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儿子读古诗
小西瓜出生前,我与瓜妈就已达成共识,在他小的时候,不逼他学习,让他过一个快快乐乐,无忧无虑,没有压力的童年。所以,小西瓜从出生到现在(3岁),我们除了陪他玩,陪他说话,真的啥都没有教过。
他对数字的概念,至今几乎没有,虽然他能从1数到8,但他不知道是1大,还是8大,每次他说想妈妈,或者想爸爸了,问他想了几次,他的答案总是6次。他要钱,永远都是1毛,因为他觉得1毛是最多的。
他对颜色的认知,也是一塌糊涂。他能分辨出来的只有两种颜色,红色和绿色,因为每次过马路,我们都提醒他要注意红灯,所以他能认得亮的是红灯还是绿灯,至于其它颜色,他全对不上号,常常指着白色说是黑色,指着蓝色说是黄色。
我们有给他看绘本,讲故事,但从没有教他唱过儿歌,只是偶尔放放,他就记得个小兔子乖乖。
但三四天前,我忽然发现,他能说很长的顺口溜,大段大段,不带卡的一口气说下来,就很奇怪,仔细追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在我们家过寒假的小表姐教的。我问小表姐教了多久?小表姐说,就是去公园的路上教的,来去走路的时间不到20分钟。
我才蓦然惊觉,小家伙的记忆力其实蛮好的,什么也不教,似乎有点浪费了。
遂与瓜妈商量,决定在不增加小家伙任何负担的情况下,教他点古诗试试。
于是,从2月10日起,我开始每天搜集古诗,而后每天,或者每两三天筛选出一首适合儿童学的,尝试着教他。
筛选的规则是,简单,顺口,易记,易背。
教的原则是,不考他,不逼他,不让他表演,只是利用每天带他去公园玩的路上,边走边教,他能多久记住就多久,时间没有上限,实在记不住的,也就算了。
以前曾多次动过将小西瓜的成长点点滴滴记下来的念头,但后来,总是懒,总是懒,就没能坚持下去。这次,为了防止我这当爹的再来个半途而废,干脆,就在豆瓣上写篇日记,每日将点点滴滴记录在这里。一方面,可备忘,供日后查考;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与同样面临教儿的朋友交流。
下面,是我自10日至今的教诗情况的记录。
=============================================================================
20150218-22
这几天过年,家里大人小孩都想着玩,小西瓜更是少有的放纵,打破瓜妈定的每次只能看25分钟动画的规矩,霸着电视不放。既然如此,那就干脆纵容他几天,不教他古诗了。
不料他自己倒是记挂起来了,问有没有新歌。瓜妈把教诗美其名曰唱歌,小家伙接受起来似乎容易很多。有时候,还自己主动要求要唱新歌。
我教他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瓜妈说,不好记吧。结果小家伙每念两句,就穿插一句,不好记。教了他三遍,我干脆就不教了。我觉得,大人在教小孩的过程中,点评也是会影响到小孩子的。这个以后我自己要注意注意。
过了两天,他自己倒还记得,昨天早上起来,就问,那个花落怎么说,一提,竟然全能接下去。嗯,看起来,小孩子的记忆力确实是惊人的,虽然他不能理解,但他确实可以记得住。所以,得修正一下观点,可以不逼着小孩子学东西,但也不能像我们之前这样,太过于放养,不然,他的这些成长黄金期会浪费掉。
而后,我发现,他的联想能力似乎也开始逐步出现了。说完人闲桂花落,马上联想到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另外,他的创造力也似乎出现了,就是他总会在每首诗的中间,非要拐一拐,穿插一些自己想说的东西。例如,他说月出惊鸡鸡,我说什么鸡鸡,他说就那个小鸡啊。
21日我们去广州玩,回来的路上,他妈妈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0分钟车程,下车时,已经能顺畅背诵了。
20150217
我每天早上,一般都是4点半左右,起床读书写作,一直到8点多,儿子起床,再放下手中一切工作,帮他穿衣洗脸弄早餐。果然,刚过8点,小家伙就在卧室叫唤:“爸爸,什么四五家?”我一时没有听懂,直到妈妈翻译了一遍,我才弄明白他问的问题,于是回答他:“烟村四五家。”
吃完早餐,与小表姐玩积木,只见他一边垒积木,一边嘴里念念有词“烟村四五家,八九十枝花”。
我想,今天干脆也算了,不教新诗了,就让他多念念他的八九十枝花吧。
不料,傍晚,在去公园玩滑梯的路上,他自己嘴里念念有词,我一听,竟然从“床前明月光”一直嘟囔到了”此物最相思”。我问他,还要学吗?他点头,于是,我就顺口教他: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从公园回来的路上,他已经记得了,过马路时,还来了一句“欲穷千里目,我要上二楼。”马路对面的商场二楼,是个儿童乐园,他经常去玩。
20150216
担心小西瓜对学古诗有负担。没教。
20150215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要难记一点,不像前几首那么朗朗上口。去的公园的路上,我教了大概有6、7分钟,我看他兴趣缺缺,也就没再说了,玩完回来的路上他忽然问,红豆能不能吃,看起来,他还是将诗跟吃的联系在一起了。16日早上起床,自己嘴里念念有词,问妈妈,红豆怎么了?妈妈莫名其妙,我说是我昨天教了他《相思》了,于是妈妈就又教了几遍,下午跟小表姐出去玩,两个人在路上,就你一句,我一句,接上了。
20150214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选这首,主要还是觉得朗朗上口,画面感强。现在记住,以后大一点,理解起来,可能也会容易很多。
20150213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一首难得的,7岁小孩写的古诗,以现在的说法,算得上是童诗吧。是难得的真正适合小孩子学习的古诗。整首诗,有声响美,有线条美,有色彩美,有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描绘了出来。
20150212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之所以选中这首,是因为这首诗巧妙地镶嵌了一至十的数字,不仅朗朗上口,而且很有画面感。
20150211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他妈妈在他睡觉捣乱时教的,说要再不睡,月亮就跑了。于是,他就说,月亮,明天我等你过来。其实从我家的窗户口看出去,根本就看不见月亮。
20150210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天来了,春节也快到了,就让我们先聪春晓开始吧!
他对数字的概念,至今几乎没有,虽然他能从1数到8,但他不知道是1大,还是8大,每次他说想妈妈,或者想爸爸了,问他想了几次,他的答案总是6次。他要钱,永远都是1毛,因为他觉得1毛是最多的。
他对颜色的认知,也是一塌糊涂。他能分辨出来的只有两种颜色,红色和绿色,因为每次过马路,我们都提醒他要注意红灯,所以他能认得亮的是红灯还是绿灯,至于其它颜色,他全对不上号,常常指着白色说是黑色,指着蓝色说是黄色。
我们有给他看绘本,讲故事,但从没有教他唱过儿歌,只是偶尔放放,他就记得个小兔子乖乖。
但三四天前,我忽然发现,他能说很长的顺口溜,大段大段,不带卡的一口气说下来,就很奇怪,仔细追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在我们家过寒假的小表姐教的。我问小表姐教了多久?小表姐说,就是去公园的路上教的,来去走路的时间不到20分钟。
我才蓦然惊觉,小家伙的记忆力其实蛮好的,什么也不教,似乎有点浪费了。
遂与瓜妈商量,决定在不增加小家伙任何负担的情况下,教他点古诗试试。
于是,从2月10日起,我开始每天搜集古诗,而后每天,或者每两三天筛选出一首适合儿童学的,尝试着教他。
筛选的规则是,简单,顺口,易记,易背。
教的原则是,不考他,不逼他,不让他表演,只是利用每天带他去公园玩的路上,边走边教,他能多久记住就多久,时间没有上限,实在记不住的,也就算了。
以前曾多次动过将小西瓜的成长点点滴滴记下来的念头,但后来,总是懒,总是懒,就没能坚持下去。这次,为了防止我这当爹的再来个半途而废,干脆,就在豆瓣上写篇日记,每日将点点滴滴记录在这里。一方面,可备忘,供日后查考;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与同样面临教儿的朋友交流。
下面,是我自10日至今的教诗情况的记录。
=============================================================================
20150218-22
这几天过年,家里大人小孩都想着玩,小西瓜更是少有的放纵,打破瓜妈定的每次只能看25分钟动画的规矩,霸着电视不放。既然如此,那就干脆纵容他几天,不教他古诗了。
不料他自己倒是记挂起来了,问有没有新歌。瓜妈把教诗美其名曰唱歌,小家伙接受起来似乎容易很多。有时候,还自己主动要求要唱新歌。
我教他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瓜妈说,不好记吧。结果小家伙每念两句,就穿插一句,不好记。教了他三遍,我干脆就不教了。我觉得,大人在教小孩的过程中,点评也是会影响到小孩子的。这个以后我自己要注意注意。
过了两天,他自己倒还记得,昨天早上起来,就问,那个花落怎么说,一提,竟然全能接下去。嗯,看起来,小孩子的记忆力确实是惊人的,虽然他不能理解,但他确实可以记得住。所以,得修正一下观点,可以不逼着小孩子学东西,但也不能像我们之前这样,太过于放养,不然,他的这些成长黄金期会浪费掉。
而后,我发现,他的联想能力似乎也开始逐步出现了。说完人闲桂花落,马上联想到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另外,他的创造力也似乎出现了,就是他总会在每首诗的中间,非要拐一拐,穿插一些自己想说的东西。例如,他说月出惊鸡鸡,我说什么鸡鸡,他说就那个小鸡啊。
21日我们去广州玩,回来的路上,他妈妈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0分钟车程,下车时,已经能顺畅背诵了。
20150217
我每天早上,一般都是4点半左右,起床读书写作,一直到8点多,儿子起床,再放下手中一切工作,帮他穿衣洗脸弄早餐。果然,刚过8点,小家伙就在卧室叫唤:“爸爸,什么四五家?”我一时没有听懂,直到妈妈翻译了一遍,我才弄明白他问的问题,于是回答他:“烟村四五家。”
吃完早餐,与小表姐玩积木,只见他一边垒积木,一边嘴里念念有词“烟村四五家,八九十枝花”。
我想,今天干脆也算了,不教新诗了,就让他多念念他的八九十枝花吧。
不料,傍晚,在去公园玩滑梯的路上,他自己嘴里念念有词,我一听,竟然从“床前明月光”一直嘟囔到了”此物最相思”。我问他,还要学吗?他点头,于是,我就顺口教他: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从公园回来的路上,他已经记得了,过马路时,还来了一句“欲穷千里目,我要上二楼。”马路对面的商场二楼,是个儿童乐园,他经常去玩。
20150216
担心小西瓜对学古诗有负担。没教。
20150215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要难记一点,不像前几首那么朗朗上口。去的公园的路上,我教了大概有6、7分钟,我看他兴趣缺缺,也就没再说了,玩完回来的路上他忽然问,红豆能不能吃,看起来,他还是将诗跟吃的联系在一起了。16日早上起床,自己嘴里念念有词,问妈妈,红豆怎么了?妈妈莫名其妙,我说是我昨天教了他《相思》了,于是妈妈就又教了几遍,下午跟小表姐出去玩,两个人在路上,就你一句,我一句,接上了。
20150214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选这首,主要还是觉得朗朗上口,画面感强。现在记住,以后大一点,理解起来,可能也会容易很多。
20150213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一首难得的,7岁小孩写的古诗,以现在的说法,算得上是童诗吧。是难得的真正适合小孩子学习的古诗。整首诗,有声响美,有线条美,有色彩美,有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描绘了出来。
20150212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之所以选中这首,是因为这首诗巧妙地镶嵌了一至十的数字,不仅朗朗上口,而且很有画面感。
20150211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他妈妈在他睡觉捣乱时教的,说要再不睡,月亮就跑了。于是,他就说,月亮,明天我等你过来。其实从我家的窗户口看出去,根本就看不见月亮。
20150210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天来了,春节也快到了,就让我们先聪春晓开始吧!