车轱辘话来回说,懒得改了,对付看吧)
1,新楼盘大多数都在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价格没法卖上去。甚至是地铁沿线,只要远离市中心,都没法把价格卖上去。
坐地铁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地铁暂时只有一根,下了地铁也还要做bus。第二根,第三根的规划完全是为了拉动房市用的,而不是用来解决现在的交通问题的,再说看现在的形势,这两根啥时候能完成很难说。
2,市中心有拆迁重建价值的地段也不多,都是20-30年房龄的高密度七层板楼,补偿款太多,政府也从中捞不到什么,开发商在10年内是看不到拆迁重建的动力。
3,没房的刚需多数根本就不是钢需,因为没钱。他们的钢需更多会被释放在二手市场上,因为装修是笔大钱。
4,改善型需求们,在过去3年内已经被大量释放,身边的人,不管有孩子的没孩子的,都换到使用80米以上的了;还没结婚的剩女们,只要父母或自己财力足够的,很多也都买好了一套自己名下的。使用100米的房子在东北,一年供暖成本要4000块,加上物业就6000块。对于普通工薪族,住到这个米数以后,继续改善的欲望就不大了。江北新区有大量地方可以建别墅,但因为采暖成本和交通的问题,哈尔滨的别墅注定只属于很少数的人。新区现有的二手别墅竟然可以低到不到150万,还带装修!这个世界太疯狂了,只是不知道是过去疯狂还是现在疯狂!
5,人口净留出,有点水平的和家里有点钱的年轻人大量流失。有点能力的省内小城市的年轻人外出谋生会选择京沪或南方的省会,而不是本省的省会。
本省外地进入省会的基本都是低端劳动力,他们买房的目标通常是30万左右30年房龄的老房子,这给了本地人一个处理手中老房子机会;这部分人对买新房动力不足,因为新房就算不装修也要简单收拾收拾,花个10万很正常,这十万还不如用来补偿市中心到郊区的差价,起码还能因此降低每天的交通成本,这部分人对整洁的要求是很低的,另一个选择老房子的理由是,越老的社区,生活成本越低。
6,新区(江北)有大量大户型空置房,这些多数都是曾经投机需求,十年内的二手房带装修,价格已经达到使用面积3xxx一米,这是建筑和装修的成本价!基本上没什么盈利空间的,(很多是赔的)。新房的价格比这个高50%,但有这些二手房在,新的是很难卖出去的。
7,(哈尔滨的特殊点),在城市中心释放新土地的唯一可能性是,把火车站搬到郊区去,把市内的三条铁道线和调车场填平。但这个需要市政府和铁老大协调,过去60多年都没能实现的事情,未来也很难说。
8,(哈尔滨的特殊点之二),本城的退休者的改善型需求,二套房需求,被大量释放在了海南省。
9,能创造高水平工业价值的企业太少,好的就业机会很少,这一方面和人才流失互相促进,陷入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使社会平均工资,作为一个省会来说,很低,限制了对市区内大户型和郊区别墅的购买力。现在大户型的米均价低于小户型至少20%,说明改善型需求基本释放完了,新需求主要集中在真正的穷人身上。
10,市中心有大量使用40米以下高房龄的空置房,这些是改善型需求搬离后空出来的,和老人离世后空出来的。因为钢需们对这种房子的需求还算充足,而且卖方往往也因为不值几个钱不着急卖,所以价格要比大户型坚挺。
11,在过去10年间,省内其他城市有点钱的家庭在省会购房的需求已经基本被释放了。我的高中同桌不是本地人,父母为了她上学早在20年前就在哈尔滨买了个小两室,在过去十年中,她的父母已经加入了改善型需求的队伍。
我的预测是,未来哈尔滨的房市将主要转换到以二手房转手为主,新房销售为辅。
除非能有办法刺激出来新的投机需求,要不然新房销量很难实现,多数人是懒惰的,不会为了把人均面积从25米提高到40米,而忍受每天路上多花1小时。
现阶段三世同堂的家庭基本已不存在,二世同堂也不太多,分家买房是不会增加二手房供给的,而不分家的改善性买房会带来的二手房供给的增加,这两种情况对市场的影响是不同的。现阶段少数的分家型买房需求,买的往往都是食物链的底端的高房龄二手小户型。
使用120米的房屋每卖出一套,往往意味着80米的会被吐出到二手市场上一套,买80米的这位其实也是改善型需求,然后他又吐出一套50米的,买50米的人可能还会吐出一套30米的,当有钱人的投机需求退去,改善型需求的穷人是不会,也没有财力囤积多套房的,这种食物链,对新房的需求有很大的杀伤。
甚至我发现,很多改善型需求的买家,是朝着分家的相反方向。当父母中的一个过世后,接剩下的一个同住,结果是买了一个大的,吐出2个小的。
政府的财路,需要做一些调整了。
-------------------------------------------------------------------------------------------
房价下跌后的马后炮(续)
http://www.douban.com/note/48513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